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心理學:0~8歲兒童的成長(原書第7版)
- (美)唐娜·S.威特默 桑德拉·H.彼得森 瑪格麗特·B.帕克特
- 11841字
- 2021-01-26 16:11:10
懷孕和家庭之間的相互影響
理論角度
家庭系統理論為許多著名的從業醫生所采用,并有著諸多變式。然而,有三條基本原則是保持不變的:
(1)家庭是相互依賴的個體所形成的單元。
(2)家庭系統是由一系列相互依存的子系統所組成的,如父母的婚姻等。
(3)系統之間通過持續的相互調整達到平衡。(Holmes & Huston,2010)
家庭系統理論和本書所列舉的其他理論不同,它并非一種發展理論。然而,它為我們理解即將迎接嬰兒誕生的家庭中每一個成員所經歷的變化提供了重要的參照。每個家庭成員對這些變化都會有各自的反應,同時這些反應又高度受到其他家庭成員的影響。例如,嬰兒誕生后的夫妻婚姻關系滿意度與諸多因素密切相關。女性通常對育兒和家務的分工存在不滿。她們期望更高水平的共同承擔,而男性對嬰兒的誕生擾亂了先前孕期親密的生活模式感到困擾。總體而言,人們對婚姻的滿意度會下降。然而,研究者同時發現,“23%的母親和37%的父親感受到了與先前等同或更多的愛;20%的母親和28%的父親認為自己經歷了與先前等同或更少的沖突”(Holmes,Sasaki, & Hazen,2014,p.824)。
家庭系統理論通常應用于醫學方面的家庭治療領域,它為兒童早期研究領域的從業者提供了一個思路,來認識一個家庭在由懷孕到生產的轉變過程中的諸多影響因素。如果夫妻雙方所處的文化對婚姻和父母角色有著清晰的定位,他們在孩子誕生后的身份轉變將更為順遂。如果一位職業女性選擇辭職回家照顧孩子,她的生活方式將發生徹底的改變。她不再有收入,與社會的接觸減少,很有可能還承擔了大部分的育兒和家務工作,同時身體持續經歷著明顯的激素波動和生理變化,而所有的這些變化都會影響到她的丈夫,使他的生活發生相應的改變。他的妻子可能十分疲憊,對下班后夫妻間的交流興趣下降,性生活的頻次減少、質量降低,或許還會遭受抑郁的困擾。丈夫可能會因為自己變成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而感到焦慮,可能會嫉妒孩子奪走了妻子絕大多數的注意力,又或許會對妻子產后心境不良的狀況感到手足無措。夫妻二人或許會在懷孕生產的過程中感到持續的緊張和激動,或許有認識的朋友也在經歷生產的過程,也或許得到了來自家庭和親友的支持。這些力量支持著彼此相愛、相互扶持的伴侶順利度過這段時期。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對象是嬰兒。較早(但愿已經過時)的研究指出,如果第一個孩子是男性,父親將更好地適應新的角色。更加符合常識的是,如果嬰兒屬于高度應激、敏感、難以安撫的類型,父母將更難完成身份的轉換。
這種身份轉換不是任何一方獨立的事,而是雙方相互影響的過程。這就是家庭系統理論的前兩條基本原則所關注的。第三條原則則是維持良好關系的關鍵。如何靈活地維持平衡狀態以面對孕期和嬰兒持續的變化,并讓彼此感受到愛、尊重和支持,是對準父母和新手父母的一項挑戰。在家庭系統理論這一領域中,一些較為有名的研究者包括莫瑞·鮑溫(Murray Bowen)、薩爾瓦多·米紐慶(Salvator Minuchin)、維吉尼亞·薩提亞(Virginia Satir)、卡爾·威特克(Carl Whitaker)和杰·海利(Jay Haley)。表3-1是對家庭系統理論的匯總。
父母的關鍵作用
父母是兒童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你和兒童父母之間的關系,與你和兒童本人之間的關系同樣重要。許多因素會對人們養育子女的方式產生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包括文化背景、個人經歷、經濟水平和家庭結構等。
表3-1 理論和兒童出生前的家庭

文化
