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歐神話:世界開端與盡頭的想象
- (德)保羅·赫爾曼(PaulHerrmann)
- 9241字
- 2020-12-30 18:21:54
第二部 從靈魂信仰到自然崇拜的信仰轉向
第四章 精靈
精靈的類型和起源
精靈在北歐神話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遠遜于巨人,在民間信仰里卻更深植人心。雖然精靈已經在《詩體埃達》中獲得若干珍貴的神性,但在《詩體埃達》中,巨人這個太初的生物比精靈更接近敘事軸心,他們總是和諸神沖突不斷。究竟精靈屬于最初的靈魂,或是自然力量和天氣的人格化,目前尚未有定論。就某些精靈如“地靈”(Kobold)(1)而言,和死者靈魂的關聯是顯而易見的;某些則是和自然有著密切聯結,且和無法馴服的大自然暴力的代表、憎恨人類的開物成務的巨人族群相反,精靈體現了自然的神秘力量。但無論是這個說法或是其他解釋,都不能應用到所有的精靈上。在靈魂信仰中,風云卷舒、森林迷霧、波濤洶涌的海洋、隨風搖曳的成熟麥田、窸窣的林間及嗡嗡歌唱的草原,都被認為是善靈或惡靈作為,精靈也因此從靈魂信仰的形式中逐漸發展開來。在丘陵及山區謀生的是“高山族”(Bergvolk)、“丘陵族”(Hügelvolk)或侏儒族,在瑞典無止境的森林深處還有“森林女”(Waldfrau)。河流傾瀉而下的瀑布區,經常住著水妖或水怪(挪威的“Fossegrim”、挪威和德國通稱的“N?kke”、瑞典的“Neck”、德文的“Nix”)。精靈(Elf)的字源和“埃爾夫”(Elf,山里的溪流)有關:“河中老頭”埃夫卡爾(?lvkall)住在埃爾夫河中,可以通過他的鏡子將人類變大。因為他們總是相當低調且隱秘,在冰島和法羅群島上,他們被叫作“uldufolk”,在挪威則是“Huldrer”(住在地底的東西),因為他們對人類相當友善,冰島人也叫他們“寵兒”(Liebling)。在瑞典,人們泛稱精靈為“Ra”“Radande”(統治、管理之意),或是“Vitra”,他們存在于人類飼養牲畜、狩獵或漁獲之處,不論那些地點是在山里、林間、湖泊、瀑布或是海濱、懸崖峭壁旁。
至于精靈是如何從靈魂信仰中演變而來,我們通常會從整個印歐語系的字源角度來解釋。精靈(Elf)在古諾斯語叫作“álfr”,相當于盎格魯–撒克遜語“aelf”、丹麥語“elv”、瑞典語“elf”,以上字詞皆盡呼應了梵語的“rbhú”,其基本意義為超感官的、虛幻的生物(希臘文“e-leph-airomai”意為“欺騙”,“o-loph-ōios”意為“奸詐、詭計多端”):指稱從身體分離以后獨立存在的人類靈魂。一說精靈也叫作“光靈”(Lichtgeist)(梵語的“rbhu”相當于日耳曼語的“albh”,“發光、明亮”之意)。古諾斯語的“dvergr”,中古高地德語的“tw?rc”,盎格魯–撒克遜語的“dweorh”,也就是后來的侏儒,都變成古諾斯語中的“draugr”或是梵語的“druh”,以欺騙傷害人,也就是“幻相”,或是中古德語中的侏儒“撲人鬼”(Druckgeist)。