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不急不躁,陪孩子寫作業
- 劉漠
- 1843字
- 2021-03-17 15:38:13
別讓你的希望成為孩子的絕望
曾看到過這樣一則報道:
雖然這則故事看起來十分可笑,卻反映了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在很多家庭教育中,孩子承擔了很大的壓力,而這些壓力讓孩子想要逃避,逃避不掉的時候就可能會讓孩子感到絕望。
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數一數二的學霸,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出類拔萃的人物。
偉大的父母不是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而是能發現孩子的獨特之處,從而讓孩子獲得更多自我展現的機會。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這類父母會想盡一切辦法給孩子營造出積極的學習氛圍,而不是無限制地向孩子施壓,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座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在生活中,為人父母者經常會對孩子說,“我希望你能夠好好學習”,“我希望你能再做一張試題”,等等。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如何如何,卻忽略了孩子的希望,或者不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當孩子被學習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勢必會對學習感到絕望。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覺得只有孩子考到了第一名才是最優秀的,于是總是在鞭策孩子前進,根本不在乎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付出了多少。于是,孩子漸漸地對父母產生了失望,認為父母看不到自己的認真付出,忽視自己所有的辛苦付出。
大部分父母陪伴孩子學習都是對孩子寄予了希望的,希望通過自己的“督促”,孩子的學習成績能夠更好。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父母就可以無限制地給孩子增加壓力。孩子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來自父母的“好”,孩子都能夠承受。那么,父母的哪些話語會讓孩子倍感壓力,甚至會讓孩子覺得失望呢?
1.“一切都是為了你好”
很多父母習慣性地將“一切都是為了你好”掛在嘴邊,而這句話往往會讓孩子的壓力陡增。其實,父母將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孩子是能夠感受到的,同樣,孩子也能夠感受到來自父母對自己的關切,為此,父母根本沒有必要經常在孩子耳邊嘮叨這句話。
很多時候,當父母說出這句話,其實孩子的內心是緊張的。如果孩子付出了努力,父母仍然批評孩子,還對孩子說這句話,那么孩子可能會感到失望,而并非感動。
2.“我只看結果,不管過程”
很多父母只看重試卷上的得分,根本不去關心孩子得高分或低分的原因。如果當孩子將考試分數告知父母,而父母根本不關心孩子是否付出了努力,甚至說“我只看結果,不管過程”,那么,孩子的內心肯定是倍感失望的,會認為自己的付出是徒勞的。
3.“你只知道努力,根本不知道技巧”
對于父母來講,學習是有方法和技巧可言的,但是對于孩子來講,他們可能沒有這種心理意識。于是,孩子更多的可能就是多花時間去努力學習。而當孩子的努力結果沒有達到父母的預期時,父母則會責備孩子不懂得掌握學習技巧。孩子本以為只要努力就夠了,沒想到還需要所謂的技巧,而父母不但沒教過技巧,還一味地指責孩子不懂技巧,這肯定會讓孩子感到失望。
每個孩子都有其學習的節奏,父母不應該按照自己的節奏來督促孩子學習,而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的學習節奏。這樣不但能夠讓孩子學習起來沒有壓力,還能夠體現父母陪伴的意義。
很多父母都會將孩子認定為“自己的希望”,但是要知道,孩子本身就是有獨立人格的,他們不應該是父母的附屬品。因此,父母不應該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更不要將大人的壓力轉嫁給孩子,否則當孩子發現自己無法滿足父母的“希望”時,就會倍感失望,甚至會失去前進的動力。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道陽光,而父母應該做的就是讓這道陽光成功地照射到大地上,而不是成為阻礙陽光照射的那片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