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一茗和劉可可驚懼地對了一下眼色,才故作鎮靜地再次發問:
“那也就是說,你可以去任何的朝代?隨心所欲的那種?哇!”肖一茗的艷羨聲未落,范增就沒好氣地回道:
“我到是想呢,可我除了籌邊樓哪里也去不了!”肖一茗感覺自己的嘴巴咧去了耳根,他不自然地揉了揉,才又發問:
“那個,李德裕修的,薛洪度詩里提到的,籌邊樓?為什么?”范增的聲音瞬間又高了八度:
“小朋友,你的問題也太多了,你能不能先講完了再聽我講呀!”肖一茗這次有了更大的動力,他馬上開講:
“韓信向李左車請教攻燕、伐齊之事。李左車辭謝說:
‘我聽說,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之臣不敢語政。俘虜,哪里有資格同你談論國家大事?’韓信說:
‘我聽說百里奚在虞國時,虞國滅亡,在秦國而秦國稱霸,這不是因為他在虞國時愚蠢,在秦國時聰敏,而是在于國君是否重用他,是否采納他的意見。假使成安君陳余聽了你的計策,那我韓信如今已成了階下囚了。我是誠心向你求教,請你不要推辭。李左車這才說:
‘我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所以說即使是犯人的話,圣人也可以有選擇地采納。不過恐怕我所獻的計策不一定值得采用,但我仍愿獻上我的愚見。
成安君雖有百戰百勝之計,可一招失算,軍敗鄗下,身死泜水。如今將軍渡過西河俘虜魏王,擒夏說于閼與,一舉攻下井陘口,在不到一上午的時間就打垮趙二十萬大軍,誅殺成安君,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使敵國百姓放下農具,停止工作,吃好的,穿好的,專心傾聽您下令進軍的消息,這些是的長處。然而將士疲憊,實際情形是難以用兵。如今將軍要率領疲憊勞苦的士卒,停頓在燕國堅守著的城池之下,想戰又恐怕拖得太久,力量耗盡而不能攻克,實情暴露,而弱燕不肯降服,齊國也必然固守邊境以圖自強。燕、齊相持不下,那么劉邦和項羽的勝負也就分不出來。這是將軍的短處。我認為北攻燕、東伐齊的計策是失策。
善于用兵的人常用己之長擊他人之短。將軍不如按兵不動,休整士卒,安定趙地,撫恤遺孤,日日牛酒犒賞將士,擺出攻打燕國的態勢。而后遣辯士去游說燕國,把自己的優勢充分顯示在燕國而前,燕一定不敢不聽從您。燕降服后再派辯士以燕已降漢說齊,齊必從風而服,即使有再聰明的人也不知道該怎樣替齊國謀劃了。像這樣,天下的大事就好辦了。用兵之道,本來就有先聲奪人,再動實際的策略?!?
韓信聽從李左車的計策,派使者去燕,燕聽到消息立即投降。韓信又請求立張耳為趙王,鎮撫趙國,劉邦同意,就封張耳為趙王。
此時,楚多次派兵渡黃河擊趙,趙王張耳和韓信往來救援,行軍中安定了許多趙國城池,并發兵支援劉邦。當時楚國正在滎陽圍困劉邦,劉邦逃跑到宛、葉間,收服英布同入成皋,楚又急忙圍攻成皋。漢三年(前204年)六月,劉邦出成皋向東渡過黃河,單獨與夏侯嬰跑到了修武的張耳軍中,一大早自稱漢使人趙軍營。張耳、韓信還沒起床,劉邦徑直進其臥室,奪取了他們的印信兵符,召集諸侯,調動了諸侯的位置。等張耳、韓信起床后才得知劉邦來過,不禁大驚失色。漢王奪了兩人的軍隊,命令張耳備守趙地,任命韓信為相國。收集沒有調到滎陽的趙兵去攻打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