最新的解釋也認為侏儒相當于希臘語的“serphos”(昆蟲)或是伊朗語的“dergnat”(跳蚤)。小精靈(“Wicht”,哥特語“waihts”,古諾斯語“vaettr”)也是如此,這些“小東西、小精靈”,總是在出沒行進間被人聽見。精靈也同樣被稱為“skratti”(古高地德語“scr?t”,中古高地德語“Schrat”“Schretel”,可能是長毛鬼或是吵人鬼;挪威語“skratta”意為吵鬧,“skratla”則是發出嘎嘎聲響)。僅僅以字源學為依據的意義總是讓人困惑。但是精靈的存在至少可以在靈魂信仰里找到解釋。凡是在自然界里存在且生長的東西,背后一定有鬼魂或靈魂,這就是精靈的由來。如同靈魂一般,他們也會享食牛奶、面包和奶酪,和侏儒以及人類死者一樣都住在地下;而和靈魂一樣,他們對人友善或是敵對,端視活人如何對待他們。死者屬于精靈,因此“他們以音樂和舞蹈慶祝人的死亡,如同慶典一般”。古諾斯語中的兩個“侏儒”名字也都有“死者”的意思。(《女先知的預言》Ⅱ 3)在赫爾加山上,索羅夫堅持,如果沒有潔凈沐浴,任何人都不得進入山區,在山里也不得處死任何人畜。他認為他死后會到赫爾加山。他在山上的墓地龐大,因此不想讓人污染那片土地;人們就算內急也不能在山里解手,否則會趕走精靈。這里所謂住在圣山的“精靈”,可能只是指死者的靈魂。此外,民間信仰也明確指出精靈厭惡糞便的氣味或是大蒜、纈草或其他氣味強烈的植物。人們在已故的奧拉夫國王以及“蓋斯塔的阿爾夫”的墳丘獻祭祈求豐年。(Fit. Ⅱ 7)在北歐,耶魯節前夕又稱為精靈旅行日,那一天他們要更換住所;而耶魯節也是靈魂的節慶。在異教時代時,靈魂祭是在室內進行,陌生人不準在場,有時候也會到屋子附近的墳丘獻祭,人們用公牛鮮血涂在墳丘上,以牛肉作為牲祭。精靈住在墳墓里,“精靈磨坊”(Elfenmühlen)這個名字影射古代祖先崇拜的原始鬼魂,在瑞典仍然隨處可見。這種經常出現在墓碑上的杯狀鑿痕,被認為是用來盛祭牲鮮血的碗。
直到今日,這些杯狀鑿痕都代表著某種迷信崇拜。家中如果有孩子生病,母親會在家附近尋找“精靈石”,并在女巫的指導下,在石頭表面傅油,并且把孩子曾經別在身上的針或是破布娃娃壓在下面,以祈求康復。古代的精靈獻祭,在現在北歐的“天使之油”(天使啤酒,Engel?l, Engelbier)仍然可見一斑。有個兒子問精靈(Niss)他死去父親的下落,精靈回答:“你的父親在我們這里?!苯袢?,我們仍把石器和銅器時代的丘墳當作“山丘族”的住所,這些山丘族也經常和人們往來。(《日耳曼傳說》)在精靈的丘墳上有一群人在跳舞,一個丹麥農夫在人群中發現他失蹤的妻子,他大聲叫她的名字,要她跟他走;可是他再也沒辦法和她一起快樂地生活,因為她總是坐在廚房里哭泣。曾經到死亡國度作客的人,有生之年都必須背負注記。(D.)有個挪威農夫侮辱了“格沃德”(Gardvord),也就是守護屋子的地靈,敘事者接著說:“他不應該這么做,因為格沃德其實是當時整修地基的人的靈魂,我們應該尊重和顯榮它?!?/p>
