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為什么要專注于B型人格

在A、 B、 C三大人格類型中, B型人格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奇特的人格類型,對于社會的影響之巨大,遠超其人數比例,卻又普遍被社會大眾所忽視。

我們先來聽聽幾位B型人格者的現身說法:

看我在人前風風光光、呼朋引伴,一張嘴講起話來那么溜,總把氣氛帶得很熱烈的樣子,大家都以為我朋友很多,但其實,我幾乎沒什么朋友。我也不知道為什么,跟別人就是有一種距離感。想來找我聊天的人的確不少,我也很能聊,一旦他們想更進一步了解我,我就好像害怕什么似的,開始借機開溜;偏偏我又很想跟大家在一起,很矛盾。每次聚會散場的時候,就是我最難受的時候,看著空蕩蕩的桌椅、杯盤狼藉,我都會很難過,常常因為這樣故意喝到醉。

 

一旦我跟某個人確定了男女朋友關系,我就會開始感到恐懼,無法克制地想象失去他的各種情景。我們的關系越好,我的恐懼就越深,我常常因為根本沒發生的事情對他大發雷霆或失聲痛哭,必須等他不斷安慰我,讓情緒平息后,我才會注意到一切只是我的想象而已。我很厭惡自己這一點,也知道我會毀掉這段感情,而且每次結果都是這樣,但我沒辦法控制。當情緒風暴來的時候,我會害怕到發抖,躲到柜子里,那感覺就好像自己快消失了一樣,割腕會讓我舒服一點,如釋重負,但效果也很短暫。

 

我完全提不起勁去上課。我試過無數次了,不管怎么逼自己都沒用,這點讓我沮喪極了。后來我發現一個辦法:我很喜歡吃學校后面小攤上賣的蔥油餅夾蛋。于是我告訴自己,我是“要去買蔥油餅,順便來上課”,這樣我就有去上課的動機了,屢試不爽。荒唐的是,有時候上完課很累,懶得走出學校,竟然不買蔥油餅也沒關系。我覺得我的人生好像就是一連串的自我欺騙,就跟哄小孩一樣。

沒有用的,不管我對他們再好、付出再多、犧牲多少,他們都不會在乎。我不求他們感謝我,只希望他們記得有我這個做大姐的在關心他們就好。但是我今天這樣,有人開口問過一句話嗎?沒有!大家只會說我活該,嫌我愛管閑事,見到我能避開就避開。平時,只要遇到難題,每個人都會來找我幫忙,不論是誰,我都盡心盡力,連自己的事情都可以擱著不管。我為他們付出這么多,我得到了什么?只得到了一身病痛,還有一句“管太多”!

各位的感覺是什么?基本上,應該會有兩種全然極端的反應。

第一種是:這有什么好大驚小怪的?我實在不懂他們講這些是要干什么?有必要把事情想得這么復雜嗎?自尋煩惱。

第二種是:原來不是只有我這樣,這世上也有人跟我有類似的想法!這是真的嗎?實在讓我太驚訝了。

基本上,前者會比后者多很多。當然,在這個越來越重視心理問題的年代,可能會出現第三種情況:“我雖然屬于第一種人,但是我遇過或聽說過這樣的人,我愿意去傾聽與感受他們的想法。”

很遺憾的是,第三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實在不高。我們不難想象:人數占絕對優勢的第一種人,一旦面對第二種人向他們吐露心事時,會出現怎樣一種反應。

答案很簡單,很可能就是直接來一句“你想太多”“自尋煩惱”“鉆牛角尖”“沒事找事干”“人在福中不知福”“窮得只剩下錢”“真不懂你在想什么”“自己不想改變,別人也幫不了你”“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等說也說不完的負面評價。在輕率地拋出一堆批評后,人們很快就會把這件事給忘了,但B型人格者卻忘不了。

這是B型人格者與主流社會之間所存在的一種矛盾:社會上大多數人對B型人格者特有的細膩思考、多愁善感、自我中心、憑感覺做事等特質感到不耐煩。倘若只帶有一點點B型人格特質還沒關系;如果特質已經非常明顯,達到“人格傾向”的程度,那么B型人格者就不容易被社會所諒解,甚至會被貼標簽、遭到或多或少的排斥;再加上B型人格者本身無法袒露自己,無法與人深交,不容易表達自我、讓別人認識,吃了悶虧也沒辦法說出來,使得在某種意義上, B型人格是抑郁癥甚至神經官能癥2的溫床;更糟糕的是, B型人格者不只自己痛苦,甚至也會把他的痛苦傳染給身邊的親友。事實上, B型人格偏差嚴重到一定程度時,當事人可能會喪失自我覺察。不少B型人格障礙之所以被發現,并不是患者本身自愿就醫,而是家屬受夠了他們的情緒,導致家屬自己的身心出現了問題,才在就醫的時候,間接發現當事人的人格問題。反倒是患者自我感覺良好,一點也不覺得自己需要接受治療。

