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紅顏也豪杰,美人亦薄命

導讀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中國女性由在氏族、部落中占據主導的支配地位,到淪為男子的附屬品,是經歷了漫長曲折的反復斗爭過程的。在這場轟轟烈烈的男權與女權的較量中,中國的女性曾不甘失敗,進行過頑強的抗爭,然而最終被席卷而來的浩大的男權所顛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對這場斗爭做出如此評價:“母權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歷史意義的失敗。”有學者認為“精衛填海”神話是對女權制失敗所唱的一曲挽歌,認為由炎帝少女“女娃”變來的“精衛”象征女性,而洶涌奔騰的“東海”則象征勢力浩大的男權,精衛填海之舉則象征女權對男權的抗爭。

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女性的生殖崇拜逐漸降低。由于戰爭和生產的需要,男性在社會中居于重要地位,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而相應的婦女地位卻在不斷下降,再至夫權社會的確立,女性的地位進一步降低,甚至失去發言權,逐漸成為男性的附屬品。

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那個時候,國家的傳承以血緣關系為依據,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公天下”變為“家天下”。由此男性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但是夏朝也出現了一些大家所熟知的女性,她們或是能力非凡,建功立業,非當時男性所及,如被認為是“世界史上最早有記載的間諜第一人”,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記載的間諜女艾。女艾是少康帳下的一位將軍,她臨危受命,深入敵后,為少康獲取大量有價值的軍事情報,最后成為復興家國的“巾幗英雄”,彪炳史冊。還有的女性因為是絕色佳人,被貼上禍國殃民的標簽,后人把國家的滅亡歸罪于她們,她們被打上禍國的標簽,被稱為紅顏禍水,淪為政治的犧牲品。就如夏朝的妺喜,妺喜原是東夷有施氏之女,像物品一樣被進獻給夏桀,傳說中妺喜有三大癖好,一是喜歡聽絹帛撕裂的聲音,二是喜歡看人們在酒池里尋歡作樂,三是喜歡戴男人的帽子。由此,后人稱妺喜為“千年第一狐貍精”“中國第一禍水”“中國有歷史記載以來的第一個亡國的王后”“第一個獻物”等。妺喜和妲己、褒姒、驪姬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妖姬,一代紅顏也不免遭遇“裂帛聲聲猶在耳,紅顏花落深山中”的下場。

第一節 間諜的始祖

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有一種古老而又現代、危險而又隱秘的職業,這種職業就是“間諜”。

在古兵書《六韜》中記載:“游士八人,主伺奸候變,開闔人情,觀敵之意,以為間諜。”“間諜”二字由此而來。通俗而言,間諜,就是指深入敵人后方秘密從事竊取情報或破壞敵人正常活動的人員。在世界歷史上對間諜這種職業有諸多描繪,甚至被拍成電影,比如電影007系列。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記載的間諜卻是一位女人,名字叫女艾,她也是世界史上最早有記載的間諜第一人。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女艾的間諜成長經歷,與夏朝的“太康失國”“后羿代夏”的背景密切相關。

一、從“太康失國”到“后羿代夏”

我們都知道,公元前2070年,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建立,夏朝的建立者是禹,禹之后,他的兒子啟即位成為國家君主。

夏啟死后,其長子太康繼承王位后整日不理朝政,游山玩水,導致民怨沸騰。太康有一大愛好就是打獵,一次,有窮氏部落的首領后羿趁太康外出打獵之際,攻陷了夏都城,當太康帶著眾多獵物回歸時,發現都城已被占領,無奈之下只能在洛水邊安頓下來,這件事在歷史被稱為“太康失國”。范曄在《后漢書》中記載了這件事:“夏后氏太康失德,夷人始叛。”

我們再來說一下這個后羿,也許人們對后羿的認識僅限于那個古老的神話——后羿射日,可我們所說的此后羿非彼后羿,我們說的這個后羿(又稱“夷羿”)是東夷有窮部落的首領,射太陽不是他的強項,但他打獵非常厲害,他一直覬覦夏王太康的權力,終于得償所愿趕走太康,他扶植太康的弟弟仲康為傀儡,歷史上把這段歷史稱為“后羿代夏”。

