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從偉大公司到第五大經濟體,重構未來版圖
阿里巴巴的發展史分為兩個階段——前數據時代和后數據時代。在第一個階段,它是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連接B端、C端和S端;在第二個階段,由于各行業的數據匯聚,阿里巴巴的藍圖被無限延展。數據,是阿里巴巴的支點,更確切地說,是“阿里宇宙”的起點。
1.以數據構筑未來商業基礎設施
2014年9月,阿里巴巴以250億美元的融資額創下當時全球史上最大規模的IPO紀錄,成功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然而,即使阿里巴巴那時風光無限,人們對它的認識還停留在電商平臺時代,對于尚未使用過阿里巴巴產品的大量海外股東和公眾來說,更是幾乎沒有人清楚阿里巴巴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路徑。
當人們看阿里巴巴猶如“霧里看花”“隔海看人”一般,自然產生出現誤會。“很多人把我們和其他電商公司混為一談,并因此用我們的GMV(網站成交金額)增長率作為對我們模式的評判標準。實際上,狹義的電商僅僅是今天阿里巴巴集團戰略的一部分,我們追求的是打造一個開放、透明、協同的商業基礎設施平臺。”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阿里巴巴的真實定位,在2016年的股東大會前夕,馬云在給股東們的公開信中開宗明義地指出阿里整體的布局:“我們正在構筑的是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包括交易市場、支付、物流、云計算和大數據。”
阿里2016財年數據顯示,阿里GMV突破了3萬億元大關,意味著每天有超過10億元的商品、超過1000萬活躍商家以及4.3億活躍用戶匯聚于此,意味著阿里巴巴已經不僅是一個平臺,還是一個無比龐大的移動經濟體。這個移動經濟體不是只有單純的B2B電商業務,而是囊括了C2C的淘寶網、B2C的天貓和聚劃算,此外,電商業務到O2O的延伸還催生了支付寶、菜鳥物流、阿里云、螞蟻金服等其他生態業務矩陣。阿里巴巴成功地從電商孵化出阿里巴巴的生態圈。
如今,阿里巴巴已經發展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階段,但它并沒有就此止步,而是在不斷調整變革,不斷應對新技術的挑戰。馬云在公開信中指出:電子商務雖然是變革的先聲,但也在迅速成為一個舊的概念,阿里巴巴將以數據作為新資源,計算作為新技術,引領新零售、新制造和新金融的變革。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電子商務只是阿里巴巴成為商業基礎設施提供者整體戰略的第一步。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未來,阿里巴巴生態系統所產生的大數據將成為其商業基礎建設的支點。在傳統商業時代,機器需要電力來驅動,而在未來商業領域,數據將成為驅動發展的主要動力。馬云認為,對于阿里巴巴來說,數據將成為繼水、煤、電之后的第四大新能源,阿里未來30年的商業發展的秘密也在于此。
云計算可以說是阿里巴巴生態的新興引擎。如今,經過多年的市場開拓,阿里云可直接對標亞馬遜的AWS、微軟的Azure,成功躋身全球云計算領域的三甲之列。
大數據物流的發展刷新了阿里巴巴純電商業態的模式。馬云提出的新零售是通過與物流的融合,打通線上線下渠道,消滅庫存,而這也是阿里巴巴去電商化的關鍵所在。如今,阿里巴巴的菜鳥物流數據平臺通過整合多家物流公司、商家、消費者以及第三方社會機構的數據,建立了一張從全球到全中國,從城市到農村,從干線到末端的全鏈路物流網。無論是雷達預警、智能分倉,還是攬件、配送等環節,都可以形成數據優化處理方案,提高了物流庫存效率、商品處理率和送達準確率。
在金融領域,阿里巴巴的創新與變革也在不斷推進。與傳統金融機構不同,阿里巴巴的新金融是以阿里巴巴平臺累積的數據和用戶行為作為授信基礎,建立了全新的信用體系,而企業財務報表、負債、現金流的數據只是新金融平臺的一部分數據。目前,螞蟻金服已經成為阿里巴巴“平臺+金融+數據”架構和規劃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以數據為燃料,用算法做引擎,伴隨著菜鳥物流、螞蟻金服等衍生業務的發展,阿里巴巴“成為商業基礎設施提供者”的目標正在一步步推進。阿里巴巴由原本的電商平臺逐漸蛻變成商業世界中的無邊際舞臺。
2.夢想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2017年9月,阿里巴巴迎來了自己的18歲生日。全球數萬名員工、客戶共聚一堂。在為阿里巴巴慶祝生日的聚會上,馬云為阿里許下的愿望是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馬云期許到2036年,阿里巴巴要服務20億消費者、1000萬家企業,提供1億個就業崗位。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一家公司能服務20億客戶,那么就是覆蓋世界人口的1/3;如果一家公司能提供1億個工作崗位,那么就比世界上大多數政府還厲害;如果一家公司能服務1000萬家企業,那么這家公司就應該被認為是“經濟體”。
