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oCAD 2020電氣設計從入門到精通(升級版)
- 李詩洋
- 3291字
- 2021-02-26 11:34:23
2.4 精確捕捉與追蹤
在實際繪圖中,用鼠標指針定位雖然方便快捷,但精度不高,繪制的圖形很不精確,遠不能滿足制圖的要求,這時可以使用系統提供的輔助繪圖功能進行精確定位。
在使用這些輔助繪圖功能之前,首先應對其輔助功能進行設置。采用以下方法打開“草圖設置”對話框進行設置。
? 菜單欄:執行“工具”→“繪圖設置”菜單命令,如圖2-37所示。
? 命令行:在命令行中輸入“DSETTINGS”命令(命令快捷鍵為“DS”)并按Enter鍵。
執行命令后,將彈出“草圖設置”對話框,如圖2-38所示。

圖2-37 選擇“繪圖設置”命令

圖2-38 “草圖設置”對話框
2.4.1 捕捉與柵格的設置
“捕捉”用于設置光標移動的間距,“柵格”是一些標定的位置小點,使用它們可以提供直觀的距離和位置參照。
在“草圖設置”對話框的“捕捉和柵格”選項卡中,可以啟用或關閉“捕捉”和“柵格”功能,其快捷鍵分別為F9和F7,同時可以設置“捕捉”和“柵格”的間距與類型。
在“捕捉和柵格”選項卡中,各選項的含義如下。
? “啟用捕捉”復選框:用于打開或關閉捕捉方式,快捷鍵為F9。
? “捕捉間距”選區:用于設置X軸和Y軸的捕捉間距。
? “啟用柵格”復選框:用于打開或關閉柵格的顯示,快捷鍵為F7。
? “柵格樣式”選項組:用于設置在二維模型空間、塊編輯器、圖紙、布局中顯示的柵格樣式,如圖2-39所示。

圖2-39 柵格的兩種顯示樣式
? “柵格間距”選項組:用于設置X軸和Y軸的柵格間距,以及每條主線之間的柵格數量,如圖2-40所示。

圖2-40 不同柵格間距的對比效果
提示
柵格是以當前圖形界限區域來顯示的。如果用戶要將當前設置的柵格滿屏顯示,在命令行中依次輸入“Z”“A”即可。
? “柵格行為”選項組:設置柵格的相應規則。
? “自適應柵格”復選框:用于限制縮放時柵格的密度。
? “允許以小于柵格間距的間距再拆分”復選框:放大時,可以生成更多間距更小的柵格線。主柵格線的頻率確定更小的柵格線的頻率。只有勾選了“自適應柵格”復選框,此選項才有效。
? “顯示超出界限的柵格”復選框:用于確定是否顯示超出界限的柵格,如圖2-41所示。
? “遵循動態UCS”復選框:用于確定是否隨著動態UCS的XY平面改變柵格平面。

圖2-41 是否顯示超出界限的柵格
2.4.2 正交功能
“正交”的含義是指在繪制圖形時指定第一個點后,連接光標和起點的直線總是平行于X軸或Y軸的。若將捕捉設置為等軸測模式,正交還迫使所繪制的直線平行于三個軸中的一個。
用戶可通過以下方法打開或關閉“正交”模式。
? 狀態欄:單擊狀態欄中的“正交”按鈕。
? 快捷鍵:按F8鍵。
? 命令行:在命令行中輸入或動態輸入“ORTHO”命令,然后按Enter鍵。
跟蹤練習——利用“正交”繪制三角形

本實例通過對象捕捉、柵格捕捉、極軸坐標輸入等方法來繪制等邊三角形,操作步驟如下。
Step 01 啟動AutoCAD 2020,在快速訪問工具欄上單擊“打開”按鈕,將文件保存為“案例\02\三角形.dwg”文件。
Step 02 在命令行中輸入“SE”命令,彈出“草圖設置”對話框;切換到“捕捉和柵格”選項卡,按圖2-42進行設置。
Step 03 切換到“對象捕捉”選項卡,按圖2-43進行設置,然后單擊“確定”按鈕。

圖2-42 設置“捕捉和柵格”

圖2-43 設置“對象捕捉”
Step 04 在命令行中依次輸入“Z”“A”,柵格視圖如圖2-44所示。
提示與技巧——圖形縮放
“Z”代表縮放,“A”代表全部。在2.5.1節中將詳細講解“全部縮放”的相關知識,即在當前視口顯示整個圖形。
Step 05 按F8鍵和F12鍵,啟用“正交”模式和“動態輸入”模式。
Step 06 單擊“繪圖”面板中的“直線”按鈕,使用鼠標指針在視圖中捕捉坐標原點(0,0)并單擊確定起點,然后水平向右移至第4格位置并單擊,從而繪制一條長度為200的水平線段(50×4=200),如圖2-45所示。

圖2-44 柵格視圖

圖2-45 繪制水平線段
Step 07 按F8鍵關閉“正交”模式,并自動啟用“極軸角度”輸入模式。拖動鼠標,輸入200;按Tab鍵,再輸入120,并按Enter鍵確定,從而繪制第二條邊,如圖2-46所示。
Step 08 同樣,輸入200,按Tab鍵,再輸入120,并按Enter鍵確定,從而繪制第三條邊,如圖2-47所示,最后按Enter鍵結束直線命令。