后羿奪取夏政權以后,任用不學無術的“流氓”寒浞管理國家,而他每天就是三大愛好:享樂、打獵和與美人嬉戲。

后羿五十八歲的時候納了十八歲的少女純狐為妃。純狐暗地里和寒浞勾結,密謀要殺死后羿,奪取王位。一天,后羿喝醉酒走錯房間,發現寒浞和純狐在一起,于是寒浞趁機殺死后羿,取而代之,自立為王,改國號為“寒”,立純狐為正妃,純狐還給他生下兩個兒子,分別是澆和豷,寒浞把過和戈兩個地方封賞給了他們。

史書上還記載,為絕后羿及其部落的后患,寒浞把后羿的尸身剁成了肉醬,加入劇毒做成肉餅給后羿的族人“享用”,后羿的族人若聽話地吃下去就會被毒死,不聽話就以違抗命令的罪名殺死,《左傳·襄公四年》對這段歷史有描述:“羿猶不悛,將歸自田,家眾殺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諸,死于窮門。”總之,用這種歹毒的辦法,整個中原地區的后羿族人就滅絕了。

寒浞殺死后羿之后,對夏朝殘余勢力采取斬草除根的戰略,他分兵三路進攻相(仲康之子)的居住地帝丘,最后,相被寒浞殺死。但相的妻子緡卻在危難之際從城墻下面的水溝逃出去,她帶著仲康的遺腹子逃回娘家,并在那里生下了少康。

二、女艾其人

女艾(又稱汝艾),出生地在甘肅天水郡,生卒年不詳。生活在夏朝動蕩不安的年代,據說她是夏王少康帳下的一名英勇無敵的女將軍(一說是奴隸),那個時候,夏朝女性是可以帶兵出征打仗的,她們在戰場上表現出來的勇猛精神完全不輸給男性,可謂是“巾幗不讓須眉”。當時,夏王少康正為復國不辭辛苦、廢寢忘食,女艾受命深入敵后為其主搜集對手的軍事情報,協助少康進行復國大業。關于少康使用女間諜的故事,《左傳·哀公元年》記載:“使女艾諜澆”,晉代杜預注釋為:“女艾,少康臣,諜候也。”女艾是中國古文獻中最早記載從事間諜活動的人,堪稱間諜始祖。可以這樣說,少康的復國斗爭,除了正常的軍事斗爭外,女艾在敵人后方使用詭詐的秘密戰術、進行一系列間諜活動,對“少康復國”及后來的“少康中興”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現在的百家姓中“艾”姓就是以女艾(汝艾)為先祖,據《通志·氏族略》記載,艾氏為“夏少康臣汝艾之后”。由此可證,女艾確實為夏朝復國立下汗馬功勞,所以史書中才有女艾的記載,后人也以女艾為榮,奉為艾姓的先祖。

三、女間諜,不是傳說

少康長大成人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有仍做牧正(類似于畜牧業局長的職務),遇到寒浞的兒子澆派人追捕他,后來少康又逃到一個名叫有虞的地方,做了皰正(掌管飲食的官職),有虞的首領是夏朝的“鐵桿粉絲”,他把自己兩位如花似玉的女兒嫁給了少康,并且給少康良田十傾,奴隸五百人,有一種說法是女艾就是這五百人中的一位,這種說法也是合理的,畢竟夏朝存在大量的奴隸。不過,在那個年代,女艾雖然出身奴隸,但是英勇善戰,能得到少康賞識,最后成為一位聲名赫赫的女將軍也不足為奇。

少康很有才干,在百姓中擁有很高的威望,特別是昔日夏朝的眾多遺老也開始追隨少康。經過幾年的招兵買馬、訓練軍隊,終于復國計劃正式啟動。

然而,少康知道,僅僅憑借一小塊土地和五百名奴隸想要復仇絕非易事,避免與寒浞正面交鋒的最好辦法就是知己知彼,做好萬全的準備,才能一擊必中。但是在那個信息閉塞的年代想要了解敵人的情況,內部瓦解寒浞的勢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少康思前想后,腦海中突然閃現一個大膽的計劃,那就是派出了中國歷史上、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位間諜,而且還是一位女人,她就是女艾。

女艾也無法預見她將要執行的任務將會對世界間諜史產生多么巨大的影響,這簡直是彪炳史冊的一大行動。那少康為什么會派女艾深入敵后而非男人呢?原因無外乎這幾點:首先,女艾對少康忠心耿耿,絕對不會叛變或臨時反戈;其次,女艾是少康帳下的一位將軍,心理素質、觀察力、適應力極強,軍事斗爭經驗豐富,而且智勇雙全,完全可以擔當此任;第三,女艾是女人,不會引起敵人過多關注,這樣便于在敵后靈活行動、打探消息,甚至緊急時刻美人計也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當少康把自己的這個想法與女艾一說,忠心于少康的女艾沒有任何異議,欣然領命。清朝人朱逢甲的《間書》中也有體現:“用間始于夏之少康,使女艾間澆。”

