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曹操的奮斗
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失敗了。但是,張角以他的生命為代價告訴世人,東漢帝國已經將要到滅亡的時候了。
要知道,一個王朝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總會涌現出許多英雄人物。但是,有一個人的橫空出現卻為東漢末年這個混亂的時代增添了許多傳奇色彩,這個人的名字叫曹操。
這里,先從曹操的出身說起。
曹操,生于漢桓帝永壽元年(公元155年),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他出身于宦官家庭,其父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在東漢桓帝在位時任中常侍、大長秋,封為曹亭侯?!媸切行谐鰻钤?。曹騰死后,曹嵩繼承了曹騰的封爵,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
至于曹操的父親曹嵩的來歷,據《三國志》記載為“莫能審其生出本末”。意思是,沒有人知道曹嵩是從哪家哪戶過繼給宦官曹騰的,曹嵩的祖宗是誰也沒有人知道。
不過,據其他一些史料記載,曹操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因為過繼給宦官曹騰做養子才改姓曹。根據以后曹氏家族和夏侯家族的親密關系來看,這個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曹操異于常人的出身,也為他不平凡的一生增添了許多傳奇色彩。
問題少年
曹操雖然出身不太好,但其父曹嵩在京都擔任朝廷要職,位高權重。曹操家境優渥,曹家可謂富甲一方。換言之,曹操家里有錢,他是一個不差錢的公子哥。
曹操的父親曹嵩不太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讀書學習也很少過問。由于父母的溺愛,久而久之,曹操成了一個問題少年。
既然是問題少年,我們來看看少年曹操都干了哪些讓大人頭疼的事兒。
據《曹瞞傳》記載,曹操“好飛鷹走狗,游蕩無度”。換句話說,曹操喜歡飛禽走獸,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不放過,放蕩不羈,游手好閑,不務正業。曹操的一位叔叔看不慣,屢次將曹操的過分行為告訴曹嵩,要求好好管教孩子,免得以后長大學壞了。
這位叔叔的“告狀”,讓曹操著實擔憂了一陣子。有一次,曹操在路上遇到這位叔叔,便假裝面癱,歪臉咧嘴,嘴角流著涎水。這位叔叔見狀,忙問其故。曹操答道:“我忽然中風了?!边@位叔叔很是擔心,未及細想就馬上告訴了曹嵩。
曹嵩大吃一驚,連忙叫兒子過來,卻見曹操好端端的,一點問題也沒有。
曹嵩問道:“叔叔說你中風了,這是怎么回事?”
曹操答道:“我本來就沒有中風,是叔叔不疼愛我,所以他在您面前說我的壞話。”
曹操的鬼點子得逞了,從此曹嵩再也不相信這位叔叔關于兒子曹操的“小報告”了。此后,曹操就更加得意妄為了。
得意妄為的曹操,沒有什么事是他不敢做的。
反正都閑著沒事干,那就找一件刺激的事去干吧?!@是曹操和袁紹這些紈绔子弟達成的共識。
這件刺激的事兒是——鬧洞房搶新娘。
據說搶新娘這件事兒是這樣的:有一次,這倆哥兒結伴出來閑逛,看見一個村里有人舉行婚禮,賓客正在熱鬧地吃喝。他們看見別人有好事,就條件反射地動了歪心思,想惡搞人家一把,反正看熱鬧不嫌事大?!拔揖褪且姴坏媚愫?!”這估計就是當時曹操和袁紹內心的真實想法。
這倆哥兒等到天黑了,溜進庭院大喊:“有小偷??!”
果然,不出所料,眾賓客都出去抓小偷了,連新郎也慌里慌張地出來湊熱鬧。趁大家都亂成一團去抓小偷這個空當,這倆哥兒躡手躡腳趁亂溜進了洞房。
兩人一臉奸笑,一使眼色,把水果刀架在新娘的脖子上,用鼻子在新娘身上嗅了嗅,叫道:“小娘子,不許動,小心刀子不長眼睛!你乖乖地跟我們吃香的喝辣的去吧。”——這情節很像《笑傲江湖》里田伯光的采花情景,他們成功地把新娘劫走了。
在搶走新娘的過程中,袁紹笨手笨腳,慌亂之間不擇路,掉進了荊棘叢中,衣服被荊棘掛住了——跑不動了?!磥?,當采花大盜沒有“萬里獨行”的本領是成不了職業的。
怎么辦呢?
