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
- 堯的山
- 渭北浪子
- 10768字
- 2021-02-08 12:20:14
十一
我考上的陜西理工大學政法系,把我們這些專升本的學生放到榆北高等??茖W校,是因為這所學校也在計劃“升本”工作,計劃升為本科院校,所以要拿他們這些“專升本”的學生練練手,學校里陜北的學生多,皮膚都有些黑,女孩子在四五月份都帶著帽子,因為春季刮風后沙塵暴比較厲害。這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城市,寒冷的冬天過后,會直接過渡到炎熱的夏季,校園里沒有綠色植被和花朵。學校里的教學制度和氛圍古板又僵化,跟高中一個模式,晚自習都必須要上,系上老師還要檢查人數(shù),每個班里都有個班主任。
老師對學校各項政策及制度的執(zhí)行都是“暗箱操作”,國家給的貧困生補助都會經(jīng)過老師的手,落到一些生活不是很貧困的學生手中,老師上課講著陜北縣域的方言,短時間根本聽不懂他講的什么意思,上課就是抄筆記念教材。每學期末考試前,學生干部都要組織本班同學,用繳納的班費給任課老師送禮,系主任都是明目張膽索要禮品,而且還會大言不慚的公開講:“學生送禮給老師就是尊師重教的表現(xiàn)”。
由于距離省城比較遙遠,遠離現(xiàn)代社會的學風與文明,高校監(jiān)管制度缺位。學生幾乎沒有什么自由可言,但這里讀書的學生早已習慣如此了,他們認為這一切再正常不過了。學校食堂環(huán)境實在不敢恭維,好多炒菜的小飯館都是只用豬油炒菜,我自己實在無法忍受。
但到了新的環(huán)境里,我還是認識了不少新的朋友,有個和我同縣的女孩子叫尚可麗,她原來是在陜西理工大學本部上大專,結果升了本科之后竟然跑到榆北來了,尚可麗身高有一米六五,人也長得漂亮,她和我一樣喜歡跳舞,性格直爽而不做作。還有個榆北本校的女孩子叫劉清,個子不高但身材很苗條,瓜子型臉蛋上,一雙丹鳳眼長得很漂亮。她的老家在橫山縣,在教室時,我經(jīng)常去她身邊的座位上坐著,和她海闊天空的閑聊一會兒,但周末晚上,我請她出去跳舞時卻經(jīng)常遭遇拒絕。我便和尚可麗經(jīng)常去校外的歌舞廳跳舞,再剩下的時間還是比較枯燥和難以打發(fā)。節(jié)假日期間,幾個談得來的同學一起,去學校周邊的道教勝地佳縣白云山,還有鎮(zhèn)北臺、紅石峽以及尤家峁水庫閑逛。榆北的晝夜溫差大,夏夜晚上很是涼爽.但正午太陽太曬,讓人不敢外出。
我最喜歡榆北市的酸奶店,盛夏的季節(jié)里和同學走進街邊小店里,一起去吃一碗酸奶,美味又爽口。酸奶成粥樣塊狀,老酸奶里面還有冰碴子,店老板在每個座椅的桌面上放一碗白砂糖,想加多少依自己的口味來。我也常常喜歡一個人逛逛市區(qū)的南街,古老的建筑和路邊林立的商鋪小店,以及舊時漠北城鎮(zhèn)的風情,總是讓人浮想聯(lián)翩,再經(jīng)過一條狹窄而又漫長的街道,穿過鐘樓和鼓樓.不覺然就逛到了城外的邊上。
每天下午,我總很期待那段固定去水房打開水的時間,每次都在內(nèi)心深處,都期望自己可以碰到那個讓自己心儀已久的女孩劉清.但結局往往都是無緣相遇,心里備感失落。可真的偶爾迎面相遇了,卻要裝做不經(jīng)意的打個招呼,便和她擦肩而過,就像那電影里的情形一樣.在擦肩而過的瞬間,幾絲甜蜜總會涌上自己的心頭。
和梁月也時常通電話,暑假的時候我回到母??此?,我向她提出了分手的意思,梁月不同意,說畢業(yè)了大家就自然不在一起了,我又裝作無意中提及她和自己第一次發(fā)生關系的時候,是不是根本就不是她的第一次。梁月堅決的否認了我的說法,并且第一次破天荒用臟話罵了我,這是我們從認識到現(xiàn)在以來,她第一次罵我。我覺得有些胸悶,但也覺得是自己講的話是有些對不住她,雖然這只是因為他們之前第一次發(fā)生關系的時候,他當時沒有看到她見紅。本來跟她承諾分手的事情不講給別人,后來在一次閑聊中,我無意間向同班的陳瑩說起我們倆分手了,梁月知道了之后非常生氣,專門打電話質(zhì)問了我。
