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中國進口發展報告
- 魏浩
- 1397字
- 2021-01-22 20:23:44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中國進口發展歷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國內經濟百廢待興,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采取敵視和封鎖政策,我國進口貿易規模十分有限,1950年中國進口總額只有5.83億美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中國政府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和貿易往來,大力拓展與廣大亞非國家的經貿活動,在中國政府的積極努力下,到1978年,中國進口總額突破了100億美元,達到了108.93億美元,大約是1950年的18.68倍。隨著中國進口總額的增長,中國進口總額占世界進口總額的比重及排名并沒有明顯的提升,反而出現了小幅下降。1950年,中國進口總額占世界進口總額的0.91%,居全球第27位;而到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中國進口份額下降為0.82%,進口排名下降到第29位。1978年,美國、德國、英國三個發達國家進口總額占世界進口總額的比重分別是13.7%、8.96%和5.58%,分別約為中國當期水平的17倍、11倍和7倍;日本和蘇聯的進口份額已經達到了5.88%和3.72%,遠高于中國的0.82%;中國甚至不及拉丁美洲發展中國家巴西(1.11%)和委內瑞拉(0.86%)。鋼材、谷物、原油、原木、棉花、天然橡膠、紙漿等商品始終是這一時期中國的核心進口商品。
1979—2018年,中國進口規模明顯增長,逐步躋身世界進口貿易大國之列。1979年,中國進口總額占世界進口總額的比重不足1%,中國進口份額排名僅位列全球第24位。中國進口貿易的跨越式增長始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在改革開放之后至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這一時期內,中國進口總額雖然有所增長,但增長幅度相對較小,到2001年中國進口總額僅為2435.53億美元,約為1979年的15倍,在1979—2001年中國進口貿易表現為平穩增長的態勢。然而,自2002年開始,中國進口總額開始呈現出指數增長的態勢,這一時期中國進口貿易開始跨越式增長。自2012年開始,中國進口總額占世界進口總額的比重均處于10%以上,雖然不及美國(約為13%),但遠高于同時期其他國家。2018年,中國進口總額大約是2001年的9倍,大約是1979年的136倍,大約是1950年的3663倍。
中國于1983年躋身世界前二十大進口國,并于1999年躋身世界前十大進口國,然后迅速由2002年的第六位提升至2003年的第四位,位居美國、德國和英國之后,也是第一大發展中國家進口國。2009年,中國進口額超過德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進口國。其后多年間,中國穩居世界第二大進口國的位置。
中國進口來源地分布由集中于發達國家逐步轉變為向發展中國家擴展。從進口份額來看,1979年中國約有七成的進口來自前十大發達國家,相比而言,中國從前十大發展中國家進口占比卻不足10%。然而,到2018年,中國從前十大發達國家進口份額由1979年的69.72%下降到49.71%;與此同時,中國從前十大發展中國家進口占比卻由1979年的9.26%提升至26.37%。
中國進口來源地的數量持續增加,幾乎涵蓋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1979年中國進口貿易伙伴主要涉及全球42個國家和地區,約有一半進口源于當時的前三大進口來源地,即日本、美國和德國。隨著改革開放步伐加快,中國進口來源地的范圍不斷拓展,到2018年,中國進口來源地已涵蓋全球23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此同時,中國從韓國、日本和美國三大進口來源地的進口份額下降為29.8%。
中國進口貿易主體分布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1981年,我國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和其他企業進口比重分別為99.19%、0.46%和0.35%,進口貿易主體分布極為不平衡,國有企業幾乎壟斷了中國進口貿易。到2018年,中國進口貿易主體分布已經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外資企業成為第一大進口主體,進口比重為43.72%;私營企業等其他類型企業進口占比次之,為30.63%;而國有企業進口占比最低,約為25.65%。
-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in Ghana: Risks, Mitigation Strategies and Performance=加納農業供應鏈:風險,規避策略及其對績效的影響(英文版)
- 地產是個什么東西
- 全過程工程咨詢典型案例(2019 年版):以投資控制為核心
-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松樹村卷:喀斯特高原丘陵區精準脫貧之路
- 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推進農業現代化
- 國際貿易
- 中國稀土產業出口貧困化增長研究
- 國際貿易單證實務
- 旅游整合世界
- 城鄉經濟互動機制及其政策研究
- 旅游學概論
- 天府之國的四川農業
- 房地產企業財務管控全方案
- 移動互聯網時代電信運營商的商業模式
- 2023—2024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藍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