文化扎根在所有的人際關系和社會互動之中。文化一詞的不同定義方式為我們描述了有關一群人的如下特征:共同的行為和互動模式、態度、信念、認識概念,以及情緒表達等。文化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逐漸習得的。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家庭、一個群體、一種文化之中。兒童全方位地被文化浸染,習得關于這種文化的規則、信念和價值觀。沒有一個兒童會被成人一本正經地告知“我們是愛爾蘭人,所以我們會認為……”,而是通過在家庭和社區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而學習文化常識的。兒童知道,他是家庭的一名成員,擁有和群體(家庭)成員相同的信念。在育兒過程中,我們無意識地接納了我們文化所具有的信念。
個人主義文化 重視個人責任、獨立性、競爭和創造力的文化類型。
育兒是父母為了讓兒童為成年后順利走入社會所做的準備工作。個人主義文化(indivi-dualist cultures)將個體的重要性置于群體之上。美國和北歐諸國屬于典型的個人主義文化,重視個人責任、獨立性、競爭和創造力。非洲、亞洲和南歐則屬于集體主義文化(collectivist cultures)。集體主義文化將群體置于個體之上,重執行而輕創造,強調人際關系的重要性。這些基本的意識形態決定了我們的兒童所受到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類型。
集體主義文化 將群體置于個體之上,重執行而輕創造,強調人際關系的重要性的文化類型。
不同的文化和社會對育兒有著不同的看法。一項對比了來自九個國家(美國、意大利、瑞典、肯尼亞、約旦、哥倫比亞、中國、泰國和菲律賓)的父母自我報告育兒觀的研究發現,大多數國家的父母在獨裁(命令式、高控制)和開明(民主的、親子雙方共同努力的)的育兒方式選擇上表現出與國家的社會結構一致的傾向(Bornstein,Putnick,and Lansford,2011)。肯尼亞、哥倫比亞、泰國和菲律賓的父母更多地使用獨裁類型的育兒方式。意大利的父母將兒童的發展視作自然而然的過程,對自己的努力并不十分看重。美國和瑞典的父母更傾向于進步型的育兒方式。最有趣的是中國和約旦的父母,傳統的社會結構和新的社會變革相互碰撞帶來了獨特的育兒風格。在中國,獨生子女政策(如今已放開二胎政策)很可能影響了父母對自己唯一的子女的態度。他們更可能對這唯一的孩子采用開明的育兒方式,希望保護他們免遭生活的風浪。在約旦,政府推行了規模巨大的教育改革,父母對子女的觀念也相應開始向開明的風格轉變。
個人經歷
個人經歷也是影響育兒行為的重要因素。人們在成年后的人際關系中反復重現著早期的交往模式。我們將在第6章介紹一個重要的概念——依戀(attachment)。我們將這一概念用于描述兒童由與最熟悉的成人所形成的親密關系之中獲得的安全感。依戀的主要類型包括安全型、焦慮型和回避型等。這些類型間的差異來自成人對兒童的回應模式。嬰兒期建立的關系類型通常會影響其未來所有的關系建立。一個熱門的研究領域便是通過了解夫妻雙方的依戀類型,探討在諸如子女誕生等壓力事件發生后,這些類型模式將會如何影響婚姻質量和滿意度等。
依戀 兒童由與最熟悉的成人所形成的親密關系之中所獲得的安全感。
在一項研究(Kohn et.al.,2012)中,焦慮型的父母如果感受到孩子的誕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自己與配偶間的浪漫關系,他們對婚姻滿意度的主觀評價會明顯下降。回避型的父母則會在孩子影響了自己獨自工作的情況下感到更為不滿。另一項研究探討了新手父母應對沖突的策略選擇與他們的依戀類型之間的關聯性(Castellano,Velotti,Crowell, & Zavattini,2013)。安全型的父母在身份轉變的時候能夠最好地維持滿意的婚姻質量,焦慮型和回避型的父母的婚姻滿意度則相對較低,同時更少使用合作性的沖突解決策略。
其他早期經驗同樣影響人們的育兒行為。Hofferth和Goldsheider(2010)發現,成長于單親家庭的年輕女性更可能成為單親媽媽,成長于不穩定家庭環境中的年輕男性則更可能有私生子。
經濟狀況
不幸的是,在美國有約30%的由單親媽媽支撐的家庭處于貧困之中,這增加了她們的子女在健康和教育方面的風險。然而,影響這些兒童成長的最大因素并非單親的家庭結構,而是貧困(Moore,Redd,Burkhauser,Mbwana, & Collins,2009)。