這一年,已經(jīng)五十五歲的王萬錄,已經(jīng)從村里三隊隊長的位置上退了下來,他的小兒子王占宏又通過村委會選舉,繼續(xù)當三隊的隊長。不過,王占宏的行事風格比他達要強多了,年輕人懂得做事的方式,也贏得了三隊一部分村民的擁護。二隊隊長王西書也退下來了,五十二歲的發(fā)錄在大隊書記賀順民的支持下,通過組織二隊群眾參加浮山廟會十一社接送娛樂活動中,順利走上了二隊隊長的位置。
說起浮山名字的由來,據(jù)蒲北縣縣志記載:“昔堯時,洪水為災,諸山盡沒,唯此山若浮?!币馑际谴松胶苡徐`氣。古時候,關中平原發(fā)洪水,周圍一片汪洋大海,人們無處可逃。全部聚集到浮山上避難,水越來越大,把避難的人們逼到浮山頂上,眼看就要埋沒山頂,即將把人們葬身水中。就在這時,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但見那水漲一米,山也隨之長一米,洪水始終淹沒不了山頂,等洪水慢慢地退了,人們也得救了,所以大家把此山叫做“浮山”。
浮山山脈西南東北走向,總長18公里,主峰海拔1080多米,浮山居中偏東。山上有柏林大約170多畝,據(jù)考證屬唐代所植。這些柏樹有的長在半山腰,有的長在石縫中,有的長在懸崖峭壁上。整個山勢屬一個山谷,形似圈椅,三面?zhèn)劝丨h(huán)繞,南與華山相望,椅掌小平壩中建有“靈應夫人”祠,相傳浮山女神能呼風喚雨、祛病助產(chǎn),從善扶正,解憂排險。
據(jù)說在唐穆宗李恒登基后,開始修葺殿閣宮宛,時天旱無雨,因供水困難,施工受到嚴重影響。在朝中有臣等薦言說:“皇陵奉先縣附近有一浮山,周圍百姓在天旱時上此山求女神祈雨,非常靈應,三天之內(nèi)必降甘霖,這一女神,人們稱之為靈應夫人。皇上是否派人焚香求雨,解決施工缺水燃眉之急。”穆宗皇帝聽后便差官員前往浮山,求靈應夫人祈雨,促進工程如期完工。差人騎馬來到浮山腳下,為了對女神的尊重,徒步登山祭拜靈應夫人。并將來意用文字書寫呈于靈應夫人塑像前,祈求女神為京城工程施工祈雨解困。然后,便騎馬回京城回應皇上。此后,果然在每天黃昏時候,便有一片彤云自浮山方向飄然來到長安京城上空,即刻甘露沛降,直到滿足施工用水即至。這樣的降雨連續(xù)數(shù)日,待到工程竣工,不再復雨。
穆宗皇帝就此件事情,覺得浮山女神祈雨的確靈應,為百姓降雨能夠使莊稼豐收,就下令敕封浮山女神為“靈應夫人”。并鑄一塊敕封靈應夫人銀劵,長慶二年敕封于浮山廟中。銀劵放于廟中,得到廣大百姓的共同敬仰,不料被廟中主持偷回山西老家,想死后埋入他的墓中。
誰知,他死后子侄們按照他的意愿,將銀劵與他一起埋入墓中,可是埋入時間不久,棺木和銀劵就自然浮出地面,再埋入土中,而又浮出地面,如此再三。子侄們感到非常奇怪,忽然想起是否銀劵在此作怪,后來將銀劵取出,再將棺木埋下便不浮出。此事很快傳到朝廷,穆宗皇帝聽到后非常生氣,讓臣官收回此銀劵,另鑄一塊鐵劵,永存浮山。從此再沒有發(fā)生過鐵劵被盜事件。
浮山的廟會,很久以來在周邊幾十個鄉(xiāng)鎮(zhèn)里,一直享有比較高的知名度,廟會一般在清明前兩天就開始了。主持廟會的社家,一般會在人們到來之前就搭好戲臺,等人到了之后,先演上三出安神大戲。戲目不定,但內(nèi)容須以福祿壽為主。三處安神戲演完后,其余的社家和私人爭相繼續(xù)請戲班演出。這時,戲的內(nèi)容比較隨便。有時同唱幾臺戲,鑼鼓喧天,十分熱鬧。