然而,上述畢竟是特例。一般的B型人格傾向者內心往往是痛苦的,就算知道自己的做法會給其他人造成困擾,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更不知道該向誰求助。由于目前社會對B型人格普遍缺乏敏感度,因此,大多數B型人格者被當成抑郁癥患者來治療,吃了一堆不見得有必要吃的抗抑郁藥,“人格問題”當然不會好,“病情”還是沒有改善,家屬只好咬緊牙關,繼續容忍這位看起來不像病人的“病人”宣稱自己“有病”。

有位心力交瘁的母親就曾這么說:“我真不知道她得的是什么病,我只知道她每天回家見人就罵,多問幾句也罵,再問下去就說她要去死。我們也不敢多說什么,因為醫生說她有抑郁癥,她也在吃藥,吃七八年了,沒什么起色。每天通宵上網,日夜顛倒,三更半夜還肆無忌憚地跟網友大聲聊天;三天兩頭,跟人家鬧翻了,生起氣來就割自己的手。我看得心疼,她卻說她一點都不痛,就是故意要割給我看。我最近越來越覺得活著很沒意思,但死了又很不甘心——醫生,我女兒的抑郁癥有可能會好嗎?”

面對這么一位已經有厭世傾向,渾然不覺自己已患有重度抑郁癥,卻仍關心著女兒病情的母親,我實在不知道該說什么。偏偏, B型人格就是很容易創造一堆這樣的故事:自己藏身在“抑郁癥”的病名里,卻把親人折磨成重度抑郁。

就這樣,一群沒有罹患抑郁癥的“抑郁癥患者”每年吃掉無數抗抑郁藥物,想治療自己的特殊人格特質;然而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不是抑郁癥患者,所以“抑郁癥”永遠也治不好。沒有人想過:只要通過自我覺察、反復練習、邀請親朋好友一同協助,人格特質是有可能改善的。若能正視B型人格存在的事實,將對減輕醫保的財務負擔、改善全民的心理健康、減輕患者親友們的身心壓力,產生巨大的影響。

把這群人從“不被了解,孤獨寂寞沮喪難過,吃了再多藥也不會好,成天被身旁親友懷疑是不是在裝病”的痛苦深淵中解救出來,還他們一個公道,并認清問題的本質在于B型人格與主流社會的沖突,同時提供一個真正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案,就是本書的目的。

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倘若我們深究這一節一開始的四段“真情告白”,看看說話者的廬山真面目,就會知道問題的棘手之處。

第一位是B型人格中最華麗的“表演型人格”,他們總把生活當成自己的舞臺,把自己當成男女主角。他們的人生就好像是由一出又一出戲串聯起來的。這些人不管見到誰,都是那么熱絡,不管跟他聊什么,他都能跟你聊上那么一點;不管你的立場是什么、對事件的看法是什么,他永遠恰好跟你一樣,也有相似的見解。但就僅止于此,你不能再認真下去,這只是他專為你演出的戲,再認真下去就會穿幫。表演型人格者無法自制地對每個人演出不同的戲碼;外表盡管熱絡,內心卻很孤寂,特別是曲終人散的時候,也是他們最難熬的時刻。

第二位是B型人格中最痛苦,也最讓別人痛苦的“邊緣型人格”。他們活在真實與想象之間,倘若有件令他們害怕的事情(例如被女友拋棄),不必真的發生,光憑想象就可以像真的一樣,讓他們陷入崩潰,歇斯底里地大哭、嘶吼,憤怒地摧毀一切。太過逼真的想象足以破壞所有關系,無論是愛情、親情還是友情。那是一種沒有辦法控制的感覺,完全無視理性的存在,肆意地在當事人心中蔓延,通常當事人只有借由割腕等自殘行為帶來痛楚,才有辦法終止這種感覺繼續泛濫。

