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到底是什么?
30歲,這個階段的話題,已經是絕對離不開婚姻了,無論是單身的,還是正在戀愛的,還是已婚的。單身的,急吼吼地找對象,因為年紀到了,家長催,社會催,你所接受過的文化洗禮、傳統觀念、社會認知都在告訴你一個似乎是真理的真理:這個年齡,你該有配偶、家庭,甚至孩子了,姑且叫作“社會人標配”吧;正在戀愛的人生存狀態似乎要好一些,至少配偶一欄有了著落,就差一個“簽字、畫押、公證、擺宴”;已婚的似乎很迷茫,都是頭一次結婚,結束了戀愛之旅,終于生活到一起的兩個人,漸漸意識到,現實生活跟戀愛時幻想的風花雪月有一些出入,雞毛蒜皮漸漸襲來,柴米油鹽無可厚非,幸虧還有朋友,還有長輩,于是四處和有經驗的過來人士交流心得,探討生活,尋求智慧。
30歲,我在干嗎?觀察,思考,記錄,活在人群外。寫這本書的這段日子,我一個人旅居在紐約,足夠自由,足夠安靜,足夠悠閑,足夠我冷靜思考、暢想人生這個話題。當然,婚姻也是我當務之急要想明白的一個問題。
總體而言,我們這一代的父輩們,差不多都在孩子25歲左右時,便開始一輪一輪地催婚。不過,一些90后的孩子告訴我,他們在20來歲就被父母催婚了。似乎中國的長輩們,如今都在為越來越低的結婚率而深感焦慮,以至于那些相親節目,歷時多年,依然經久不衰,畢竟市場廣大嘛。
既然長輩們催,那說明長輩們心里急。且不管是長輩們出于看隔壁家孫兒都很大了眼饞,還是自己年歲大了替子女們擔心,咱中國人講究孝順,那么晚輩們出于孝順,就要認真將這件事情想一想、理一理,然后看看能為長輩們的心愿做點什么。但這只是婚姻的一個出發點,并不是全部。
要談婚姻問題,首先得了解了解什么是婚姻。中國漢字真的是精妙,“婚姻”這兩個字,仔細看,不禁會覺得特別有趣。“婚”,女字旁加一個昏,女人發昏;“姻”,女字旁加一個因,“因”作動詞有依靠、憑借的含義,由此,“姻”便是女人依靠的含義??偨Y一下,“婚姻”的含義,大概就是:女人發昏了,女人有依靠,然后就有婚姻了。
老實講,放在現如今看“婚姻”兩個字,并思索其內涵,我是真心感覺有點懸,尤其是那個“婚”字所透露出來的信息,總覺得“婚姻”就其本意而言,放到封建社會的環境下,會比較容易成立。看那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的封建時代,男人處于壓倒性的主宰和統治地位,其強勢地位讓手無縛雞之力的女性根本不敢有“離婚”的念頭。嫁個好男人,哪怕與其他女人共享也能接受,男人在女人心目中,如同神一般的存在。這時候的婚姻關系,多么符合“婚姻”兩個漢字的表述:女人天真地依靠著男人,幸福且美好,頂多也就大房、二房還有三房爭風吃醋這點事兒。當然,這里都講尋常人家,不談論皇室婚姻,皇室婚姻摻雜太多政治因素,太特殊,太復雜,太難討論了,也沒有普世意義。可那畢竟是封建時代,觀望現如今的男性和女性,到底誰比較能干還真的說不好。如果越來越多的女性超越男性,成為方方面面的主宰,這“婚姻”兩個字要怎么兌現?畢竟女人不發昏了,女人也不需要依靠了,可女人還是期待那位心目中的男人能如英雄一般出現在眼前。那英雄在哪里?是鋼鐵俠、蜘蛛俠,還是美國隊長?越來越開放的教育資源,使得女性接受教育的機會越來越多,受教育的質量越來越高。