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鎮寧,我便想起2017年4月的鎮寧櫻桃詩會。
那時候,我還在大學,正直大四的畢業論文一輪答辯期。我被邀請到詩會現場。來到鎮寧,天色已晚。當晚,工作人員安排下,我們來到鎮寧安莊衛上的樓上茶亭里開了一場詩歌宴會。第二天,按詩會計劃安排,我們乘車來到鎮寧募役鎮,開始了櫻桃詩會之行。
這便是我第一次來到鎮寧,認識鎮寧的開始。或許,和鎮寧有緣吧。畢業后,在一次鎮寧對全國招考中,我來到了這里。
說起鎮寧,這便再一次讓我想起一些歷史。
據說,元至正十八年改和宏州為鎮寧州,鎮寧之名便從此開始。其實,歷史早已過去,而如今的鎮寧,由一條穿城河貫穿東西。鎮寧的發展,也正在沿著這條河流足跡的兩側崛起,很多高樓逐漸在河的兩岸出現,這或許在未來是鎮寧另一個繁華的景象。
鎮寧,地處貴州中丘原西南部,縣域東接AS市、紫云自治縣,南瀕貞豐縣、望謨縣,西鄰關嶺自治縣,北連六枝特區、普定縣。地勢北高南低,坡度變化較大。縣境東北部的茅草坡山主峰為全縣最高點,南端良田鄉北盤江出縣界處為最低點。東偏北有丘陵,早上太陽升起,零亂的光環繞著山,光彩奪目,遠遠望去,猶如一座金山。東面是鎮寧山,它由三座山連接而成,海拔最高。西邊有一座獨立的山,似乎騰空而起,猶如蛟龍出海,因而喚做青龍山。南面地勢漸低,形成一個坡面。在安順的版圖上俯瞰鎮寧城,其形狀似一個簸箕。
在鎮寧,有一條南街和一條北街,它們交匯的最高點處,有一座精石料砌筑的城門洞,名叫鐘鼓樓,是由兩個門洞組合成的,中間是空的,上面的鐘鼓樓已經不在。鐘鼓樓往下走,便是穿成河。穿成河上的橋是全身用石頭堆砌而成的供橋。
在鎮寧,分布著一條西街,它與北街的交界處,有一座名叫迎恩橋,灰灰的石頭,上面長滿了青苔,橋邊還有一座古井,名字叫三眼井。
西街的房子也是用石頭跟黑瓦疊加而成,路面是用石板連鋪而成,這與鎮寧新興城區南北城區有很大的區別。當我們從下北街往上,或從鐘鼓樓往西,就會遇見鎮寧古城街,那里的商鋪大多矮矮低低的,一幢連接著一幢。
安順屬于黔中之地,鎮寧屬于安順管轄下離安順最近的一座城市。可想而知,單從地理位置來看,在未來發展中,鎮寧有著巨大的潛力。從整個貴州來看,鎮寧縣城地勢的平整,比較不錯。
當春天過后,鎮寧的夏天,天氣較為炎熱,溫度可達到30—36攝氏度左右,這溫度當然次于沿海城市。2009年,我有幸在浙江金華度過暑假,當時,那里的氣溫,比這里的氣溫高了4—6攝氏度;2014年的寒假,我在深圳度過,那里的氣溫和鎮寧此刻的氣溫差距不大。
或許,作為外鄉人的我,對鎮寧的敘述不是太全,也不是太完美。不過,我這份文字,多年以后,一定是一種情結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