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生命安好
  • 劉全統
  • 1542字
  • 2021-02-04 18:11:49

保持與現實的距離

和一個朋友吃飯聊天時,朋友談到一個話題,說這個社會太現實,你好的時候大家都和你是朋友,對你各種贊美奉承,趕都趕不走。當你一旦不好的時候,是樹倒猢猻散,墻倒眾人推,就連親人都有可能躲得遠遠的,生怕沾上你的晦氣。即便是因為某些原因無法離開的人,守在你身邊也少不了對你批評和指責,想找個和你始終站在一起的人實在是比登天還難。真的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能相言者卻無一二啊。

我笑著對朋友說:“既然現實這么殘酷,那就離它遠一點嘛!”

“活在現實的生活中,怎能逃離得開現實?”朋友搖搖頭,一臉無奈。

朋友說曾經被那句“你進,我陪你出生入死;你退,我陪你頤養天年;你輸,我陪你東山再起;你贏,我陪你君臨天下”感動得一塌糊涂,現在才發現在現實中那份曾經的感動是多么天真,又是多么荒唐可笑。

“其實大可不必為此而感動或感到可笑,這樣的人一定有,只是你還沒有遇到。即便這樣的人只是傳說,那又有什么關系呢。無論這種人存在與否,你都還是你,不是嗎?”我說完看了看朋友的表情。

朋友沒有回答我,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認為社會太過于現實的遠不止朋友一個人,此類的觀點已經成為社會中的普遍現象。

朋友說的這種現實是這個世俗社會存在的一種現狀,是人性中向往美好、遠離有可能給自己帶來危險事物的趨利避害之本能,也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在這個大多向物質名利看齊的社會里,這種現狀的普遍性正體現了當下社會嚴重的精神生活的缺失和平庸化,其表現形式是文化生活的扭曲、情感生活的淡薄及信仰生活的喪失。

本質上的“現實”是對客觀存在事物的一種稱謂,現實世界本是指存在于人腦之外的客觀世界。

當前的“現實”,也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現實,不屬于客觀現實的范疇,而是一種存在于人們內心認知中的現實,是由人心對物質、名利的認知和人性中趨利避害的本能所交錯而衍生的一種世俗現象。

一枝花從種下花的種子到盛開鮮花的過程,是客觀世界所存在的現實;做一件事情,從開始謀劃到經歷起起伏伏的過程,取得階段性的物質性成就或取得知識上的增長,是客觀存在的現實;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是客觀存在的現實。但大多數人無暇關注這個過程的客觀現實性,而把關注的焦點放在了眼前所出現的利弊上。這種暫時性的利弊現象決定了人們的好惡,成了人類社會中彼此眼里、嘴里和認知里的現實。

所以通俗所講的現實是一種衡量自我利弊的現實,而非我們所處的本原世界里客觀存在的現實。

既然是這樣,那么無論從人類的精神生活層面還是站在宇宙規律的本原面作為出發點,我們都應該與這個由復雜而功利的人心所構成的“現實”生活保持適當的距離。如果能做到既不脫離世俗的人類社會,又能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那么就可以更為輕松地生活在豐富的精神世界。把名利看得淡一點,把自然規律看得重一點,何嘗不是一種自在的生活呢?

比如當有人滔滔不絕地贊美一枝花的美麗時,我們能想想養花人的辛苦,對養花人多一分尊重;當有人恭維和羨慕他人的財富地位時,我們大可思考一下這個人對于社會的貢獻值;當有人面對暫時的失意者或蔑視或落井下石時,我們能及時地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給予失意者。

假如那個養花的人是我們,我們就為那些買花人對花的一分渴望之心而用心培育花苗;假如那個擁有財富和地位的人是我們,我們就對那些只懂恭維的人少一些熱忱,多一分對社會的責任;假如那個暫時失意的人是我們,我們就讓心情多一抹釋懷,對于趁火打劫之事、之人少一分在意。

一個人只有豐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堅定了自己的信仰,保有情感的真摯與充盈,才能不被外界的俗人、俗心、俗事所困擾,所羈絆。也只有做到知世故而不世故,才能獲得充分的歡喜心,擁有一份自在的生活。

畢竟這個世俗的社會現實,不是由我們來掌控的,我們更無法讓他人按照我們的思想去做些什么改變。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與之保持適當的距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化市| 乌审旗| 基隆市| 南丰县| 沽源县| 澄江县| 呈贡县| 普陀区| 榆林市| 从化市| 邯郸县| 屏南县| 石阡县| 闸北区| 昌宁县| 朝阳区| 睢宁县| 惠水县| 峡江县| 铜川市| 山阴县| 睢宁县| 泰州市| 洞头县| 舟山市| 留坝县| 麦盖提县| 阜阳市| 屏边| 哈尔滨市| 合水县| 将乐县| 株洲市| 屯昌县| 铜鼓县| 奉贤区| 苗栗市| 内乡县| 乐平市| 临汾市| 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