在美國有相當一部分兒童,尤其是年幼的兒童,生活于貧困之中。根據美國2012年的人口普查數據,全美共有7370萬名17歲以下的兒童,其中有2400萬名是5歲以下的幼兒。每4個6歲以下的兒童中就有1個貧困兒童。6~17歲的兒童中,1/5是貧困兒童(ChildStats,2014)。
2014年,美國聯邦貧困線(federal poverty guidelines)將年收入低于23 850美元的四口之家作為貧困家庭的定義(Off ice of the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Planning and Evaluation,2014)。然而,這一貧困線的劃分遠低于美國家庭的實際生活成本。一個雙勞工雙子女家庭的平均生活薪資(living wage)為51 224美元,而父母雙方每人每周的工作時長要達到68小時,才能達到最低工資(minimum wage)水平。不同地區和社區的生活開銷水平存在著一定的差異(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4)。經濟水平確實影響了一個家庭的運作。
美國聯邦貧困線 在美國用于支付一個家庭所需的食物、衣物、交通、居住和其他必須開銷的最小收入水平。
生活薪資 足以充分滿足一名勞動者維持水平尚可的基本生活的報酬水平。
最低工資 法律規定的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的最低時薪數額。
家庭結構
在21世紀的美國,家庭的定義是多樣的。廣義上,家庭是由血緣或法律親緣所聯系起來的一群人的集合。然而,這樣一個集合所包含的人數可能由兩人至數百人不等。如今,兒童早期教育專家接觸得最多的家庭類型包括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祖孫家庭、單親家庭、少年爸爸或少女媽媽家庭、重組家庭、離婚后共同養育子女的家庭、軍人家庭、同性戀家庭和長期同居關系家庭等。
當前,僅有46%的兒童與存在婚姻關系的親生父母共同生活,41%的兒童為非婚生子女,34%的兒童與處于單身狀態的父母之一生活,還有15%的兒童跟著雙親中的一方生活在重組的家庭之中(Livingston,2014)。
家庭結構最矚目的變化之一發生在同性伴侶家庭之中。199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婚姻保護法案(Defense of Marriage Act,DOMA)。這一聯邦法律宣布各州無須支持由其他州所通過的同性婚姻的合法性。自21世紀以來,全美各地的法院開始相繼廢除禁止同性婚姻的法律條文。2013年,美國最高法院宣布DOMA違憲。2014年年底,已有37個州宣布同性婚姻合法,僅有13州仍持反對態度。
核心家庭 由父母雙方和子女所組成的家庭。
如今,一個家庭可能由子女和已婚的親生父母雙方、雙方之一(離婚或未結婚)、同性雙親、養父母、祖父母、軍人父母、未成年父母以及其他遠親等所組成。在為兒童提供安全、充滿愛、擁有穩定經濟來源的生活環境上,每種家庭結構都有其優勢與劣勢。
懷孕之于父母
懷孕和育兒是個體和夫妻雙方所面臨的重大事件。健康的懷孕過程仰賴于產前醫療護理、良好的營養攝入、口腔健康狀況和個體的情緒準備等。來自家庭訪問和產前教育的相關支持可極大地改善懷孕質量,幫助準父母更好地完成角色轉換。
初次生育的年齡
在當代家庭中,女性初次懷孕生育的年齡呈現兩個重要變化趨勢:更多的女性選擇將生產第一胎的年齡推遲至30歲之后,同時青春期妊娠的發生率下降。
大多數的女性在20~34歲初次生育。來自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和人口調查局的數據(Livingston & Cohn,2010)顯示,約75%的生育發生于女性20~34歲之間,2006年美國婦女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為25歲。大多數35歲及以上的女性成功地生育了健康的嬰兒。一般而言,年紀更大的父母教育水平和經濟水平更高。高齡產婦更傾向于部分特定類型的染色體變異與父母的年齡存在關聯。例如,唐氏綜合征,一種由染色體變異所導致的程度或輕或重的胎兒發育遲滯,與父母雙方的年齡是否過于年輕或超過35歲有關;然而,由于年輕女性所生育的兒童總數更多,約有80%的唐氏病兒是由過于年輕的女性所生育的(March of Dimes,2009)。(見專欄3-1)