眼見上當的村民們正往他們這邊趕來,如果不及時跑路,被人家抓回去,屁股少不了一頓打。還是曹操鬼點子多,指著袁紹大喊:“賊就在這里?!眹樀迷B扯破衣服褲子忙不迭地逃跑。
此時,袁紹根本顧不上什么形象,何況黑燈瞎火的光著屁股跑路也不算是什么丟臉的事兒。
這齷齪事的最終結局是:新娘毫發無損地還給人家,惡搞者成功地跑掉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件事兒的刺激,還是小時候留下的影響太大,曹操日后養成了一個惡習——就是喜歡搶別人的妻子。
當然,養成搶別人妻子的惡習,后果比較嚴重。后來,曹操為此差點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不過這是后話。
曹操搶新娘是《世說新語》中的記錄,有人說屬于傳說、流言之類,真實性不高。但不管如何,這件事情也體現出民間對這倆鐵哥們的印象:小時候放蕩不羈,不干正經事。
如果僅僅只有這些放蕩不羈的事,當然不能全部反映出曹操的個性來。這個貌不驚人的小子,還干了一件轟動同齡人的驚天之舉。
這件壯舉是——“刺殺張讓,為民除害”。
“三國第一刺客”曹操刺殺大宦官張讓的驚天之舉,成了許多文人墨客筆下津津樂道的情節,而這更直接讓一千多年后的明人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里演繹成了“獻刀刺殺董卓”。——這不得不讓人感嘆這“移花接木”的能力,簡直是連接得天衣無縫??!
那么,我們先來看看這“驚天之舉”是怎么回事。
要知道,曹操年輕時任性好俠,就像我們現在大多數的青少年一樣心中有一個俠客夢。
當俠客,自然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以及“為民除害,替天行道”?!m然當時沒有武俠小說,金庸也無法穿越回到東漢給曹操贈送一套全集,但這些并沒有影響曹操心中的俠客夢。
這不,曹操真的有一段“俠客行”之旅。
曹操雖然頗為叛逆頑劣,但他疾惡如仇,知道宦官張讓是一個十足的大壞人。
是壞人,就該殺;要當俠客,就要殺張讓這種大壞蛋!——這是曹操心中的判斷。
當時,這個張讓是皇帝身邊的紅人,十常侍之一。此人專權用事,殘害忠良,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因此,張讓在官民中的口碑都極差,天下人人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
曹操自然也有所耳聞,聽久了難免就產生了刺殺張讓的想法。
當時,曹操的父親曹嵩正在京城洛陽做官。有一次,曹操去洛陽,竟然神不知鬼不覺地闖進了張讓的臥室。
一個刺殺張讓的機會來了。
恰巧張讓正在床上閉目養神,曹操便想把蓄謀已久的想法付諸行動,試圖行刺張讓。
就在曹操血脈僨張正準備動手之時,張讓忽然張開眼睛發現了他的危險舉動。
“有刺客啊!”張讓的尖叫聲瞬時驚動了全府。
剎那間,衛士們緊閉大門,荷槍持劍擺好緝拿刺客的姿勢,蜂擁而至。
看了這個緝拿刺客的場面,被激情沖昏頭腦的曹操也冷靜了下來,知道再不趕緊跑恐怕會把小命丟在這里。
曹操使出打狗戟法,行云流水,戟影紛飛,緊密有度,狂風暴雨般讓人心驚膽寒。他拿著一支手戟,從臥室殺到廳堂,從廳堂打到院墻,邊后退還邊囂張地叫道:“擋我者死!”