女性的視野變得越來越開闊,頭腦變得越來越智慧,隨之女性的能力也越來越強,追趕不上的男性越來越多。然后,彷徨覓不得真愛的女性,駐足停留的男性,成了兩個世界的物種,愛情開始變得艱難?!皭矍椤边@個美好的字眼,到底是誰發明的?太感性的詞語了,以至于讓我覺得,愛情,是錯覺,是幻象,可想象,難落實,它的本質就是大腦分泌的激素——荷爾蒙。男女相愛在我看來真的是一個化學反應,如同氫氣遇上氧氣燃燒結果是水的過程,對應到自己身上,我也許是這個世界的意外,我既不是氫氣,也不是氧氣,我是一滴水。我朋友笑我說,別水不水的,你就是還沒碰上你真心喜歡的。是這樣嗎?也許吧,喜歡一個人,喜歡到愛,愛到想結婚,然后想跟著他過一輩子,這人得是個什么樣的人?眼下我完全想象不出來,我還是覺得我是一滴水。
愛情落地了是婚姻?;橐龅谋举|是兩個人的生活,區別于一個人的生活就是,需要照顧另一個人的各種習慣,并與之協調。最終兩個人合拍得像一個人,這是好的婚姻。合不到一起,一拍兩散的,就是以離婚告終的婚姻。我覺得二人世界的是婚姻,多了孩子的,就是真正的家庭了。當然,作為單身貴族,筆墨還是放在愛情和婚姻吧,畢竟,越過那么多級去探討家庭問題,著實經驗不足,自不量力。
為了尋找一些利己的信息,我觀望別人的愛情和婚姻。講真話,越參考越困惑。其中,最大的困惑在于,那些熱衷于尋覓另一半的男人和女人,到底為的是什么?我父母對我的教育是,你想要得到什么,就要付出什么,你想要愛,就要付出愛。我敬佩我父母都是有信仰的人,可為什么我見到的大多數付出真心的,付出靈魂的,都沒落著好結果。所以,我心有余悸地繞開那句“付出愛=得到愛”,如果選擇付出了,那就付出了,不要盼著能得到什么,否則會失望的。最讓我愿意且我個人覺得最值得付出的對象,從來不是人,是夢想,也可以說是理想。人實在太復雜,而我實在怕煩,真心喜歡簡單的一切。
念書時有一個好朋友——男生,他喜歡一個女生。我們只知道他對那個女生是千般好,萬般好,結果還是被無情甩了,哭得肝腸寸斷,灌了很多瓶酒。幾個要好的兄弟朋友都去了,怕他想不開,大家出謀劃策。我靜靜地看著他哭,也聽著別人對他的勸。這種時候,難道我還要對他說“你想要愛,就要付出愛,抱著必死的決心?”明顯地,這是一種錯付,越付出,在對方眼里越低賤。想來想去,許久,我只說了句:“好好讀書,畢業找份好工作,把力氣花到工作或者事業上,說不定拋棄你的人就回來了?!焙苤档脩c幸,這句話,被這位朋友聽進去了。多日以后,他發短信感謝我,大意是感謝我拯救了他之類的。多年以后,他真的又和當初甩了他的女生走到了一起,結婚生子。看著這個結局,我真心感嘆,多讀書真的是沒錯的。

羅島櫻花
看看別人,都分手了,兜兜轉轉還能走到一起,真心想不通是一股什么力量在牽引他們?若換作是我的話,對方如果不保持一定的頻率和我呼應,我出個門,拐個彎,可能就把對方忘記了。尤其是眼下,我年紀大了,腦力還處于退化狀態中。我曾安靜地在房間里冥想,想象我十分需要一個伴侶的場景,腦海里浮現出的幾個情境大致就是以下:超市采購時,東西太重拎不動;某次脖子扭傷,需要在后背貼一帖狗皮膏藥時;再比如,買飲料第二杯半價時,真的,這些時刻,特別需要一個男朋友。不過有趣的是,漸漸地,這些問題也不是問題了??萍及l展太快了,網絡、通訊、速遞的服務太發達了,超市采購可以叫外賣小哥送,脖子貼膏藥這種萬年一遇的事挺挺就好了,飲料為了身體健康戒了,不喝了。然后……然后……又想不通婚姻有什么用了。
