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社區書記
- 武漢社區工作者戰役日記
- 楊孜子
- 2604字
- 2021-01-21 18:56:06
2021年1月14日,今天看到過一則新聞,是關于一名河北確診患者在武漢逗留區域的人員的核酸檢測結果和消毒消殺的處理情況,好在他們都沒有被感染,這得益于武漢的居民長期戴著口罩,的確,武漢人經過新冠病毒的“入侵”后生活習慣改變了很多,不管是寒冷的嚴冬還是悶熱的夏季武漢人民在公共區域都會佩戴著口罩,主動與社區上報發熱情況,武漢所有公共區域的場所都有消毒設施和裝備,所以只要沒有感染源,病毒是很難再繼續在武漢傳播的。今天我要寫的是一個特殊的職業——社區書記,他們不是公務員也沒有過多的頭銜,他們從群眾中來,得到了群眾擁護走上了社區書記的崗位,我們的社區書記是一位“80后”,她在社區工作了十多年,從最初的一名網格員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一步一步“走上”了書記的崗位,她熟悉社區里每日業務端口的業務,對于我而言社區書記是我們社區的掌舵人也是我的師傅,在她的身上我可以學到很多的“學問”這是多年工作經驗的積累。我們在社區工作共事她更像一名“大家長”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與我們交流,所以社區的同事都親切的稱呼她為“曾姐”。在疫情期間里,曾姐承擔著上級下達的所有指令和外部居民帶來的巨大壓力,在不明肺炎確被確認是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癥狀時,社區封控、居民排查、物資調配、患者轉診、困難群眾的幫扶、疑難雜癥的處理都需要曾姐銜接,她接電話接到嗓子啞還在堅持跟我們開會安排工作,有居民因為新冠去世了,她哭的稀里嘩啦,比他們的家人還難過,她就是這樣一個有擔當真性情的社區書記。在曾姐的帶領下,10個小區的疫情防控的每一個細節都落到實處,因為當時社區里的人手不足,每一位同事都身兼數職并且負責一個小區,每個小區的所有事務都由社區的一名社區網格員(PS:之前我們社區兩委都兼任網格員)進行包保,遇到處理不了的疑難雜癥就會上報給曾姐,曾姐會上報給街道領導進行商量解決辦法,因為大家都要圍著自己負責的小區服務和處理問題。在封城期間大家每天能坐在一起的機會并不多,所以我們每天都會抽出10分鐘進行簡單的會議,把前一天工作遇到的問題和急需解決的事情進行集中反饋給曾姐之后會在當天給我們處理問題的解決辦法和相關安排。在封城初期,流言、恐慌還有突發的問題“圍繞著”社區時,曾姐告訴我們要堅定政治立場和一起面對挑戰,我們人民群眾選出來的群眾干部,“戰疫”是一次真正的“大考”,不僅考驗著我們的政治定位,也考驗著我們是否符合這份崗位,關鍵時刻的鼓舞使我們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身為一名合格黨員的責任和義務就是守護好我們是居民。社區書記是社區的領導也是一方百姓的守護使者,是正義力量的傳遞者,在小區里不僅要幫扶弱勢群里還要將溫暖傳遞給居民群眾,居民群眾是最好的“一面鏡子”,這“一面鏡子”也是最難的“一面鏡子”,我們社區有4000余戶,10000余人,封城期間不緊需要防疫,從中篩查出患者,還要讓居民的吃喝就醫保持順暢,這就意味著一個社區的上10名工作者必須24小時圍著居民服務圍著居民“轉”,在常態化防疫的過程中還需要解決突發狀況,居民的小事就是社區多大事,每一件事都是努力的去解決,不管是小區的居民還是小區的物業我們都要盡力去幫扶。在社區面臨短暫的物資短缺時,我們書記四處打電話尋求幫助,我們也到處找物資渠道,從消毒用品到食品,我們的社區服務的面積大居民多消耗物資也很大,每次送來的物資會最大程度的優先滿足困難群眾,也獲得了多數居民的理解,在短時間內解決團購渠道,幫扶困難群眾和常規疾病的群眾,加強小區消毒工作和快速轉診疑似病例居民工作都需要齊頭并進,但這些工作的每個環節都是獨立的閉環,要處理好這些工作,才能讓居民滿意小區平安,成為合格的社區工作人員都是多面能手。在疫情接**穩時,曾姐會開導我們要我們緊繃的“弦”松一松,工作不能松精神需要調解這是曾姐告訴我們的,那時的我們承擔的壓力是一般人不能承受的,每個都守護在自己負責的小區,解決著需要幫助的居民,搬運著一箱一箱的物資,檢查著小區的每一個“死角”,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說不出的委屈和對防疫工作的認真執著,曾姐是我們最好的書記,在面對巨大防疫壓力和精神壓力時,我們用最好關懷和服務面對著轄區居民,雖然我們負責的部分小區比較老舊但我們用最好的工作熱情在這里奮斗。在封城結束后,來社區開展的惠民活動都有序進行,來社區辦事的居民絡繹不絕,半年里沒有完成的工作任務都在了下半年里進行,防疫常態化和工作同步已經成為社區工作的新常態社保,婦聯工作、工會工作、計生,公租房,黨建,安全消防,民兵建設,孤老,殘疾人困難居民慰問,小區環境清潔,植樹活動,青少年科普活動,文明宣傳,鄰里矛盾事情樣樣都在進行,為了保證各項工作的質量社區里的同事都很少調休(PS:周末值班和夜里值班一般會安排補休),有時曾姐會“強行”要求同事們休息,她會自己跑來加班“頂崗”,曾姐一直是我們的榜樣,榜樣的力量也不斷影響著我們積極的工作,服務居民。每次街道領導來社區,我們反饋的問題永遠是最多的,反饋的問題越多,能協調解決的事情就多,居民的滿意度就越高,社區工作者都是“在路上的人”,每天都在解決各種問題,協調著各種工作,巡查防疫的“漏洞”。這就是社區工作。社區工作是一份鍛煉人的工作,不僅在日常磨礪自身,在重大突發事故發生時也要第一時間“現身”,這樣的工作中不斷打磨不斷成長才能成為居民心中的“放心人”,社區是居民和政府之間的“一座橋”,這“一座橋”的穩固得益于社區的工作是否扎實。社區工作是一個政策宣傳的終端,需要反復的將政策解釋給辦事的居民,和諧社會的關鍵就在于社區,社區來自群眾也依附著群眾,社區也是好干部的“培養池”,居民的安全健康和幸福生活都是靠社區的一點一滴的工作建設而來。社區工作是幫扶居民的“工作站”,這“工作站”里含蓋著與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在防疫的工作上,每天都能看到社區工作人員忙碌在各個小區里和單元樓里,長期的居務工作會讓居民感覺社區工作者就是物業,但又解決著物業解決不了的事情,這就是社區工作貼近老百姓的工作,社區里的每一張表格里的數字,都是社區工作人員用實際行動工作努力的結果。成為一名合格的社區工作者需要不斷的在實踐中歷練自己,需要不斷的加強自身的政治定位,需要不斷的更新自身的知識庫,需要不斷的磨煉自己的性格,需要不斷的深入居民群眾,只有這樣的社區工作者才能要居民滿意,才能服務好轄區居民得到居民的擁護,居民的擁護是這份崗位最大的“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