最后,我們要引一則法羅群島傳說,談論溺死的人死后化為水鬼的故事。雖然它不是該則傳說里的要角,但相較于前述法老王的士兵的冰島民間傳說,這一則故事描寫更加明確:
據說人跌入湖里溺斃以后會變成海豹。每到第九個夜晚,他們會脫下海豹裝扮(海豹皮),在岸邊以及懸崖洞穴間跳舞玩耍,就像其他人類一樣。有個小伙子聽見他們舞蹈的聲音,又看見美麗女子褪下海豹外衣。在月光下,他看到許多來自陰間的人在柔軟的沙灘上熱情地跳舞,而海豹皮就放在她們身旁。在晨曦間,他偷走了海豹外衣,無論女孩如何懇求,他都不肯歸還。她只好嫁給他,為他生了幾個孩子。除了手指間的薄膜,以及彎度類似海豹前爪的手臂以外,她并沒有其他明顯的痕跡讓人看出她原來住在海底。有一天,男子把寶盒的鑰匙放在家里,他的妻子用鑰匙打開寶盒找到她的海豹外衣,再也忍不住欲望,就鉆進海豹皮消失在海里。這時候馬上有一只大海豹湊上來,原來是她的第一任丈夫,她愛他遠甚于在人間的那個丈夫。
1855—1856年間,E. M.阿恩特(E. M. Arndt)在波昂對克勞斯·格羅特(Klaus Groth)提到瑞典人和挪威人關于海底神秘居民的信仰,那是當年他被拿破侖打得落荒而逃時親自聽到的:那些海豹(或是看似海豹的生物)會窺伺在岸邊玩耍洗澡的美麗少女,并且擄走她們。
清晨雞鳴時分的陽光,會趕走那些夜行者,例如瑪拉或鬼魂;因為陽光是“侏儒的煩惱”或者“使精靈苦惱的東西”,他們一看到陽光就會化為石頭。(《阿爾維斯之歌》17, 36;《哈姆狄爾之歌》1)
在想象世界里到處都有魑魅魍魎。它們不僅棲息在無人居住的世界,也會存在于動物世界中。因為在遠古的經驗里,致病的寄生蟲總是出現在動物和人類的尸體上,特別是蟲或蛆等看似無足的生物,比如鰻魚、蛇或蠑螈,都被認為是精靈的偽裝。其他會作祟的精靈還有挪威的“巨魔”(Alptroll;挪威語“Elvetrold”),他會張開血盆大口,吞下佝僂的病患,以及“精靈球”(Elbenball, Finnball)和“巨魔卵”(Trollnest),也就是精靈在動物腸胃里射出的寄生蟲卵。
根據日耳曼民間信仰,蠕動的蟲是會侵襲人畜的瘟神化身。如果有人招惹了蟾蜍,它會在夜里爬到欺壓它的人類胸口,使他們做噩夢。(N.)打冷戰、發抖、全身晃動或是打哆嗦,無論反應是否規律,都是顯著的癥狀,因而讓人覺得是惡魔出現;對遠古的人而言,這只可能是精靈的杰作。突然的皮屑或脫皮,以及驚嚇或夢囈之后出現的皮膚斑點,也是精靈作祟的結果。皮膚的紅點或是熱潮,叫作“精靈之火”(Elbenfeuer)。(N. Isl.)和皮膚疾病有關的,還有人畜的發根;頭發纏結成辮子、蜂巢狀或球狀,都被認為是惡魔在打毛線。在北歐,在反芻動物胃里找到的毛球叫作“惡靈球”(Alpkugel)或是“巨魔毛球”(Trollenkn?uel)。(N.)馬的鬃毛或是人類頭發打結了,也叫作“惡靈發辮”(Alpzopf)(D.);而那些如鳥巢般的灌木叢或草叢,則叫作“瑪拉之穗”(Marenquasten)(《日耳曼傳說》)。人們會把“瑪拉之穗”高掛于馬廄,讓瑪拉或惡魔造訪時坐在上面,而不是騎在人類飼養的馬上,弄亂鬃毛并且編織“惡靈發辮”。(S.)接觸到精靈的氣息或是斥罵惡魔,會招致病痛甚或死亡。