當然,這是我的個人情況,每個人情況不同,說不定,其他人,有非要伴侶一起才能辦的事情,如此,婚姻對他們而言,就又有意義了,比如親密關系。曾有人問我:“你難道就沒有生理需求的嗎?”這個叫我怎么解釋?也許我是荷爾蒙失調需要看醫生了,但即便醫生確診我荷爾蒙失調,我也不選擇治療。我對親密關系,有著跟對毒品一樣的警惕。從我作為一名女性的角度出發來說,帥的男生只想看看,丑的男生不想觸碰,帥到讓人心花怒放的都在電視里當著明星,帥到剛剛只想親親抱抱的,目前還沒有,不然我孩子都一定會打醬油了。我心里一直好奇一些問題:親密關系,真的是本能需要,還是被撩撥的?到底是女性需要還是男性需要?沒有性會死嗎?那我為什么還活得好好的?思考多年,我的行動就是對親密關系一直保持高度警惕。理由很簡單,如果它像眾人描述的一般很美妙,那它就是叫人相思和上癮的,任何叫人產生依賴的東西,都很危險,因為身心會被不知不覺奴役。我無法想象自己被一個男人奴役,對其言聽計從,渴求其憐愛的模樣。身邊一些女性朋友,皆是如此,交往初期,都還很明白,似乎心里跟明鏡兒似的,可往往在和男友發生過親密關系以后,就徹底淪陷了,開口閉口就是男朋友不說,漸漸地連人都聯系不到了。曾記得有一次,我和小姐妹正聊著天,她男朋友路過,朝她就飛了一個媚眼,就一個眼神,她瞬間就忘記我的存在了,連自己要跟我說的話,都不記得了。我無奈笑了笑,趕緊說:“你走,你走,你快走,我知道你的心已經飛走了。”我畢生,只見過女生會如此,從來沒有見過哪個男生會這樣。也許女生很幸福,但我總能在這層關系里聞到一絲危險氣息,祈禱她的男朋友是好人吧。
在馬斯洛的人性需求層次里,生理需求被排在最底層,包括性。往上走,分別是安全需求、情感歸屬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我知道這套理論有著廣泛的信眾,但它畢竟是在西方土壤里生長出來的思想,與東方實際情況有著些許出入。我們都知道,西方世界培養下一代,注重其獨立性。全世界,最疼愛孩子的,可能真的就是中國父母。以我的成長經歷來看,我覺得,很多中國孩子一出生就處在滿足自我實現這一頂級需求層次里。為什么這么說?分析一下便可知:中國孩子一出生,父母便開始圍著孩子轉,有的甚至是幾代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幾代人打拼,都是為了下一代。生理需求(包括除了性以外的呼吸、食物、水、睡眠等)、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財產、工作等)、歸屬需求(親情、友情、愛情)、尊重需求(自尊、信心、成就)都在盡可能地被滿足,因此,孩子本身的所有努力,就是在拼命實現自我價值(夢想、理想等)。西方人不同,西方人在孩子出生之后,會努力教育其獨立,會跟孩子強調,父母拼來的是父母的,不是你的,你要努力學會生存的本領,將來靠自己去拼得一切。所以,這么一看,我能出生在中國家庭,是多么幸運,簡直就是老天眷顧。
