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厄運體
- 伸唐
- 此號乃小號
- 2739字
- 2021-03-01 15:16:47
李亨看著宅門,怒問:“廖奴兒,為何將正門向北?你們將宗世子當成了奴婢?”
“殿下,開始建設時就是這樣的,高力士高公也來看過,但他未說什么。”廖奴兒辨解道。
北邊是李伸大伯父的宅第,肯定不能占。南邊是延王李玢的宅子,人家也不會讓。
想改門,除非整個庶人府的宅子重新建設,將宅子挪到北邊,門才能向正南。那樣,不能說大興土木,至少得“中興土水”,也會引人關注,未必對李伸幾兄弟有利。
眼下的李伸,未完全讓李隆基釋疑,不能“猖狂”。
高力士做了隱晦的提醒,李伸聽明白了,也表示了感謝。
中間的微妙,廖奴兒是想不到的,有的,他也未聽到。他話外的意思是,你是太子,人家高力士也不簡單。
實際李亨只是做個樣子,聽到高力士,他嘆了一口氣說:“你出去吧。”
然后他讓身邊的人分發禮物,不但有禮物,還用紅帶系了一些錢,唐人不叫壓歲錢,而是壓祟錢,或壓驚錢,一般除夕或拜年時,發給晚輩或比自己歲數小的人。
名稱不一樣,傳統是一個樣,并保留了下來。
昨天晚上李伸就向幾兄弟發了壓祟錢,剛才李琮來也給了一些壓祟錢。
幾家人表示感謝。
李亨說道:“這些年,你們辛苦了。”
李伸看著他,心里想,你演,我看著你表演。
李亨來的用意,李伸看出來了,而且……這招還是李伸教他們的!
李亨說了一些知冷知熱的話,開始與李伸攀談,先是問李伸外出的趣事。
李伸如實回答,哪有趣事,圣上一再囑咐,讓我不得擾動地方,故所行之處,沒有驚動任何人,只是問詢各地的老農農務,枯燥地狠。說完了,他還將他那些手稿拿了出來。
李亨哪有心情看這個,又問新詞。
打死李伸,李伸也不會承認的。
然后說新紙和活字。
李伸說,我是提供了一些創意,然無諸工匠,這些肯定不會實現。
反正不咸不淡地應付過去。
李亨走后,趙氏問:“兒,你對你三叔態度太冷漠了。”
“娘娘,他是太子,我們不能走的太近。”
“難道……”
“娘娘,不會。”
李隆基殺李瑛,是因為有李亨這個現成的接班人,但再殺李亨,且不說找不到適合的接班人,李隆基歲數也不一樣的,殺李亨時,他才五十出頭,精力比較旺盛,現在都快六十歲的人了,不怕萬一?況且高力士再三力保李亨,不過……
許多人對李伸的看法是,可遠觀而不可近交。
遠遠地看著,同情,敬佩。
但真讓他們走近了,又害怕起來。
實際李亨才是真正的厄運體,誰碰誰倒霉。
這個不好說了,他敷衍道:“我們是庶人子,他是太子,兩相走的太近,會惹起非議。”
這回趙氏聽明白了一點,不是非議,而是會讓圣上起疑心。
“你三叔是好心。”
李亨心腸確實不惡毒,不過這次來未必安的是好心。
元宵節快到了。
李伸又放出一首新詞,去年冬天的“不應景”,這回應景了,乃是辛棄疾的《青玉案》。而且前面十首詞多是離愁或閨怨,這一首卻不一樣了,讓人看到了一種開闊的格局。
元宵節在唐朝很隆重,也是長安城唯獨不宵禁的幾天。
許多青年男女會從各自坊內走出來,手拉著手,在街上跳著踏歌舞。唐睿宗李旦也來湊熱鬧,先天二年,他讓人精挑選出一萬名青年男女,于燈火下踏歌三日夜。
不但長安,幾乎大唐各地,包括少數民族,都開始流行這種簡便的踏歌舞。不懂的,去看看苗族等跳舞的視頻去。
李伸幾兄弟沒有去跳,但站在街邊上看著很開心。
玩了一天,幾乎到二更才回來,李萍兒說:“二哥,明天我還想出去玩。”
這是元宵節唉,李伸答應了,不過第二天他沒有陪幾兄弟轉了,又拉來肖道梁和肖六郎,由他們帶著李儼幾人轉。
