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贈釵
- 伸唐
- 此號乃小號
- 2696字
- 2021-02-25 19:33:39
打獵李隆基不反對了,但他說:“我都來了,他有何好嫌棄的?”
李伸心里一聲哀嘆,還能說什么呢?
楊玉環問:“原先鏡子放于何處?”
“就在那間屋子,先父也知道,他當時不缺供給,只說了一聲,是寶物,好好保留。現在賣的賣,送的送,只有一枚小鏡子了。”李伸說著,從他舅媽房里將那枚小鏡子拿出來。
除了這枚小鏡子外,余下的,那怕是一個玻璃杯也看不到了。
鏡子,李隆基已經“了解”了,他說:“帶我去看看蔬菜。”
來到菜圃,現在不算冷,中午時揭了棚,李隆基鉆進去看了看,又看著紙:“還是奢侈。”
“大父,第一年是需不菲的成本,然此法能用數年,折算下來,不能算是奢侈物。”
因為紙膜成本高,去年在蔬菜上未賺多少錢,今年賺的仍不多,明年就可以大幅度盈利了,但李伸也未打算將價格降下來。故李伸未多說,只是講解一番,便說:“大父,孫兒帶你去看山塘。”
他指著前面,一個是他舅家的山塘,一個是趙原村修建的山塘,就近是他舅家的山塘。
迎駕完了,村民也開始干活,許多人在擔水澆灌。
李隆基問:“你舅家有多少部曲?”
“趙家只有四戶部曲,不是部曲,趙原村之所以貧困,地瘠,缺少澆灌的水源,早前就更不想灌溉了,去年舅父將山塘修好,許多村民來擔水,終是一個村子里的人,舅父也不好說,雖然又修了一個山塘,兩塘不在一起,現在仍有一些村民就近來擔水。”
“應當互相幫助。”
李伸心想,你站著說話不嫌腰疼,這是有收入來源的,舅舅不在乎。換成其他人家,花了大代價修建了山塘,憑什么讓你們擔水?如果一個個不想出錢出力,只想撈好處,最后什么事也不要做了。
他也不辨,說:“大父,不是擔水,孫兒讓你看的是山塘里面的東西。”
去年冬天借著枯水的時機,趙家聽從李伸建議,請了一些短工,從北邊一條河道運來一些淤泥投入下去,不是取淤積,而是水草根。
今年春天又投放了許多魚苗。
加上時不時喂一些飼料,有的魚已經不小了。
魚能吃能賣錢,趙原村的人也打算仿效。
李伸說完問:“大父,輦駕所行,人多,吃飯如何解決?”
楊玉環說:“高力士已經安排下去。”
人家安排了,李伸也不會替他們擔心了:“大父,要么我讓虎頭帶兩部曲下去捕幾條魚上來?”
這是養魚啊,放在唐朝還是很新鮮的,李隆基點點頭。
李伸叫來虎頭,虎頭放下小船,與兩個部曲撒網捕魚。
僅一會兒,就捕上來幾十條魚,魚苗是春天從漁民手中買來的,有點雜,什么魚都有,捕上來的魚有鰱魚、鳙魚、草青、青魚、鯉魚,還有幾條白條和鮈魚。
虎頭揀了揀,小的放下去,大的提了上來。
“長的還行,”高力士看著這些魚說道。
“高公,長的快,是喂了飼料。”
“飼料?”
“虎頭,你將魚提回去,拿一些飼料過來喂魚。”
虎頭將魚提回家,又提著一袋子飼料過來。
幾個人看著飼料,主要是青貯,余下的還有一些豆餅和粟。
“你舅家用粟喂魚?”
“大父,能否用一斗粟換一斤羊肉或豬肉?”