別再好奇我是否有生理需求了,那層次太低,我忙著自我實現呢,而且我相信太多太多靈魂發光的人,都是如此。人性就是這樣,墮落進欲望里是很容易的,而崛起是很困難的,大腦及其思維的高頻振蕩所激發的快樂是很難找尋的,而性滿足相對是極容易獲取的,畢竟,只要想要,地球上最不缺的就是人,兩條腿的男人遍地都是。由難到簡,應該成為一種做事的原則。于我而言,看一幅梵高的油畫所帶來的激動和聯想,可能要完勝我對一個男人的渴求。當然,還有人繼續反駁我:“你總會要孩子的吧!”這還真是一個很好的點,我有認真想過。如果婚姻只是為了要一個孩子的話,那我覺得,這段婚姻遲早是會散的,老一輩已經用行動向我們這一輩說明了。為了孩子勉強在一起的家庭,等孩子大了,獨立了,夫婦倆就各過各的了?;橐龅那疤?,還得是有感情,而不是出于什么目的,但感情能不能深到建立婚姻,是另一回事兒。
我反對出于傳宗接代的目的而進入婚姻,但我贊成為了給孩子一個平安幸福的家,為了孩子的性格、人格健全,出于對孩子的關愛,對后代負責,選擇婚姻,選擇組建一個家庭。后者跟前者的區別在于,一個是為了傳宗接代,一個是為了培育優秀的后代。傳宗接代,結果是多出一個孩子就完了;培育優秀后代,其眼光是很長遠的。如果有一對男女,哪怕后來不相愛了,但是能為了培養孩子而達成共識,這婚姻是能維系下去的,因為有共同目標。不過,形形色色的世間百態看得多了,很多事,也是很難說的,比如現實中,不乏一些優秀的女性,獨立將孩子撫養得非常出色。
當然,還有一些女性企圖通過找男人,達到不勞而獲的目的?;橐龌蛟S有著這樣的考量,但是愛情并沒有,愛情是很純粹且平等的,打著愛情的幌子招搖撞騙是不道德的。但話又說回來,婚姻也是不應該被利用的?;橐鲋械膬蓚€人是平等的。那些以財富為基礎搭建的婚姻,在財富減少或者消失時,婚姻也就不穩定了。還有,婚姻內的女性也是在成長的,起初可能會因男性的物質條件較好而受到吸引,但當她們自己掌握了資源、能獨當一面時,情感基礎薄弱的婚姻,結局還是破碎。
聊到這里,做個階段總結,造成當今社會的低結婚率的原因不光是因為有我這樣想不通婚姻有什么用的女性之外,還因為婚姻本身就需要冒太多未知的風險,如高昂的房價、家庭的負擔、高額的子女撫養費等。面對婚姻的這場冒險,是進是退,因人而異。要么做個徹底的強者,要么無知無畏,可社會大眾,大部分還是普通人,有點思考能力,卻又難以大徹大悟,如此,結婚率越來越低也就成為必然結果,因為所有人都在等子彈再飛一會兒。
現代女性,尤其生活在都市里的女性,獨立自主的很多,她們大多理性,很難發昏,也從沒想過找誰作依靠,完完全全靠自己拼。感情的事真的經不起細想,會看破。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里,全真教馬鈺道長傳授郭靖的呼吸吐納口訣,首句是“思定則情忘”,真的很有意思。思,是思考,思緒;情,是情緒。思考至入定,情緒也就消失了。能在理性層面思考感情和婚姻,最終得出的,其實是要與不要的選擇。也不知道是不是越來越多的人看穿了婚姻的本質是種責任,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觀望,能拖就拖,能躲就躲,把愛操心的中國父母給急得呀,如同是自己丟了老伴兒一樣。長輩的焦慮傳遞給晚輩,意志不堅定的晚輩便開始病急亂投醫,短期看不出什么問題,長此以往,總歸會浮現出一些毛病。除了低結婚率,中國的離婚率還在節節攀升,想必和結婚時是因為父母催婚或者是自己被旁人影響得一時腦熱脫不開關系吧。像我這種活久見的人,早不吃催婚相親這一套了,一切還得是從內心出發。面對相親這件事,我覺得是這樣,態度一定要積極,畢竟,這一來是長輩的心愿,出于孝心,也要去;二來,見一個新的人,也是開啟另一個世界的一種可能,萬一來電呢?