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報帶來了耶律章奴叛亂的消息。
耶律章奴何許人也?
耶律章奴,字特末衍,季父房之后。
季父房,契丹皇族三父房之一。為對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諸弟及后裔的稱呼(所稱“季父”,是以阿保機父的排行而論)。連同孟父房(阿保機二伯父耶律巖木后裔)和仲父房(阿保機三伯父耶律釋魯后裔)合稱三父房,或稱皇族三父帳,再加大橫帳(阿保機后裔),合為皇族四帳。專置北面皇族帳官治理。其中季父族帳常袞司,掌德祖皇帝三房族之事。
耶律章奴是皇族,而且還是最重要的季父房之后,季父族帳常袞司,掌德祖皇帝三房族之事,說白了就是有管理皇族的權力。
耶律延禧對耶律章奴還是相當信任的,這次御駕親征,封蕭胡篤為先鋒都統(tǒng),章奴為都監(jiān)。
遼人的都監(jiān)那可是實權,掌部署約束營伍,位次于詳穩(wěn)而高于將軍!
詳穩(wěn)是遼代官名,諸官府監(jiān)治長官。
先說這耶律章奴為什么要叛亂。
遼金一戰(zhàn),耶律延禧臨陣脫逃,以致于戰(zhàn)局來了個大逆轉,耶律章奴是看在眼里氣在心里。
在敗退的過程中,耶律章奴遇上蕭敵里和蕭延留,于是說道:“太祖皇帝百戰(zhàn)得國,今有不肖子孫臨陣脫逃,無太祖之風!竊見興宗皇帝孫魏國王淳道德隆厚,能理世安民,臣等欲立以主社稷。”
耶律章奴這是要行廢立之事,這是謀反的大事啊,不過蕭敵里和蕭延留卻是欣喜若狂。
耶律章奴要立的是魏王耶律淳,蕭敵里是耶律淳的小舅子,蕭延留則是耶律淳的親外甥,都是耶律淳最親的人,一旦事成,這二位的收益可不小啊。
況且蕭敵里與蕭延留對于耶律延禧能當上皇帝早就不滿了。
自古以來,老皇帝死了,新皇帝繼位是非常正常,兄終弟及者有之,父終子繼者更是最為普遍,但皇孫繼位的就很少見了。
太子在世,魏王耶律淳沒得爭,但這太子沒了,魏王耶律淳的呼聲就比較高了,可偏偏道宗皇帝跳過了兒子,直接就把耶律延禧這個皇孫定為了儲君,那些個當叔叔的又怎么會心服呢?
這次耶律延禧傾舉國之力與阿骨打決戰(zhàn),眼看著勝利就要到手了,耶律延禧卻不爭氣地跑了,搞得戰(zhàn)局瞬間崩盤,這在強者為尊的草原上就給了有心人借口了。
郎有情妾有意,雙方一拍即合,當即商定耶律章奴就地招募逃兵,蕭敵里和蕭延留以廢立事馳報耶律淳。
女真人追得急,所有人都只顧著逃命,耶律章奴進行的很不順利,忙活了數(shù)日,也只招到了三百余逃兵。
眼看著女真人就要追來了,耶律章奴這才帶著三百殘兵一路直奔祖州而去。
路過上京的時候,耶律章奴大概是沒錢了,那些殘兵也不愿意跟著了,于是把心一橫,勾結了數(shù)百草寇攻掠上京,取府庫財物。
也正是這個舉動一下子就驚動了耶律延禧。
耶律延禧是皇孫繼位,心里很清楚那些個叔叔們對此很不滿意,個個虎視眈眈,就等著自己犯錯好取而代之。
如今在戰(zhàn)場上,由于自己的臨陣脫逃導致全軍崩潰,這下可讓這些叔叔們抓到把柄了。
如果只有這些叔叔們跳出來,耶律延禧還至于如此驚慌,畢竟這些年的皇帝也不是白做的,但耶律章奴卻深深地刺痛了耶律延禧的敏感神經(jīng)。
耶律章奴是耶律延禧一手提拔出來的,之前和魏王耶律淳也沒有什么交集,應該算是耶律延禧的人了,不然也不會被耶律延禧委以重任。
但就是這么一個自己人,卻在自己兵敗之后,第一個跳出來主動提出要行廢立之事,這就由不得耶律延禧不重視了。
草原上強者為尊,惡劣的環(huán)境是沒有懦夫生存的余地的!
耶律延禧的臨陣脫逃按草原上的標準,這就是懦夫中的懦夫!
一個被打上懦夫標簽的皇帝,在以強者為尊的草原上注定是不會長久的,第一個耶律章奴已經(jīng)跳出來了,那么第二個、第三個還會遠嗎?
一念至此,耶律延禧當即決定揮軍回朝。
這個決定一出,下面的那些將領像是炸了鍋一樣,強烈反對耶律延禧這一昏庸的決定。
阿骨打追得緊,好不容易經(jīng)過了近一個月的逃往穩(wěn)住了陣腳,同時還有近十萬成建制的軍隊,完全可以展開反擊與女真人決一死戰(zhàn)!
而此時的女真人由于追得緊,各部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不緊密,甚至很有可能已經(jīng)失聯(lián),遼軍這個時候展開反擊的話,很有可能將女真人各個擊破,進而一舉圍剿,勝率是很高的。
將領們說得都是金玉良言,但此時的耶律延禧根本就聽不進,滿腦子都是自己的皇位。
對于耶律延禧而言,女真人是外患,叔叔們是內憂,內憂的級別遠高于外患。
敗于女真人之手,耶律延禧還有投降的機會;
但讓叔叔們奪了皇位,就是想投降都沒這個機會!
這就是屁股決定腦袋。
見皇帝一意孤行,老將阿里說道,只要能打贏女真人,攜大勝之威回朝,魑魅魍魎誰敢跳出來,我們這些浴血奮戰(zhàn)的將士也不答應!
這個提議是最正確的,只要能洗刷了之前黃泥灣戰(zhàn)敗的恥辱,誰也不敢有異心!
然而這是建立在勝利的基礎上的,萬一再輸了呢?之前二十萬大軍都沒打贏,現(xiàn)在就一定能贏了?
耶律延禧當然不會覺得是自己的臨陣脫逃這才導致了敗局,而是覺得將士不力,讓自己感到了危險,這才有了臨陣脫逃!
這個因果關系一倒過來,雙方又怎么能說得到一塊去呢?
耶律延禧是皇帝,真要一意孤行,還真沒人能阻止,于是荒唐的一幕出現(xiàn)了,十萬大軍全線撤離,只留下老將阿里率本部三千兵馬阻擊女真人。
你阿里不是說能贏嗎?那么朕就把你留下,看你能不能贏?
老將阿里氣得一口老血噴出,皇帝你好歹給我留個兩萬兵馬,那么我還能與女真人一戰(zhàn),只留三千,那分明是要我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