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什么好高興的,你們可別忘了,那韓國夫人還受寵呢!敏之表哥也被封為郡王,我看不知什么時候,那個北冥焉也會被封個一官半職的。”武瀟瀟提醒武懿宗和武三思。
“瀟瀟,你多慮了,就算她韓國夫人再得寵,只要姑母在,姑丈也不會冊封她為妃的。”武三思說道。
武瀟瀟說道:“這個韓國夫人臉皮真是比城墻還厚,姑母待她不薄,她還勾引姑丈。”
“如今姑母大權在握,朝中無人反對,他們母子折騰不出什么水花來。至于北冥焉,更是不值一提,我原以為她有多厲害,現在看來,也不過如此。”武三思想著打消武瀟瀟的顧慮。
“三思說的對,自你把她私見皇上的事告訴了姑母,姑母不就已經疏遠她了。”武懿宗接著武三思的話說道。
武瀟瀟說道:“也是,北冥焉那么囂張,時間久了,姑母肯定不待見她。”
武則天見永安來了,便賜座:“永安,你來得正好。”
“二姨母,有什么事嗎?”
“我還真有件事要問你,關于我大唐的海外軍政要務,你有何高見哪?”
“啊?”這一個問題就把永安給問懵了,她大腦飛速運轉,想了想,說道:“我以為攘外必先安內,國內安定,國力強盛,方可使天下臣服。海外領土若于我大唐處,主權完整且不容干涉,如果有不服者,則出兵治之。”
武則天一邊批閱奏折,一邊聽著永安敘述她的想法,永安的回答武則天很滿意。一旁的武團兒也很是吃驚。
“那我再問你,如何安內?”
“首先要廣開言路,注意納諫;微服私訪,體察民情,體驗百姓生活,人間疾苦;重視發展農業,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同時發展商業與進出口貿易。”永安把學過的都搬出來,還加了一條商業,她想能不能讓商業有一席之地。
“正好,與我想到一塊兒去了,不過,這發展商業……”
“二姨母,農業是國之根本,保障物質生活所需,而商業包含更多領域,輕工,畜牧等,從而帶動經濟發展,百姓富有,國力昌盛。”永安解釋道商業的重要性。
“自古士農工商,商賈可是排在最末的,此事須與皇上商議,再作決斷。”
“那是自然,二姨母,可否讓我去看望鄭氏母女?”
“嗯,你去吧,她們在掖庭宮。”
永安去掖庭宮,她想看看上官婉兒。
永安走后,武則天問道:“武團兒,你覺得永安的才能如何啊?”
武團兒回答說:“從焉姑娘的回答來看,她心思縝密,有條有理,若不封個什么官職來,豈不是屈才了。”
“那依你之見,該封她個什么官職好呢?”武則天又笑著問道。
“這還要皇后陛下決定才是。”
武團兒怕官職說低了武則天不高興,官職說高了,永安可能又難以勝任。
“武團兒,起駕甘露殿!”武則天準備去找李治商量。
賀蘭敏之和賀蘭敏月來看望榮國夫人,榮國夫人問道:“敏之,永安怎么沒跟你們一起來?”
賀蘭敏月回答說:“二姨母召她進宮去了。”
“這丫頭啊,我本想著你們年紀相仿,她能跟你們親近些。”榮國夫人笑著說道。
“永安表妹喜歡風流快活,哪里會與我們親近。”賀蘭敏之陰陽怪氣地說道。
“敏之,如今你已貴為秦王,說什么話做什么事,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榮國夫人勸道。
賀蘭敏之說道:“外祖母,如今這世道,還是糊涂點兒好。行了,我們不打擾您了,這就先回去了。”
賀蘭敏之和賀蘭敏月起身離開。
掖庭宮,只見那女嬰在鄭氏懷里熟睡,孩子的奶娘上前來,行禮:“焉姑娘。”
“我來看看她們,你先下去吧。”永安走到鄭氏跟前。
鄭氏慢慢地抬起頭來,沒有說話。
“嫂嫂,你們可還好?”永安問道。
“不好,上官家就剩我們母女兩個了。”
“既然皇后留你們性命,那你就們就好好地活著,這孩子長大以后,定會千古留名。”永安安慰道。
“我不要她什么千古留名,只要她能平安長大。”這是鄭氏唯一的希望。
“會的,一定會的。”
甘露殿,韓國夫人正在侍奉左右,她疑惑不解地問道:“近日來,怎么都不見陛下批閱奏折呢?”
“全由皇后代勞了,朕也落得個清閑。”李治一邊練字,一邊說道。
“我聽說自上官儀一事后,皇后妹妹便垂簾聽政,陛下,她的權力是不是太大了?”
“你又不是不知,先前朕身體抱恙,朝中政務還是皇后幫著處理的。朕答應她臨朝,也好助朕決斷是非。”李治倒是夸獎起武則天來。
韓國夫人有些不高興,她又說道:“陛下,可自古以來,哪有女子臨朝的事?漢代呂后稱制,禍亂朝綱,如今妹妹她又……”
這時武則天來了,她看到韓國夫人在李治身邊,便說道:“皇上真是好興致啊!有姐姐服侍在側,都記不起媚娘勞苦功高了!”
韓國夫人看了一眼武則天,眼神閃躲,向武則天示弱,武則天一眼就看出來她的心思了。
李治讓韓國夫人先退下了,他上前來,安慰道:“媚娘,朕怎么會忘了呢?”
武則天與李治一同坐下,說道:“九郎,媚娘有兩件事要求你。”
“媚娘,你有什么事,直接說就好了。”
“那九郎要先答應媚娘才行。”
“好好好,朕答應你,現在可以說了吧?”
“第一姐姐現在受陛下的寵愛,不如給敏之加封為秦王吧,這第二么,我想給永安那丫頭封個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