所以,相親這事兒,有一萬次機會,就一萬次赴約,沒理由不去,至于成不成,那是后話。我總覺得,從相親認識,到真的開花結果,這中間有一大段過程,有千萬次出幺蛾子的機會,哪是見了個面就能成這么簡單的。但是那些被父母催、催、催,催到真的被安排結婚的,也就不要在未來的人生里總搭上父母了。內心里,忘記了自己是誰,自己要什么,在一個階段里,不夠冷靜,被旁人影響,被悄悄洗腦,其實歸根究底,還是自己的問題。我始終保持冷靜,一定要冷靜,時刻謹記自己要的是什么。因為你總要清醒地認識到,最后,有些路,肯定是要自己去走的,你離婚了,你沒把日子過好,那時候再呼天搶地,怨天尤人,是沒有意義的,父母也未必能搭上一把手,哪怕你的對象是通過相親安排的。所以,早一點醒悟,少一點煩惱。

在羅斯福島看櫻花

紐約皇后區7號線69街地鐵站
看著真絕望,那婚姻到底還要不要了?其實我覺得,婚還是可以結的,但是得有和一個男人同甘共苦、抵抗平凡生活不倦怠的勇氣,而不要有跟著他吃香喝辣、穿金戴銀的奢望。同樣,當一個男人承諾要給你吃香喝辣、穿金戴銀的生活時,你也得有點警惕,因為未來的路真的還很長,警惕溫水煮青蛙,熟了,是再也跳不出鍋的。如果明白了這些,便可高高興興地選擇結婚了。
就眼下的社會大環境來看,結婚與否,真的只是人生的一個選項,而非必須了。中國社會眼下的低結婚率,高離婚率,卻恰恰在說明,人們對待愛情、婚姻的觀念在轉變。放到以前,誰和誰離婚了,那是個不得了的家庭丑聞,得瞞起來,不能讓別人知道,怕被人笑話。而今,人都開始追求自我,自己開心最重要,過不下去就別勉強了。與其貌合神離,不如各自瀟灑,爽快離婚吧,何必在意他人眼光,日子過的是自己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對還沒結婚的人而言,還真是不錯的一課,比如對我。社會現象會促使我更為冷靜地思考婚姻的問題。到底結不結婚?但凡有一絲離婚的風險,這婚就還是不結的好,因為離婚,我認為,總歸是一種傷害。也許有人會問,你都沒結過婚,就擔心離婚的問題,會不會想太多?也許吧,但是我的想法,就是如此。遇到一個人,感覺良好,然后有對未來在一起的信心,若信心能不停增長,那便是可能;若信心不停受挫,那便是不可能。不過,我還有一個死穴,就是我越來越感覺,一個人的時候是思路最清楚、頭腦最靈活、信心最飽滿的時候,飽滿到能暢想出一個新世界。這時候,無論多出誰,都不是對的感覺,只會讓我很煩。那感覺,堪比你在香睡,做著美夢,突然被誰叫醒,打死對方的心都有。我,也還在自我調整和自我成長的道路上。
拋開愛情這個花前月下的話題,從社會學角度切入看婚姻,是會牽扯出很多問題的。一個國家,是由成千上萬的小家組成的,小家的幸福美滿,是與國家的安定相掛鉤的,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同時,低結婚率,高離婚率,直接影響人口基數。人口學的知識,就不專業論述了,打個極端的比方:人類關注各種瀕危動物,緊緊盯著它們日益減少的數量,那誰關注人類呢?縱觀生物鏈,人類只能自己關注自己。那人類有沒有可能哪天因為缺少對自身的關注,而導致人類自身滅絕呢?嘿,我為什么會思考到這里?……不過,我確實很擔心,不知道有沒有哪個科學家計算過,人類若因為自身的選擇性不婚不育,致使人口基數縮減至滅絕,最快需要多少年?