這種“精靈氣息”(Elbenhauch)會導致瘟疫、膿瘡或是四肢腫脹。精靈一吹氣,就如惡龍一般,使空氣都變成有毒的。他們也會射出致命的“惡靈箭”(Alpschu?),就連侏儒也能“發射”,因此動物瘸了腿就叫作“被侏儒打中”(von Zwerg geschlagen)。(N.)他們能以太陽的照射(中暑)致人死(“精靈光線”)(《史基尼爾之歌》4;《瓦夫蘇魯特尼爾之歌》47),或是借由雷戟(“惡靈箭”)及狂風使人罹患風濕、癱瘓、瘡癤、肢體腫脹,甚至侵襲臉部或心臟,造成昏迷、四肢僵硬或死亡。這些描述令人想到使徒保羅,他罹患的可怕疾病很可能是癲癇造成的痙攣,因而把它形容成“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這是撒旦的差役要攻擊我”。(Ⅱ Kor. 12:7)
直到現在,我們也往往會說“我覺得被攻擊了”(ich fühle mich angegriffen),亦即我被致病且憤怒的惡魔攻擊了。佝僂癥是惡靈的巫術和魔法,或是精靈的“邪惡的注視”或“精靈之箭”引起的疾病。甚至只要看他們一眼就會要人命。因此,當精靈來臨時,最好保持距離并且緊閉雙眼。想要從樓板空隙偷窺精靈的人,最后都會失明。有個助產士說她曾經在山里看到精靈,后來便瞎了眼。(D.)
就連精神疾病也被認為是精靈作怪。只要是被精靈誘拐到他們的國度,很少有人能夠平安歸來;而假使真有人能全身而退,他要不是瘋了就是傻了。(N.)有時候,在如死去一般地沉睡很久以后,也有人蘇醒過來。(D.)因此人們總是相信他是接觸了地下的東西,而每當精靈在夜里出現,他便會跳起來和他們說話,或是隨著他們的舞蹈扭動身體。挪威的民間信仰一般認為這種精神錯亂的狀態(huldrin,德語作“verhuldert”)是林中女妖(Hulder,古高地德語作“helan”,“隱藏”)或是神秘的地底生物在搗亂。
只要沾到或吃一點點精靈盛在金杯里的佳肴美饌,就會愛上那個精靈;相反地,若是想得到精靈的祝福,只要以人間的食物獻祭,就可以得到最殊勝的禮物:永恒的青春。有個王子被海中女妖(Meerfrau)長年囚禁于海底服侍海妖,海妖的女兒愛上了王子而救他一命,他在回到人間之際,她告訴他記得吃某種東西。他只吃了一點胡椒粒,雖然逃過一死,卻因此和精靈斷了音訊,忘了仍等著他的情人。(S.)
這種被精靈擄走的故事是很普遍的傳說類型,里頭總會提到誘人的惡靈獻上某種遺忘之酒。山神給少女喝了這種酒,讓她們遺忘一切,永遠留在山上陪伴他。她喝了一口,就忘了天和地;喝了第二口,她忘了神;喝了第三口,她忘了兄弟姐妹。在一系列故事分支很多的傳說里,也曾提到某個少女一到某個地方,山里的侏儒精靈王就給她喝一種酒,讓她愛上了他。更重要的是第二則傳說,某位青年因為喝了女精靈給他的“遺忘之酒”,于是愛上了精靈。有個丹麥的騎士倒在精靈墳丘上睡著了。這時候有三個美麗的少女經過墳丘,她們優美的歌聲讓浪花凝結在空中、魚兒忘了游泳、野生動物在森林深處靜止不動、樹枝上的小鳥也不再啁啾。從墳丘里走出一個可愛的少女,手里提著銀色茶壺。那三個被精靈控制的姐妹們警告他說:讓藥水流過胸口吧,和精靈少女一起住在墳丘底下是很可怕的事呀!