衛士們傻眼了,不怕死的刺客見多了,但誰也沒有見過這潑皮般打法的刺客。
沒有一個衛士敢近前,沒有一個衛士想去阻攔這個地痞般的刺客,最后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曹操翻墻而去。
其實,曹操手中的手戟并非“滅絕師太的倚天劍”——削鐵如泥且一碰上非死即傷,如果有幾個不怕死的衛士上前抓捕,他就是有三頭六臂也逃脫不了。
對于曹操這個驚天之舉,孫盛在《異同雜語》中盛贊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查閱了許多古書籍,確實沒有找到曹操是個武林高手的記載,他不可能像武俠小說里寫的那樣能殺人于千里之外,逃逸于無影無蹤之間。
那么,曹操的武藝是如何“絕人”的呢?
其實,說到這里,我們暫時不去分析曹操不能成功刺殺張讓的原因,而更應該研究一下曹操的武藝水平。
曹操行刺被發現后并沒有驚慌失措,而是有條不紊地使出了打狗戟法。從這個反應來判斷,曹操不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而且他平時肯定下過一番苦功夫。
在眾多衛士的包圍之下,曹操竟然能從臥室殺到院墻,毫發無損的全身而退,其打狗戟法當是有一定的造詣??紤]到曹操當時還年少,其打狗戟法不可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但至少也達到了戟法四五段的水準。可是,在《三國志》的記載中,曹操的武藝水準還達不到一個武將的平均水平。因此,曹家戟法四五段的段位相當于什么級別的武者,我們無從得知。
所以,唯一能解釋曹操能夠成功逃走的原因,就是張讓的衛士實戰能力確實太差了。
但是,就憑曹操敢孤身闖蕩龍潭虎穴的勇氣,稱曹操為“三國第一刺客”也應不為過。
此時,曹操雖然是一個問題少年,但我們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氣,以及他疾惡如仇的性格。這一點,當是許多大人都不具備的。
至于一向以害人為能事的張讓,為什么沒有對此事秋后算賬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曹操是蒙面刺客,張讓沒有看清他的真面目,不知道是誰來刺殺他,也不知道刺客的動機。
第二種情況,知道曹操的干爺爺曹騰和自己是同人(都是宦官),不好意思撕破臉把事情搞得太僵,畢竟出門抬頭不見低頭見。
第三種情況,曹操屬于“激情殺人”且未遂,而他父親曹嵩在京城做官,背后有人給他撐腰,況且他還是一個少年,即使懲罰也可能只是從輕發落。
綜合以上幾種情況,這可能就是一向飛揚跋扈的張讓未報案讓官府緝拿曹操的原因吧。
有志青年
曹操雖然不怎么喜歡讀官方指定的“教科書”——四書五經,但他對“課外書”有著由衷的喜愛,尤其喜歡兵法,什么《孫子兵法》《吳起兵法》《六韜三略》等都讀得不亦樂乎。當然,不得不說,曹操的這個業余愛好為他以后的事業成功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曹操這個頑劣的小屁孩慢慢地長大了,變成了一個有志青年。
不過,在古代要想出人頭地,展現自己胸中的才能,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就必須通過走仕途這條路來實現。
青年曹操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他當然想去做官實現自己的夢想。
當時,朝廷選用官員,既沒有筆試也沒有面試,自然就不存在像現在哪個職位的錄用率是多少比例的問題了。那么,當時選用官員的標準是怎樣的呢?