在美國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里,蓋茨比有一位年長的管家,這樣對沉溺歡愉的男女描述富麗堂皇如宮殿的蓋茨比家:“這里,是被精心安排的假象?!睂φ宅F實,可不是如此嗎?高樓大廈、超級市場、娛樂設施、公園美景,環顧身邊的一切,它們真的不是假象嗎?不是因人的存在而存在嗎?對啊,以人為本,是多么一針見血。所以,媽媽們很偉大。那些生完了孩子的女人們還能夠不放棄抱負,不放棄夢想,和男人一樣在各自領域發揮專長,有所建樹的,我認為這類女性不光是偉大,更是卓越,是無與倫比,是真女神!男人面對這樣的女人,除了嘆服,還能怎樣?男人會的,她們也會,男人不會的,她們還是會。這樣強大自信獨立的女性才是最美的女性?;谀信降鹊挠^念,在思想體系中構建這樣的價值觀,才是高遠的。無論男女,各自都不要放棄努力,找個信仰,堅定信念,放大格局,以平等的姿態,獨立自信地生活,告訴自己這是生而為人的光榮使命,帶著使命感前行,此生會英勇不少。
有一個觀點,我也是挺欣賞的:結婚和不結婚,其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這話著實挺酷的,但要真的過上這樣的日子,其實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首先,有能力去選擇,就已經相當考驗人了。選擇權,可不是人人都有的。什么樣的人有選擇權?我想,答案應該是在某一個領域擁有較高造詣的、站得比較高的人。站得高,看得遠,格局大,維度廣,自然會看到更多的可能,從而也就有了選擇能力這么一說,也就有了能夠選擇自己想要的這么一說。太多人,連看都沒機會看明白,就急哄哄地被人流帶著往前奔,無人在意選擇是個什么過程。當然,也有人說,看太明白了,生活就無法往下走了。我認為,說這話的人,還是沒有看明白。明白人是瀟灑的,快樂的,自由的,生活是隨心所欲的,怎么會無法往下走呢?我反倒認為明明白白,簡簡單單,這是我們生而為人的修行方向。這類人,不論是結婚,還是不結婚,都早已脫離婚姻的束縛,散發著愛與自由的光芒。他們所到之處,于己于人,皆是別樣的啟發,其存在的意義,已經超越一般大眾的價值,怎能不欣賞?
幸福跟婚姻沒有必然聯系,這是顯而易見的,但我不知道為什么,很多人對幸福的理解,還是局限在婚姻這種外在的形式上。不是有個大街小巷都知道的梗嗎?采訪問:你覺得幸福是什么?回答:沙漠里有水喝,肚子餓時有包子。我加一句,出門逛街內急時,女廁就在正前方。幸??梢栽谝凰查g變得很簡單很直觀,能否感受到幸福,這是一種能力,而并非要用結婚來證明。反之,如果領取一紙證書,算是證明了幸福,那在證明幸福前過的每一天,又算是什么?證明了幸福之后的每一天,難道就沒有生活的磕磕絆絆了嗎?我以為,幸福是種能力,感受在內心里,沒有可以衡量的標準,非要把婚姻和幸福掛上鉤,是一種認知的誤區,而這種誤區,會成為悲劇的開端。
身邊有幾個女性朋友,家境優渥,大學畢業后,過慣了養尊處優的日子,無法適應通勤工作,也無強項特長。她們為了出人頭地,掙得一席顏面,都選擇“拼”了個男人,然后,又“拼”了幾個娃。她們經常在朋友圈里曬老公,秀恩愛,曬娃,曬全家福,氣勢洶洶地向世界宣告:看,我是人生贏家。如果我有頒獎的資格,我想,我一定會頒發人生贏家這枚獎章給她們,因為她們真的很需要,很需要周圍人的認可,需要點贊。我從不吝惜我的贊,一有機會就點,我相信點贊可以讓他人有信心飛得更高。我點贊,是因為我真的很想知道,她們將人生全部投入家庭可以到多么出人意料的程度。這幾個女性朋友的能量,可謂很大,很野,很風風火火,頗有一股不輸男子的蠻牛氣場,叫人生畏,生敬,但……我個人很難欣賞。
