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申時,援軍到達(dá),遠(yuǎn)瞧足有二千人,加上原來隊伍,攏共三千余人。李顧內(nèi)心大驚,以為對方援軍可能有幾百人,沒想到竟有倍數(shù)之多。
副將見狀,急忙下樓,去到后方軍營,向?qū)④娕c墨子報告此事。
墨子默而不語。將軍十分慌亂,不停在房間游走,自忖城內(nèi)楚兵與苗人總共五百余人,加上巴人守軍也就六百人,對方卻五倍于己。
李顧走進(jìn)屋內(nèi),三人都不說話,氣氛壓抑,惟道:“敵人肯定會集中兵力攻打城門,我們嚴(yán)守此處。”
將軍既道:“此策可以拖延破城,但最終還是難擋敵攻。”李顧思考一下,問道:“距離這里最近的城池在何處?”
副將言道:“東邊楚國太遠(yuǎn),南邊更甚,西邊巴地有座小城,卻有二百余里。不過不遠(yuǎn)處有高山,徑深林密,可藏身此處。”
李顧昨日就看到那幾座高山,險勢巍峨,遂道:“我們先守城,再圖避退山林。”
墨子聞言,開口道:“為今之計,只能如此。”說完行出房間,前往城門樓。
守城楚兵癱坐地上,愁眉苦臉,萎靡不振,見墨子與將軍到來,全起站立。
既然墨子親臨,那就是還有一線生機。將軍召集兵眾,一番激詞,堅守城門。士兵隨即投入戰(zhàn)備。
二刻時,敵方援軍沒有停歇太久,便大舉進(jìn)攻,想要入夜前破城,畢竟夜戰(zhàn)難打。
十幾輛投石車襲來,仍舊準(zhǔn)度不高,石頭沒有多少砸中城墻,但是能夠起到震懾效果。
后排敵軍朝城門樓射出弓箭,守城士兵見狀,急忙拿起事先準(zhǔn)備好的塊板擋隔,幾輪下來,卻還是有人中箭負(fù)傷。
千余人組成的前鋒隊伍,疾攻而去,到達(dá)墻底時迅速架起木梯。墨子令苗民使用水攻,阻礙敵方上來;而后倒下食油,扔去燃物,多人連同木梯都燒起來,反復(fù)攻守,直至油燃物用盡。
期間有不少敵軍陸續(xù)爬到墻頭,尖刺擋住一部分人,其余均被守城士兵化險,己方亦有死傷。
不久,后方敵軍聚集上來,人數(shù)眾多,再次發(fā)起攻勢。苗民穿上木甲,搬起城內(nèi)收集的碎石,往下猛砸,城下一片哀嚎。
此戰(zhàn)持續(xù)到天黑,楚兵和苗人減員嚴(yán)重,恐怕守不住城門。李顧提議趁夜撤城,連即策略述與三人。
將軍猶豫不決,墨子望著城下敵軍,沉思一陣,遂應(yīng)允。
李顧、秦慕蘭與副將去往閣樓,帶領(lǐng)百姓來到后方城墻。他們拆掉幾間房屋,取來一些粗大圓木,數(shù)名精壯男子將之抬起撞向城墻。生存的本能讓他們竭盡全力行動。沒過多久,城墻破開大窟窿。
與其同時,墨子與將軍到達(dá)此處,還有苗民,大約百余人,楚兵只來十幾人,身后背著包囊,并且全都換上民服。其余人留在城門樓,阻擋敵軍,掩護(hù)眾人撤離。
百姓迅速出逃,他們混入其中。城外圍城的后方一側(cè)敵軍見到那么多百姓,急忙吹響號角,前襲而去,可是人數(shù)太多,僅殺掉幾人,無法阻止其他人,眼睜睜看著離去。
事態(tài)緊急,而且混亂,苗民四面而逃。墨子、副將與李顧、秦慕蘭、將軍失散,進(jìn)山前,為免人多暴露,令這十幾名楚兵分開躲避,他們帶著兩人走入?yún)擦帧?
亥刻,三人找到墨子與副將,告予他們敵軍正在搜山,不過此處在深山之中,極難找到這里。
墨子走到李顧近旁,卻無言語。秦慕蘭既問何事,墨子看著二人,還是不說話,過去不久,這才開口道:“你們本可離去,為何而來?”
李顧露出笑容,言道:“既然難瞞慧眼,那就直說了,我要你身上的一件物品。”此前出城之時,他就看出墨子攜帶貴重東西,只是不知何物。
墨子嘆了一口氣,“我就知道你潛入城內(nèi)目的不單純,與敵軍一樣。”
李顧身體顫抖一下,隨即鎮(zhèn)定下來,“我與對方并非同伙,他們是什么人?”