這里,我們要說一下東漢的選官制度。
漢朝建立了一整套選舉人才的選官制度,主要是察舉制和征辟制。
察舉制是一種由下而上推選官員的制度,是做官最主要的途徑。其錄用依據是:由社會上的權威人士給預備官員下評判,根據社會輿論來給他們授予官職。這是當時最制度化的選舉官員的制度,社會精英負責考察和舉薦人才,朝廷予以錄用為官。
征辟制是一種自上而下選拔官員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與公府、州郡辟除兩種方式。這套制度包括皇帝征聘、高官薦舉等多種方式,旨在選拔有名望且品學兼優的人為官。
剛成年的曹操,知道要做官首先得去找一些社會的權威人士給自己下評論,推薦自己成為一名預備官員。
于是,太尉橋玄、名士何颙這兩人就認識到了曹操的雄才大略。
橋玄,太尉,對面相有獨到的見解。他看了曹操的面相,吃驚地說道:“我一生中看過許多天下名士,沒有哪一個人像你這樣奇特。小伙子,你要多加努力啊!天下將大亂,沒有治國安邦之才是不能拯救國家的,能平定天下的就是你了!我現在已經老掉牙了,希望把妻子、孩子托付給你,待我死后就拜托你幫助照顧他們?!?/p>
太尉橋玄的這番話一出,曹操的聲名傳遍鄉里,引得鄉鄰嘖嘖贊嘆。
曹操聽了橋玄這番話自然是大喜過望,但想不到橋玄又這樣對他說:“你現在在士人團體中還沒有名聲,可以去拜訪許子將,請他推薦你。”
許子將就是許劭,字子將,汝南大名士,天下排名第一的看相師。
許劭主持的“汝南月旦評”,說得好聽點是一個名士集會,說得難聽點就是一個看相算命攤位,專門品評天下士人,誰人一旦得到他的好評,身價立漲百倍。因此,誰人想身價水漲船高,只需得到許劭一句好評就足夠了。
曹操得到橋玄的建議,便去拜訪許劭。見到許劭后,曹操問道:“我這個人怎么樣?”
許劭一聲不吭,什么話都沒說。
要知道,在交通不發達的時代,曹操連趕幾天幾夜的路程早已是車怠馬乏,長途跋涉幾百里路才來到汝南,但許劭什么話都不說一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一個算命先生,給顧客看面相、識手紋、判吉兇是他的基本操守。許劭作為天下第一的看相師,竟然不把曹操當顧客,豈有此理?既然軟的不行,那就來硬的吧。——意思是,許劭,你今天不給我說句話,你就別想走了。
根據許劭給其他人看相算命的結果來看,許劭的看相算命水平是極高的,他對面相手相、八卦易經、風水占卜、吉兇福禍的預測準確率也是極高的,所以許劭是當時最著名的人物“鑒定專家”?!植坏?,曹操無論如何都想逼許劭給他一句話。
面對曹操的威脅,許劭沒轍了,只得被逼說出了一句評語。這句評語也是評判曹操一生最好的評語之一,“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這句話是根據幾種說法綜合得來的)。意思是,如果是在太平盛世,你就是一個能干的大臣;如果是在混亂的時代,你就是一個杰出的英雄。
當然,說真的,幾乎沒有哪一句評語能這么恰當地評價曹操??梢姡S劭確實是真正的“社會評論家”,就是有水平啊!
曹操得到許劭的這句評語,覺得很恰當,大笑而去。
自此以后,曹操的聲名也在士人中傳開了,并逐漸聲名鵲起。
踏上仕途
“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說的是季布一諾千金的故事。
但在曹操看來,與其得黃金千斤,不如得子將一評!
身價暴漲的曹操,人氣也像充了氣的氣球一樣,越升越高。
聲名鵲起的曹操,自然得到了各方的關注。
熹平三年(公元174年),年僅二十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召入京都洛陽為郎官,成了東漢帝國的后備官員。
進入京都后,曹操猶如蛟龍入海,他的才能也得到了充分展示。不久,由于表現突出,他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
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戚、地主豪強聚居之地,臥虎藏龍,魚龍混雜,很難治理。
年輕氣盛的曹操一到任,看見都城北區糟糕的環境就很生氣,馬上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頒布了一系列法令規定嚴禁夜行。當然,曹操是一個實干家,不會像他的前任一樣只是說說而已。曹操是動真格的,他令人造了十余根五色大棒,懸于衙門左右,貼上公告:“有犯禁者,不避豪強,皆棒殺之”。意思是,誰敢觸犯法令,不管是誰,一律用大棒打死!