圖2-46 繪制第二條邊

圖2-47 繪制第三條邊
Step 09 至此,該三角形繪制完成,按Ctrl+S組合鍵保存。
2.4.3 對象捕捉
用戶可通過以下方法打開或關閉“對象捕捉”模式。
? 狀態欄:單擊“將光標捕捉到二維參照點”按鈕。
? 快捷鍵:按F3鍵。
? 組合鍵:按Ctrl+F組合鍵。
在“草圖設置”對話框中選擇“對象捕捉”選項卡,分別勾選要設置的捕捉模式,如圖2-48所示。
啟用對象捕捉后,將光標放在一個對象上,系統將自動捕捉該對象上所有符合條件的幾何特征點,并顯示相應的標記。如果將光標放在捕捉點上達3s以上,則系統將顯示捕捉對象的文字提示信息,如圖2-49所示。

圖2-48 “對象捕捉”選項卡

圖2-49 捕捉對象的文字提示信息
經驗分享——“對象捕捉”與“捕捉”的區別
“對象捕捉”可以把光標鎖定在已有圖形的特殊點上,它不是獨立的命令,是在執行命令過程中結合對象使用的模式;而“捕捉”是將光標鎖定在可見或不可見的柵格點上,是可以單獨執行的命令。
在AutoCAD中,按住Ctrl鍵或Shift鍵并右擊,即可彈出“對象捕捉”快捷菜單,如圖2-50所示。

圖2-50 “對象捕捉”快捷菜單
2.4.4 極軸追蹤
要設置極軸追蹤的角度或方向,在“草圖設置”對話框中選擇“極軸追蹤”選項卡,然后啟用極軸追蹤并設置極軸角即可,如圖2-51所示。

圖2-51 “極軸追蹤”選項卡
在“極軸追蹤”選項卡中,各主要選項的含義如下。
? “極軸角設置”選項組:用于設置極軸追蹤角度。默認的極軸追蹤角度是90,用戶可以在“增量角”下拉列表中選擇角度的增加量。若該下拉列表中的角度不能滿足用戶的要求,可勾選“附加角”復選框,或者單擊“新建”按鈕并輸入一個新的角度值,將其添加到附加角的列表框中即可。
? “對象捕捉追蹤設置”選項組:若選擇“僅正交追蹤”單選按鈕,則可在啟用對象捕捉追蹤的同時,顯示獲取的正交對象捕捉追蹤路徑;若選擇“用所有極軸角設置追蹤”單選按鈕,可以將極軸追蹤設置應用到對象捕捉追蹤中。
? “極軸角測量”選項組:用于設置極軸追蹤對其角度的測量基準。若選擇“絕對”單選按鈕,表示在UCS和X軸正方向為0時計算極軸追蹤角度;若選擇“相對上一段”單選按鈕,可以基于最后繪制的線段確定極軸追蹤角度。
使用自動追蹤(包括極軸追蹤和對象捕捉追蹤)時,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 與對象捕捉追蹤一起使用“垂足、端點、中點”對象捕捉模式,以繪制垂直于對象端點或中點的點。
? 與臨時追蹤點一起使用對象捕捉追蹤。在提示輸入點時輸入“TT”,然后指定一個臨時追蹤點。該點上將出現一個小的加號“+”,如圖2-52所示。移動光標時,將相對于這個臨時追蹤點顯示自動追蹤對齊路徑。

圖2-52 臨時追蹤點效果
? 獲取對象捕捉點之后,使用直接距離沿對齊路徑(始于已獲取的對象捕捉點)在精確距離處指定點。需要指定點提示時,可以在選擇對象捕捉點后移動光標以顯示對齊路徑,然后在命令提示下輸入距離值,如圖2-53所示。
? 在“選項”對話框的“繪圖”選項卡中設置“自動”或“按Shift鍵獲取”,如圖2-54所示。若對齊點的獲取方式默認設置為“自動”,當光標距要獲取的對齊點非常近時,按Shift鍵將臨時獲取對齊點。

圖2-53 輸入距離值效果

圖2-54 設置對齊點的獲取方式
2.4.5 動態輸入
在AutoCAD 2020中,使用動態輸入功能可以在指針位置顯示標注輸入和命令提示等信息,從而極大地方便了繪圖。
在狀態欄上單擊按鈕可打開或關閉動態輸入功能,若按F12鍵可以臨時將其關閉。當用戶啟動動態輸入功能后,其工具欄提示將在光標附近顯示信息,該信息會隨著光標的移動而動態更新,如圖2-55所示。
在數值框中輸入數值并按Tab鍵后,該字段將顯示一個鎖定圖標,并且光標會受用戶輸入數值的約束;隨后可以在第二個輸入字段中輸入數值,如圖2-56所示。另外,如果用戶輸入數值后按Enter鍵,則第二個輸入字段將被忽略,且該數值將被視為直接距離進行輸入。
在狀態欄的“動態輸入”按鈕上右擊,從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動態輸入設置”,彈出“草圖設置”對話框,選擇“動態輸入”選項卡;勾選“啟動指針輸入”復選框,當有命令執行時,十字光標位置的坐標將顯示在光標附近的工具欄提示中。

圖2-55 動態輸入

圖2-56 鎖定標記
在“指針輸入”和“標注輸入”欄中分別單擊“設置”按鈕,將彈出“指針輸入設置”和“標注輸入的設置”對話框,可以設置坐標的默認格式,以及控制指針輸入工具欄提示的可見性等,如圖2-57所示。

圖2-57 設置“指針輸入”和“標注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