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服務糧食生產的機理、模式及案例研究
- 汪來喜
- 4455字
- 2021-01-22 20:01:08
二、銀行業服務糧食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一)銀行業服務糧食生產的利率定價普遍過高
由于糧食生產具有天然的弱質性和高風險特點,糧食企業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經營穩定性比較欠缺,融資風險與普通行業相比具有較大差異性和非定量預測性,導致銀行業對開展商業性糧食信貸業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足,利率定價普遍較高,使得糧食信貸長期處于供小于求的稀缺狀況。
銀行在開展糧食領域信貸等業務時往往需要進行大量、詳細的貸前盡職調查、貸中跟蹤調查,每單位信貸額度上花費的信息收集成本、管理成本、人工費用遠遠高于其他業務。因此,即使放貸,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也傾向于調高對糧食企業的授信利率,通常會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30%左右。銀行如果對一般種糧戶、個體農戶授信,利率自然更高,如黑龍江省農信社向農戶放貸的利率最高可上浮到基準利率的230%,遠高于商業銀行向城市居民放貸利率的上浮標準30%~50%(4)。而當前我國中小糧食物流企業和糧食加工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大約為3%。糧食種植業的利潤情況更為嚴峻。如表2-4所示,近年來我國糧食種植業的利潤水平快速下滑,畝均利潤由2008年最高時的186.4元,下降為2015年的19.6元,2016年甚至包括玉米和小麥等在內的各主糧品種普遍虧損,使得政府不得不加快改革糧食收儲體制。因此,如果沒有政策扶植和優惠,中小糧食企業和一般糧食種植戶普遍負擔不起高額信貸成本,只能放棄銀行金融服務,轉而依賴于稀少的自有資金或更加高風險的民間融資渠道。
表2-4 2008—2016年我國糧食種植每畝平均利潤

資料來源:國家糧食局. 2016中國糧食年鑒[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7:487.
(二)銀行業服務糧食生產的信用評級制度與信貸體制不完善
信用等級評定是銀行審批、管理貸款的重要技術環節,可以為正規金融信貸風險評價提供重要依據,緩解信用風險,減輕銀行審批壓力。我國已由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牽頭建立了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且實現了跨區域、跨領域聯網。在此基礎上,各家銀行均根據自身業務經驗和客戶經營特點制定了自己的評級體系和規程,但是糧食業對國民經濟的基礎性作用較強,企業信用特征、風險預測性和資金周轉均具有特殊性。如果銀行沒有針對糧食行業建立專門的信用檔案,沒有一套技術上專用性的信用評級體系和評價方法,而是套用一般工商業的信貸評級體系,必然會降低糧食類融資的可得性,導致銀行惜貸或提高授信條件,最終影響糧食生產和國家糧食安全。
實際上,當前我國銀行業對發放糧食領域商業貸款的客戶評級、財務因素與非財務因素的硬性規定相對較高,如果按照正規的信貸審批機制和審核要素,相當部分中小糧食企業很難通過審核獲得授信。例如,農發行對因自主經營需要申請糧倉設施貸款的借款人要求項目資本金比例不低于30%,最近年度資產負債率不高于80%,借款人信用等級在A級(含)以上,最近兩個年度連續盈利,銷售利潤率不低于10%等。按照這種條件,一般只有大型糧食龍頭企業才能獲得農發行授信。因此,只有加強研究糧食金融服務的資金運作特點,從技術上完善糧食金融的風險評價和控制流程,才能進一步增強糧食生產獲取銀行金融支持的可得性和易得性,促進糧食產業長效平穩發展。
(三)銀行業服務糧食生產的網點少、效率低