曹操的這個禁令一出,皇親貴戚以為他是作秀而已,不當一回事,依然我行我素。
大宦官蹇碩的叔叔蹇圖看見這個公告,但根本就不放在眼里。蹇圖晚上吃了飯沒什么事做,三更半夜就出來瞎溜達。
曹操接到消息后,馬上帶著夜巡的士兵把蹇圖逮捕了。
蹇圖仗著侄兒蹇碩的威勢,平時在京都里作威作福已經習慣了,別人大話都不敢和他說一句,突然之間被抓起來有些蒙圈了。但蹇圖仔細一看,原來是新上任的不懂官場規矩的洛陽北部尉曹操,便又恢復了神氣。
蹇圖:“你憑什么抓我?”
曹操:“違禁夜行?!?/p>
蹇圖:“我侄兒是蹇碩,看在他的面子上放了我吧?!?/p>
其他的夜巡士兵也勸慰曹操道:“還是算了吧,蹇碩是不好惹的。”
曹操斥責:“我不管他是誰,違反禁令一律用大棒打死!”
于是,曹操毫不留情地令人用五色棒將蹇圖活活打死了。
此消息一傳出,京都的那群狐假虎威之輩收斂了,再也沒有人敢觸犯曹操的法令了?!l人無事去摸老虎的胡須,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呢?
當然,曹操的法令肯定得罪了不少當朝權貴,大宦官蹇碩也很生氣曹操打死了他的叔叔蹇圖,總想找機會報復一下??墒?,曹操是照章辦事,打死蹇圖是符合法令的,拿他也沒有辦法。如此,那就設法把曹操這個小子趕出京城吧。
蹇碩作為漢靈帝身邊的紅人,在皇帝耳邊進言:“曹操這個小子很有兩下子,應該提拔他到頓丘縣當縣令。”漢靈帝言聽計從,二話不說就批準了。
礙于曹嵩的過硬后臺,蹇碩不敢把曹操怎樣,只能通過明升暗降的手段把眼中釘、肉中刺的曹操趕出京城,讓他到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去待著。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曹操的堂妹夫強侯宋奇被宦官誅殺。作為親戚,曹操受到牽連,被免去官職。——你從哪里來,就回到哪里去吧!
蹇碩出了一口惡氣,幸災樂禍地看著落魄的曹操卷起包袱回了老家。
被免職的曹操,回到老家譙縣過起了閑居的日子。
過了兩年,即光和三年(公元180年),曹操以能明古學又被朝廷征召,被任命為議郎,可以參預朝政。
于是,曹操上書陳時弊,為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等人申冤,要求恢復忠臣名譽,懲罰奸邪之徒。雖然曹操屢次上書進諫,言辭懇切,但都沒有被漢靈帝采納。
看著朝政日益腐敗,想當治世之能臣的曹操無能為力,心里很郁悶,知道自己說再多也是廢話,干脆不再向漢靈帝提建議了。
看來想當能臣是很難的,不是有才干就能當得了的。但是曹操并不氣餒,他在等待一個機會,一個能證明自己的機會。
這個機會很快就到來了。那就是黃巾起義爆發,朝廷急需一批有軍事才能的人去鎮壓黃巾軍。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二月,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全面爆發,全國七州二十八郡烽火四起,朝野震動。
在這種情況下,軍事人才就成了搶手貨。朝廷紛紛召集有軍事才能的人,于是三十歲的曹操被任命為騎都尉,奉命鎮壓潁川的黃巾軍。
曹操帶著他的一支勁旅,馬不停蹄地趕赴作戰的第一線,受命于中郎將皇甫嵩等人。
張角本是一個草包統帥,況且這群黃巾軍又是烏合之眾,根本就不是中央軍的對手。所以,曹操、皇甫嵩等人合軍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大獲全勝。
曹操由于鎮壓黃巾軍有功,擢升為濟南相,管轄十余個縣。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是,新上任的官員要做幾件有影響的事,以顯示自己的才能和膽識,建立自己的威望。
曹操明白,自己新官到任,濟南有很多的事情要等待自己來厘清頭緒。我們先來看看,曹操新官上任放了哪三把火。
到任濟南,曹操做了三件重要的事,俗稱“曹公三把火”。