產前 從受精到出生期間,平均持續266天,即38周左右。
尋求專業的孕前和產前(prenatal fertility)指導以及健康護理。高齡懷孕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懷孕概率,即成功懷上胎兒的比例上。
專欄3-1 唐氏綜合征的患病風險與母親年齡的關聯性
母親25歲時,1∶1250的概率;
母親30歲時,1∶1000的概率;
母親35歲時,1∶400的概率;
母親40歲時,1∶100的概率;
母親45歲時,1∶30的概率;
母親49歲時,1∶10的概率。(March of Dimes,2009)
40~50歲懷孕的女性更可能出現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和貧血等,這些癥狀可能導致早產和嬰兒出生體重過低等,同時先前的生育經歷和育兒工作也會帶來身心的損耗(Usta & Nassar,2008)。
妊娠期糖尿病 女性懷孕期間所患的糖尿病。
青少年懷孕
還有很多問題與青少年階段的懷孕有關。一些12歲的孩子已經懷孕,這對于嬰兒和母親來說都是非常危險的。直到度過懷孕早期,很多少女都意識不到懷孕的早期癥狀,也不了解懷孕的知識,這使得她們不能得到及時的診斷和專業的產前健康護理。她們可能對懷孕一無所知或者心存恐懼,得不到必要的幫助,也得不到充足的家庭支持和經濟支持。對體型的錯誤認識和糟糕的產前營養還會為孩子和母親帶來更多風險。營養和飲食結構混亂,例如厭食癥(anorexia)和暴食癥(bulimia)在青春期女孩和年輕女性中并不少見。發育尚不成熟加上長期的營養缺乏會增加分娩的風險。
厭食癥 一種嚴重的疾病,常見于青少年時期的女性,以保持過分的饑餓為主要特征。
暴食癥 一種嚴重的疾病,常見于青少年時期的女性,以相繼的過度進食和催吐為主要特征。
雖然并非所有青少年都是這樣,但他們中確有一些人沉溺于危險的行為,例如煙草、酒精和其他一些藥物的濫用,還有一些人屬于性傳播疾病(STDs)的高致病風險人群,特別是當性活動涉及多個伴侶的時候。性傳播疾病會被攜帶進入懷孕體,并導致胎兒發育的損傷(March of Dimes,2008a,2008b)。
一些青春期女孩想要通過生育一個寶寶來愛自己,以彌補自己沒有從父母或其他對她們來說很重要的人身上所應獲得的愛。但是,她們也許沒有意識到,作為單身母親將有多大的挑戰,而在她們的愛和養育下,她們的孩子可能會變得極度依賴她們。未婚的父親也許想要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去,但是很多因素會阻止他們的參與:漫長而難以脫身的工作、想要繼續讀書的意愿和需要、他們和孩子母親居住位置的距離,可能還有與孩子母親和她們所在家庭的關系問題等。
通常,未婚的少女媽媽必須依賴她的家庭或者其他家庭成員來獲得社會和經濟支持。有時候,青春期女孩的父母對犧牲自己的時間、金錢和工作來幫助照顧他們的孫輩感到萬般無奈和惱火。這些外祖父母或許同時還承擔著照顧這些少女媽媽的弟弟妹妹以及他們自己年邁的父母的責任。由于這些問題,很多少女媽媽和她們的孩子不得不尋求社會的幫助和支持。
為了避免這些年輕的新手父母陷入失學的困境,一些學區會在校園中或附近設置托兒機構。在這一方案不可行的情況下,專業的顧問人員可協助有需要的年輕父母利用社區的相關資源,諸如國家或州立的經濟援助、托兒服務和食物補貼等。許多中學也會提供兒童發展與教育相關課程。
懷孕前的準備:情緒和心理建設
適應父母的身份和家庭新成員的加入是一個充滿期待和擔憂的過程,母嬰雙方的健康和準父母雙方對彼此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回應程度都令人關心。在這一時期,準父母開始轉變自己的心態,將關注點轉移到與他們所設想的育兒生活有關的一切事物之上。對于部分人而言,這一過程是令人心煩意亂的,它帶來了焦慮、不適甚至是憎恨。對于另外一些人而言,這是一個讓人好奇和歡喜的過程,隨著懷孕過程不斷推進,他們反復地預想即將到來的一切。還有許多人的心情是復雜的。準父母雙方的情緒狀態、經濟狀態、對懷孕的態度都會影響他們自身的身心健康,以及孩子出生前后的健康狀況。