第三位是個頗中二3的大學生,看起來似乎無害,卻是個地地道道的“反社會型”人格者。對他而言,滿足生理需求的吃,遠比通過學習成績贏得別人的肯定來得重要,他甚至學會操控自己對食欲的期待來達成目的。他當然不會是因為蔥油餅而來求助,事實上,是因為他多次偷竊,讓他那地位顯赫的父親疲于應付善后,才強迫他來就醫的。“好玩啊!”男孩說,“要是被抓到,店家通常都會氣到不行,我就故意拼命道歉。看著店家因此猶豫著要不要報警的模樣最是有趣。”

第四位是出了名的慣老板4,剝削苛刻員工是她的拿手絕活,在她家人的眼里,她既自私又自大,控制欲極強,只要跟她在一起,就要接受她的指揮與命令:她要你往東,就連往西看一眼,都是對她的嚴重挑釁;拿了她的“恩惠”,若不時時刻刻叩謝“皇恩浩蕩”,你就是全天下最忘恩負義的人。因此,所有親戚和兄弟姐妹都離她遠遠的,她的東西能不碰就不碰,她的發言能不回答就不回答,以免后患無窮。這樣的人被貼上“自戀型人格”這個標簽絕對不為過;但在她眼中,自己是個不斷犧牲奉獻,卻沒人感謝、沒人在乎的傻大姐。

這四位患者都已經嚴重到“人格障礙”的地步,以他們的所作所為,就對自己、旁人和社會秩序的破壞性而言,要實現自我的改變、別人的包容,談何容易?

這就是人格問題比抑郁癥難處理的地方。面對抑郁癥,我們可以上網查抑郁癥自測表,可以到門診看醫生,萬一不幸患有抑郁癥,醫生有幾十種抗抑郁藥可以使用;倘若預算夠,還能選擇心理治療。重點是,抑郁癥患者只會想傷害自己,不會惡意加害別人(如果會,那你遇到的應該是位被當成抑郁癥患者的人格障礙患者)。

然而,面對B型人格,情況就截然不同了。雖然承受人格問題的人們自己很痛苦,需要我們的協助;但隨著人格偏差越來越嚴重,他們對旁人造成的傷害也越來越大,卻不覺得自己有什么問題,更不愿意就醫。這讓我們陷入兩難:到底是要教會大家怎么防備來自B型人格障礙患者的傷害,還是寫一本讓B型人格者能夠自救、旁人也懂得怎么協助他們的書?

有一個看似合理的做法:以人格偏差的嚴重程度為分界線,一方面給予輕微的B型人格傾向者以協助,另一方面預防嚴重B型人格障礙者的破壞性。但問題是,改變動機的強弱不一定跟癥狀嚴重程度有關,嚴重的人格障礙患者也可能有所自覺,想改變自己糟糕的行為模式。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一位人格障礙患者帶著很絕望的表情前來:“我到書局找資料想自救,結果看到的全是教人怎么提防我這種人的書!”

因此,我決定將本書的內容根據“當事人的態度”一分為三:在問題不嚴重、當事人有意愿要改變的情況下,我們提供自救與他助的辦法;在問題嚴重但當事人仍有意愿要改變的情況下,我們提供尋求專業協助的方法;在問題嚴重且當事人毫無改變意愿的情況下,我們提供其他人自我保護的技巧。

最終的目的,還是在于讓大家熟悉“B型人格”這個潛在的心靈亂源,從根本上控制抑郁癥與精神疾病潛在患者的日益增加。

 

2 神經官能癥:一組主要表現為精神活動能力下降、煩惱、緊張、焦慮、抑郁、恐懼、強迫、疑病癥狀、分離癥狀、轉換癥狀或神經衰弱癥狀的精神障礙。抑郁癥是神經官能癥中的一種精神障礙。——編者注

3 多用來形容那些自我意識過盛、狂妄,又覺得不被理解、自覺不幸的人,尤其是“成形的價值觀與尚未脫離的幼稚想法互相混雜”的成年人。——編者注

4 臺灣方言,要求多又不愿意多付錢的老板,被員工慣壞的老板。——編者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县| 双城市| 洛扎县| 凤台县| 城固县| 化德县| 邳州市| 额济纳旗| 吉林省| 类乌齐县| 卓尼县| 肇庆市| 闵行区| 德令哈市| 武城县| 双江| 玉林市| 青田县| 庄浪县| 辉县市| 河北省| 彭州市| 宁城县| 衡阳县| 醴陵市| 兰坪| 大埔县| 馆陶县| 富阳市| 汝城县| 江油市| 奈曼旗| 宁城县| 东港市| 海阳市| 化州市| 毕节市| 拉萨市| 张家川| 嵊州市| 鄂托克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