根據最新的2017年GDP排名,第1名到第10名分別是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印度、法國、意大利、巴西和加拿大。其中,美國的GDP高達19.55萬億美元,第5名的英國為3.23萬億美元。而當前,阿里巴巴的GMV(成交總額)已經相當于全球第21大經濟體,和阿根廷的經濟體量相當。就目前形勢來看,阿里巴巴要實現“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的夢想,還有相當一段長路要走。
近年來,馬云不止一次強調,阿里巴巴不是一家普通的公司,而是一個經濟體。作為一個經濟體,阿里巴巴的價值就是讓世界更加普惠、共享,讓世界經濟更加可持續發展,讓所有人更加健康和快樂地成長。馬云希望通過這個經濟體,能夠讓全世界的年輕人和中小企業做到全球買、全球賣、全球付、全球運和全球游;能夠讓更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和年輕人分享全球化的快樂、自由貿易的快樂以及創業、創新的快樂,都能夠體驗到技術給自己帶來的好處,而不是壞處。
為了實現“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的夢想,馬云給阿里巴巴定制了一個“20年規劃”,這個規劃的內部代號叫作NASA。據悉,NASA計劃是面向未來20年組建的獨立研發部門,其目標是建立新的機制、體制,為服務20億人的新經濟體儲備核心科技。NASA的核心工作是面向機器學習、芯片、IoT(物聯網)、操作系統、生物識別等核心技術的研發。而NASA在未來的三大使命是:
(1)讓世界更加普惠(Inclusive),讓機會更加均等(Equality);
(2)讓世界經濟發展更加可持續(Sustainable);
(3)讓未來生活更加快樂、健康(Happy&Healthy)。
對于NASA,馬云曾表示:“新經濟體必須建立在新的技術基礎設施之上,建立在新的技術思考之上。一個服務20億人的經濟體,需要強大的技術實力。就像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驅動人類客戶和生活的極大進步一樣,我們建立阿里巴巴的NASA,以擔當未來的責任。我們將組建嶄新的團隊,建立新的機制和方法,全力以赴,只為了解決10年、20年后的困難。”
以前的技術跟著業務走,是“兵工廠模式”,但手榴彈造得再好,也造不出導彈來。如今,阿里巴巴建立的是“導彈的機制”,成立新的技術研發體系,聚焦核心領域的研究。可以說,對于技術的趨勢判斷,阿里巴巴已經有了自己的哲學思考。
在全球范圍內,把目光聚焦于最前沿的核心科技的企業,往往都是最為成功的,如微軟、Facebook、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已經在無人駕駛、人工智能、清潔能源、太空旅行等諸多領域深耕多年。目前來看,阿里巴巴能夠將發展眼光看向10年甚至20年之后,能夠在技術研發上持續投入,恰好就是保持戰略高度的根本所在。阿里巴巴能否實現夢想,何時能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還未可知,但從當下來看,對已然擁有全球最海量數據的阿里巴巴而言,完成這一愿望只需要技術的迭代和時間的醞釀。
3.“五個全球”的小目標
當中國企業做大做強之后,必然會面臨國際化的問題。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中國企業國際化的能力已經毋庸置疑。阿里巴巴作為中國互聯網企業的代表,早已把戰略目光的層次從國際化提升到全球化,以一種更高遠的格局定位自己在世界商業領域的角色。
2017年,在阿里巴巴主辦的天下網商大會上,馬云透露了阿里巴巴的一個小目標,那就是阿里巴巴要做到“五個全球”,即全球買、全球賣、全球付、全球運和全球游。馬云表示,他希望這個世界能夠變得更加移動,而為了實現這個愿望,阿里必將依靠強大的技術力量、數據力量,去支撐“五個全球”的小目標。
“全球買、全球賣”
在全球化發展的戰略下,“全球買、全球賣”的目標是最早被提出來的。對于這一目標,馬云是這樣解釋的:“如果你想全球賣,阿里巴巴幫你把全世界的買家找到;如果你想全球買,阿里巴巴幫你把全世界的賣家找到,把合作伙伴找到。”
在跨境零售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阿里巴巴旗下的速賣通平臺覆蓋的國家超過220個,為中國小企業提供了全球的舞臺。在俄羅斯和巴西等國,速賣通已經成為最受當地消費者喜愛的購物網站。據悉,在俄羅斯,每天都有數百萬人訪問速賣通。