當然,女艾接受少康的臥底任務之后,也要經過周密的策劃和布置以便做到萬無一失,一名合格的間諜必修課就是要學會“七十二變”。所以,女艾首先要喬裝打扮一番,她把自己打扮成一個普通農婦,即使混跡到人群中也絕對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懷疑,終于她躲過敵人的各種盤查,順利地來到了寒澆的封地過邑(今山東萊州市西北)的中心地,她小心翼翼地在過邑先立足下來,扎下根。

女艾把自己的間諜任務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秘密地觀察過邑城周圍的一切軍事兵力部署及外圍軍事設施的位置,甚至是把寒澆的活動規律也摸得一清二楚,女艾把有價值的情報信息源源不斷地輸送給少康一方。她曾經裝扮成一個仆人,借著給寒澆縫補衣服的機會,成功地與寒澆同住在一個房間里,竊取了寒澆更多的機密。屈原《楚辭·天問》原句是這樣的:“惟澆在戶何求于嫂,……女岐縫裳而館同爰止,何顛易厥首而親以逢殆。澆謀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尋何道取之。”句中的“女岐”就是“女艾”。正因為如此,少康才對敵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二是行刺寒澆。女艾的想法是最好能夠行刺寒澆成功,做到“擒賊先擒王”,于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女艾成功地找到了澆宮中的住所并潛伏在那里伺機行動,但遺憾的是當晚寒澆并沒有回去,所以行刺的任務暫且失敗。

還有一次,女艾夜間拿著斧頭趁機要砍寒澆,可惜澆身上縫了堅甲沒有成功。

甚至還有一種說法是女艾在行刺寒澆的時候,因為屋里漆黑一片,女艾的斧頭沒有砍到寒澆,卻砍到了寒澆身邊的女人,那女人一聲慘叫當場斃命,寒澆也因此嚇得夠嗆,他派人緝拿女艾,但都沒有成功。

關于寒澆是如何被消滅的,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女艾在行刺失敗后繼續打探澆的情況,不久,女艾從澆的侍從口中又得到一個有價值的信息,那就是寒澆擇日要去打獵,于是,女艾精心策劃,希望這次能夠一擊必中殺死澆,從而斬斷寒浞的臂膀。這一天,寒澆帶著隨從在野外狩獵,突然,樹叢中閃現出一只梅花鹿,寒澆撇下隨從奮力向前追去,結果迎面被一群獵狗圍住,寒澆躲閃不及,被獵狗撕咬得慘不忍睹,最后樹林中沖出幾名獵人,砍下寒澆的頭顱揚長而去。毫無疑問,這場有組織、有預謀的刺殺行動正是出自女艾之手,屈原《楚辭·天問》中記載:“何少康逐犬,而顛隕厥首?”這句話說的就是女艾用計使寒澆被殺。等寒澆的隨從趕到“案發現場”,無奈只能帶著寒澆的尸體回城時,突然間聽見吶喊聲震天,原來是女艾率領大軍即將攻城,幾名士兵在前面大聲喊:“叛臣寒澆已經被斬首,你們不要頑抗,速速投降。”并且還用竹竿高高地挑著寒澆的頭顱,于是城內的百姓打開城門,女艾帶領的軍隊取得勝利。

另外一種可信的說法是,女艾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為少康擬定了詳細可行的滅澆行動計劃。少康根據女艾的情報,認為攻打寒澆的時機已經成熟,便親率復國大軍對寒澆的封地過邑展開進攻,寒澆的兵力部署此刻已無任何作用,少康帶領的軍隊在過邑城如入無人之地一般,女艾里應外合,最后,寒澆兵敗被殺,少康再命其長子杼領兵打敗了寒豷,寒豷還被剁成了肉醬。《左傳·襄公四年》記載:“少康滅澆于過,后杼滅豷于戈,有窮由是遂亡,失人故也”。緊接著,少康在女艾的協助下一鼓作氣乘勝攻克了寒浞的兩大封地,收復了中原大部分地區,此時,寒浞早已經無力征戰,面對少康勢如破竹的攻勢,寒浞部下臨陣倒戈,活捉寒浞。寒浞最后自殺不成,被凌遲處死。