當前我國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的服務糧食生產的基層網點數普遍較少,投入的人員與資金相對不足,服務糧食生產的能力和其他行業相比有較大欠缺。首先,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大多為上市公司,在嚴格的準備金約束和資本市場激勵機制下,必然強化資金的回報率,因此在經營定位上很難傾向于成本高、風險大、利潤率低的糧食生產領域。事實上,商業銀行發放糧食貸款的不良率已經從2013年的2.27%持續上升到2016年的3.75%,遠高于2016年我國不良率整體水平的1.7%(5)。近年來,包括中國農業銀行在內的主流商業銀行已經逐步從農村地區縮減甚至撤并基層網點,直接影響到金融服務糧食生產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其次,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作為糧食信貸的主力軍,其金融產品主要服務于國資(控股)企業和政策性收儲領域,對民營糧油加工企業、種糧大戶、農業合作社的支持力度有限。再次,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社、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雖然在鄉鎮基層擁有網點數量和人員優勢,也在加大對糧食生產領域的各項投入力度,但受限于成立較晚、業務種類少、資產規模小、資本金不足,當前服務糧食生產的力度仍有待提升。最后,糧食信貸擔保的風險補償機制并不成熟,導致糧食信貸擔保機制不健全,商業性擔保公司往往也不愿涉足糧食生產領域。而各地專門服務糧食生產的政策性擔保公司尚有待進一步整合、理順、完善,以適應糧食供給側結構性要求。
另外,當前銀行業辦理涉糧業務的結算手段普遍落后、服務效率相對較低。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辦理涉糧業務時多是以現金結算方式為主,缺乏網上銀行和移動端服務等現代結算服務手段,基于互聯網渠道的轉賬結算系統利用較少,更缺乏自動柜員機、多媒體終端機等自動化業務辦理渠道,金融服務普遍無法滿足糧食企業通過線上融資和結算的需求。因此,銀行提供糧食領域金融服務的離柜率遠遠低于一般工商業業務,增加了人員成本與維護成本,增多了服務環節,大大降低了金融機構的運作效率,也降低了糧食企業接受金融服務的客戶體驗。
(四)銀行的抵押擔保機制不適應當前糧食生產的特點
銀行在為糧食生產提供融資服務時,為防范信貸風險,普遍要求借款糧食企業提供抵押擔保措施,有時甚至必須有政府背景的擔保公司方可擔保,還要求反擔保,使得糧食企業的融資門檻和成本不斷提升。而糧食企業的資金占用量大、周轉時間長,而且企業一般地處偏遠、固定資產不足、抵押物評估較為困難,普遍面臨抵押物缺乏的難題。銀行對抵押擔保條件的高要求且缺乏靈活性,與糧食企業自身抵押擔保條件不足的矛盾近年來越發突出,導致糧食企業獲取銀行融資支持的力度小、成本高、銀行融資的可得性難以提高。
從銀行面向糧食種植戶提供的融資服務來看,擔保方式仍然主要是信用擔保、農機具抵押、五戶聯保等。作為農戶自有生產要素中最具抵押價值的土地,雖然自新一輪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和確權工作啟動以來,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的抵質押在法律上已不存在障礙,但是在抵押品評估、登記、拍賣、流轉等具體操作環節上,銀行的實施難度依然較大。如何進一步創新和推進農地經營權抵押擔保,仍是未來各地各類銀行開展糧食信貸融資實踐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
從銀行面向糧食儲運加工企業的信貸業務來看,一方面,糧食商品的抵押價值受到市場需求、自然災害和儲藏條件的影響較大,對其價值的動態評估和浮動質押不僅依賴于倉儲實時監控系統的建立,以及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的運用,而且也取決于糧食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市場整合能力,以及上、下游企業間合作關系的穩定性。另一方面,糧食商品的市場價格波動較大,往往需要糧食經營主體購買產品保險或含有保價條款的產品銷售合同,其價值才較為穩定,其未來收益才具備抵質押條件,然而這樣又無形中抬高了糧食企業在銀行的融資成本。