斗是容積單位,一唐斗(約六公升)用來盛粟,約能盛七八唐斤粟。用七八斤粟做飼料,是能喂出來一斤羊肉或豬肉了。一斗粟才五文錢,一斤羊肉是多少錢,就是豬肉賤,一斤豬肉也遠不止五文錢。
這種結果與李林甫也有關系。
開元時李隆基于長安洛陽兩邊跑,主要關中已經養不活那么多人。只要關中稍遇到災害,李隆基只好帶著文武群臣、諸將士、后宮妃嬪跑路到洛陽去。隨后裴耀卿對糟運進行了改革,在河北、洛陽、三門峽和陜州等地建設了大量轉運倉,平時將糧食運到轉運倉儲存起來,需要時立即送到關中。
這種困窘的局面才得以改善,然后是韋堅的廣通渠。
長安糧食危機解決,加上楊玉環溫玉在懷,李隆基漸漸不跑了,有了倦政的傾向。
李林甫這時不但不進諫,反而有意地讓李隆基徹底倦政,進入天寶年間后,他從全國各地調來大量糧食,運到長安城中各個倉儲,然后對李隆基說,如今國泰民安,倉儲盈滿,主上,國家無憂矣。
皇上,你好休息了。
長安現在不是缺糧,而是糧食太多,加上這幾年豐收,關中糧價低的嚇人。
別看一斗粟五文錢,都未必有糧商收購。這也是長安周邊地區的,李伸今年出去轉了好大一個圈子,有的地方糧價還是很貴的,比如儀州,一斗粟能賣到十三四文錢,然而朝廷還在繼續將儀州的糧食往長安調。
這個理兒……不提兩邊的倒差價,至少需要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吧。
種糧不劃算,趙家今年索性將大半耕地拿出來……還是種糧,但種糧大半是用來當青貯的。到了秋天交賦稅,沒糧食,好辦啊,直接買糧交賦稅。
趙家帶頭,其他村民看到了好處,進入秋天,全部種了冬小麥冬大麥,同樣是準備用來做青貯的。
高力士問:“河北河東糧價貴?”
“都比關中貴,然沾到政務,我不言之。”
“為什么不能說?”李隆基喝道。
雖然不是大問題,也是一個弊政。
李伸閉著嘴巴,你喝就喝吧,我當作未聽見。
高力士笑了起來:“怪不得你讓你舅家用粟來喂魚。”
就是喂魚,也比賣粟劃算啊。
李伸這才接了一句:“糧貴傷民,糧賤也傷農。大父,農夫看似自給自足,也要買柴米油鹽,至于婚嫁喪娶,更需要不少的費用。孫兒讓舅家搭配少量粟喂豬羊,喂魚,看似不妥,然在糧賤的情況,是最好的舉措了。”
農民也要用錢哪,也要過日子哪。“孽孫”話糙理不糙,實際里面包含著大學問。
李隆基嘴張了張,說不出話來。
沾到了李林甫的安排,明面上李伸不敢說的太多,他迅速轉移了話題:“大父,你再看。”
山塘邊上還有一個陡門。
現在漸漸進入枯水時季,加上其他村民來擔水,水位低,放不出水了。
但從春天起,塘水漲上來,再利用陡門下面的溝渠,那怕在趙原村,都能實現真正的灌溉。
“裴公重視,確有其理也,”高力士又嘆道,然后瞟了李伸一眼,他心里想,若李伸不是庶人子就好了。別看他口口聲聲說不懂經義政務,也不言政務,通過這些種種,是真的有才情。
只是庶人子,不得不避嫌。
不但他,這是在外面,隨行的還有一些屬官。
有不少人也感到惋惜。
李伸若知道他們想法,又不會認同,何止是庶人子,李隆基對所有兒子都不大放心。
“大父,孫兒再帶你去看另一個山塘。”
一行人來到另一個山塘。
也開始蓄水了,擔水澆灌的人更多。
李隆基點了一下頭。
之前的山塘是李伸舅家的,李伸舅家有美味居,有的是錢堆,不能當典型。但這個山塘是趙原村的,是能當樣板了。九月跑了過來,小聲問:“二郎,你舅父問你,如何安排?”
住肯定不會在趙原村住了,但吃飯呢?
自己有沒有權利招待圣上,就是有,這么多人又如何招待?趙良成一家急的團團轉,只好托九月來問。
李伸說:“你對舅父說,勿用他操心,高公已經安排好了。”
“好,”九月剛要走,楊玉環說道:“九月,你也來了?”
“奴婢拜見圣上,真人,高公,這次世子在外面呆得久,奴婢隨世子一道來侍候世子。”
楊玉環未多想,她只想了在鏡子案中,九月被冤枉了,于是撥下頭上的一根金釵說:“送給你吧。”
九月看著李伸,李伸說道:“愣著干嘛,還不快點謝過真人!”
高力士埋下頭竅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