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一個孩子應當擁有一對關系穩固、成熟、相互關愛、相互支持的父母。但在現實情況下,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有這樣的運氣,而“孩子是維系親密關系的關鍵”這一廣泛認識也遠非事實。被迫迎來新的家庭成員只會是雪上加霜。
準媽媽的反應
一名女性的生活在從發現懷孕到孩子出生的期間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在隨后的這段時間里,她的體質、生理以及情緒水平都會發生變化。激素變化(hormonal changes)
激素變化 巨大的生理變化,可導致情緒波動、嗜睡、易怒或輕度抑郁等癥狀。
圍產期 指包括出生、生育和在這之后幾周的整個時間。
可能導致情緒波動、嗜睡、易怒或輕度抑郁。因此,家庭和社會支持系統對她的自信心和幸福感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為成為父母,無論是親生的,還是通過收養、寄養或成為繼父母,都意味著要理解那些依賴別人的關心和保護來生存的人的需要,父母圍產期(perinatal)的心理健康會對其養育行為和兒童的健康成長產生影響。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和抑郁“與不好的生育結果,像早產、出生體重偏低和嬰兒妊娠期不足”以及產后抑郁都有關(Gun-Mette,Slinning,Eberhard-Gran,Rysamb, & Tambs,2011,p.1)。
相當多的證據表明,來自配偶或者伴侶的支持在減少孕婦緊張情緒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也會抵御孕婦產前焦慮和抑郁的發生(Cardone,2002)。Gun-Mette等人(2011)在挪威一項50 000名準媽媽參與的研究中發現,孕婦的精神狀態與她們在孕期跟配偶或者伴侶的關系質量有著密切的聯系。醫生和公共健康機構需要對沒有足夠情感支持的母親重點關注。這項挪威研究的作者總結道:
“所有女性在懷孕過程中的所有煩惱或困惑都應該引起產科醫生、助產士和心理健康專家的重視。他們需要重點關注女性及其伴侶的關系。對女性及其伴侶共同的早期干預,在一些情況下可以成功地加強家庭未來發展的基礎。”(p.10)
對產前心理健康的關注和伴隨的研究催生了對高生育風險的夫婦進行保護和干預的多項技術。在懷孕期間,母親開始跟她未出生的寶寶建立一種心理聯結,她開始產生一種將成為這個寶寶的媽媽的感覺(Slade,2002)。父母要為生命中的這位新伙伴的到來做好心理準備。父母常常會非常關注與胎兒或嬰兒有關的一切線索,這一行為被各種各樣的神經生物遞質(neurobiological agents),例如雌激素、催乳素、催產素、多巴胺以及其他伴隨特殊基因的激素等所驅使,作用于大腦并驅動著母親的這些行為(Mayes,2002)。
神經生物遞質 在神經系統中促進信息傳遞的激素和化學物質等。
準爸爸的反應
對父親圍產期心理健康的關心(或者說父母怎樣為迎接新生兒的到來做好心理準備)與對母親的一樣。跟準媽媽一樣,準爸爸會花大量的時間來思考懷孕這件事以及這個很快將進入他生活的寶寶。Mayes(2002)對處于圍產期的一些特定時間點的夫婦進行了訪談,他們的研究發現,男性在此期間會思考關于成為父親、性親密關系、他們的責任和男性氣概,以及照顧懷孕的伴侶等方面的問題。這些研究發現,準爸爸們可能在以下方面有困惑:
·作為一個有孩子的父親,別人會如何看待他們。
·他應該如何處理分娩的情況,包括是否應該在場等。
·他需要提供哪些類型的支持。
·在等待生產的過程中他應該怎么做。
·寶寶會不會健康。
·他能為滿足伴侶和孩子的需求提供哪種程度的支持。
父親在整個懷孕過程中的參與度越高,胎兒的死亡率越低,出生后嬰兒也越健康。因此,父親參與孕期事務的重要性成了美國政治經濟研究聯合中心健康政策研究院(Joint Center fo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udies Health Policy Institute,Bonds,2010)的會議議題之一,標題為“關于促進孕期父親參與的研究、措施和政策的相關建議”。這份報告的重點如下:
(1)父親對母親和兒童的健康都有重要的影響;