如果神明不肯庇佑,
公雞會振翅,
他只得被精靈少女吸引
到精靈的墳丘里。
法羅群島上的林間女妖時常覬覦某個基督教的青年,總是要引誘他。每當他走進曠野,墳丘便會自動開啟,女孩會出來向他敬酒。他沒吹掉酒杯上的泡沫,因而喝下遺忘之酒,中了魔法,于是她們引誘并控制了他,把他擄到精靈墳丘底下。在挪威和瑞典都可見同樣的故事。而挪威最北部的傳說更是經典:
有個男孩聽到山上傳來曼妙的音樂,當他循聲而至,林間女妖給他一只金色牛角杯。他趕緊將酒灑到腦后,抓著牛角杯就往家里奔去。頓時庭院傳來一陣恐怖的聲響,有什么東西不停敲擊,并且露出許多鮮血淋漓的頭顱。直到四下寂靜無聲,有個戴著紅色尖帽的矮小老人走進房間。他怒氣沖沖且聲音顫抖地說:“你瘋了嗎?只要你遇到麻煩,我都會拉你一把。為了報復你搶走他們的金牛角,那些林中妖精剛剛來過。如果不是我的話,你的肋骨早就被打斷了!”他就是戈德邦(Godbonde),家里的土地神和守護神,他用鐵棍把敵人趕走了。
在魔王“光明之地的古德蒙”(Gudmund von Gl?sswellir[Glanzgefilde])的神話中,也提到會招致毀滅和死亡的危險的林中女妖之愛:
他美麗的女兒在森林中發現海爾吉,對他一見鐘情,并且在離別時贈上豐厚的禮物。后來她便伺機誘拐他,臨別時詛咒挪威女人在他身上再也得不到任何樂趣。(《勇士傳說》Ⅲ 141;Fit. Ⅰ359)索基爾(Thorkil)曾警告說,在古德蒙的國度中享樂,會失去前半生的記憶,只能一直待在妖精族里。(《丹麥人的事跡》288)他的同伴布齊(Buchi)娶了古德蒙的一個女兒,馬上失去記憶,后來便淹死了。(《丹麥人的事跡》291)甚至弗蕾亞也曾經給赫丁喝遺忘之酒。(《史前傳說》Ⅰ 400)
科爾(Koll)是一種巨怪,擁有一只分成兩個部分的牛角杯:喝下半部分的酒會遺忘所有的事情,但若喝了上半部分的酒,就能夠恢復記憶。(《史前傳說》Ⅱ 399)侏儒蒙都(M?ndul)要女人喝酒以謀害她,她于是失去記憶,只有喝了侏儒的回憶之酒才能恢復記憶。(《史前傳說》Ⅱ 298ff.)精通法術的格莉希爾德最終給了西格魯德一種酒,他喝下后就會忘記布倫希爾德。(《女先知的預言》S. 24,27,29;《格里皮爾的預言》31,34)
使得西格魯德臣服于尼伯龍根族(Nibelungen;“隱藏者”)的酒,代表他終究將落入惡魔力量之手,地底生命對他的愛也會使他走向滅亡。“格莉希爾德”(戴面具的女戰士)讓人想起尼伯龍根族,而這個名字只限于形容惡魔。從關于“遺忘”這個動機的北歐傳說里,我們也可見到日耳曼的尼伯龍根傳說里失落的性格。
這些淫蕩的精靈甚至會和女神爭風吃醋。四個侏儒打造了一條珍貴的項鏈,但只有當他們每個都和弗蕾亞共度春宵,她才能得到這條項鏈。(《史前傳說》Ⅰ 391)洛基責怪弗蕾亞讓所有阿薩神族和精靈都享有她的愛情。(《洛基的叫罵》30)
精靈既渴望青春正盛的青年和美貌的少女,也會覬覦健康的孩童,他們用暴力或詭計擄走孩童,并換成自己的孩子。這些怪嬰都長得和怪物一般,臉色如樹皮一般慘白,并且如煤灰一般了無生氣。(Thidreks S. 169)