李伸來到大安國寺,心里想,原來鑒真是長安人哪。
去年因為裴敦復討海盜,幾個和尚偷渡,在京城也鬧的沸沸揚揚的。
但鑒真不是長安人,而是揚州人,并且是揚州大明寺的和尚,道航才是長安大安國寺的和尚。大約鑒真游歷到了大安國寺,幾個和尚湊到一起,才開始商議東渡日本傳法。
有不少和尚放棄了,鑒真還在堅持,只是運氣不大好,余下幾次不是遇到了風暴,就是被告發,都沒有成功。揚州官員看到他眼睛瞎了還在堅持,也拿他沒辦法了,于是第六次他終于登上了日本的土地。
其實怎么說呢,航海沒有那么危險,若是需要六次才成功,也沒有海上貿易了。至少現在氣侯還沒有惡化,雖有臺風,不像后來的臺風,次數多,又猛烈無比。
原因有三,一是唐朝禁止百姓出國,于是數次被告發,不得行。
二是由于不敢公開,準備的比較盲目草率,至少得避過臺風季哉。
三也是天意吧,好事多磨。
不過現在的航海技術確實不發達,又沒有羅盤和指南針,且看李白的日本朋友晁衡,準備啟程返回日本,又被大風刮回來了。大約這次經歷讓晁衡感到害怕,自此以后他再也沒有回去的打算,最后還做了唐朝的大官,左散騎常侍兼安南都護、安南節度使。似乎……也沒必要回去了!
元宵節,人多,城里的人一起出來游玩了,城外的人也涌到城內了。
大安國寺前也有許多游客。
李伸找了一會,在人群里找到茍忠。
兩人碰面,一前一后,離開大安國寺,又找到一家偏僻的茶館,走了進去。
“小主公,我遷為維城庫直長了。”
十王院置監院使,監院使是李貴兒,還有若干手下。
院內又分各府府使和若干太監,但除了庶人府外,余下各府,只是名義上李貴兒的手下,實際李貴兒是不好插手的,只能說起著一個“眼睛”的作用。
然后就是維城庫,這個是屬于李貴兒直管的機構。
維城庫置庫使,下轄司記、司薄、司言,分別是管理賬目開支和監督的機構,三司下面又置各直長。另外就是負責維城庫具體事務的都統和子統。
“不錯,”李伸夸道,直長還是一個小官,但比子統又進了一步,總得慢慢來,真一日三遷了,李伸反而會擔心了。
“小主公,你長壯實了。”
伙食好了,庶人府所有人身體都變好了,再也看不到當初面黃饑瘦的樣子。
“茍忠,以后你還要小心,我們母子,你最好提都不要提。”
“小主公,奴婢知道,殿下還未平反呢。”
“平反,茍忠,那有的等了。”
“小主公,太子殿下去看你們了?”
李伸皺皺眉頭:“你也聽說了?”
“奴婢成了直長,能聽到更多的消息。”茍忠想了想說:“小主公,有句話奴婢不知當不當說。”
“說吧。”
“當初太子殿下和主公很是疏遠。”
李伸擰起眉,對于他和他幾兄弟,十王院,另個李伸都比較陌生。
真實歷史是這樣的,李亨登基后才真正取締了李伸幾兄弟的限制,包括李伸的四妹李萍兒得以賜郡主嫁人。不過那時王氏,甚至李備等,都因為營養不良,心情壓抑,不在人世了。
然后到唐代宗,才給予了真正的平反,重新賜了李瑛太子之位,但那是唐代宗政治訴求,不但李瑛,李璘同樣也平了反。
后面的李伸不知道,他只想著前面。
李隆基才登基時也有一定的雄心,不然也不會產生開元盛世。
對于出身李隆基不在乎,所以李瑛才被冊封成了太子。
然而時久,李隆基漸漸受到唐朝時局的影響,這也是李瑛死因之一。時局就是這種等級制,且看王皇后,那怕李瑛成了太子,寧肯與李亨走的近,與李瑛關系也不親密。反觀李瑛李琚幾兄弟走的近,是因為他們母親出身都比較寒薄。
如此呢,茍忠說的就是真相了。
“我知道了。”
說起來,李亨來看他們幾家,還是李伸“唆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