(2)在懷孕期間,準父親應該對相關信息、建議和支持性措施等持開放的態度;
(3)需要為準爸爸提高參與度提供必要的支持,這不限于懷孕期間,也包括孕前、孕中和孕后期等各個時期。
認識杰瑞米[1]——凱莎和德文·約翰森住在美國南部的一個大城市里,凱莎是個會計,而德文是個牧師。德文成長在一個內陸城市,他的爸爸是一名會計,而媽媽是個學前班教師。他的父母對社區事務都很熱心,他也很慶幸自己長在這樣一個幸福的家庭。凱莎的父母在她7歲的時候就離婚了,不過這并未影響到凱莎的幸福童年。
當他們的幾個朋友開始組建家庭的時候,德文和凱莎也積極地加入了他們關于懷孕、生孩子和父母事務的討論。德文和凱莎開始討論說要擁有自己的孩子,并分析了自己的財務狀況。他們的收入還不錯,凱莎的公司提供產假,而德文的教會也允許他請生育假。
凱莎和德文一直以來就很關注健康,他們定期運動,也注意自己的飲食,不抽煙,更不濫用藥物和酒精,并且每年都定期檢查身體。他們聯系了家庭醫生,并告訴她自己計劃生孩子的事。醫生詢問凱莎是否接種過風疹和水痘的疫苗,為她開了葉酸(folic acid),并告誡她停止飲酒。
葉酸 一種B族維生素,對于基因的激活有著重要作用,可能有助于降低胚胎神經管缺損的發病率。
3個月以后,凱莎的月經沒有正常來,確定懷孕后,他們欣喜若狂。他們拜訪了產科醫生韋德。醫生詢問了德文和凱莎詳細的藥物使用經歷,并向他們講解了關于懷孕早期的一些知識。她告知了未來將會為凱莎提供的護理內容并詢問了些問題,又和夫婦二人討論了整個過程的費用和醫院的各種程序,并鼓勵他們參觀生育中心。她告訴他們有兩個生育學習班,第一個是關于懷孕的基本信息和胎兒發育,第二個是關于無痛分娩的,需要在凱莎懷孕末期去上課。他們在最喜歡的一家餐館里享用燭光晚餐,慶祝懷孕這件事。他們決定,如果寶寶是男孩,就取名叫“杰瑞米”。至于女孩的名字,他們還不是很確定,德文喜歡“伊麗莎白”,而凱莎想用她最愛的一位姨媽的名字——茱莉亞。
在懷孕期間,德文和凱莎會定期拜訪韋德醫生。凱莎保持營養豐富和均衡的飲食,多吃水果、蔬菜和乳制品,并且避免在獲得韋德醫生同意前服用任何藥物。德文和凱莎參加生育學習班,定期去醫院,為他們的寶寶置辦新家具和衣服,并在女兒的名字上達成了共識,叫茱莉亞·伊麗莎白。他們很享受與其他準父母聊天,閱讀育兒相關的書,并且發現這對緩解他們固有的緊張很有幫助。他們對寶寶進行了超聲波(ultrasound)檢查,結果顯示胎兒發育正常,而且很有可能是個男孩——杰瑞米。
德文和凱莎花了很多時間來為寶寶的最佳成長做準備,并且積極了解懷孕和養育是怎么一回事兒。現在,他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將他們在生育班里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實踐中,并且等待。
認識安吉拉——謝麗爾·門羅15歲了,她和她的媽媽以及四個兄弟姐妹住在鄉下。她的父親在兩年前去世了,并給家里留下了沉重的醫療債務。她的成績勉勉強強,還曾經想過輟學,但是她的媽媽告訴她接受教育非常重要。每天下午,謝麗爾的媽媽都要坐公交車到市中心在寫字樓里做清潔工作,直到午夜才能回家。
謝麗爾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電影明星或者搖滾樂隊的主唱。像很多青春期的女孩一樣,她對男孩很感興趣,而且和詹姆斯約會7個月了。他們性生活頻繁,也經常晚上在一起看電視或聽音樂,這些都是他們很享受的活動。
距離謝麗爾上一次來月經已經4個月了,她身體上的一些變化也讓她越來越懷疑自己懷孕了。后來,她把自己的懷疑告訴了幾個青少年朋友,他們都覺得有一個寶寶來愛她是件特別幸運的事。最終,謝麗爾告訴她媽媽自己要把這個孩子生下來。她媽媽既擔心、生氣,又失望。她害怕這意味著謝麗爾高中教育的終結,也懷疑詹姆斯沒有能力來照顧謝麗爾,而且她相信,在現在家里已經很大的經濟壓力下,謝麗爾的寶寶會是額外的負擔。詹姆斯對于他即將成為父親這件事的心理斗爭很激烈,他是關心謝麗爾的,并且想通過他偶爾的兼職工作來幫助撫養這個孩子。他的家庭也試圖分擔這份責任,但他們也堅持他應該繼續在外地完成大學學業。