晚上,除了繼續(xù)唱戲外,還有施放煙花、桿火,一時間,夜空交織成萬紫千紅、千姿百態(tài)的壯麗圖景。商賈遍布山野,有賣小吃的、賣雜貨的、賣藥的、算命的,還有自遠處來賣藝的,無所不有。
從歷史記錄來看,“浮山十一社”接社活動,興起于明熹宗天啟三年,縣令王佐申請將浮山廟載入祀典,把周圍數(shù)百個村莊編為十一個社,山南六社,山北五社,占蒲北縣行政區(qū)域的三分之一。每年清明節(jié)舉行盛大祭祀活動?!案∩綇R會十一社“輪流娛神,主持社事。正月十五日,各社長聚集浮山上議當年社事。發(fā)錄所在的浮山村,以及玉香娘家光榮村屬于南坡社。
依照習俗,浮山上每年都輪流舉辦廟會,其間活動以抬神、接神為主,有打社火助興,為期三至五天,清明節(jié)以在山上活動為主。這一天,從凌晨開始,人流愈來愈多,到午時,山上山下,人山人海,高達十萬之多。昔日的圣母大殿,兩邊“神棍”林立,威武森嚴,保佑著朝拜者依序上香跪拜。
清明期間,在村間活動的時間按各社的大小、實際情況而定。十一年輪一次,剛好今年的“浮山廟會十一社”,輪到南坡社主持社事。浮山村和光榮村所有的人們都緊抓機遇家家戶戶齊動員,男女老少皆參加。
發(fā)錄負責組織二隊的農(nóng)村女性,穿著紅色秧歌服跳著走起來,她們是浮山村的秧歌隊。秧歌隊里每人手上都拿著一把扇子,扭著秧歌邊走邊跳,陣容不時地變化著,翻騰跳躍,大開大合,時而呈方隊時而呈圓圈,不斷變化著隊形,引來村里其他群眾駐足觀看。
浮山村一隊是負責組織高蹺隊和大頭娃娃組,三隊負責組織神棍隊、鼓樂和花桿隊,四隊和五隊負責組織訓練八仙板、斗子旗表演和浮山大鼓,山上的六七隊負責撐船組、趕毛驢和花鼓表演。
說起這社火,其實它是廟會期間自娛自演的雜戲雜耍,這十一個神社,每年的清明節(jié),輪流從山上接神像至社中,供奉一年,次年清明送神像歸山,再由下一個社接去,如此周而復始。
每年清明節(jié)前一兩天,送神的社唱著大戲,將接神時的社火重新操演,隨浮山圣母神爐一起周游本社的各個村落,村民們自覺夾道相迎。送神之日排列好神爐前所有儀仗,鼓樂喧天,抬著神爐前行,社火隨后,啟動送神儀式。接送神像期間,也就是清明前后的三天里,舉辦有盛大的浮山廟會和社火表演,包括有鼓樂、舞獅、舞龍、竹馬、秧歌、撐船、花桿、八仙、花鼓、浮山大鼓等。
清明這一天,浮山廟會上與周圍山谷,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南坡社今天的主要任務是送神。十一個社都在自家地盤收拾好自家的小廟,也叫“圣母行宮“。送神的南坡社,是要把去年迎回到行宮的浮山圣母像,抬著送回浮山。儀式開始后極為隆重。前面三人舉著巨大的斗子旗開路,后面緊跟著高蹺、芯子、八仙板、浮山大鼓、嗩吶;神像被高高擎起,兩旁有隊里的青年小伙子手握神棍護衛(wèi)。
神像抬到圣母殿臺階下面時,送神的社家,是從浮山村和光榮村捐送香紙錢最多的人中挑的幾個,按捐錢金額的多少排順序,一人抱神像上幾個臺階。送錢越多的上臺階越多,送錢少的上的臺階少,再少的只能摸摸神像。發(fā)錄因為大兒子現(xiàn)在在銀行工作,所以他捐了五百元,當天和玉香一起送了五個臺階。等大家安放好神像,燒香叩拜后,早已等候在廟前迎神的橋西社以同樣的方式,將神像請出圣母殿,一路樂舞而歸。其他九個社家一樣樂舞而來,樂舞而去,只是設有神像。上山后,會長代表眾人放鞭炮、磕頭、燒香,別人則在廣場上盡情吹打,比賽敲浮山大鼓吹嗩吶。橋西社將圣母像抬回自家行宮后,也演了三出安神戲,然后逐村請戲班輪流演戲娛神。這樣又熱鬧五天,這一年一度的廟會才真正結束了。
十二
五月份,玉香的碎舅,也就是蟠江村的閆邦貴的小兒子閆軍鵬被蒲北縣戒毒所放回來了。這閆軍鵬就是他老婆劉鳳蘭后來給他生的最后一個娃,娃剛生下來時,人長的面俊惹人愛,而且小時候就很聰明。但是蟠桃山上長期的生活成長環(huán)境,使得閆軍鵬初中畢業(yè)后,就不再愿意繼續(xù)好好讀書了。
