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后記
- 堯的山
- 渭北浪子
- 1270字
- 2021-08-19 18:12:54
四十歲,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古人云,四十不惑,那是不是我們現代人到了四十歲的年紀都可以達到不惑的境界了?我看未必。作為中國改革開放那年出生的七零后這一代人來說,我們經歷了高考擴招,畢業就要面臨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對計劃內體制有很強的依賴性,又時刻受到市場經濟條件下個體競爭日趨激烈的現實沖擊。
而作為一個從農村原生家庭出來的孩子,通過高考改變自己的命運,又在畢業后面對北上廣一線城市工作的憧憬和向往。伴隨著國家計劃生育獨生子女政策的取消,在我們這一代人中,其中的一部分又在高齡下匆忙生下第二個孩子。面對“北上廣”等一線大城市的高房價,苦于奮斗的年輕人有時候常常會陷入一種迷茫狀態。在大城市里,養活一個孩子被稱作家里有個“碎鈔機”,所以有的人說,生“二孩”的家庭都是在變相的低調炫富。其實在一線城市里工作的年輕人和中年人都感到生活壓力很大,大家都在尋找辦法和出路來改變自己所面臨的生活現狀。
我的老家在SX省渭南地區蒲城縣罕井鎮堯山村,罕井鎮屬于陜西關中東部渭北黃土臺塬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呈坡階狀遞降,自然形成川、塬、溝、坡、山、洼,以臺原川道為主的多樣地貌,這里被譽為渭北第一大鎮,工業重鎮之稱號。而罕井鎮也剛好位于白水縣和蒲北縣之間,距離白水縣城近,但管轄地屬于蒲北縣。這里民情淳樸,土地肥沃,物華天寶,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這里的父老鄉親們世代繁衍生息,開拓耕耘,歷百世演變,星轉斗移,在滄海桑田的漫長歲月中,留下了燦爛輝煌的文化積淀。
讀中學時,我看過陜北作家路遙寫的小說《平凡的世界》和《人生》,這兩部小說對我影響很深。上大學時,我又重新看了一遍關中作家陳忠實的《白鹿原》小說。參加工作后,陜南作家賈平凹寫的小說《秦腔》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那一年我在上海龍華醫院做痔瘡手術,術后插著導尿管躺著床上不能動,就在手機上在線看完了他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秦腔》。這三位陜西作家的小說中所展現的歷史畫幅都非常之龐大。而我作為一個從關中農村走出來的孩子,大學畢業后這么多年來,在河北廊坊的一所高中教過書,后來又在BJ北漂了兩年,這期間我當過中學老師,也做過編輯。二零零六年又輾轉來到上海打拼,經過多年的努力奮斗,終于在這座城市買了房子安了家,也落了戶口,但依然面臨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從農村讀書出來年輕人和中年人,他們的出路究竟又在哪里?這幾年我總想著通過自己手中的筆,來寫寫自己的家鄉和身邊這么多年來所發生的人和事。
路遙筆下的陜北是貧窮的,賈平凹筆下的陜南是貧窮的,陳忠實筆下的關中平原也是貧窮的。他們過去的諸多作品,通過敘述貧窮與苦難的三秦大地過往歷史和經歷,來表現了人們的拼搏精神和堅強意志,現在我卻想通過這四十年來所經歷的過往,向讀者展現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中國農村社會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新變化。是的,我們的共和國已經走過七十多年的光榮歷史,而我們這些在改革開放年代出生的人們,也一直在社會的各個階層掙扎著,并努力奮斗著,我們都期望自己的人生可以邁向一個嶄新的歷史新時代。
王倉宏
二零二二年五月二十日第五稿于上海打浦橋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