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地政策不確定性對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理論與中國證據
- 朱小明
- 1836字
- 2021-01-22 20:15:52
1.3 創新點
本書研究目的地市場的政策不確定性和需求沖擊對中國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及作用機制,在細化不確定性類型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國家(地區)層面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產品層面的關稅數據、企業層面的貿易和生產數據實證檢驗理論預測,并討論不同類型的政策不確定性和需求沖擊影響出口產品質量的內在機理。本書的創新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提出了政策不確定性和需求沖擊影響出口產品質量的理論機制。已有文獻發現,目的地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和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會通過影響擴展邊際從而影響總貿易流量,企業的進入退出導致平均產品質量改變。然而,這類文獻忽略了競爭效應的作用:政策不確定性導致的企業進入退出將影響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企業的成本加成和利潤發生變化,最終引起產品質量的調整。需求沖擊則稍有差異,在目的地需求擴張帶來出口量增加的同時也會吸引更多企業進入,從而產生規模效應和競爭效應。本書通過引入不確定性影響出口產品質量的理論模型來描述以上多種可能的作用渠道,彌補了當前文獻集中于政策不確定性的自選擇效應的缺陷。
(2)豐富了出口產品質量需求側影響因素的文獻。關于出口產品質量的目的地影響因素,已有文獻主要局限于一般引力模型中的常規變量,即反映經濟規模的GDP、反映富裕程度的人均GDP和反映可變貿易成本的雙邊距離等,而忽略了現實中客觀存在的多種不確定性影響。在世界經濟長期增長緩慢的背景下,不確定性有逐步加劇和擴散的發展態勢,并對實體經濟活動具有較強的影響。本書分析兩種政策不確定性對出口產品質量的效應和作用機制,使目的地政策不確定性和GDP等變量一起構成出口產品質量升級的潛在決定因素,因此豐富了出口產品質量需求側影響因素的文獻。
(3)構建了多邊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和需求沖擊指標。在影響出口產品質量的目的地因素中,GDP、距離等因素往往用來研究雙邊貿易的產品質量變化,即GDP和距離因目的地不同而有所差異。而一旦考慮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則需要處理其國際溢出效應。換言之,某一目的地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可能擴散到其他目的地,從而出現空間互動效應。為了避免因不確定性國際溢出效應引起的偏差,本書綜合所有目的地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水平,構建了與單個目的地無關的多邊不確定性指標。此外,本書還借鑒了Aghion等(2018)的方法,構建企業面臨的需求沖擊指標。需要指出的是,對于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由于本書只能收集到美國的數據,且沒有證據表明其具有國際溢出效應,因此貿易政策不確定性與距離等因素一樣,也是雙邊(中國和美國之間)指標。
(4)較為全面地探討了政策不確定性和需求沖擊的影響。不同類型不確定性的側重點有所差異,就本書而言,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包含的維度較廣,以它為視角有助于探索政策不確定性影響出口產品質量的一般規律;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可以視為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中的一種類型,是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細化,反映的是關稅政策的變化;需求沖擊意味著目的地進口需求的變化,可能由不確定性引起,也可能來源于其他外部沖擊。鑒于三種目的地因素所反映的內核不同,有必要分別考察三者各自對出口產品質量影響機制的差異。然而,現有研究很少同時討論多種不確定性或需求沖擊的影響,往往只聚焦某一特定類型不確定性的影響,或者僅限于對同種不確定性下不同度量指標的討論,如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和股票市場波動性指標,它們是反映經濟不確定性的不同指標。Carballo等(2018)雖然同時涉及需求不確定性和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但只分析了二者的交互項如何影響出口,未深入比較二者影響機制的異同。本書的一個創新之處是,從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和需求沖擊三個維度較為全面地分析了它們對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
(5)運用了豐富的微觀產品和企業層面的大樣本匹配數據。由于本書需要分別研究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和需求沖擊對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而度量不確定性和需求沖擊所使用的數據各不相同,因此將運用豐富的微觀匹配數據。具體而言,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涉及國家(地區)層面數據,本書通過出口目的地將其匹配至CEPII-BACI數據庫和中國海關數據庫。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則為產品層面關稅數據,因此通過產品代碼信息將其匹配至海關數據庫。為了構造需求沖擊指標,需要使用國家(地區)—產品層面的CEPII-BACI數據庫,通過出口目的地—產品層面可以將其匹配至海關數據庫。當然,本書還結合了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以獲得企業層面的更多變量。
(1) 本書出現的“目的地”一詞指的是出口目的國家(如美國等)和地區(如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等)的統稱,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