第一把火——反腐敗。
自古以來,官場腐敗問題都是很常見的事兒。無論哪朝哪代,官場腐敗似乎就像一個魔咒,從來沒能擺脫得了。即使后來的明太祖朱元璋頒布堪稱史上最嚴的“肅貪令”,依然有很多官員“前腐后繼”不怕死地去腐敗,可見鐵腕冷血依然也不能解決官場腐敗的問題。這就告訴我們,貪婪是絕大多數人的通病,你消滅得了人的肉體,但消滅不了人骨子里的貪婪。
當時,濟南的腐敗問題非常嚴重,如果按明太祖朱元璋的“肅貪令”來處罰的話,估計濟南十有八九的官員都得死。因為明太祖朱元璋的圣旨上明確地寫道:“凡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翻開明朝律法《大誥》三編,我們可以看到明太祖朱元璋親自懲辦貪腐官員的檔案,其肅貪的力度與殘酷度讓人觸目驚心:凌遲、梟首、族誅案數千件,棄市以下案一萬余件。
用重典治亂世,這也是曹操奉行的政策。不過,一千多年前的曹操,不可能像一千多年后的朱元璋那樣暴力——朱元璋創造性地發明了“剝皮實草”“錫蛇游”等極為殘酷的刑罰。如果時光能倒流,恐怕曹操看了也會不寒而栗,并感嘆道:“后輩可畏,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啊?!?/p>
但是,曹操也不是吃素的,他深惡痛絕官場腐敗問題,走馬上任濟南相后立即上奏罷免了八個貪官。要知道,當時曹操罷免的各縣官員大都是攀附皇親國戚的,即我們老百姓口中所說的有后臺的人。曹操雷厲風行肅貪,導致濟南官場震動。
“誰貪贓枉法,就別怪我曹某人手辣了!”——這就是當時曹操的決心。
濟南的貪官看見曹操不按常理出牌,知道繼續待在濟南沒有什么好果子吃,都嚇得卷起包袱跑路了?!按颂幉涣魻?,自有留爺處!”
濟南的貪官跑到外地,又可以通過關系來混一個官位。賣官鬻爵是當時朝廷的一門生意,反正世道混亂,這些貪官不怕到外地沒有官做。
一時之間,濟南郡成了吏治清明的城市。
第二把火——依法治理。
第一把火放了,曹操又放出了第二把火。
這時,曹操又拿出了他當洛陽北部尉時的作風,執法如山,依法治理。
打擊地方的地主豪強,查處欺男霸女的行為,這成了曹操治理的重點。
在曹操的努力下,路霸、村霸、市霸以及各形各色的地頭蛇,不是夾起尾巴好好做人就是逃跑到了外地,濟南郡的秩序得到了很大的改觀。
第三把火——破除神性。
古代,人們信奉神佛是很普遍的事情。在混亂的年代,老百姓更傾向于把命運寄托給神靈,所以當時濟南的神佛活動很旺盛。
當時,修建祠堂、燒香拜佛、磕頭許愿就成了濟南百姓的日常活動,這勢必影響生產,也不利于安居樂業。
曹操對這些信奉神佛的活動深惡痛絕,把濟南百姓修建的祠堂等都統統推倒了。經過一系列動作后,濟南郡的“作奸犯科”者都逃到了其他郡,一時之間“政教大行,一郡清平”,漸成風氣。
但是,殺戮并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對癥下藥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世道更加混亂了,天下更加不太平了,先后發生了滎陽農民起義、南匈奴反漢、張純反漢、長沙區星起義等。在這種極其混亂的情況下,朝廷任命曹操為東郡太守。
這一次,曹操沒有接受這個任命書。他宦海生涯十幾年,把朝廷和官場都看透了,知道這個帝國已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了,“治世之能臣”這條路已經行不通了。
于是,曹操用了一個理由來拒絕這個任命——“我生病了,不能出任了”(“稱疾歸鄉里”)。
既然以生病為托辭,曹操不得不又一次回到了他的老家譙縣。
回到老家的曹操,過著“筑室城外,春夏習讀書傳,秋冬弋獵,以自娛樂”的生活。意思是,在城郊修建了一座房子,春夏季節沏茶讀書,秋冬季節出去打獵,自娛自樂,與世無爭,過著宛如世外桃源的生活。——話雖如此,此時的曹操不可能像后世隱居在瓦爾登湖畔的梭羅一樣,做到真正的與世無爭。