人們如果要丟掉怪嬰,就必須帶他上教堂,他會在那里死去;否則便要揍他、掐他,精靈母親就會現身換回自己的孩子。
雖然怪嬰長得丑,他的精靈父母倒是很美麗。他們比當時的北歐人好看許多。(《史前傳說》Ⅰ 387)阿爾芙希爾德(Alfhild)是最美麗的女人,而當時精靈國(Alfheim)(2)的居民更是比任何種族都要漂亮。(Herv. S.1)可是侏儒體格如孩童一般,外貌既老又丑,膚色如土,鼻子出奇的長。因為陽光不曾照到他們的臉,所以他們的臉色如死人一般蒼白。因此索爾說侏儒阿爾維斯(Alwis)鼻子周圍的膚色之蒼白,宛如夜里一直睡在尸體旁邊一般。(《阿爾維斯之歌》2)
根據《詩體埃達》,“光靈”(Lichtelf)的居所就在華納神族(Wanengott)的弗雷(Freyr)那里。精靈和華納神族里,溫和舒適的空氣和天氣都被人格化,主司陽光和微風。根據民間傳說,人跡罕至的山谷、丘陵和峽谷,都有著他們一望無際的王國,里面到處是黃金和白銀。
有個少女整整八年都被山神國王禁錮在巖石間,母親問她這些日子都到哪里去了,少女回答:“我在開滿鮮花的草原上到處流浪?!保⊿.)精靈花園里的樹木比任何人間的樹林都要蔥綠,那里的水果也是他處遍尋不著的。(S.)精靈國王古德蒙在“光明之地”(Glanzgefilde)的“永生草原”,是北歐人的天堂。地面上也有他們喜歡出沒的地方,像是草原、偏遠而封閉的森林,他們也特別喜歡棲身在某種樹木上。
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人類很像。精靈有時會獨自游蕩,但大多是群居的,而且有個首領。精靈和山神都有個國王。在冰島,漢斯·薩克斯(Hans Sachs)著名的軼事集《夏娃各自不同的孩子們》(Die ungleichen Kinder Ev?)也提到精靈。根據芬努斯·約翰尼烏斯(Finnus Johannaeus)于1774年所撰的《冰島教會史》(Historia ecclesiastica Islandiae),他們有兩個總督,每兩年輪流由隨從陪同坐船到挪威覲見整個精靈族的國王,詳細報告臣民的行為、忠誠和服從;當總督越過了正義或道德界線時,隨從會適時提醒他。
如同人類,精靈也會從事畜牧。
挪威的林中女妖會放牛,牛群和精靈都一身藍色。海中女妖會保護島上和岸邊的白牛;而精靈則承諾以12頭白牛作為報酬。(S.)在法羅群島上,人們相信牛群里有看不見的肥母牛在吃草,它們是從海里來的,奶量比人間的乳牛豐富,農民總是歡迎這些乳牛的到來,而它們則會目不轉睛地盯著大海。在山里,侏儒會飼養有著金牛角的母牛。(N.)從海里會冒出一頭身上有老鼠灰斑或蘋果灰斑的公牛,混雜在人們飼養的牛群當中,和母牛交配生出強壯的小牛,甚至可以神奇地隱形。一個瞎眼的老女人聽到小牛的叫聲,驚道:“這是精靈的叫聲,不是一般的生物,為了你們好,還是趕緊殺了它吧!”但因為小牛實在太強壯而美麗,所以沒有人照她說的做。小牛長得很快,四年后就用牛角刺向它的主人。(Eyrb. 63)人們也會以米夏埃利的飼料(Michaeli Futter)喂養海中女妖的牛。(S.)
