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位是那個時代的圖騰,人們對它的信仰超越一切,甚至超越了對自由貿易、低稅收、小政府等理念的崇拜。黃金是這一金融系統生命活力的源泉,大部分貨幣都與它掛鉤,因此黃金構成了銀行的基礎,是戰時或危機期間的安全儲備。中產階級是儲蓄的主力軍,隨著這一階層規模的不斷壯大,金本位制度不僅是調整貨幣問題的有效機制,而且還有利于鞏固和加強維多利亞時期的經濟優越性以及公共政策的審慎性。英國著名小說家H. G.威爾斯(H. G. Wells)曾評價它是“愚昧的忠誠”。無論是倫敦還是紐約,巴黎還是柏林的銀行家們都對它敬畏有加,他們懷著一種教徒般的虔誠,把它看作上帝賜予的禮物、超越時空的行為準則。
安吉爾因關于全球相互依賴關系的論述而著名。他的一生似乎都是在流浪中度過的。他出生于英國林肯郡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被送往法國圣奧梅爾的一所公立中學讀書,17歲成為日內瓦一家英文報紙的編輯,并在那里讀完大學,之后由于對歐洲的未來感到失望而移民美國。雖然身高只有1.5米,身體單薄,但他卻一生從事體力勞動,在加利福尼亞的7年中,他做過葡萄種植員、溝渠挖掘工、牛仔、郵遞員以及采礦工,最終他安頓下來,成為《圣路易斯環球民主報》(St.Louis Globe-Democrat)和《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的記者。1898年,安吉爾返回歐洲,到達巴黎,在那里他加入了《每日郵報》。
1910年,安吉爾的小冊子以書籍的形式出版,即《大幻覺》(The Great Illusion)。他認為,當戰爭因為沒有經濟效益而不再是展示國家力量的手段時,就沒有那么殘酷了,這種說法在那個物質主義的時代引起了共鳴。這本書受到了瘋狂的追捧,截至1913年已經賣出了100多萬冊,并被翻譯成22種語言文字,包括中文、日文、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等,有40多個組織為傳播書中的信息而成立。其中的觀點被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爵士(Sir Edward Grey)、馮·梅特涅伯爵(Count von Metternich)、法國社會黨領袖讓·饒勒斯(Jean Jaurès)等引用,據說以好戰聞名的德皇威廉對此理論也頗感興趣。
安吉爾最忠實的信徒莫過于伊舍子爵二世(Viscount Esher Ⅱ)——自由主義思想的奠基人,以及愛德華七世(King Edward Ⅶ)的心腹雷金納德·布雷特(Reginald Brett)。雖然伊舍在政府中占據高位,但他卻只想保留警察局副局長和溫莎城堡副總督的職位,并在幕后施加強大影響力。最重要的是,他是帝國國防委員會的建立者之一,這是一個建立于布爾戰爭之后的非正式但卻強有力的組織,反映了大英帝國的軍事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