在全球買方面,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國際已經幫助全球12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國家館或地區館,引入超過5400個國際品牌,其中包括日本的花王、美國的Costco、德國的麥德龍、法國的Nutricia等。據悉,僅在2014年“雙11”,Costco在天貓上售出了約3萬噸堅果;而2015年“雙11”,其堅果銷量增長了約245噸。
在“全球買、全球賣”的目標之下,阿里巴巴在美國、英國、印度、澳大利亞等地設立辦公室。此外,阿里巴巴還投資了印度最大的支付公司paytm、東南亞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來贊達(Lazada)、美國物流企業ShopRunner等。
“全球收、全球付”
在全球范圍內,各個國家之間千差萬別的支付方式和貨幣體系,造成大部分國家、地區之間的用戶無法自由地跨境購物。阿里巴巴的支付寶通過接入世界各地的支付方式,實現了“全球收、全球付”。
目前,支付寶在海外已有超過4000萬的用戶。其中,用戶最多的國家包括俄羅斯、美國、西班牙、法國、巴西。據悉,支付寶在世界最北端的用戶位于挪威郎伊爾城,最南端的用戶位于阿根廷烏斯懷亞。此外,支付寶的“全球收、全球付”目前已經支持18種貨幣結算,包括美元、港幣、英鎊、歐元、日元等。也就是說,有了支付寶,不僅中國境內的消費者,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也能在天貓或速賣通平臺盡情購買,也能用支付寶方便地付款。
“全球運”
在天下網商大會上,馬云是這樣解釋“全球運”的:把貨運到全中國任何地方,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再過7年要做到24小時內貨必送到家里。阿里巴巴認為在北京市、上海市快不叫快,在云南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快,才叫快。還要做到10年以后,72小時內全球的貨物一定送到家。也就是說阿里巴巴的更多思考,是如何在農村地區、邊遠地區把物流體系做好。
阿里旗下的菜鳥是一家以數據驅動的社會協同平臺。對于“全球運”,菜鳥早就已經開始進行布局。2017年,菜鳥網絡攜手十多家中國主要物流合作伙伴亮相馬來西亞,共同參與在吉隆坡打造的中國境外首個服務于eWTP(電子世界貿易平臺)的國際超級物流樞紐,這也是中國物流企業首次集體出海。2018年,繼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臺灣地區之后,菜鳥正式開通了澳大利亞的大件物流海運線路,不僅為生產家具、家電、戶外器材等大件商品的中國中小企業開辟了全新的出海通路,更是至少節省了1/3的物流成本,令運輸時長從以往的動輒一個月提升至15天左右。菜鳥國際總經理關曉東表示:“未來,菜鳥還將加速實現72小時全球必達目標,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更極致的物流體驗。”
在大數據和智能技術的應用下,菜鳥將推動智慧物流的全球化發展。未來,菜鳥平臺的大數據和算法將深入物流的“毛細血管”,為每一輛快遞車和每一位快遞員優化路徑。我們相信,菜鳥的智慧物流將從中國聯結世界升級為世界聯結世界,實現智慧高效的“全球運”目標。
“全球游”
理論上,你有一部手機、一本護照,就可以到全世界任何地方;而在未來,可能護照、手機都不需要,憑刷臉就能在全世界暢通無阻。這一場景就是馬云對“全球游”的描述。
目前,飛豬是阿里巴巴“全球游”戰略的主要承接者,其先后和萬豪酒店、美航、漢莎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可以說,阿里巴巴的“全球游”在有步驟、有目的地推進。目前來看,這些合作有力地促進了出境游的發展,加強了與目的地國家的合作,同時也通過旅游加深了同阿里巴巴的支付、快遞、購物等戰略的協調,可謂是全局推進。
從阿里巴巴“全球游”的發展來看,飛豬目前的機票預訂服務已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酒店、公寓、客棧全球超過25萬家;全球旅游商品200多萬個;景區景點8000多家。此外,通過飛豬造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游客年增長率超50%;深度體驗、租車自駕等個性游頗受關注。
馬云的“五個全球”小目標,確實令人感到無比振奮。然而,在感到振奮的同時,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決定這場布局成功的關鍵在于全球能源的搶奪戰。阿里巴巴做淘寶、天貓,從而獲得交易數據;口碑、餓了么,可以全面獲得餐飲服務數據;螞蟻金服掌握支付數據,進而建立支付信用體系;菜鳥物流整合物流數據;在阿里健康、阿里社交、阿里文化板塊背后,是藥品實時數據、社交關系數據以及線上娛樂數據……所以說,在未來的世界,阿里巴巴比你更了解你,各行各業都離不開阿里巴巴的數據。而作為全新經濟體運作的阿里巴巴的背后,也會由不斷更新的數據支撐。
4.下一站,農村
在美國著名財經媒體《財富》發布2018年“改變世界”的企業榜單中,身為中國企業的阿里巴巴位列第五,成功超越谷歌、英特爾、沃爾瑪、微軟、蘋果等國際知名企業。據《財富》雜志介紹,阿里巴巴之所以上榜并且名列前茅,主要是因為其將資金引入中國農村市場,并且努力通過一種非常合理的模式去改變中國農村現狀。