閆邦貴依了小兒子的想法,在縣城里給娃弄個門面房開了個足浴店,結果閆邦貴跟蒲北縣社會上的閑人和小混混們混著玩,不久就染上了毒品,結果是老父親縱然攢了半世的財富,也經(jīng)不住他小兒子這一折騰,后來娃被送到戒毒所,說一年后戒毒成功了再釋放,現(xiàn)在孩子被放回來了,但基本上再也干不了啥正經(jīng)的事情了,只能繼續(xù)在農(nóng)村混著過活了。
再說發(fā)錄他達還有個弟弟叫王成邦,王成邦膝下只有一個兒子叫王鐵鎖。他和王寶鎖、王金鎖是堂兄弟關系。王鐵鎖這一代也是單傳,只有王興錄一個兒子,王興錄在浮山村村委會當了多年的老會計,他的兩個兒子一個叫王存社,另一個叫立社,兩個娃生下來長相倒是一直沒啥問題,要身高有身高,要人樣有人樣,就是不愛讀書,從小就不愛讀書。
王存社和王立社兄弟倆初中一畢業(yè)都去學了泥水匠,哥哥王存社和媳婦王蘭英結婚后有一兒一女,兒子叫王軍,性格偏軟,在學校單純就知道學習。高中畢業(yè)后又補習考了兩年大學,終于考上了一個高職院校,這上高職院校的大專學費,對農(nóng)村的農(nóng)民來說很昂貴,兩年畢業(yè)之后,沒有找到合適的正經(jīng)工作,只能在西京市的大唐不夜城景區(qū)當保安。女兒王瑩瑩初中畢業(yè)之后在農(nóng)村待了幾年之后就嫁了人。
弟弟王立社干泥水匠活是一把好手,唯一的缺點就是過日子比較摳,喜歡攢錢,四十七歲的王立社這么多年從開始四處給人干泥水匠活掙錢,到后來自己種植蘋果園賣蘋果掙錢,再后來和媳婦到省城打工掙錢,兩口子在銀行里少說也存了二十幾萬元存款。而王立社最大的心病,就是媳婦給他生的兒子從小腦子就有點不夠數(shù),王立社的兒子叫王盼,王盼長大后看人的時候一直是歪著腦袋斜著眼,王立社在農(nóng)村花錢給王盼在蟠江大隊“西北洼”村說了個媳婦。
婚后王立社帶著他的傻兒子王盼,還有給王盼新娶的山里的媳婦,一家四口一起去省城建筑工地打工。王立社當泥水匠攬來活,他兒子和兒媳婦在工地上當土工,結果沒多久給兒子新娶的媳婦,就跟同在一個工地打工的四川男人跑了,而且誰也不知道他們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王立社提及這事感到一言難盡。春節(jié)回家過年的時候,王立社來到發(fā)錄家,找他聊天時說起此事:“好我滴達達哩,你說咱盼盼,我給他娶個媳婦他都看不住,你讓我這個給娃當達的人還能咋辦么?提起這事我就感覺在人前抬不起頭來,你說我這是哪一世造的孽呀,碰到這樣一個兒子,唉……”就這樣,二十六歲的王盼又在村里打起了光棍。
王立社的女兒王敏敏倒是腦子很正常,但就是不愛讀書,王立社在女兒王敏敏初中畢業(yè)之后就送她到縣技校學理發(fā),畢業(yè)之后在村里開了一個理發(fā)店,再招了東林村劉貴財家的二兒子過來做上門女婿,但這王敏敏過日子有自己的主張和安排,一點也不聽他媽和他達的安排,兩口子想通過女兒提攜一下智力不太正常的兒子,就連這想法也慢慢落空了,索性啥也不管,繼續(xù)帶著傻兒子王盼到省城的建筑工地上務工攢錢去了。
這一年到十一月份,王興錄的身體一直不美(關中方言,不舒服的意思),前一年自己的老伴得了胃癌晚期先走一步了。老伴當時是由二兒子王立社和兒媳張翠珍負責贍養(yǎng)。王興錄是由大兒子王存社家贍養(yǎng)。王興錄在村里王虎城的診所那里看了很久的病,可兩個兒子王存社和王立社,沒有一個人去主動給他結算前面欠下的醫(yī)療費,反而是大兒子王存社的媳婦王蘭英性格刁蠻又強勢,在家里和王存社為贍養(yǎng)他達王興錄的事情吵架,不僅胡攪蠻纏而且還不講道理。