“我知道,不如你怎會幫助我們撤離。”墨子停頓一下,又道:“對方是鬼谷門人,募集多國役民充軍攻打城池。”
“鬼谷門?”李顧終于確定自己猜測,“你將‘帝舜遺物’拿出來吧。”語帶威脅。
將軍與副將立即拔刀沖過來,墨子攔住二人,“你們都別動。”說完從包囊取出一個木盒,放在地上。
李顧沒有打開木盒,既道:“你從何得知‘帝舜遺物’秘聞。”
墨子屏退二將與隨扈,緩言道出此事。
十年前,我客居齊國。某日,路過河邊,救下一名落水之人。后來得知他是齊王府食官,自此相好,常以論蒼。二年,他患病去世,臨前訴我一事,其為孔門人,潛伏齊國。門里有一傳聞,古夏人藏有秘物,擁之可逆天地輪回,尋到公輸班,既獲索圖。
我不信當(dāng)世能有此物,故而無視。往后幾年,我輾轉(zhuǎn)多國,居鄭國時,聽聞公輸班在楚國。此時他已是工匠大師,我亦償涉略,動身前去楚國求師。
時恰楚國準(zhǔn)備攻打宋國,公輸班助楚制造馬車、石車、手盾和攻城梯。我曉以情理,極力勸阻其莫要繼續(xù)造器,且言戰(zhàn)事禍民。他贊同我的觀點,齊往楚宮,說服楚王停止攻宋。
此后我們成為友人,師論習(xí)工,齊造民器。時談國是,邀月歡酒。一日,我忽然想起那個傳聞,向其問起此事。他十分驚訝,問道何處得知,我據(jù)實答之。
公輸班言已為鬼谷門人,當(dāng)年孔門之人潛入齊國王宮,預(yù)謀盜走一物,為其識破,并將此物據(jù)有秘藏。
是年,他在秦國找到一名卜師,自稱先祖為殷商王宮史官,時值典守,有一日發(fā)現(xiàn)一卷塵封已久木牘。記錄有輿圖引得夏人秘物藏地,再尋《岐山略》,可獲此物。且有行法與效用。
卻沒想到古夏人秘物如此驚世駭然,可其年歲已高,已然退出鬼谷門,無法歷地找尋。既言如今問起此事,惟有告之,然此交出《岐山略》卷牘,冀希我能尋獲秘物,實現(xiàn)天下太平。
幾年間,我周游列國,只為找到輿圖,卻無果。年初,楚軍南下,攻破多個族落,擄走領(lǐng)者,發(fā)覺此地苗民竟為古夏人后裔。
耳聞此事,我急往楚國,私自逼問領(lǐng)者,苗民藏有輿圖,且知《岐山略》分成兩卷,上卷由出走夏人帶到南方,如今在神農(nóng)林;下卷留在原住地。以此避免竊物。
我連忙進(jìn)宮,單獨面見楚王,上稟這樁奇事。楚王大喜,命我不要外傳,秘密建立一支楚軍,前去苗地與神農(nóng)林,取得二物,帶走幾百苗民。
直至五月,鬼谷門人不知從何處探到這事,楚軍趕緊帶著苗民向西出發(fā),終獲秘物。回程途中,經(jīng)宿巴地,遭遇圍攻。
李顧默然看向二將,問道:“除你與公輸班之外,還有誰知曉‘帝舜遺物’?”
“孔門和鬼谷門人,楚王以及幾位王族,秘軍將軍與副將,可能還有其他人。尋到藏物地,既令軍眾與苗民在外接應(yīng),我與二位將軍帶著十幾人進(jìn)入該處,他們?nèi)筷囃觯挥形覀內(nèi)颂映觥!?
“那么《岐山略》和輿圖呢?”
“《岐山略》下卷沒來得及取出,留在城內(nèi),難逃鬼谷門之手。上卷和輿圖裝在分開楚軍背囊里面,我吩咐他們?nèi)缛裘魅瘴缈糖皼]有匯合,既回楚都,將二物藏于王宮。”
李顧讓秦慕蘭去到別處取出圓球,嚴(yán)肅道:“你動過‘帝舜遺物’嗎?”
墨子心里一顫,既道:“兩日前,敵人猛攻城池,認(rèn)為將要破城,拿出遺物,使手上摸,默念‘天下一統(tǒng),國民享安’。”
李顧聞言大驚,沉思一陣,據(jù)傳“帝舜遺物”只能使用三次,現(xiàn)在是第二次,遂道:“天亮之后,你就出發(fā),物歸蜀山。再回楚都,稟報王上未能尋到寶物。”
墨子冷笑一聲:“你為何覺得我會聽從這話。”
李顧則道:“此物一旦現(xiàn)世,恐怕會引來紛爭禍亂,這是你不愿所見。”
墨子收起笑容,想到鬼谷門人就是為此攻城,惟有言道:“我將之毀掉。”
“非人力所為,你還是去一趟蜀山罷。”李顧看著墨子,又道:“此事不與外人道也。”
話音剛落,近處傳來兩聲慘叫,將軍急奔過來,快要接近墨子之時,副將忽地起刀斬下其后脖,倒地而亡。
墨子嚇到退后幾步,腳軟倒地,只見副將手中長刀沾滿鮮血,驚恐道:“你做什么?”
“交出寶盒。”
“你也是鬼谷門人?想要得到‘帝舜遺物’?”
“非也,我只想當(dāng)上大將軍。”語畢,副將迅身襲來,李顧見狀,疾步上前,使刀格擋,伸腳側(cè)踢,再刺入其胸,瞬刻破攻。
秦慕蘭聞聲行來,背著包裹,手里拿著圓球,已然完事。李顧言道:“等會發(fā)生的事,毋須驚慌,謹(jǐn)記此話,寶物歸位。”
他們同時打開木盒,齊手模去。盒內(nèi)發(fā)出一道光芒,二人霎時消失身影。
這突如其來場景,墨子霎時驚嚇住了,呆愣半刻,方才想起李顧為何知曉蜀地,隨即埋葬四人。此夜無眠,拂曉時分,他收拾行囊下山,徑自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