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詐騙犯罪的基本構造

與“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相比,“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似乎也很簡單,但同是簡單罪狀的詐騙罪,給各種身份的解釋者“留白”而出的解釋空間要比故意傷害罪廣闊許多。

行為人實施欺騙行為—受騙者產生或陷入錯誤認識—基于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或第三者取得財產—被害人遭受財產損害參見張明楷:《詐騙罪與金融詐騙罪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第8頁;阮齊林:《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第620頁。,詐騙類犯罪(既遂)客觀要件的基本構造已為各界基本接受,筆者稱之為“詐騙犯罪的階層構造”。與同為侵財型犯罪的盜竊罪、搶劫罪、侵占罪相比,詐騙類犯罪之層層遞進的五層邏輯構造,甚為特殊。在論證行為人的行為是否構成詐騙類犯罪時,不僅需要論證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還要對于五層邏輯構造進行層層遞進的篩選和過濾,前一個邏輯層級不能通過,則不能進行下一個層級的論證,行為人的行為便不能被評價為詐騙類犯罪(既遂)。實務中,五階層中的每一階層都有爭議點,運用階層構造識別實務中形形色色之行為是否構成詐騙類犯罪的過程,就像一次次的探險,在處處陷阱、步步驚心的同時,也甚有樂趣。學者們對于五階層中的每一階層都有大量的著述,在不斷發展詐騙類犯罪的理論體系的同時,也不斷挑戰傳統法律概念的適用性。與此同時,實務案件中的行為人不停地往“理論池”中扔“素材”,比如,一片小小的二維碼就能激起千層浪。

辯護律師大多是“拿來主義者”,某個理論如果能夠對所辦理案件中的無罪、罪輕辯護有所幫助,則就會出現在自己的辯護詞中。行為人是制造問題的人,學者是研究問題的人,裁判者是解決問題的人,檢方是指控犯罪的人,辯護律師是為涉嫌犯罪者辯護的人,雖然在承辦某個具體案件時,各自的角色和立場不一樣,但在案件辦結之后,各方都會有對案件定罪量刑的復盤、檢討和研究。畢竟,大家都是要提高自己的辦案能力和理論素養的(此點行為人似乎要除外)。辯護律師固然不是詐騙類犯罪理論研究的引領者,但在個案中辯護律師是比審判員更早接觸到案卷的人,需要對詐騙犯罪階層構造在實務中常見的爭議點有所了解。

筆者不展開行為人實施欺騙行為至被害人遭受損失這五個階層的全部理論觀點,僅就實務有代表性的部分爭點進行討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桓台县| 德庆县| 团风县| 武城县| 青铜峡市| 兴化市| 徐州市| 绩溪县| 仙游县| 鸡西市| 鄂托克旗| 高密市| 建阳市| 襄垣县| 景洪市| 辽中县| 江孜县| 钟祥市| 乌审旗| 通辽市| 永川市| 绥中县| 临澧县| 突泉县| 鹤山市| 克什克腾旗| 疏附县| 即墨市| 舞阳县| 安塞县| 丹阳市| 盐边县| 高雄市| 安达市| 汝阳县| 准格尔旗| 阿城市| 泰州市| 慈溪市| 南昌县| 滨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