王存社在家里沒有任何地位可言,性格一直都比較懦弱,于是他也索性跑到省城的建筑工地上務工掙錢去了。王蘭英在家里和公公王興錄為看病付錢的事吵架之后,出了家門就給村里很多閑人到處散布謠言,說自己公公王興錄老不正經(jīng),在家里偷看自己換衣服,叫她如何見人之類的話。
等這話傳到王興錄的耳朵里的時候,在浮山大隊委員會干了一輩子會計的他非常愛臉,哪里受得了兒媳婦的這般抹黑和侮辱,兩個兒子都出門在外務工不在家,王興錄自己一時想不開,就在屋梁上結個繩圈,站上一把椅子把脖子伸進繩圈里,蹬翻椅子后上吊自殺了,等兩個兒子王存社和王立社從省城急忙趕回家來時,王興錄的尸體早已經(jīng)變硬了。要埋王興錄的前一個晚上,王立社在靈堂前跪拜祭奠他達時哭道:“達呀,我滴達呀!我知道你爭氣了一輩子,臨到老了,卻死的這么冤枉……”
就在昭武大學畢業(yè)的這一年,浮山煤礦的礦長劉宏江因為長期投資建礦積勞成疾,十一月份他住進西京醫(yī)院。彌留之際,他拉著前來探望的浮山村村委會書記賀順民的手,斷斷續(xù)續(xù)交待完礦上后續(xù)的人事安排,就這樣,一九七六年出生的劉建英不得不面對家業(yè)長青,傳承百年的重任。
然而接踵而來的卻是債主上門逼債,有人揚言要拉礦上的生產(chǎn)設備。在那一段風雪交加,煤礦危亡的關健時刻,浮山村兩委會的領導都沒有躲在一邊袖手旁觀,而是挺身而出肩負起護礦的重任。在劉建英料理喪事的八天時間里,黨支部書記賀順民帶領兩委會一班人,還有全村五十多名黨員,以及村老年協(xié)會十五名德高望重的老人,守護在煤礦上,反復耐心地向討債人員做工作,確保了煤礦的安全。
劉建英成為了浮山煤礦第二代掌門人,時年僅二十七歲。當他第一天上任的時候,仿佛理所當然的遭遇了更多的懷疑和否定。然而,不管他情愿或者不情愿,他都必須帶著浮山村委會,以及他父親劉宏江的榮譽、遺愿、夢想和渴望,在挑戰(zhàn)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劉建英意識到,他的年輕使一些人懷疑,但他的激情,他旺盛的精力乃至于他對新鮮事物,新型經(jīng)營模式的敏銳感知,完全可以繼承父業(yè),并為浮山煤礦的產(chǎn)業(yè)升級做出貢獻。
此前,他對浮山煤礦幾乎一無所知。他只知道,這個企業(yè)有著二十多年的積淀。更何況對劉建英來說,他還得從頭去了解這個企業(yè)二十多年沒有文字的歷史,才能由此規(guī)劃它的今天與明天。在很快完成了浮山煤礦復興的創(chuàng)業(yè)實踐中,他積累到了公司化運作,集團化發(fā)展的經(jīng)驗。
毫無疑問,劉建英在守業(yè)的過程中是成功的,浮山煤礦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已經(jīng)逐步一天天走向輝煌,事業(yè)如日中天,安逸的生活在他面前展開一幅絢美多彩的畫卷!然而,劉建英并沒有貪圖個人的安樂和享受,他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作為一個企業(yè)家,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yè)家,在力促企業(yè)發(fā)展的同時,應十分關注社會并投入社會事業(yè)?!彼恢痹谙耄何沂呛戎∩酱宓乃L大的,浮山村的鄉(xiāng)親和村委會干部們待我不薄。在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之外,我更應該把心思用在幫助浮山村脫貧致富上。
