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大學和小學
- 大上醫
- 如蓮如玉
- 2295字
- 2021-01-14 07:55:59
這幾日,李風閉門編造秘籍。三字經已經弄完了,訂了薄薄的一本小冊子,送給奴奴。這小丫頭得了寶貝似的,睡覺都放在枕邊,叫老祖母給講上一段。
估計對她這么大個小人兒來說,這本書還真是秘籍呢。
另外一本就比較慢了,里面涉及到的知識,還是很龐雜的,需要刪刪減減。另外,有些物質,古今叫法不同,這些,都需要時間去校對。
甚至,李風每天都要跑青云寺幾趟,跟謝弘研究。
“師侄這是要著書嗎?”謝弘起初還逗他幾句。要知道,著書立說,在這個時代,連大儒都輕易不敢這么說的。
李風也不解釋,一切用事實說話。這天,李風剛回來,就看到一個婦人,手中領著個十歲左右的孩子,正立在他家門口。
原來是李苦桃,李風正要打招呼,卻見李苦桃盈盈一拜,然后便拍了一下狗兒的后背:“快給小郎君磕頭。”
又磕頭!李風趕緊把狗兒給拽住:“李大娘,有事說事,不必多禮。”
“不行,此事必須行大禮。”李苦桃一臉惶恐,“聽二虎說,大郎要教授子弟學醫,我也想叫狗兒參加,就是狗兒的年齡太小,恐大郎嫌棄。大郎,求求你啦——”
望著李苦桃凄苦的面容,再瞧瞧狗兒這娃子,身形雖然單薄,但是稚嫩的臉上,卻透著一絲倔強。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想必,狗兒也知道,他娘這是在為他謀求一個生路,但是,少年又不愿意看到,娘親為了他,而向別人乞求。
“好好好,我應下了!”李風瞧著李苦桃也要跪地磕頭,連忙答應。然后,伸手摸摸狗兒的腦袋:“狗兒,莫要忘了你娘親今日為你的付出,這絕不是恥辱,而是你發奮的動力,你知道嗎?”
狗兒噙著眼淚,用力地點點頭:“是,師父!”
師父?師父就師父吧,李風也不想在跟他們糾纏這些細枝末節,搞不好又要磕頭咋整啊?
日子就這樣平淡地過了十幾天,李風好歹算是把秘籍給弄完了,直接交付給謝弘。村里養大鵝的人家本來就不多,攏共也就十幾只的樣子。現在,這些大鵝翅膀上的長翎,全都被拔個精光。
天氣也漸漸冷了,正式進入冬季。可是今年龍泉村家家戶戶,屋里都暖洋洋的。一家人坐在火炕上,熟練地制作著牙簽,順手就把錢賺了,這小日子過的,以前可萬萬不敢想咧。
這天清晨,李風走出自己的房間,長長地伸個懶腰,感覺到劈面而來的冷風:好像,施工隊可以開工嘍——
堅持著晨練之后,便召集人手進城。龍泉村的青壯勞力,不足百人,李風把他們編了十個施工隊,每支隊伍六、七個人。
這次搞的樣板工程,主要是三家,所以,只帶了六個工程隊——都是大戶人家,當然不會搭一鋪炕了事,誰家還沒幾個小妾呢?
另外,二虎和狗兒也跟著一起去了。孫師那邊已經傳來消息說:勉強招了五十多人,就再也無能為力。五十人是少了點,不過,邊教邊招生吧,反正也是草臺班子。
到了大興城,已經快晌午了,領著幾十個人,找了一家湯餅店吃了一口午飯。大冷天的,總不能餓著肚子干活吧。
這些老實巴交的農民,進城之后,一個個都顯得拘謹起來,連喝湯餅的時候,都小心翼翼,盡量不發出聲音。
在這個時代,大多數面食都稱作餅,而湯餅,基本就是后世的面條,吃面條,要是不禿嚕的話,很不暢快的。
慢慢來吧,適應就好了。李風叫羅剎結完賬,就挨家送施工隊。除了兩位恩師家里之外,就是裴世矩的府上了,誰叫李風和別人不熟呢。
而且,干活收錢,管你誰呢。
不巧,裴世矩有酒局,下朝就沒回家。還好,裴宣機剛回來。一見面,就跟李風抱怨,說是打制那些蒸餾設備,所費錢物頗多云云。
果然比你老子差遠了,這叫黃鼠狼下豆鼠子,一輩不如一輩兒。李風根本不與他糾纏,轉而說起搭建火炕的事情。
結果,人家還不樂意,說是擔心破壞府上的風水,而且,就算要建造的話,也得選個黃道吉日。
這也叫李風想起了那個“不宜動土”的故事。不建拉到,果然上趕子不是買賣!
李風直接走人,出府之后,指著大門跟李厚他們說:“這戶人家以后找你們搭炕的時候,工錢收雙倍的!”
等到了兩位老師家里,待遇就好多了,直接就開工。而且,和龍泉村的土坯炕不同,這兩家都是用青磚搭炕。
本來,李風對樣板工程挺重視,準備在一旁指導的,結果,直接被薛師給叫到了書房,而且一臉責備:你一個讀書人,去管那些粗使活計,豈不是連為師的臉也丟盡了!
代溝啊,而且是深達一千多年的代溝,所以,李風只能垂首聽訓。
等到薛師擺出一本古舊的書冊,瞥見封皮上的《大學》二字,李風就覺得腦仁有點疼,于是連忙轉移話題,詢問印書局籌建的事情。
其實這件事,薛道衡就是牽個頭,主要工作,都是何稠來做的。這何稠,不愧是能人,據說,已經開始嘗試著進行活字印刷。
薛道衡簡單說了一下,就轉入正題:“丹心,從今日開始,為師教授你大學之道——”
暈,還是沒躲過去。李風只能出絕招了,從懷里取出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師尊,弟子有事相求,這本書,能不能勞煩印書局給印制一下。”
“你是叫為師以權謀私嗎?”薛道衡板起面孔,手臂又伸向了旁邊桌案上的戒尺。
“弟子不敢。”李風連忙解釋了一下原委,說是原本給妹妹啟蒙用的,正好順便給醫療隊的隊員們識字用,算是小學課本吧。
薛道衡這才面色稍和,拿起薄薄的書冊翻閱起來,口中還不忘教導:“蒙學之事,事干重大,切不可誤人子弟——”
說著說著,口中就誦讀起來:“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讀著讀著,這位當世文壇大宗就沉浸其中,負著手,搖頭晃腦,直至通篇,還有些意猶未盡:“善,此文雖然淺顯,卻也瑯瑯上口。所涉及忠孝節義,人倫義理,也頗有可取之處。若為蒙童開學,最是恰當不過。為師這就去將此書交付何稠,叫他印制出來。”
看到薛師風風火火地就要出門,李風也暗暗松了一口氣:總算是躲過一劫,不用背書了。
卻見薛道衡走到門口,又回首道:“教不嚴,師之惰也。你且在書房中背誦大學,若有怠慢,回來為師定然嚴加責罰,哼!”
厲害,不愧是大儒啊,活學活用,我這算不算作繭自縛呢——李風現在想撞墻。
不過,薛師先慢走,咱們來個合影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