還有一群女性朋友,天南地北,浪啊浪啊,定不下來,而且是身心都定不下的那種,依賴社交工具而活。她們還在找尋,在旅途,在修心。帶著朋友圈走天下,就是這號人物了。這類女孩子喜歡玩,好奇心滿滿,用腳步丈量了世界,可謂見多識廣,叫人羨慕。我自己是偏向這類女生的。如果有誰和我差不多,我會建議,能折騰就使勁折騰,別停。因為,世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過了這個階段,很難說還會有多少興趣和力量,出去走走、看看。我以前總羨慕那些會玩的人,覺得自己以后也要這樣,要玩一輩子,但這個世界的花樣翻新絕對沒有厭倦情緒來得快。也許某一天,你會突然覺悟,玩都是會玩膩的。明天會是什么樣?這成了自己要去完成的課題。雖然時常發呆,發愣,靈感乍現時,又會干出些自己都難以自圓其說的事兒,但我卻依舊滿足于當下的每一刻。不知道該怎么評價這類女生,因為我也在其中。
我身邊的女性朋友,就只是如此而已了嗎?還有沒有更突出的?當然了,有幾位我非常欣賞的,時常悄悄拿來仰慕的。比如,我朋友圈里有一位師姐,姓申,自稱申小姐,辦企業辦得非常成功。這位申小姐,屬于從小到大都非常能干的。細細思考原因,覺得和她有一個睿智的母親有很大關系。她在念書時,就已經表現出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能非常迅速地判斷出他人的需要并且熱心地給予對方幫助,這是多么重要的企業家素質。當她的同學都在為課堂模擬主持缺禮服而發愁時,她迅速開了一個主持人服裝專供淘寶店??矗@就是專業念書和非專業念書的人的頭腦差異。也許當時有可能是她的母親參與策劃,但無論怎樣,她做到了。她本科畢業后,碩士保送去了清華園,最后拼到了哈佛,畢業后開始創辦自己的公司。一個女孩,能文能武,能打天下,精通技術,專業優秀,從兩萬塊本錢開始,到雇員超過三十幾號人,而且大部分還是男人。她的公司是她實打實地靠專業、技術等硬實力撐起的,與當下很多互聯網公司隨便玩個概念不同,也與目前很多靠人際關系拉訂單的公司不同,更不用說那些靠朋友圈發圖賣產品的了。申小姐的公司,是建立在她本人專業技術水平上的。我一路關注她,從她最初在一個犄角旮旯的寫字樓里,到北京城中心位置的獨棟三層洋房里。她的成功是有跡可循的,有學識、有見識、有能力、有創意、有執行力,最關鍵的,她還有顏值,其成就,一般男性望塵莫及。我真是羨慕得不要不要的。
除了上述申小姐的人生,我還非常欣賞一位女人,她很是低調,也不常發朋友圈,極有智慧,涵養很高。她不開口則已,一開口就是字字珠璣。她的人生,每一步,都讓人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比如,她的成績很一般,但她卻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優勢進入一流的大學;大學四年很是努力,畢業后順利進入最好的平臺擔當主持工作。本以為她會在主持人這份讓人羨慕的工作上越來越紅,直至家喻戶曉,沒想她卻離職了。時隔許久,通過朋友圈的一張結婚照得知她結婚了。又時隔許久,從朋友圈得知她多了一個孩子。為人妻,為人母,本以為她終于選擇了平淡的人生,相夫教子,卻不想她生娃后又去英國讀了個研究生回來。我很欣賞的是她在朋友圈上發的某一條信息,雖然也是曬娃,但她說:感謝你,帶給我忙碌,帶給我成長。就一句感謝自己的孩子的話,便秒殺了蕓蕓婦女。她結婚,她生子,是因為她的自我,一直想成長,一直在變優秀,一直在追求卓越,一直在擔當更多。你不得不佩服,“有些女人,一開口就贏了”這句話,真的是一點都不假。她是那個從我認識起,就一直以十分平和且強大的心態,在細細體味人生滋味的人。
所以你看,人生百態,姿態萬千。絢爛的女人們,一個一個都肆意綻放著,有些妖嬈,有些搶眼,有些低調,有些謙和。幸福的人,結婚不結婚,都在享受著幸福。不滿足的人,得到全世界,也還是嫌不夠,就連擁有都變成了一種失去。幸福是能力,無關婚姻。如果哪天,當你也感到擁有已經變成失去時,就勇敢放棄,換個角度,歸零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