這一年的浮山村里,中央下發(fā)了一號文件,提出促進農(nóng)民增收并逐步降低農(nóng)業(yè)稅稅率,在國家政策的帶動下,村里各家各戶都開始出現(xiàn)糧食增產(chǎn)、農(nóng)民增收,農(nóng)村經(jīng)濟穩(wěn)定發(fā)展的大好局面。而浮山村的土路,則一直是村民們內(nèi)心的一件煩心事。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腿泥,因為農(nóng)村的路面沒有硬化,孩子上學,村里人和車輛外出都十分不方便。
浮山煤礦年輕的礦長劉建飛配合縣政府,主動捐資四十萬元,進行通村道路的改造和建設。村里先后鋪修了通村水泥路五公里;硬化水泥巷道三公里。路修好之后,村里孩子上學,村民外出再也不用愁眉苦臉了。而浮山村里的小學始建于一九七五年,三十年風雨侵蝕,已變得破爛不堪。重建小學一直是浮山村人的夢想,也是劉建飛的父親劉宏江的未了夙愿,重學興教成為了劉建飛個人造福更多人幸福生活的理想和追求。
浮山煤礦礦長劉建飛在浮山村全村的村民大會上說:“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咱們農(nóng)家孩子擺脫貧困的唯一途徑。浮山村因教致貧,因貧不能受教。重建學校這件事,咱村里的鄉(xiāng)親們已經(jīng)望穿雙眼。為老百姓造福,為政府分憂,是我作為企業(yè)家的責任,也是樹立我們浮山煤礦企業(yè)形象的契機,這個硬骨頭我來啃!”二十九歲的劉建飛一言九鼎,十月份浮山煤礦捐資二百二十萬元,在原校址廢舊房旁邊,破土動工修建新的教學樓。
十三
這一年,在陜西、河南、NMG等地相繼發(fā)生了多起礦難安全事故,安全生產(chǎn)形勢異常嚴峻。十一月底,西北地區(qū)的陳家山煤礦又發(fā)生了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一百六十六名礦工遇難,這是這個國家四十多年來煤炭行業(yè)里最大的一起安全事故。
浮山村初中畢業(yè)的大龍,依舊在浮山煤礦礦井上販煤混飯吃,他的哥哥王大虎部隊復員回來后,先在農(nóng)村務農(nóng),后來孩子大了要上學,家里生活開支大了,王大虎沒有辦法,只能去浮山煤礦坐罐籠車到礦井下挖煤,就在十一月底,王大虎正在挖煤的浮山煤礦,礦井下的巷道里突然發(fā)生倒塌事故,王大虎和幾個外地挖煤工人被壓到土石堆里活活悶死了,浮山煤礦隨即依法被省煤炭廳停業(yè),進行系統(tǒng)的安全生產(chǎn)整頓工作。
村里四隊的張發(fā)財,這一年也從縣信用社退休回來了,他在村里興辦了花炮廠。三隊里萬錄的三兒子占文,就在昭武小時候上山放羊的那個石窟里,辦起了石灰廠,燒石灰窯是給村里帶來了一些經(jīng)濟效益,但石灰廠對周邊的農(nóng)田和果林造成了很大的環(huán)境污染,石灰窯周圍耕地里的莊稼都慢慢死完了,蘋果樹的葉子上落了厚厚的一層白石灰,樹上的蘋果在長的很小的時候都紛紛落地了。張發(fā)財投資辦的花炮廠,以浮山村村委會二、三隊集體土地征用作為入股股份,根據(jù)花炮廠當年的效益情況,每年給隊上和村里進行現(xiàn)金分紅。發(fā)錄是二隊的隊長,每年春節(jié)過年前,花炮廠私下給他送了幾個花炮墩子就完事了。其他的集體收益和分紅,據(jù)說都落到了大隊書記賀順民的個人口袋里。賀順民自己買了一輛桑塔納小轎車,但他自己這輛車的油費每個月都是浮山煤礦上負責報銷。
賀順民作為村里的大隊書記,也是浮山村里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能人”之一,他在村委會里也是有一些“手段”的,知道打拉結合,對強硬一點的有點本事的村民,他會采取小恩小惠的拉攏手段,性格軟弱一點的直接打擊即可。如此這番操作,賀順民在村里也“維世”(關中方言,拉攏的意思)了一批他自己的人,后來村里逐漸也沒有幾個人再愿意當“刺頭”,來挑戰(zhàn)他在浮山村的個人權威了。