(五)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服務糧食生產的條件限制和準入門檻較高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是直屬國務院領導的我國唯一的一家農業政策性銀行,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籌集資金,承擔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農發行在糧食融資領域的業務主要包括糧棉油收購、儲備、調銷貸款,糧食倉儲設施改造貸款,糧棉油加工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農業小企業貸款等。作為一家政策性銀行,農發行的宗旨在于全力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全力服務脫貧攻堅、全力服務農業現代化、全力服務城鄉發展等。因此,農發行對服務對象、融資條件、資金用途等均有著較高的特殊要求。但是這也導致了農發行在開展糧食市場化業務、參與商業領域競爭、為中小民營主體提供金融服務時存在被動和不足。
第一,農發行在糧食領域融資業務的主要服務對象仍是國有、國有控股或政府指定的企業,普遍要求企業有政府背景或政策支持。例如,其政策性儲備糧油貸款業務的對象主要是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及其直屬企業,以及其他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承貸的企業,且必須滿足如下嚴格要求:一是經過政府及有關部門批準的,具備擔任政策性糧食儲備、調控、輪換資格的企業,并且具有相關認定文件;二是對于承貸糧食企業貸款的利息費用、可能發生的損失,政府相應的補貼已落實;三是在國家及省級糧食局主導下,農業發展銀行負責監管支配國有糧食企業(集團)系統的糧棉儲備專項資金,并實行封閉運行。
第二,農發行規定糧食倉儲設施改造貸款業務的服務對象也應符合下列嚴格條件:一是借款人必須是國有、國有控股或政府指定的企業。二是政府、政府有關部門或企業上級部門下達正式的建倉任務文件,以及對企業進行補貼的正式文件。三是糧食倉儲設施貸款用途符合國家的產業、區域、環保、土地、資源利用等相關政策法規要求,完成項目相關審批、備案程序。
第三,農發行在發放糧食領域商業性質貸款時,對其用途、客戶信用評級、財務狀況等條件要求較高。例如,農發行對因自主經營需要申請糧食倉儲設施貸款的借款人設定的條件包括:一是項目資本金比例不低于30%。二是最近年度資產負債率不高于80%。三是借款人信用等級在A級(含)以上;申請短期貸款的,企業的信用評級為A-級(含)以上,申請中期流動資金貸款的,借款人信用等級應在A+級(含)以上;申請固定資產貸款的,項目資本金不低于農發行規定標準。四是最近兩個年度連續盈利,獲得該行貸款后資產負債率不高于60%,銷售利潤率不低于10%,流動性比率不低于130%等。按照上述條件,一般只有在當地較有實力的糧食或農業龍頭企業才可獲得農發行的商業貸款,導致很多農發行基層支行缺乏動力去開拓商業性金融業務。
第四,農發行對糧棉油信貸資金的使用途徑要求過嚴、過細,與當前糧食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的大趨勢不相適應。當前農發行對糧食信貸的資金用途有明確限定,要求“錢隨糧走”,對于資金運轉過程進行全程監控和反向保障,并且糧食企業獲得的各類信貸資金之間不能混合使用。而當前糧棉油經營主體在不斷向產業鏈的加工、銷售等環節拓展延伸,糧棉油融資業務的混合化、集團化、規模化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這必然要求農發行在信貸資金用途上作出相應的改革創新。
第五,農發行對客戶的開戶條件存在限制,往往要求貸款企業在農發行開立基本存款賬戶。例如,糧食倉儲設施貸款業務必須且只能在農發行開立基本存款賬戶,并在該賬戶下開立儲備資金存款戶、企業財務資金存款戶、企業應付利息存款戶。即使非政策性業務的涉農企業貸款也要求客戶原則上在農發行開立基本存款賬戶,客戶在其他銀行開戶必須經農發行同意和人民銀行批準。
受經濟下行壓力和國家糧食政策等影響,2016年以來,農發行對糧食收儲、加工、貿易企業的放貸額度均出現了縮減,導致大批糧油企業遭遇“貸款難”,陷入融資困境。例如,湖南省糧食局2016年上報資料顯示,由于農發行抽貸,益陽市原先在農發行貸款的民營大米加工企業中,60%處于半停產狀況,個別企業面臨破產困境。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口口香米業已破產,粒粒晶糧食購銷公司處于停產,省級龍頭企業只有佳佳米業等3家正常經營。另外,衡陽市祁東縣的28家大米生產企業中,只有湖南金泰米業公司在農發行貸款3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