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不負相思意
- 華韻辭
- 張零五
- 1942字
- 2021-12-02 22:30:00
李云霄反問道:“哎,這交朋友還分什么身份么?對了,客官,你尊姓大名啊?”
還沒等賀蘭敏之開口,妙顏便說道:“他叫英俊。”
李云霄的臉上露出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說道:“英俊,確實人如其名。那個你們先吃著,我去忙了。”
妙顏問道:“這個李老板怎么那么奇怪,他怎么不跟其他的客人交朋友?英俊,他該不會也認得你吧?”
賀蘭敏之搖了搖頭,回答說:“不知道,繼續吃吧。”
永安獨自一人在湖邊飲酒,她自言自語道:“賀蘭敏之,胭脂扣還你了,如今相思引也還你了,我們之間再也沒有什么關系了,至少在我離開之前,還能見到你,知道你活得很好,我便也了無牽掛了。”
賀蘭敏之和妙顏在回去的路上,他們走著走著,賀蘭敏之突然停下了腳步。
妙顏問道:“英俊,怎么了?”
賀蘭敏之小聲跟妙顏說:“別動,有人跟蹤。”
李云霄心想:“完了完了,被發現了。”
賀蘭敏之大聲說道:“別鬼鬼祟祟地藏著,出來吧!”
李云霄二話不說,從背后偷襲賀蘭敏之,賀蘭敏之順利地接招了。
打了兩招,賀蘭敏之轉身一看竟是李云霄,他問道:“李老板,你這是……”
妙顏問道:“李老板,你為什么要跟蹤我們?”
李云霄回答說:“想不到你的武功還是一如既往地厲害,至于我為什么要跟蹤你們,自有我的道理。”說完,他轉身要走,賀蘭敏之攔住了他。
李云霄問道:“你們問的我已經回答了,怎么還不讓我走了?”
賀蘭敏之反問道:“李老板,你方才說我的武功還是一如既往地厲害,我們以前認識,是不是?”
李云霄回頭看了妙顏一眼,回答說:“不錯,我與你的確是舊識。”
賀蘭敏之焦急地問道:“那我到底是誰?從哪里來?又為什么會失去記憶?”
李云霄無奈地回答說:“你一次問這么多問題,我怎么回答你啊。再說你的身份實在是不方便說出來,這樣吧,年后你到云天樓去,我再告訴你,告辭!”
妙顏問道:“他說的話到底可不可信?”
“不管是不是真的,我都要去找他,本來我已經放棄過去了,但是沒想到又遇到了認識我的人,我還是想……”
妙顏不高興了,她所喜歡的英俊還是想找回原來的記憶,她知道一旦賀蘭敏之恢復記憶了,就會離開她,就會去找他心里的那個人。
李云霄一回來,武瀟瀟就拉著李云霄問道:“怎么樣,怎么樣,你試出來什么了嗎?”
李云霄喝了口水,回答說:“當然了,他就是賀蘭敏之,不過不知道為什么,他沒有繼續往雷州去,也不知道為什么他會失去記憶。”
武瀟瀟想了想,說道:“那肯定是因為敏之表哥在流放的路上,遭遇了什么意外。”
“嗯,他居然還問我他為什么會失去記憶,我怎么知道,我又沒跟他一起流放。”
上元節晚上,杭州城燈火通明。
妙顏拉著賀蘭敏之出來看花燈,妙顏說道:“英俊,我們去放花燈吧。”
賀蘭敏之點了點頭。
本來永安在府中飲酒,李云霄和武瀟瀟來了,永安問道:“上元燈節,你們不去看,怎么來我這兒了?”
武瀟瀟把永安從臺階拉起來,說道:“就是啊,今日上元花燈,咱們當然要一起去看了。”
就這樣,李云霄和武瀟瀟把,拉了出來,永安說道:“我知道,你們怕我孤獨,才帶我出來散心。這樣吧,你們先去玩兒,我一個人找個安靜的地方待一會兒,然后咱們在前面的那家面館匯合。”
李云霄嘆了口氣,說道:“那行吧,兩個時辰之后那面館匯合,你可不許走太遠啊。”
“嗯。”永安轉身便看到了賀蘭敏之和妙顏,他們正在買花燈。
小攤老板說道:“郎君,姑娘,要放花燈嗎?”
妙顏開心地點了點頭,她拿了花燈之后,猶豫了一下。
賀蘭敏之問道:“怎么了?”
“我認識的字不多,以前我放花燈從來不寫字的,今日我想把自己的心愿寫在上面。”
賀蘭敏之說道:“你有什么心愿,我來幫你寫。”
妙顏拒絕了,她說道:“不行,老板,要不你幫我寫吧。”
大老遠傳過來一個聲音:“我幫姑娘寫如何?”永安向賀蘭敏之和妙顏走過來。
永安和賀蘭敏之對視,永安的眼神躲閃開了,這是永安和賀蘭敏之第三次重逢。
妙顏說道:“那妙顏在此多謝顧郎君了。”
“姑娘名叫妙顏。”
妙顏點了點頭,說道:“顧郎君,咱們去屋子里寫吧,英俊,你外面等我一會兒。”
進屋后,永安說道:“還要避著他,想必姑娘這心愿是與他有關。”
妙顏突然臉紅了。
永安問道:“寫什么?”
“我希望英俊他,能喜歡上我。”
永安愣了一下,才寫了那句話,她寫好后拿給妙顏,說道:“我有意,也愿郎有情。”
妙顏笑了笑,說:“多謝郎君。”
賀蘭敏之還在外面等著,妙顏說道:“英俊,我們走吧。”
賀蘭敏之和永安點頭示意。
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永安的心里有些空落落的。
小攤老板跟永安說:“郎君,人家都是成雙成對的,你怎么沒帶心上人出來啊?”
永安笑了笑,回答說:“我沒有心上人。”
“郎君,要不這樣,你呀,放我一盞花燈,就像剛才那姑娘一樣,把心愿寫在上面,我相信很快郎君你就會有佳人在側了。”
永安心想:“為了把這花燈賣出去,還真是會說。”她說道:“既然老板你都這么說了,我哪有不買的道理啊。”
“那我為郎君挑一盞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