賀順民把自己初中畢業(yè)的兒子賀軍杰的戶口改名之后,遷移到寶南市鐵路系統(tǒng)的一個戰(zhàn)友的名下,然后通過關系讓賀軍杰上了幾年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畢業(yè)之后,他兒子就在鐵路部門端上了公家的飯碗,只是戶口上的名字變成了張軍鋒,這也是賀順民實在無奈的舉措了,不然他只能讓自己的兒子頂著賀軍杰的姓名,在農(nóng)村一輩子跟在牛屁股后面務農(nóng)了……
三月份,BJ的中央政府工作報告里傳來消息,一定要解決好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農(nóng)民問題。政府開始在全國范圍內(nèi)免征農(nóng)業(yè)稅,財政支出重點向農(nóng)村教育和衛(wèi)生領域傾斜,力爭解決農(nóng)村上學難,看病難等一系列問題,整個國民經(jīng)濟的收入分配結構開始發(fā)生重大的轉(zhuǎn)變。
五月一日這一天,這個日子對于浮山村全體村民來說,是個非常隆重的日子――浮山小學落成典禮舉行了。因為這所學校成為渭北起步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村級小學,一經(jīng)面世就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浮山小學從布局設計,基礎建筑,設施配置,校園綠化,都達到了陜西一流,渭北第一的水平。新校區(qū)占地十五畝,建筑面積兩千一百平方米,建筑布局恢弘大氣,基礎設施基本配備,綠化點綴到位,校園內(nèi)呈現(xiàn)出一派美麗而典雅的風光。放眼望去教學大樓林立,青松白楊挺拔,花草爭綠競艷,教學樓上孩子們書聲瑯瑯。
新校建成后,劉建飛也始終不忘學校,變捐資為助養(yǎng)。每年助養(yǎng)物資源源不斷送到學校,發(fā)放到教職員工和孩子們的手中。大到每年冬季五十噸取暖煤;還有五名村里聘任的教師、校工每年的工資,教師節(jié)的慰問費用;小到每年給孩子們贈送鉛筆、本子和文具……浮山村村民的生活,也隨著國家取消農(nóng)業(yè)稅的政策紅利,日子一天天的慢慢好起來了。
再說昭武在家里過完春節(jié),就和大學同學一起去西京市找工作。在此之前,梁月已經(jīng)簽訂好就業(yè)意向協(xié)議,最終去了老家附近的一個縣城中學教書,昭武在一場人才招聘會上,簽約到河北廊坊的一所重點高中教高中語文。未來他要去工作的這所中學距離BJ不遠,現(xiàn)場負責招聘的老校長說,從學校到BJ天安門廣場直線只有五十公里。
梁月的父親在她大四第一學期期間,做了一次腰椎間盤突出手術,從此再也不能干重體力活了,她的妹妹在廣州打工好幾年了,梁月希望畢業(yè)后能回到父母的身邊,盡自己的能力照顧好父母及妹妹。昭武表示自己理解她的選擇,親情比戀情重要,而且她的父母把她養(yǎng)大成人,她也應該盡贍養(yǎng)之責,而他自己本身也不希望留在本省內(nèi)工作,希望可以走的遠一點,自己去外面的世界闖蕩生活。
四月份工作協(xié)議簽訂之后,昭武就回到榆北市?;氐綄W校不久,全國性的“非典”傳染疾病就嚴重了,他再晚回來幾天就要被學校強制隔離了,一切還算幸運??飚厴I(yè)時,每天一大早起來后,昭武就去操場上繞著跑道跑幾圈,耳邊聽著學校廣播里放著孟庭葦?shù)母枨桨谉o故中內(nèi)心徒添了幾份傷感的和失落。
“非典”期間學校實行全封閉式管理,周末晚上這些大學生們就在學校的水上公園露天舞場里,隨著那或悠揚或勁爆的音樂翩翩起舞,有時昭武也會被班里的女生們圍在圈中,跳著狂歡的勁舞,也許所有人都要在這喧鬧聲中,極力地擺脫那即將到來的離別與傷感。