謝麗爾的母親搜索到社區服務中關于青少年父母的信息。她和謝麗爾一起去一個為少女媽媽提供照料和服務的診所。在她們第一次到生育診所時,一項檢查顯示謝麗爾已經有6~7個月的身孕了。醫生向她普及了一些營養方面的知識,安排了接下來幾次來訪的時間,并告知她如何簽署WIC(Woman,Infants,and Children),這是一個為孕婦、哺乳婦女以及她們的孩子提供日常食物和營養品的聯邦基金項目。他們介紹她到一個青少年父母團體中去,并加入開端計劃項目。
謝麗爾利用她孕后期的兩三個月在家學習、看電視、在公寓外幫忙、跟詹姆斯和其他的一些朋友見面、到診所進行定期產檢。她接受了開端計劃項目的幾次家訪,并且加入了青少年育兒小組,但她所獲得的知識讓她越來越擔心,在自己還是一個孩子的情況下,是否有能力撫養一個孩子。
醫護人員從檢查中發現嬰兒的發育很正常,超聲波檢查顯示寶寶可能是一個女孩。謝麗爾讓詹姆斯為他們的女兒取名為安吉拉,他們一起等待著她的出生。
營養
孕期營養豐富而均衡的飲食,對胎兒發育和孕婦健康的重要性已廣為人知。由于營養是通過胎盤由母體傳遞給胎兒的,母親有必要注意持續攝入豐富的營養。一名正常體重的女性在懷孕期間體重增幅的理想值為25~35磅[2],不過對于不同個體而言,由于健康狀況有所區別,這個值也存在差異(American Congress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2013)。體重過輕或過重(或懷雙胞胎)的女性或需控制自身增重適量高于或低于這一推薦值。產前健康護理專家會為準媽媽制訂合適的食譜和增重計劃。準媽媽可能需要注意盡量避免攝入咖啡因、酒精、代糖零食和垃圾食品等。遵照事先規劃好的每日熱量攝入來進食將有助于在孕期保持健康。
在懷孕過程中存在著幾個關鍵期(critical periods),在這些時期胎兒的器官逐漸形成,這一過程極易受到干擾。膳食缺乏會影響發展中的身體系統的正常功能,還會導致準媽媽的健康受損。表3-2詳細介紹了孕期的營養需求情況。
關鍵期 生理或心理發展中特殊的時期,這一時期主要器官或身體構造系統的發展極易受到傷害或影響。
表3-2 孕期的營養需求

口腔健康
子癇 母體高血壓導致的驚厥,是寶寶和母親健康方面出現的嚴重癥狀。
過去人們認為,在懷孕期間,女性不應該接受牙科治療。還有句老話說:每次懷孕的時候,女性都會掉一顆牙。現在,我們都知道良好的口腔健康是很重要的,不僅對于女性,對她們所懷的寶寶更是如此。齲齒或稱蛀牙,是由一種名為變異鏈球菌的細菌所致。這種細菌可能會從母體傳遞到胎兒,而且被認定是導致早產、不成熟胎盤破裂以及由子癇(eclampsia)誘發的早產的根本原因(Dasanayake,Gennaro,Hendricks-Mu?oz, & Chhun,2008)。因此,母親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僅是為了她們自己,更是為了未出生的寶寶。牙科治療的每一個階段對胎兒都是無害的。懷孕的第二階段是看牙醫的最好時期(Russell & Mayberry,2008)。當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能承擔得起看牙醫的費用。貧窮的孕婦如何獲得牙科治療已經成為公眾的健康難題之一。開端計劃的早期教育專家可能會投身于尋找“家庭牙醫”或者至少向孕婦普及口腔健康重要性的進程中來。
家庭訪問服務
一些社區提供家訪師(home visitor)和助產士(doula)服務來幫助新手父母和準父母。根據贊助機構的不同,這些項目旨在解決不同問題,包括孕期健康促進、兒童發展、入學準備、預防兒童虐待和忽視問題、對新媽媽的倫理支持和指導、援助教育和就業困難的家庭、評估及協助處理其他家庭問題等。常見的家訪項目包括“父母即老師項目”(Parents as Teachers Program,PAT)、“學齡前兒童家庭教育項目”(the Home Instruction Program for Preschool Youngsters,HIPPY)、早期開端計劃與開端計劃,以及“理解兒童發展項目”(the Comprehensive Child Development Program,CCDP)等。
家訪師 經過專業培訓的護士、社工、兒童發展專家或專職助手,為孕婦和有幼兒的家庭提供到家教育和協助服務。
助產士 一個來自希臘的詞匯,指在嬰兒誕生時提供幫助和支持的女性。