從女艾所采取的一切行動來看,我們不得不佩服女艾這個女人,她簡直是具備了一名優秀間諜所需要的一切優秀品質:洞察力強、沉著冷靜、殺伐果斷。比起戰場上的千軍萬馬,女艾在少康復國大業中的貢獻可謂是最大的。

少康最后恢復了中斷四十余年的夏政權,建都陽夏(今河南商丘夏邑縣),女艾成為輔佐夏朝少康消滅寒浞及其子,復興家國的“巾幗英雄”。

《孫子兵法·用間》記載:“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由此可見,間諜在古代軍事作戰中的重要性,堪比一整支軍隊,有時候比軍隊還要厲害。

而女艾這個美女間諜在少康復國之后,卻很少被提及,她的名字就此已經湮沒于浩瀚的歷史中。

第二節 夏末有佳人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關于美女的記載,或裙裾飛揚,國色天香;或宛轉蛾眉,秀外慧中。但是,在這眾多美女中,有很多女子是被打上禍國的標簽,淪為政治的犧牲品。就如夏朝的妺喜,一代紅顏也不免落得“裂帛聲聲猶在耳,紅顏花落深山中”的下場。

一、卿本佳人,出落有施

妺喜,姓嬉(喜),生卒年不詳,亦可做妺嬉、末喜,夏朝最后一位王夏桀的王后。《漢字大辭典》引《玉篇·女部》載:“妺,妺喜,桀妻也。”根據先秦時代記述女子所用的全稱和簡稱的方式,妺喜應該姓喜,即嬉(也作僖),由于其名字的“妺”字與“妹”字形相似,清初刻本《離騷圖》作“妹 嬉”,且在《莊子》等書中也有以妺為妹的用法,因此常誤讀為“妹喜”。

妺喜是東夷有施氏之女,有施部落地處今天的山東省蒙陰縣附近,占據天時地利、物產豐富、農業發達的優勢,在夏朝眾多的方國中算是比較有實力的,所以妺喜的少女時光,還是過得非常舒適、安逸。傳說妺喜貌如初發芙蓉,自然美態,明眸皓齒,仙姿玉貌,是有施部落最美的女子,妺喜的絕色天姿有詩為證:“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妝霓彩衣,裊娜飛兮。晶瑩雨露,人之憐兮。”說妺喜的眼睛像水晶一樣閃亮,身材凹凸有致,讓人看了心生憐惜。

就是這樣一位生活無憂、天真爛漫的絕色佳人,將要面臨她人生最大的轉折。

二、紅顏多舛,以身朝夏

有施氏原本臣服于夏朝,年年納貢,歲歲來朝,當時夏王貪得無厭、橫征暴斂,引發各方國強烈的不滿。在這種情況下,有施部落率先帶頭不納貢反抗夏朝,夏桀怒不可遏,集結大軍親自東征攻打有施部落。

有施部落幾度頑強抵抗夏軍的攻勢,但終因寡不敵眾,只能與夏桀談判求和,夏桀仗勢欺人,不準有施氏投降,揚言一定要血洗其部落。有施氏無奈之下,只能投其所好,把妺喜進獻給夏桀以解部落危機。

就這樣,妺喜作為有施部落戰敗的賠償之一被獻給了夏桀。洪興祖《楚辭補注》云:“蒙山,國名也,言夏桀征伐蒙山之國而得妺喜也。”

還有一種說法是,當時妺喜的美貌已經世人皆知,夏桀又好色,所以他興師動眾攻打有施部落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到妺喜。

當夏桀第一眼看見妺喜時,簡直欣喜若狂,他不敢相信世間竟有如此美麗的女子,于是,夏桀滿心歡喜帶著妺喜回到了都城。

臺灣柏楊《中華古籍之皇后之死》中有記載:“施妺喜是個可憐的女孩子,她的身份是一個沒有人權的俘虜,在她正青春年華的時候,不得不離開家鄉,離開情郎,為了宗族的生存,像牛羊一樣地被獻到敵人之手。”所以,在中國古代,女人——特別是漂亮的女人,是沒有主宰自己命運的權利,如同妺喜,最終也難逃像物品一樣被貢獻出去的命運,淪為政治的犧牲品。

三、特殊癖好,消耗國力

關于妺喜,我們想到的都是紅顏禍水、“千年第一狐貍精”“中國第一禍水”“中國有歷史記載以來的第一個亡國的王后”“第一個獻物”……妺喜和妲己、褒姒、驪姬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妖姬。在正史中鮮有記載妺喜的故事,她的故事多出自劉向的《列女傳》、皇甫謐的《帝王世紀》。