在冰島,違法犯禁的人往往被認為具有精靈的血緣:他們有自己的謀生方式、自己的牛群,并且如精靈一般,從人群中搶奪婦女。格雷提是史上第一個被判和精靈私通的人。(Grettis. S. 61/62)
精靈特別喜愛舞蹈。日落時分,他們會跑出來到處飛舞,溫柔而曼妙的精靈舞蹈美得難以形容,纖細如百合,潔白如初雪。他們戲耍的時間從芬芳的夜晚降臨、草地沾滿露水開始,一直到雞鳴劃破清晨。若是他們沒有在第三聲雞鳴前消失,猶如翻騰的晨霧在太陽升起前消翳,他們便會“遭到白日詛咒”(taggebannt),也就是一直站在聽到雞鳴的地方,動彈不得。
奧盧夫(Oluf)到新娘的娘家去,新娘正穿著美麗嫁紗,等著奧盧夫將她迎娶回家。但他放出獵犬和獵鷹打獵時,樹林中的女精靈注意到他。為了把奧盧夫留在自己身邊,女精靈伺機以柔美誘人的弦樂拉起他的手,在草地上跳起輪旋舞。新郎耳里聽見美妙悅耳的音樂,而精靈國王的女兒出現,她纖美白皙的手伸向他:來吧!年輕人,與我共舞!他就這樣忘乎所以地讓精靈引領著他,被誘拐到精靈王國,而精靈們拉著他不讓他離開,他便從此失蹤多年。對他來說,感覺只過了一個小時;但是新娘已經死去多年。后來每次有精靈邀舞,他都如此回答:
我不想跳舞,雖然仍然喜歡跳,
因為明日就是良辰吉時。
但她一直是他心中的痛:
從來沒有這么痛過。
“如果你不和我跳舞,
我就降下死亡和災難?!?/p>
奧盧夫先生將馬頭調轉,
而瘟疫和疾病在他背后到處蔓延。
當晨光讓他睜開雙眼,
人們卻從城堡里抬出三具冰涼的尸體。
那是奧盧夫、他的新娘,
以及他因悲傷而死的母親。(《日耳曼傳說》)
有個女孩答應在耶魯節前夕拿奶油麥片粥給地靈,卻帶了酸牛奶燕麥粥給他。地靈把整碗粥打翻,并與她共舞直到清晨,他唱道:
你把地靈的粥吃光,
哎,所以你也只能和地靈一起跳舞?。∟.)
和喜愛舞蹈息息相關的,是對音樂的渴望。精靈的歌聲對大自然所施加的魔法是難以言喻的,所有生物都會呆若木雞地側耳傾聽。當侏儒之女烏爾法(Ulfa)用金豎琴演奏“盧恩符文”時,森林里的動物忘了它們原本要去哪里,河中的魚也不再記得要游向何方,而侏儒肩頭的老鷹展翅飛翔,草原上繁花盛開,一片欣欣向榮。當精靈墳丘上的少女引吭高唱,暴風雨會收斂自己巨大的力量,魚群開心地以它們的鰭戲耍,森林里的鳥兒也會鳴叫應和。相反地,當新郎彈奏豎琴,企圖從水妖內克(Neck)那里救回被擄走的新娘,小鳥會飛離枝頭,樺樹會生長出樹皮,公牛額頭上冒出角來,教堂塔樓高高聳起,最后則是新娘從水波中出現,依偎在他的腿上。如此甜美的音樂,在瑞典叫作“精靈樂曲”(Elbenspiel),挪威人稱之為“女妖的演奏或樂曲”,冰島則用“寵兒的旋律或演奏”稱呼。
某個農夫的女兒和精靈生了孩子。到了晚上,精靈父親就會在孩子的窗前吟唱美妙動聽的歌曲,除了讓孩子漸漸入睡,也賜予他好運和祝福,同時給他一些建議和智慧的話語。(Isl.)
