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神秘學教學(五)
- 一九二四:從繼承詭異遺產開始
- 長衫二十萬
- 2211字
- 2025-04-19 23:49:02
正午剛過的陽光透過頂窗的玻璃進來,在地上渲染出五彩的倒影。
直射下的光柱另一側,希羅·哈維的每一根下垂的白發都顯得如此清晰可見。
他臉上的表情,連同眼鏡片后那雙有力的眼睛,將言語詮釋得過分有力。
以至于費萊不覺地問出:“為什么?”
哈維教授搖頭,將粉筆又一次定在了黑板上。
“費萊,在聽你的描述以前,我以為你是獨一無二的天才,做到了僅以一眼就復刻了魔法施展。但是,”
氣口上的長停頓下,兩位學生屏息凝神。
教授在黑板最開始畫下的“三基石”底下點了一個清晰可見的白點。
做完后,他并沒有第一時間說明,僅僅是接著剛才停頓的部分說道:“聽完你的復述后我才知道,你的儀式,也就是整個過程是不完整的。”
“怎么會?”
哈維教授單手虛壓,說道:“別著急,想想將近一個月之前,在你第一次來見我的時候我都做了些什么?不用想太多,就那次覲見我做的事情。”
費萊思考半晌,細細陳述:“您用了粉末在地上畫了逆五芒星陣,然后將骰子交到了我手上,最后念上了一段禱告詞,然后我見到了一道目光。”
“等等,”他幡然明白過來,“骰子!我的媒介缺少了一部分!”
“不止,你犯的錯誤遠不止這些。”
哈維教授續接著說道:“現在我們將你所說的脫困行為構筑一個三基石。刨除掉精神與物質部分,我們單說媒介。
你的媒介部分包括:用材為血液的魔法陣,模仿著我說出的禱告詞,以及在魔法陣中的你們兩人。
現在我們將這些因素羅列完之后,再回過頭來反向推理。
首先你想要施展的是覲見的魔法,但你在剛剛的表述里,從沒有指明魔法的作用對象。
想想我在你面前展示時說過的,媒介是有作用對象的。依靠骰子勾連你與神明兩端,所以你才能見到后面的一瞥。
但在脫困行為里,既沒有類似的媒介存在,你也沒有指名覲見的神明。這是第一點錯誤。
其次,媒介里有個很大的變量,也就是那個大力士。
他的存在無疑會讓你媒介端產生難以想象的偏移,而你作為施法者沒有足夠的精神和物質去支撐,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當作施法媒介使用的。
血液這樣東西,有著極大的危險性和盲目性。
你這番沖動行為如果真的成功了,吸引過來的還不一定是什么東西呢。
再有就是你從一言半語里學來的操作真能讓三基石施展出魔法么?這點也是存疑的。
在如此條件下,我斷言,你覲見神明的魔法自然不可能施展成功。”
聽到這兒,費萊才理解自己在其中究竟犯了多少錯誤。
不過,他又產生了疑問。
“教授,既然魔法沒成功,那我怎么又能脫困呢?”
“有可能是有人想照顧你的虛榮心,故意隱瞞了事實。也有可能,你用這個不完整的東西吸引來了些奇怪的東西,然后引發了那位大力士的三基石偏移的副作用。”
哈維教授說道,還補充了一句。
“神秘學總是充滿可能。”
事實究竟怎樣呢?當下誰也說不清楚。
當事人,也就是費萊也只有沉默以對。
哈維教授調侃道:“好了,別太沉默了,就當照顧我這個不喜歡這種教學氛圍的老人家。”
而趁著費萊回過神來的間隙,教授將剛剛畫的點與三基石中的各個點相互連接,形成一個倒立的三棱錐。
“既然你有了一次施展魔法的經歷,那我也就能展開講講了。
第一次見面時,我就和你提過一些有關魔法的東西。比如我還記得的一句話:‘精神與物質的結合主體創造了媒介,其中的能量迸發’
不過在這句話里我缺少了一點東西。也就是我一直沒展開講的【知識】。
完整的來說,我之前的那句話應該是:‘精神與物質的結合主體依據知識創造了媒介,由此構筑成一個完整魔法,從而使得三基石中的能量迸發。’
當時我認為你沒有那么快能觸摸到神秘學的門檻,索性也就忽略了它,但現在看來你已經經歷過模仿的階段了。
我們也可以講講關于知識的部分了。”
聽得有些迷糊的愛爾蘭這下總算是找到了繼續參與課堂的切入點。
“教授,您這知識應該不是什么普通知識吧?”
“當然。”
希羅·哈維肯定地點點頭。
“什么是知識呢,它是魔法咒語,它是覲見禱詞,它是惹人瘋狂的禁忌。
我們將一切神秘學追求的真理,使用的規律稱作知識。
而在三基石理論畫像里,也就是黑板上矮個子說的三角形里,它是獨立于三角形之外的構筑基點,也是一個映射點。”
哈維教授將手指指向那個三棱錐。
“在平日里,三基石相互作用的能量隱藏于原本的平面中,我們是沒辦法將它具象出來的。
這時,我們需要找到平面以外的一點,用這一點將其中隱而不發的能量有個具象的發揮空間。
而這個操作就是施展魔法。
這也就是知識作為構筑基點的含義。”
愛爾蘭積極提問道:“那映射點呢?”
哈維教授看了他一眼,似乎是在肯定這位大齡學生的積極。
“對于映射點,教義中是這么解釋的:‘所有藏起來的能量都不是能具象化的東西,知識像一面透光的鏡子,將一端的藏起的能量映射出來。’
前人們認為,唯心主義的三基石是借助知識投影出一個唯物世界的三基石。唯物世界的三基石才有能量發揮的空間。
直白點說,就是三角形依靠一個支點反射出了另一個三角形,在這對稱部分中,被反射出來的一端才是魔法的顯現。
而在我的理解里,魔法是有作用對象的。
一類是作用于自身,那這部分的知識就缺少了映射點的特性。
而一類是作用于自身之外的,這部分的知識就負責了勾連作用,也就是透光的映射點。
就像光線透過玻璃面這端到另一端一樣。
玻璃就是知識,光的一端是自身,另一端是作用對象。
這類魔法會比較有趣,就像覲見所謂的神明,也被我歸類于此。”
在這段話后,哈維教授指了指屋頂的透光的玻璃以作比喻。
最后他還補充道:“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理解,這部分我不強求你們接受我的學說。”
對于這樣的說法,費萊和愛爾蘭不置可否。
他們畢竟都還是一知半解的初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