一個被打上“禍國殃民”標簽的絕色美女,肯定有不少關于她的傳說。例如傳說中妺喜有三大癖好:一是喜歡聽絹帛撕裂的聲音,二是喜歡看人們在酒池里尋歡作樂,三是喜歡戴男人的帽子。

這三大癖好中,除了喜歡戴男人的帽子對其他人危害不大,其余兩個癖好都嚴重地消耗了夏朝的國力,致使夏朝的統治風雨飄搖。

首先,妺喜特別喜歡聽絹帛撕裂的聲音。妺喜遠離有施來到夏朝王宮,由于思念家鄉和親人,終日不見笑容,所以夏桀每天絞盡腦汁逗妺喜開心。據《帝王世紀》記載,妺喜喜歡聽“裂繒之聲”,于是,夏桀下令宮人搬來大量的織造絹帛,在她面前一匹一匹地撕裂。在中國古代農業社會初期,絲綢織造剛剛興起,破壞這種稀有昂貴的物品,無異于暴殄天物。

其次,妺喜喜歡看人們在酒池里尋歡作樂,夏桀為此傾盡國力又鑿了一個面積有五平方公里的酒池,池邊美女日夜不停載歌載舞,據《列女傳·夏桀妺喜傳》載:“桀日夜與妺喜及宮女飲酒,無有休時。置妺喜于膝上,聽用其言。”嬌小的妺喜時常被夏桀抱到膝蓋上坐著,據說,妺喜并不就此滿足,她讓夏桀找來三千臣仆齊聚在酒池邊“牛飲”,臣仆喝醉,丑態百出,甚至很多人醉死在酒池邊,妺喜才罷休。漢初《韓詩外傳》卷四記載:“桀為酒池,可以運舟,糟丘足以望十里;而牛飲者三千人。”

《荀子·解蔽》曰:“昔人君之蔽者,夏桀殷紂是也。桀蔽于末喜、斯觀,而不知關龍逢,以惑其心,而亂其行。”說的是當初夏桀為討好妺喜,用玉石建造豪華的瑤臺作為離宮,終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并下令處死阻止其建造酒池的忠諫臣子關龍逢。因此,當后世越王勾踐派范蠡把西施獻給吳王夫差時,伍子胥進言道:“臣聞,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國之物也,王不可受。”很顯然,他們將夏朝滅亡的原因歸咎于妺喜,把漂亮的女人視為洪水猛獸。

至于妺喜愛戴男人的帽子傳說,也多少被后來人非議。因為在中國古代,衣服和禮儀關系密切,不同人穿不同的服裝、戴不同的帽子是有嚴格要求的。妺喜作為女性,還是帝王的寵妃,竟敢戴著男人的帽子,當然為時代所不容。在《晉書·五行志》中記載:“末喜冠男子之冠”,解釋為妺喜有覬覦權力之嫌、有政治野心。但是,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妺喜這一愛好也被稱為“角色互換”,恰恰反映她“嫌棄”自己是柔弱女子的身份,她希望成為男人,她要像男人一樣有保護自己的能力。由此可見,妺喜這一古怪的行為背后反映的是她內心對自己被有施部落當貢品一樣獻出去的憎恨與不甘。

但我們亦十分清楚,即使沒有妺喜的出現,夏朝也無法挽救它已瀕臨滅亡的命運,把亡國的罪責全部推到女人身上,也有失公允。

四、間諜之說,復仇使命

由于正史對妺喜的記載寥寥無幾,所以流傳在世的版本有許多,不管是她到夏桀身邊的目的,還是對妺喜的評價,都大為不同。不過,流傳最廣、最有趣,被人們普遍認同的就是妺喜是間諜的說法。

支持妹喜是間諜說法的原因有二:

其一,妺喜來到夏桀身邊本身就是一場陰謀,是東夷部落為了推翻暴君統治而采取的最關鍵的一步。妺喜被夏桀帶走的那一刻就心懷鬼胎,所以,她喜歡聽撕裂絹帛的聲音以消耗夏朝財力,喜歡酒池肉林以離間夏桀與臣民的關系,導致夏桀越來越不得民心,百姓憤恨地說:“太陽什么時候滅亡啊,我們愿意跟你同歸于盡。”當伊尹(伊尹是輔助商湯登上王位的功臣之一,有“第一名相”之稱)見夏桀的氣數已盡,便向商湯獻計,作為商湯的間諜前往夏朝,倆人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達成共識。妺喜是間諜最強有力的證據是最早出自《國語·晉語一》,上面有很少的一段文字記載:“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寵,于是乎與伊尹比而亡夏。”

