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大概是輕視今天,輕視細小的改變和努力。你想學英語,想減肥,但似乎永遠都無法在今天去做。
今天狀態不夠好,今天的時間被其他緊急任務占據了,今天覺得好難啊不想做,今天的開始不夠完美。
種種或合理或意外的事情,讓你沒能立刻行動,而是寄希望于明天。
于是,你常常發現,本來8月份就冒出的念頭,到了11月底,還沒有真正開始。這樣拖了3個月,又這樣拖了一年。
直到后來,三年過去了,你心里還是在想著:我可是要學好英語的;我可是要跑馬拉松的;我可是要考研的;我可是要當作家的。
我有個朋友(無中生友),很小的時候偷看她爸媽年輕時寫的日記。看到爸爸抄寫的一首詩,《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輕視今天,覺得今天無所謂,明天再開始也沒問題。這種心理和由此帶來的行為,只是會一再重復罷了。
你怎么度過今天,基本上就會怎么度過每一天。如果今天不開始做,那你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你,和我,和他們,就是這樣廢掉的。
原因之二,你常常把自己的時間交給別人;把本應屬于你的對自己的主宰權,交給別人。
有胖友會不理解,自己啥時候把時間交給別人了?
你看啊,你做了一件事,常常反復思量別人會怎么想你;你和別人打交道,無比擔憂自己某句話是不是說錯了。
你的情緒,為別人所牽制。
你花費了很多時間應對這些心思,內耗嚴重,精力被消磨殆盡。
這些時間,可不就是花在了別人身上么?而且,你幾乎不會收獲任何益處。
再說,把對自己的主宰權,交給別人。它意味著,你在做任何選擇和決定時,常常顧慮外界和他人的看法,不敢追逐自己真正的心意。
《馬男波杰克》是很喪的動畫片,不過里面那個陽光的狗狗,有一些積極的金句:
如果老去關心別人怎么想,那你什么都做不成。
把對自己的時間、情緒和選擇的主宰權,交給別人。人,是這么廢掉的。
當你試圖討好每一個人的時候,你反而會成為那個最不可愛的人。人們對你的要求會變高,越來越高,他們習慣了你的妥協和無原則。
你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的,無論你做到什么程度。
其實也不必苛求完美,只要把控好大方向,理解你的人,自然會理解。不理解的人,大多數情況下,都還是不理解。
與唯唯諾諾、溫良恭儉讓的人相比,人們更喜歡有原則有自己堅持的人。你看,哪怕是為了滿足你被人喜歡和認可的愿望,也是后一種做法比較好。
原因之三,是給自己太多可商討的余地,一直秉持「大概會失敗」、「做不做都行」的心理。
我好多同學和朋友和家人都會好奇一個問題:你一直在寫新的東西,會不會有覺得寫不出來的時候?
好問題。
我都是如實回答,隔一段時間就會有覺得靈感枯竭的時候,但每次也都寫出來了。一般來說,讀書、和人日常交流,以及我自己平時對生活和他人和自己的琢磨,都能夠給我帶來選題和素材。
這個答案是真實的。
但另一方面,我其實會跟自己說,也偶爾跟朋友說:我覺得吧,說不定過一段時間我就寫不出來新的東西了。我很清醒的,不會盲目樂觀,我對這個事兒,做好了心理準備。
看看我這為自己找退路的樣子。
有一天,我家人跟我嚴肅地說了一段話:
你這是什么奇怪的想法啊?別人都想著如何成功,你怎么老想著如何失敗呢?你眼光長遠一點,有魄力一點。這是你做的很好的一件事情,你也已經有那么多讀者,你有很多責任和不得不做的動力,你應該想的是「無論如何,我就是要寫出來」。
啊,當時真的是,醍醐灌頂。
每次做任何事情時,都想著可能會失敗,看似是豁達和清醒,其實就是給自己找逃避的借口罷了。
一直給自己灌輸「之后可能會寫不出來」、「可能會做不到」的念頭,那么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立馬折服于自己的先知:你看吧!我早說了,我可能會做不到!
小的困難也好,大的困難也罷,都很容易讓我們放棄。一早在心理上留下退路,這哪能做成什么事情啊?
人,就是這么廢掉的。
「我就是要寫出來。」「我就是要考上。」「我就是要做到。」
只有這樣,才能擁有解決困難的決心和勇氣,才能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真正有用的地方。
思維的轉變真的很重要,被點醒之后,我很少會有覺得靈感枯竭的時候了。
下面有請語文課代表冷冷為同學們做總結:
人是怎么廢掉的?
是因為各種各種的原因,想著明天再開始,結果你怎樣度過了今天,就怎樣度過了一生。
是因為你總在擔憂別人怎么想、怎么看,內耗嚴重。一直被動地活著,卻不敢主動追逐自己真正的心意。把對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選擇的主宰權,都交到了別人手里。
是因為你做事時,想的都是「我之后可能會做不到」,從來沒有「我就是要做到」的決心。
其實可以說過度依賴「既有可行路徑」
在工作中,習慣了一件事情的流程后再也沒想過如何改進,只會機械地重復,然后騙自己很充實。
沒有改進,便也沒有剔除糟粕的意識,于是需要重復的東西越來越多,消耗時間也越來越長,到最后,看上去每天做了很多事情,但其實不僅一點進步都沒有,還擠占了進步的空間。
封閉「強化學習」的通道
在學習或接受信息中,只愿意執行最簡單的第一步,卻不愿意執行接下來更為復雜的鞏固和應用流程,只聽不說、只看不寫、只學不練,還麻痹自己說學到了很多東西,而實際上,這種「淺層」的學習遺忘極快,有時還不如不學。
比如,天天學英語,卻從不寫英語文章;再比如,天天刷知乎,卻從不寫答案、寫總結。
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恩,這話是《活著》里,福貴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