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新疆發展與開放
- 王宏麗
- 3072字
- 2021-01-22 20:10:46
三、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任務
2014年9月,新疆出臺《關于推進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了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布局了一批標志性、示范性重大項目。(11)
(一)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總體思路
按照“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要求,以“三通道”(能源、交通、信息綜合大通道)為主線,以“三基地”(國家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和儲備基地、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大型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為支撐,以“五大中心”(交通樞紐、商貿物流、金融、文化科教、醫療服務中心)為重點,以“十大進出口產業集聚區”(機械裝備出口、輕工產品出口加工、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加工、建材產品出口加工、化工產品出口加工、金屬制品出口加工、信息服務業出口、進口油氣資源加工、進口礦產品加工和進口農林牧產品加工產業集聚區)為載體,推進改革創新,加快開放步伐,充分發揮新疆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向西開放的重要窗口作用,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二)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發展目標
近期目標是用3~5年的時間,夯實基礎,打開局面。包括編制完成“五大中心”專項規劃,明確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思路和重點任務;優先啟動醫療服務中心、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文化科教中心建設,并取得階段性成果;中通道功能得到完善提升,南、北通道建設全面展開,新疆段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形成;面向國內和周邊國家的現代商貿物流網絡初步形成;新疆能源資源戰略地位得到鞏固,能源通道建設和能源安全得到提升;與周邊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得到加強,國內外市場得到拓展;十大進出口產業集聚區初具規模。
中期目標是用5~10年的時間,重點突破,互聯互通。包括以鐵路建設為突破口,以中巴鐵路建設為重點,建成中巴經濟走廊,通往印度洋的大通道基本暢通,初步形成與周邊國家高效便捷的運輸體系;進一步拓展與南亞、西亞和東歐等國家的貿易合作,加快推進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基本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區域國際金融中心,使人民幣結算規模、范圍進一步擴大;基本完成國家重要能源資源基地、能源大通道和十大進出口產業集聚區建設。
遠期目標是在21世紀中葉,深化合作,全面收獲。包括“三通道”“三基地”“五大中心”和“十大進出口產業集聚區”全面建成;區域合作向縱深發展,安全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網絡全面建成;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得以實現,產業集群、城市群互動發展,經濟融合進一步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格局基本建立;與沿線國家形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地位充分彰顯。
(三)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五大中心建設任務
交通樞紐中心。推進關鍵通道和重點工程建設,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及亞歐非之間的交通網路。對內重點打造“一個核心”“兩個環線”:“一個核心”即打造以烏魯木齊為核心的立體交通樞紐,“兩個環線”即建設環塔里木盆地和環準噶爾盆地的綜合交通環線。對外暢通蒙疆、藏疆、青新、蘭新“四條出疆通道”和中巴、中塔阿、中哈、中吉烏、中俄蒙“五條國際通道”,同時加強民航、口岸、管道基礎設施建設。
商貿物流中心。以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為依托,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和信息平臺建設,構建面向國內和中亞、西亞、南亞與歐洲國家的現代商貿物流服務體系。對內加快形成環烏魯木齊商貿物流核心圈,培育形成喀什—克州、伊犁—博州、克拉瑪依—奎屯—烏蘇、阿勒泰—北屯、塔城、哈密、巴州、阿克蘇、和田九個商貿物流產業集聚區。對外加快建設一個自貿區(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兩個經濟開發區(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四個邊境合作區(伊寧、博樂、塔城和吉木乃邊境合作區)、八個綜合保稅區(阿拉山口、喀什、伊寧、伊爾克什坦、烏魯木齊、塔克什肯、吉木乃、巴克圖綜合保稅區)等開放平臺。
文化科教中心。發揮中國新疆與周邊國家語言相通、文化相近的優勢,密切人文交流,厚植民意基礎。一是積極參與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共建合作計劃,建設中亞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二是推進中國—中亞科技合作中心建設,打造一個中心(烏魯木齊)和兩個分中心(喀什、塔城),加大科技交流和科技人才培養、引進力度,積極推進與周邊國家共建一批科技創新平臺和科研成果轉化平臺。三是積極與沿線國家開展留學互訪和合作辦學。四是建立與周邊國家旅游信息交流共享機制,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
醫療服務中心。圍繞周邊國家實際需求,加強國際醫療技術、醫療人才、醫藥產業和公共衛生等領域交流合作,提升新疆醫療服務的影響力。重點以烏魯木齊及周邊城市(含昌吉、石河子)為主,依托現有重點醫療機構,建設一批集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為一體的國際醫療中心。以和田、喀什、阿勒泰、伊寧等城市為輔,開展以中醫、維吾爾醫、哈薩克醫為特色的國際醫療服務。
區域性金融中心。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培育和發展金融市場,增強金融持續創新能力。一是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加速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融資、清算、外匯交易等金融平臺的建設。二是完善人民幣跨境業務相關政策,將烏魯木齊打造成中亞區域人民幣交易和結算中心。三是加大以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為重點的沿邊區域金融創新力度,充分發揮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示范功能,在合作區內實現金融創新政策先行先試。
(1)張春賢在自治區黨委八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EB/OL].天山網,http://news.ts.cn/content/2013-11/18/content_8953485.htm.
(2)指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和醫療服務中心五中心;國家大型油氣加工和儲備基地、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和大型風電基地三基地;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的一通道。
(3)曾菊新.空間經濟:系統與結構[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6:163-165.
(4)中亞經濟帶、環中亞經濟帶和歐亞經濟帶的提法和范圍引自:胡鞍鋼,馬偉,鄢一龍.“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內涵、定位和實現路徑[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3.中亞經濟帶包括: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中亞五國;環中亞經濟帶包括:中亞、俄羅斯、巴基斯坦、印度及土耳其、伊朗等西亞國家;歐亞經濟帶包括:環中亞地區、歐洲和北非。
(5)八大經濟區: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三省;北部沿海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和山東兩市兩省;東部沿海地區包括上海、江蘇和浙江一市二省;南部沿海地區包括福建、廣東和海南三省;黃河中下游地區包括陜西、山西、河南、內蒙古三省一區;長江中游地區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西南地區包括云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三省一市一區;西北地區包括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兩省三區。引自:中國(大陸)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特征分析,國研網數據庫。
(6)8個國家分別是: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
(7)林毅夫.新結構經濟學:反思經濟發展與政策的理論框架[M].蘇劍,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202.
(8)馮德連,葛文靜.國際金融中心成長的理論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4(06):43~47.
(9)林毅夫,蘇劍,譯.新結構經濟學:反思經濟發展與政策的理論框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321.
(10)金融中心信息網.第七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CDI?CFCI7)發布:19-20.
(11)“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及其以下(一)(二)(三)部分的具體內容引自: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材料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情況[EB/OL].http://www.china.com.cn/zhibo/zhuanti/ch-xinwen/2016-06/22/content_387191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