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我背負全家人的期望參加高考。569分——第一次高考,我以一個上不了BJ任何一所重點大學的分數草草收場。爸爸告訴我,八歲那年,別人問我長大以后想干嘛。我總是嘟著小嘴說,我要去BJ上大學,這是家人時常在飯桌上提起的橋段,想不明白,一個八歲的小破孩兒哪里來的“去BJ上大學”的概念,我只是想為這個橋段續寫一個完美的結局。
填報志愿那天,我缺席了。跟父親要了1000塊錢,花了三百多買了一張去蘇州的車票,直奔寒山寺。“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那年,詩人張繼進士落榜,失望之下來到蘇州,遙望夜色中的楓樹古橋,發出這流芳百世的吟嘆。我走在蘇州城靜謐的夜色里,體恤著與古人如出一轍的心境,回想自己過去備考的一年,由于基礎不錯,上半學期過的還算順利,下半學期開始變得緊張,焦躁。一模失敗后的心灰意冷把我推入谷底,二模的翻身仗也打的不漂亮。最后迎來自暴自棄的高考,在路邊的小攤隨手買了一本寒山寺的小冊子,從介紹張繼的書頁里的一句話,我得到了慰藉,“落選歸鄉后,張繼再戰,中登天寶進士第。”我把小冊子揣入口袋,決定再度走進風雨。反正我艾子怡什么都沒有,還怕在失敗一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