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戰后二三事
- 朕不當酒杯
- 張四七七七
- 2007字
- 2021-03-04 22:40:02
趙與莒一直以為兵敗如山倒是個夸張的形容詞,直到看見眼前的這一幕,列陣整齊的隊伍轟然崩塌,那種氣勢上的轉變真的有如山倒了一般。
一陣床弩齊射引發的連鎖反應是誰都沒有預料到的,先是武衛軍正面突入被射穿的重甲士陣列缺口,與更后面的長槍手廝殺在一起,讓人吃驚的是,負責防御后方時青和彭義斌的副將厲強在看見正面被突破后,干脆利落地重歸大宋懷抱,臨陣倒戈,引著時青和彭義斌從后方突入。
兩個方向的防御陣列在一瞬間同時被擊破,李全軍士氣大降,零星的逃跑不可避免地開始出現,隨即就是大面積的奔逃,任憑李全如何呼喝重新集結隊伍,都無濟于事。
時青、彭義斌一起組織手下忠義軍邊追邊喊著招降的話語,可能因為同為忠義軍的關系,許多李全手下的士兵選擇了投降,而隨著四娘子騎馬趕到后,投降的人數成倍地增長。
正如趙與莒所看到的那樣,山倒了是沒法子再扶回來的。
眼見著大勢已去,李全恨恨地沖趙與莒的方向瞪了一眼,隨即扭身上馬在身邊親衛的保護下迅速向戰場邊緣逃竄。
而趙與莒此時也不再裝著沉穩淡然,看著眼前李全部隊的潰散,酣暢淋漓地大笑起來,連帶著周圍的李達、李俟正及其他負責安全的侍衛等盡皆開懷大笑起來。
隨即趙與莒下令,務必活捉李全,畢竟答應過人家四娘子,自己堂堂一個大老爺們,怎么好意思騙女人呢。
其實根本不用趙與莒傳令去追擊李全,還不等他的命令傳達下去,下方的那些將領們都依著自己心中的打算,自主地行動起來了。
...
卞整對面前這些向自己投降的忠義軍自然不像時青、彭義斌等人一樣有什么同袍情誼,沒有為接受降兵而過多停留。
相反他對李全這個經常和武衛軍起沖突的忠義軍將領充滿厭惡,更別說若能抓住了李全實實在在是大功一件,望向李全落荒跑馬而逃的背影,他沒有一絲猶豫帶著手下親衛就追了上。
同樣盯住了李全的還有張林和厲強,張林惱恨李全李福二兄弟屢屢在山東排擠自己,如今報仇的機會就在眼前,看著李全逃跑的背影,他眼神中露出幾絲熱切,當先招呼著手下一同沖了上去,齊力達聽見張林的招呼后,擦了擦盔甲上的鮮血,望著李全逃跑的背影猙獰一笑,翻身上馬當先追了出去。
而剛剛對整個戰局起了乾坤一定作用的厲強則是老早對李全就十分不滿。
今日在軍帳李全當著手下眾將公然羞辱他一事,讓他心中累積的不滿處在了爆發的邊緣,見到重甲陣勢被突破,他干脆利落地反戈一擊,將整個局勢直接帶崩,也讓李全仗著兵力優勢集中一點突圍的算盤瞬間化為泡沫,不得已狼狽僅帶親兵逃竄。
背叛了李全的厲強是不希望李全活著的,他懷揣著對李全的痛恨和斬草除根的決心也加入了追擊李全的隊伍。
趙與莒自然發現了這三人各帶了本部人馬大概有二百余騎追擊著李全直往正東方向逃竄,其余彭義斌、時青、楊妙真等人或與李全沒有冤仇,或者干脆就是人家李全的妻子,都沒加入追擊的隊伍,老老實實地收攏著李全手下的殘兵,同時也戒備著不遠處打的不可開交的金蒙兩撥人馬。
尤其是木華黎現下只派出了三千騎硬攻小山包,剩下兩千騎留在他身邊,彭義斌對蒙古騎兵的追殺可謂是印象深刻,一邊收攏俘虜一邊凝神戒備著木華黎。
木華黎此刻正皺著眉頭看著麾下的蒙古勇士不得已下馬步行上山,不得不說蒙古綱當機立斷的應對給他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金國經過一百余年的漢化,同時也因為產馬地被蒙古奪取,此時早已不像當年立國之初那樣以騎兵稱雄了,反而向南宋學習發展了大量的弓弩、重甲等步軍兵種。
此時在這種山地地形中,金國步卒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尤其是神臂弩的密集射擊,在山地這種單向狹窄的地形下對蒙古人造成了可怕的殺傷。
攻山之戰陷入了僵持之中,以山腰處為界,蒙古人說什么也不愿再向上走,而金軍也缺乏主動反攻的勇氣。
直到李全軍被擊潰,蒙古綱和木華黎幾乎同時注意到了那支宋國叛軍的失敗。
尤其是蒙古綱,他和李全也算是老對手了,此次也是李全主動想要投靠金國,兩人本打算一起趁機吃掉宋國在山東的精銳兵馬,一報自己當年被忠義軍從濟南府一路攆到東平府的恥辱。
但蒙古綱沒想到一直被自己視為勁敵的李全這么快就被擊敗了,他不由感到一陣無力,既是對宋國目前實際占據京東路的無力,也是對金宣宗一意孤行非要和蒙宋兩面同時作戰的無奈。
木華黎同樣感到驚訝,對趙與莒能這么快聯合張林、彭義斌等人擊潰李全感到驚訝,他與蒙古綱此時都默契地沒有再發動進攻,準備看看趙與莒的反應。
趙與莒自然不會客氣,再見到卞整等人已經率兵去追擊李全后,他命令留下一部分人交給四娘子,讓她帶人將俘虜押送至營寨看守,其余大軍在趙與莒的統一指揮下緩緩向金蒙交戰的山包靠近。
彭義斌在馬上匆匆向趙與莒抱拳行禮打過招呼后,一拉韁繩帶著他手下隊伍作為先鋒先行向小山包處行去。
木華黎見狀嘆了口氣,沖著史天澤問道:“這次宋軍的指揮官是哪個宗室?”
史天澤拱手回復道:“是沂王趙貴誠?!?
“就是宋國史彌遠扶持的那位?”木華黎微微皺眉道。
史天澤喏喏不語,這等他國政事,他又如何能得知,好在木華黎也不需要他的回答,再次嘆了口氣,“此人膽識過人,又有謀略,若為宋主,非我蒙古之福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