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貿易政策和市場結構
- (以)埃爾赫南·赫爾普曼
- 1074字
- 2021-01-22 15:48:32
2.1 關稅分析
圖2.1表明了單一的競爭性市場上貿易量和貿易價格的決定。數量m表示我們稱為本國的國家的進口,也表示我們稱為外國的國家的出口。曲線D表示本國的進口需求曲線(import demand curve),它表明在每個價格上國內需求超過國內供給的數量。曲線S*表示外國的出口供給曲線(export supply curve),這定義為每個價格上國內供給超過需求的數量。

圖2.1
如果沒有關稅或運輸成本,均衡出現在兩條曲線的交點1處。在價格pF,本國的額外需求為mF,這也是外國的額外供給;這樣,對整個世界來說,超額需求為零。
現在考慮征收關稅。在完全競爭市場上,關稅是按照每物理單位征收從量稅還是按照價格的一定比例征收從價稅是不重要的,因此為了簡化,我們假定征收稅率為t的從量關稅。這樣一個稅收的效應就必定是在外國和本國的商品價格之間強加了一個差額。在圖2.1中,關稅表現為將本國的內部價格提高到p,同時將外國價格降低到。差額
必定恰好等于關稅率t。
很明顯,關稅使本國生產者和政府受益,而本國消費者受損。為了更詳細地說明這一點,需要作出某些進一步的假定。標準假定如下:第一,我們假定收入分配不是問題,政府收益增加1美元與生產者或消費者剩余增加1美元具有相同的社會價值。第二,我們假定除該市場之外的所有市場中,經濟都是有效率的,因此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都可以作為福利的精確度量。第一個假定可以以兩種方式得到捍衛:一是政府運用其他工具管理收入分配的主張;二是僅僅將其看作一個把分配問題擱置一邊的工作假定。第二個假定在第2.6節中進行放松。
給定這兩個假定,關稅的福利影響可以通過加總對消費者剩余、生產者剩余和政府收益的影響來衡量。在本國,對消費者和生產者剩余的全部影響可以表示為進口需求曲線下面積的縮小,即圖2.1中的區域1234。同時,關稅產生的收益等于關稅率乘以稅后的進口額,即區域2367。
總體福利效應是二者的差。去掉重疊區域,我們可以得到用點陰影三角125表示的損失和用線陰影矩形4576表示的收益。損失可以看作由于供求之間的差距造成的扭曲損失。收益可以看作貿易條件效應。為了理解后一點,請注意,如果本國是小國,不能夠影響貿易條件,它將面對水平的進口供給曲線S*。在這種情形下,區域4576將消失,扭曲損失將成為剩下的全部。
從圖形中,一個重要的觀點也很清楚:某些足夠小的關稅會提高福利水平。想像關稅率逐漸降低。那么,從幾何圖形中非常明顯的是,損失變小的速度比收益快;更正式地,損失是關稅的二次函數,而收益是一次函數。因此,足夠小的關稅通常會提高福利。當然,對于較高的關稅,在扭曲損失和貿易條件收益之間存在權衡;通過分析這個權衡,我們將得出本章后面導出的最優關稅的表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