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懂財務報表看透企業經營 案例分析+實務指引
- 謝士杰
- 2014字
- 2021-02-26 10:56:47
第1節 “顯微鏡分析法”:財務分析要能夠見微知著,刨根問底
在顯微鏡下,一只螞蟻看起來都像是恐龍,其纖細的觸角、長腿都清晰可辨。對于財務報表,如果想要了解得更深入、更詳細、更透徹,我們就要把數據放到“顯微鏡”下仔細觀察、深入挖掘、全面剖析,而這個“顯微鏡”,就是我們的頭腦。
“顯微鏡分析法”的核心思路就是運用發散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提出問題,層層深入,刨根問底,直到找到問題的答案。
一、善于提出問題:迅速識別企業經營異常征兆
拿到財務報表,首先要從頭到尾瀏覽一遍,憑第一感覺迅速發現哪些數據存在異常。作為直接參與經營管理、財務管理的經理人,迅速找到報表中的問題應該不是什么難事。那么,我們能從財務報表中發現什么問題呢?
第一類問題應該憑第一感覺就能發現。比如從利潤表上發現凈利潤為虧損、營業收入很少、投資收益很高或虧損很多、營業外支出金額很大等;資產負債表中應收賬款、存貨金額很大,應付賬款、應付票據、短期借款等流動負債很多;現金流量表中凈現金流量為負值、經營現金凈流量為負值等。
第二類問題是需要計算才能發現的。計算的內容有兩類,一是增減變動的計算,比如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凈利潤與往年同期對比增減多少,增減的幅度有多大,這些計算不需要會計知識,只需用到加減乘除;二是比率計算,比如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凈利率、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現金收入比等,這些計算需要掌握一定的會計知識,需要準確掌握計算公式。
第一類問題比較容易理解,即使是非財務專業的人員,只要看到報表中的數字和自己感覺到的不一樣,也能迅速發現問題。比如一家企業正常的月收入應該在2 000萬元,結果利潤表上只有200萬元,那么作為經理人,看一眼都能感覺到不正常。但是對于第二類問題,尤其是財務比率的結果,很多人包括專業財務人士也常常不能及時發現問題。比如毛利率、凈資產收益率、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等,這些比率值是多少才是正常的?多少又是不正常的?如何才能培養對各種財務比率值的敏感性呢?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培養。
首先,要詳細了解自己企業以往年度的歷史數值,可以參考最近3~5年的數值,不但要看數據,而且要結合企業最近幾年的經營形勢來思考。比如毛利率在最近5年都在20%~30%,而今年的毛利率為28%,再考慮到最近幾年競爭的激烈程度,能夠達到28%已經是非常不錯了。假如僅為10%,那就明顯不正常了,可能就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了。
其次,要經常關注同類企業的財務數據,尤其是與本企業存在直接競爭關系的企業。比如康師傅方便面和統一方便面、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華為手機和小米手機、格力和美的等,所從事的業務越相似,企業規模、企業性質越接近,其數據的可比性越高。隨著國內上市公司的增多,從上市公司公開的財務報告中查找相關財務數據越來越容易。作為經理人,應該經常關注與本企業業務相似的一些上市公司的報表,以及相關的證券研究報告,看多了,分析多了,自然就會培養出對各種財務數值的敏銳感覺。
二、刨根問底,找到答案
財務報表中的問題,有些問題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不需要做過多的深入分析,但是有些問題的答案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的,需要進一步深究才能找到。關于這個分析方法,我們可以借鑒豐田汽車公司(以下簡稱“豐田汽車”)的做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豐田汽車陷入困境:汽車銷量大幅下滑,資金短缺,工人罷工,生產效率遠遠落后于美國的汽車企業。為了改變這種局面,豐田汽車提出了 “準時生產”體系,這就是影響了全世界的“豐田生產體系”(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豐田生產體系的核心方式就是“必要的產品,只在必要的時間以最低的成本完成必要的數量”。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就必須持續改善,而在改善的過程中,解決實際問題時經常會用到“5個為什么分析法”。
豐田汽車的“5個為什么分析法”如圖1-1所示。

圖1-1 豐田汽車的“5個為什么分析法”
通過反復追問上述5個“為什么”,最終找到機器不轉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安裝過濾器,解決辦法自然就有了,把過濾器裝上就可以了。如果沒有深入追問,很可能會換上保險絲或者換上油泵軸就完事,那么過一段時間還會發生同樣的故障。
豐田汽車的“5個為什么分析法”與此處的“顯微鏡分析法”有相通之處。財務分析必須堅持刨根問底的方法,逐步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從而找到相應的解決之道。
比如,當我們的銷售凈利率下降時,我們不能簡單地以一句“市場競爭激烈,我們無可奈何”來解釋,必須深入進去,研究銷售凈利率下降的原因。影響銷售凈利率波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銷售收入的下降、營業成本的上漲、管理費用的鋪張浪費、財務費用的增加、投資損失的增加、營業外支出的增加等。假如是銷售收入下降引起銷售凈利率下降,那就要研究是不是主要客戶流失導致的。如果客戶流失嚴重影響了銷售收入,那么就要繼續分析客戶流失的原因是什么,是營銷政策不當還是競爭對手推出了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假如是營銷政策不當,就需要重新檢討營銷政策,改變市場策略,適應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