其二的說法是,妺喜由于失寵才導致對夏桀懷恨在心,于是做了商湯的間諜。這段史實來自古本《竹書紀年》記載:“后桀伐岷山,進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無子,刻其名于苕華之玉,苕是琬,華是琰,而棄其元妃于洛,曰末喜氏。末喜氏以與伊尹交,遂以間夏。”意思是說夏桀后來攻打岷山,又得到了兩位美女,一位名叫琬,另一位叫琰(琬琰即美玉之意),于是夏桀慢慢地就冷落了妺喜,妺喜被安置在洛水一帶,導致妺喜心生怨恨而與伊尹聯合叛夏。所以在典籍中,有“桀迷惑于末嬉,好彼琬琰,不恤其眾”“桀蔽于末喜、斯觀,而不知關龍逢”的說法。

總之,不管出于何總原因,妺喜成為商湯的一名間諜。

于是妺喜的任務是一邊將軍情透漏給伊尹,幫助商湯大軍摸清夏朝的軍事部署;一邊在夏朝散布謠言,混淆視聽。《呂氏春秋·慎大》中有關于妺喜告訴伊尹“兩日相斗”的夢兆:“妺喜言曰:‘今昔天子夢西方有日,東方有日,兩日相與斗,西方曰勝,東方曰不勝。’伊尹以告湯。商涸旱,湯猶發師,以信伊尹之盟,故令師從東方出于國,西以進。未接刃而桀走,逐之至大沙,身體離散,為天下戮,不可正諫,雖后悔之,將可奈何?湯立為天子,夏民大說,如得慈親,朝不易位,農不去疇,商不變肆。”意思是夏桀做了一個夢,夢見西方有個有太陽,東方也有一個太陽,兩個太陽互相爭斗,最后西方的太陽取得勝利,東方的太陽隕落了。當時,商部落在西方,而夏朝在東方,西方的太陽取勝,就意味著商湯部落最終會取代夏朝的地位。這樣的言論傳出去后,對商湯來說,正是預示著夏桀的眾叛親離,百姓都紛紛相信夏朝的滅亡指日可待,也是滅夏的良機,所以商湯民心所向,有了出兵的正當理由,夏朝遂亡。妺喜也成為商湯滅夏的大功臣,可是最后也難逃被殺的命運。

《史記·殷本紀》注引《淮南子》說:“湯敗桀于歷山,與妺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辭源》也記載:“妺喜——夏桀之妃,有施氏女色美無德,好冠帶、佩劍,與桀同死于南巢。”有人說當初夏桀被流放歷山時,妺喜因為對夏桀還是存有感情,所以自愿和夏桀一同放逐,共赴黃泉;還有人說,夏朝滅亡,商朝建立,妺喜作為一個“亡國妖后”斷然沒有再活著的必要,所以被賜死。

歷代對妺喜的評價幾乎都是負面的,可憐的妺喜背負了千古罵名。但是,一個朝代的滅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政治的腐敗,而絕不能把原因歸咎于女人。

琥珀在《中國女性洗冤錄》中說:“歷朝歷代,從夏朝開始,好像人們已經習慣了為每一個王朝興亡找出一個替罪羊來,夏有妺喜,商有妲己,周有褒姒等等,不一而足……紅顏禍水,這樣的詞語在歷史中到處可見,就好像一個王朝的滅亡、一場動亂的發生,全是由女性造成的一樣。但實際上呢?人們卻往往忽略了背后的真相——要不是帝王們昏庸好色,將相們腐敗無能,又何至于此呢?”

可以說,妺喜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背負最大“黑鍋”的紅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州区| 鞍山市| 侯马市| 灯塔市| 临海市| 卫辉市| 昌邑市| 于都县| 安宁市| 镇宁| 通江县| 江北区| 襄城县| 仙居县| 鄂温| 沙坪坝区| 界首市| 资讯 | 都兰县| 全州县| 霍山县| 城口县| 海伦市| 平陆县| 青岛市| 余庆县| 福清市| 酒泉市| 葫芦岛市| 韶关市| 博野县| 隆回县| 玛曲县| 新宾| 同仁县| 五寨县| 孟村| 阿尔山市| 昌邑市| 房产| 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