當然,曹操并沒有死心,他仍然關注著世態,牽掛著國家的命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身處鄉下的曹操,依然沒有放棄對未來的希望。也許,曹操此時并沒有閑著,他一定讀了許多“課外書”——兵書。
不過,這時候的曹操雖然很有錢,但也只能待在家里讀書,努力讓自己的靈魂得到釋放。
“樹欲靜而風不止?!遍]門讀書的曹操忽然接到了一封信,差點就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
這封信是冀州刺史王芬等人寫來的,信中大意是:廢掉漢靈帝,擁立合肥侯為皇帝,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但曹操就是曹操,他不為所動,果斷拒絕了。因為,他知道王芬他們一定不會成功的。
果然不出所料,王芬等人的謀反事件很快就失敗了,而王芬也因為事敗自殺了。
“姜是老的辣,醋是陳的酸?!苯涍^十幾年的宦海生涯,曹操已鍛煉成了一個深謀遠慮、穩重老練的老手,不是王芬等人幾句話就能忽悠得了的。
這就是曹操的可怕之處,年紀不大,眼光深遠。
起義事件此起彼伏,今天農民起義首領張三被朝廷滅了,明天匪徒首領李四又起來鬧事,唯恐天下不亂。當時,東漢王朝亂得像一鍋粥一樣,西邊的張三死了,東邊的李四又來了,整個天下動蕩不安,沒有預言家能預料到明天會發生什么事?!@里借用清人曹雪芹的一句話來形容,當時的整個局勢就是——“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
孤獨的奮斗
此時,待在鄉下的曹操一定會有一種孤獨感吧。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泵慨敳懿傧肫鹑偞蠓蜻@句話,內心就有一種刺痛的感覺。
十幾年來,幾千個日日夜夜,曹操都在奉獻著自己的力量,燃燒著自己的熱血,為的不是自己一個人,而是為了挽救這個千瘡百孔的東漢帝國。
曹操的奮斗,是孤獨的,是寂寞的,是不被人理解的。
懲惡、進諫、肅貪、廉政,又有哪一項得到朝廷的肯定呢?
曹操落寞的心情,是不被世人所理解的。
當然,不被人理解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心結。所以,終其一生,曹操最大的愿望想必就是希望后人能正確認識和理解他的功過得失。
不要美譽,也不要詆毀,只要一個中肯客觀的評價!——這可能就是曹操最想對世人說的一句話。
不過,這個時候的曹操,還沒有考慮到千秋萬載之后的評價,他目前所能做到的就是韜光養晦。
“圣人韜光,賢人遁世?!辈懿俚墓陋?,曹操的忍耐,曹操的奮斗,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
身在鄉野的曹操心懷天下,無論是風吹日曬還是狂風暴雨,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成了一個孤獨的守望者!
曹操相信自己的機會一定會來,屬于自己的時代一定會到的,相信自己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八月,東漢帝國的皇帝漢靈帝為了鞏固統治,分解外戚大將軍何進的權力,想出了一個“分權制衡”的策略,并設置了西園八校尉。
曹操因其家世和才能,被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在西園八校尉中排名第四。
漫長的黑夜,黑暗的歲月,終于城頭變幻大王旗。
此時,東漢政權已十分動蕩,時局也變幻莫測。
何進是東漢帝國的大將軍,但以他的能力和眼光來看,只能注定是一個失敗的大將軍,而事實也正是如此。
既然再次出山,曹操決定努力盡職,盡己所能。
這是曹操內心的愿望,也是一個校尉對王朝的責任。
但是,曹操料想不到的是他準備努力盡職的愿望又落空了,因為更大的禍亂又來臨了,東漢帝國離傾覆的日子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