阿里巴巴在中國農村市場的布局始于2014年,當時投入了100億元,計劃通過農村淘寶項目在3—5年內覆蓋“千縣萬村”。據悉,目前這一項目已經覆蓋全國29個省、700多個縣、30000多個村莊。
浙江省桐廬縣富春江鎮金家村的村民鄭禮英是阿里巴巴首批農村服務站的參與者。當時,進村公路正上方的橫幅醒目地寫著“生活要想好,趕緊上淘寶”。幾百米之外的村口就是鄭禮英家的小賣部,這家農村淘寶店的第一筆網絡訂單,是村民吳羅英準備給女兒的嫁妝,而這也是農村淘寶項目在全國的第一單生意。
2017年,農村淘寶項目已經升級到4.0版本,即天貓優品服務站。升級之后的店鋪內陳列著食品、日用品、家電、母嬰等商品,顧客到店只需掃描任何一件商品的二維碼就可以快速下單。在這家“智慧”的農村小店入口還有一個筐,專門用來存放快遞。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鄉村地區新產品的覆蓋與擴散速度,都要比傳統零售快得多,而且覆蓋的范圍也要大得多。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農村網絡消費大概有2500億元,2017年這一數字則達到10000億元,整整翻了兩番;在支付端口,2017年農村的移動支付用戶接近1億,是5年前的2.5倍;在物流快遞端,2013年全國鄉鎮快遞網點的覆蓋率大約是50%,到了2017年,這一數據達到87%。由此可見,無論是交易端、支付端,還是物流端,農村市場的新商業模式已經形成初步規模,阿里巴巴連通城鄉的戰略將挖掘出巨大的市場價值。
2018年,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戰略再次升級。在全新的戰略布局之下,阿里巴巴將打造營銷、銷售、物流、服務四合一的“上下行渠道體系”,努力實現天貓優品服務站覆蓋約1000個縣、約15萬村莊的目標。目前,我國一共有大約66萬個行政村,這也就意味著,在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升級的戰略之下,中國將有近1/4的村莊可覆蓋天貓優品服務站。
阿里巴巴的農村淘寶立足于渠道體系的建設,借助樹立天貓優品的品牌,開放給所有優質商家。同時,與所有商家共享農村淘寶,打造供應鏈、金融、物流、數據以及服務體系。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也在“五新”的基礎上不斷變革、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新零售
匯通達是以創新驅動的新零售代表。據悉,匯通達覆蓋全國超過15000多個鄉鎮的8000多家夫妻店,幫助大量夫妻店進行營銷升級、管理升級和其他能力升級。2018年,阿里巴巴向匯通達投資45億元人民幣,共同探索農村新零售樣本,共同提升農村新零售的管理效率。
新生產
在新生產領域,阿里巴巴也做了許多創新。比如,利用數據洞察反向促進農產品生產,通過分析熱銷臍橙特征的數據,如大小、酸甜度等,幫助奉節的臍橙農戶升級臍橙種植、產品分級、包裝等技術,一株果樹的收益從300—400元提高到1000元左右,進一步實現農戶的增收。
新金融
阿里巴巴的普惠金融政策,解決了農村的貸款難題。據悉,2017年,795個貧困縣從網商銀行獲得經營性貸款,貸款總額超過65億元,貸款用戶近20萬,人均貸款金額3萬元。而基于大數據、云計算實現的3分鐘申請、1秒鐘到賬、0人工干預的貸款模式,則更好地服務于農村中小生產者和零售商,使他們無須抵押就能貸到款。
新能源
在新能源方面,阿里巴巴主要是通過創新幫助品牌商,利用平臺數據實現消費者洞察,為農村消費者量身定制產品。例如,某洗發水品牌通過海量的消費者數據,了解到農村消費者對洗發水的需求,最后推出651毫升包裝的去屑洗發水,供應農村的消費者,并通過農村淘寶店進一步分銷出去。此外,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采用同樣的模式,為鄉村市場提供定制化產品,從而實現少庫存甚至零庫存。
新技術
新技術可以幫助農民更好地種植、養殖。比如,在豬圈監控里引入人工智能,能夠識別是否有仔豬被擠壓,從而做到及時救助,提高了仔豬存活率。同樣,在育種方面,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的幫助可以更好地進行種群篩選。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的不斷應用,能夠幫助農村、農民更好地發展。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0.32%,如此龐大的人口背后蘊含著巨大且未開墾的數據潛力。通過數據洞察龐大的農村市場未被察覺的需求,通過數據更科學合理地安排農業生產,通過數據搞活農村金融進而更好地服務農村……農村,是一個占據了半個中國的市場,而數據,讓阿里巴巴將整個棋局看得更為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