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5000年:資本秩序如何塑造人類文明
- 彭興庭
- 1089字
- 2021-01-29 11:30:44
砸碎泥板
公元前18世紀,烏爾城隸屬拉爾薩王朝,當時的國王名叫瑞姆辛(Rim-Sin)。瑞姆辛是一個猛人,干了60年國王,東征西戰將拉爾薩帶入強盛。
馬克思說,商品經濟是天然的革命派。
商人們四處游走,勇于冒險,他們不依靠政府體制分配,也不依賴家族機構,而是憑借投資買賣獲取收入、保障未來和頤養天年。
這些經濟上獨立的個體一旦作為階層出現,就會成為一群危險的人。如果規模足夠大,就會以一種微妙方式解構人們對政府的依賴,削弱王權的力量。
公元前18世紀的烏爾,資本似乎有了一絲冒頭的曙光。
但是,對于一個相對封閉型的農業形態社會,生產力水平不高,資本積累的速度很低,永遠不可能逃離邊際收益遞減的魔咒。
一個商人要賺更多的錢,就意味著要剝削更多的農民和手工業者。而這很可能撕裂整個社會,造成嚴重的階級沖突。在美索不達米亞,在古代中國,王朝總是周期性地更迭,背后原因之一,就是財富過度集中,導致社會貧富懸殊,階層分裂。因此,在農業社會,商人這個群體總是被長期、有組織地打壓。
或許是對商人勢力的恐懼,或許是對高利貸者的厭惡和對債務苦工們的同情,還有可能國王本身也深陷債務危機,公元前1788年,瑞姆辛頒布了一道敕令,宣稱所有的貸款都是無效的。
這條法令要求,免除所有未償還的消費債務,把土地歸還給最初的所有者,允許所有的債務苦工回到自己的家庭,回到母親的身邊。
有學者認為,當時商業貸款可能不在免除債務范圍之外。
但不管如何,賈米勒和其他放貸人仍然全軍覆沒。他們提出了訴訟請求,但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國王瑞姆辛宣稱,他的王權來自天授,具有超自然的身份,因此他在必要的時候,有權利重新塑造人類社會。
這種赦令后來成為慣例。每到春天慶祝新年的時候,巴比倫統治者們會舉行一個“砸碎泥板”的儀式,主題總是冠冕堂皇:重建公平和正義,保護寡婦和孤兒,等等。
赦令向深陷債務的平民百姓伸出了援手,但粗暴的方式也令許多商業行為的發展陷入停滯。當遠距離貿易、金融資本的收益,無法抵銷債務豁免帶來的潛在損失時,資本形成成本升高,商業架構就會土崩瓦解。
在賈米勒之后的1000年里,考古學家在烏爾再沒有發現任何貿易文件,以及類似的充滿想象力的金融憑證。
烏爾曇花一現的資本秩序,最終湮沒在烈烈風沙當中。市場經濟是一種不斷擴展的人類合作秩序。但在公元前的幾千年時間里,盡管賈米勒等商人做出了很多努力,但這種合作秩序卻仍像困在與世隔絕的“鐘罩”之內,到處都是難以跨越的阻礙和柵欄。
在邊際收益遞減的規律下,美索不達米亞逃脫不了“治亂循環”的歷史宿命。有份叫作“蘇美爾王表”的文獻,描述了兩河流域此起彼伏的政權更迭。按照王表,“王權”自天而降,然后從一個城市轉移到另一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