而女妖演奏的總是單調哀怨的小調樂曲。山中居民在山谷或峭壁偷聽,從地底下的精靈身上學到了那種音樂。瑞典南部有一種旋律叫作“精靈國王曲調”,很多音樂家都會彈,卻從來不敢演奏,因為音樂一旦開始,無論男女老幼或是無生命的東西都會不由自主地跳舞,直到演奏家能倒著演奏詠嘆調,或是有人在他身后踢他,使得琴弦斷裂,否則音樂和舞蹈都得繼續下去。只要以一只灰羊為代價,尼斯精靈就會教人拉奏小提琴。(N.)水中妖精們尤其喜歡音樂。
精靈聰明伶俐、優雅、富于創造而且有藝術天分;隨著文化發展,他們擁有最精致的手工藝,因此是諸神的工匠。他們創造出奧丁的永恒之槍岡格尼爾、德羅普尼爾戒指、希芙(Sif)的金發、弗蕾亞的項鏈、弗雷的船和公豬,以及拴住芬里爾惡狼的鐵鏈。英語文學中也充斥著熟諳鑄造的侏儒的故事,許多著名的武器、盔甲或劍都是由地底侏儒鑄造出來的。冰島人稱技術卓越的工匠“如侏儒一般超群”,而有藝術感的作品則叫作“侏儒工藝”。因為侏儒在山里挖掘貴重金屬及寶石等,“侏儒工藝”也指山里閃爍動人的水晶。由此,蜘蛛和蜘蛛網也稱為“侏儒”和“侏儒”之網。
智慧是精靈很重要的特點。阿爾維斯是個聰明絕頂的侏儒,他和索爾打賭:他要走過九個世界并且細心觀察一切。有兩個侏儒釀造了“詩人靈酒”(Dichtermet),后來被奧丁搶走。精靈們把威力強大的盧恩符文傳授給奧拉夫騎士,他們要教會他鑿刻、書寫和閱讀。(D.)精靈的魔法歌也稱為“盧恩”;而侏儒之女烏爾法的迷人豎琴演奏誘使騎士提拿(Tynne)進入精靈王國,它也稱為“盧恩演奏”(Runenschlag),而那騎士也借著“盧恩書”逃脫盧恩演奏的束縛。(S.)
精靈們能預言并宣告即將到來的災難,水妖也具有預見未來的能力。
他們既能招致傷害和疾病,也能治病。索瓦德(Thorvard)以公羊血獻祭精靈,而后他的重傷便不藥而愈。(Kormaks. S. 22)
精靈一般都被描述成奸詐狡猾。阿貝利希(Alberich=Alfrik,“精靈國王”)也被稱為“偉大的小偷”。(Thidreks S. 16)而其他侏儒有的叫作“大盜”(Althjof)、“盜墓賊”(Hlethjof)或是“機靈的人”(Fundin)。(《女先知的預言》11,13,15)
精靈的思考模式和習性是善與惡、誠實與欺騙的獨特混合體。我們不需要多舉例證。民間傳說里經常出現的水怪,在異教的信仰里就已經存在。有一種搗蛋鬼(St?renfried)就叫作“紅精靈”(Rotelbe)。(Nj. 45)除了搞怪以外,他們也會表現善良的一面?!叭魏稳硕疾粦撌逞浴?,阿爾維斯說。(《阿爾維斯之歌》3)冰島人相信,精靈凡事主張公平正義。對家神的忠誠是不容置疑的,他們無法忍受不誠實,因此常常自己處罰家仆。雖然他們的行徑隱秘低調,只在人們睡著的夜間活動尋歡,但他們也需要人們的協助,例如在嬰孩誕生之時;而他們也會以豐富的禮物和才能作為回報。但是,曾經對精靈施以協助的人不能透露關于他們的一切,否則好運就會消失。在《詩體埃達》里,精靈經常出現在阿薩神族里,而相較于巨人族,他們和諸神比較親近。許多人都是以精靈的名字命名,可見人類和精靈的關系匪淺,而繼承精靈的名字似乎會帶來好運。(《詩之藝術語言》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