劉清畢業(yè)后留在了榆北市的一所公辦中學教書,沒過幾年就嫁給了她之前高中的一位同學,她的同學讀了陜西師范大學的研究生之后,回到榆北高等專科學校當助理講師了。尚可麗畢業(yè)后回到縣城的鎮(zhèn)高中教英語,她大學時的英語成績一直都不錯。崔河大專畢業(yè)后,就和林聰回到他們扶風縣中學教書,后來不久就結婚并有了孩子。王峰大學畢業(yè)后先簽約到XJHM市的鐵路中學教書,半年后辭職去了廣州,在當?shù)氐囊凰褶k高校當了兩年輔導員,后來又跳槽到廣州一家廣告公司做銷售,工作幾年之后因為廣州房價太貴,最后他回到西京市成立了一家廣告公司自己當老板了。
朱政延安大學畢業(yè)后,入伍讀軍校后成為一名現(xiàn)役軍官,在部隊成長多年之后已經(jīng)是上校軍銜了。而李立畢業(yè)后簽約到南疆一個兵團教了一年課,據(jù)他說秋天里實在沒事的時候,就帶著學生們在南疆那廣袤的棉花地里拾棉花,后來李立考取了當?shù)氐墓珓諉T,然后通過自己努力通過了全國司法資格考試,成為了當?shù)貦z察院的一名大檢察官。張燕畢業(yè)后就回到寶南市區(qū)的一所中學教書了,梁月后來通過的調(diào)動從略陽縣一中,調(diào)回到自己老家西鄉(xiāng)縣一中教書,再后來經(jīng)別人介紹,和本縣一個在云南服役的武警軍官結婚了。林鳳畢業(yè)后,回到罕水鎮(zhèn)上的礦務局高中教英語,多年后也調(diào)到縣城里的職教中學教書了。
二零零三年的七月,昭武終于大學畢業(yè)了。臨畢業(yè)前,他又想起那個四月春日的午后,他和梁月在渭河邊等待醫(yī)院檢查結果的那個下午,想起兩個人曾經(jīng)一起走上師專后面塬上的日子。那些逝去的青春里,永遠的銘刻了他們大學時代所有的難忘回憶……
你還記得韓牛坡那破敗的師專校門么
你還記得女生樓下那個孤獨的少年么
你還能想起校門口那一街兩行的臺球桌么
你還能想起一起吃過炒面和砂鍋的小飯館么
你還記得主教學樓里屬于我們最初的固定教室么
你還記得考前一起去占座復習備考的圖書館期刊閱覽室么
你還能想起一起住過的紡織廠女工宿舍和師部舊址政教院么
你還能想起我們一起曾經(jīng)共同走過的師專校園后面的塬上小路么
那些舊址是否還在那里屹立
那些記憶是否還在那里停留
有多少個夜晚,多想再回到過去看看
有多少個日子,多想看看那些曾經(jīng)揮灑過青春的舊址
你還記得承包過政教院錄像廳的于大喜么
你還記得南海撞機事件貼出第一張大字報的劉濤么
你還能想起大學生藝術團里勁舞的王絨么
你還能想起第一次做自我介紹時就激情朗誦“再別康橋”的朱政么
你還能想起那支參加政史系足球隊最終奪冠的那些無敵的足球隊球員么
那些熟悉的面孔也許早已容顏變?nèi)?
那些歡樂的笑臉是否還留在昨天的記憶里
多少個日夜里,我們渴望一起重逢
多少個年華里,我們渴望擁抱昨天
那些我最親愛的同學和朋友們
只此一別你們一切過的都還好么
那年的秋日我們初次相逢
畢業(yè)后的風風雨雨里,我們彼此思念
期待有一天,我們再會相聚
期待那一刻,我們把酒言歡
是的,那是一段歷史
是的,那是一抹青春
是的,那是一段記憶
是的,那是一張油畫
執(zhí)拗的少年,是否還在老地方徘徊
往昔的校園,無情埋葬了逝去的青春
短暫的幾年,以為一切還會繼續(xù)
漫長的別離,從此相忘于歲月的江湖
你冬夜的手是否還像那滾燙的誓言
她閃爍的淚是否還記得當初脆弱的信念
貪戀的日子被歲月無情的慢慢償還
驕縱的少年已隨往日煙消云散
曾經(jīng)一起瘋過痛過哭過笑過
慢慢的你們也就累了開始選擇悄無聲息的離別
良辰美景奈何天為誰辛勞為誰眠
年華青澀逝去物是人非事事休
長嘆一聲:青春短暫歲月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