2010年,美國聯邦政府向各州撥款,用于資助被證明有助于提高兒童健康水平的、性價比高的義務家訪項目。這些項目有助于預防兒童虐待和忽視問題、推廣積極的養育模式、促進兒童健康發展、為入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家訪項目的設立建立在數十年的科研工作所帶來的理論積累之上:研究表明,在孕期和兒童出生后第一年間,由護士、社工或早期教育專家進行的家訪活動能夠有效改善兒童和家庭的狀況。家訪使兒童免于遭受虐待和忽視,推廣了積極的養育模式,幫助幼兒更好地發展和進行入學準備。根據皮尤慈善信托基金會(Pew Charitable Trusts)的一項研究,家訪項目的每1美元投資都將為社會帶來9.5美元的回饋(Health Resources and Services Administration,2014)。
助產士指的是可以為媽媽提供情緒和生理支持的助理專職人員,他們在孕期、分娩和嬰兒出生后一周內為媽媽提供幫助。助產士接受專業的訓練,基于社區中相關機構的理念和客觀條件,為懷孕的家庭提供教育、指導或者生理心理支持等服務。為了增進相互信任和親密關系,家訪師和助產士應該與他們所幫助的家庭擁有相似的文化和背景。研究發現,助產士服務會帶來更短的分娩時間、更少的分娩困難以及更低的剖宮產率等好處(Abramson,Breedlove, & Isaacs,2006;Klaus,Kennell, & Klaus,2002)。
孕期和生產教育
現在,婦產專科醫院會為孕產婦提供各種各樣針對分娩的專業課程,數十年來,醫院為產婦進行分娩指導,講解分娩的步驟,并且提供一些減輕疼痛的呼吸技巧。許多醫院還會進一步提供更多種類的課程,如哺乳、家庭安全設施、嬰兒護理和喂養、針對新手父親的培訓、產前瑜伽和嬰兒按摩等。一家醫院的網站還列舉了這些特殊的課程:非藥物的分娩準備、催產準備、剖宮產準備、疼痛緩解、多項事務和分娩準備的個人指導等。
其中一種很有名的分娩教育技術稱為拉瑪澤分娩法(lamaze method)。在不同的分娩階段,拉瑪澤分娩法要求準媽媽和她的教練(一般由準爸爸擔任這一角色)在呼吸節奏上幫助控制疼痛和不適。準媽媽和教練要在生產前一個月練習這項技術。
拉瑪澤分娩法 由費南德·拉瑪氏(Fernand Lamaze)創造的技術,涉及在呼吸和放松技術上訓練準媽媽和伴侶或者教練,以便在分娩時使用。
醫院會向準父母提供關于各種藥物及其對胎兒和母親的影響的相關信息。醫院鼓勵準父母在分娩之前與醫生交流他們喜歡的醫療方式。很多拉瑪澤分娩法的課程會包含關于懷孕和分娩常識的前置課程。這些前置課程通常安排在懷孕早期進行,如此便能更早地讓準父母了解到,他們需要為懷孕、生產和為人父母做哪些準備。
一些準父母選擇在醫生或者執業助產士的幫助下在家里分娩。盡管在家生產為準父母提供了更多在分娩過程中的控制感,同時也能讓家人或者朋友參與,但是一些風險仍然是存在的。如果有并發癥產生,醫院的設備和訓練有素的專家能夠及時到位。很多醫院現在都提供分娩室,以便母親在分娩時可以同丈夫和其他家庭成員待在一個房間里。分娩室通常模擬家庭的裝修風格,同時提供必要的醫療支持設備。
圍產期也是父母學習育兒技巧的一個關鍵時期。最近一項研究評估了一個出生前的教育訓練項目,這個項目強調溝通和沖突解決辦法,同時提供關于生育和早教的信息(Feinberg,Jones,Kan, & Goslin,2010)。一項對參與“家族基金”(Family Foundations)項目的父母持續三年半的跟蹤調查發現,比起沒有參與項目的對照組,前者更少表現出緊張和抑郁情緒,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同時更擅長雙方共同撫養子女。這些接受干預的父母在養育子女時既不過分強調自己的權威,也不會對子女過分寬容,而他們的孩子擁有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會能力,同時更少表現出行為問題。
[1] 本書關于杰瑞米和安吉拉的童年經歷小插曲試圖闡明兒童在不同成長環境中成長和發展的獨特性。安吉拉和杰瑞米代表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家庭,也是作者所知道的很多孩子的混合體展示。他們的故事不代表任何社會經濟條件、種族和宗教團體。讀者一定注意,不要把刻板或帶有偏見的觀點帶入生活。
[2] 1磅≈0.4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