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2018年10月8日,農歷2018年八月二十九,星期一
邱志澤節后第一天上班,就被袁也堵到了門口,他既意外又無奈,“你怎么又來了?視頻事件我已經無話可談了。”
袁也道,“我打算做一期系列評論,為你平反。”
邱志澤道,“您饒了我吧,上次您就打著為我平反的旗號。結果呢,文章一出,人人都覺得是花錢洗白,我差點被噴成個篩子。”
袁也道,“我也沒想到文章是那個反應,吃一塹長一智,你相信我,這次一定能有改觀。”
邱志澤伸長手臂與她拉開距離,“您要長進可以,別拿我當墊背的。我縮了大半個月,好不容易關注降了。今天第一天上班,您行行好,讓我進去。”
袁也還要再說,聽到邱志澤沖她身后喊了一聲鎮長,她下意識回頭,邱志澤抓緊時機從她旁邊溜了進去,“工作時間,請勿打擾。”
邱志澤上班間隙,從窗戶看了幾次,沒見到袁也身影,漸漸放下心來,結果下班一出大門,又見到袁也,“你從哪冒出來的?”
袁也好脾氣地笑笑,“我去周圍鄉鎮轉了一天,估計你快下班過來的。”
邱志澤簡直要無語問蒼天,“袁記者,您換個別的熱點追行不行?”
袁也跟著他,“邱志澤,咱倆現在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邱志澤不認同,“你是記者,我是公務員,你體制外,我體制內,怎么看都是你更有話語權,怎么會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袁也道,“上次的文章,不僅你挨罵,我也被批評了,網友說我一臉奴才樣。”
邱志澤諷刺道,“回頭是岸啊袁記者!趕緊懸崖勒馬,重回正道!”
袁也抓住后兩個字,“你覺得什么是正道?”
邱志澤道,“我覺得有什么用?得你,還有你的讀者覺得才行!”
袁也道,“我覺得最樸素的真善美就是正道。我也堅信,絕大多數讀者持有同樣的觀點。只不過,現在信息太過蕪雜,很多人被誤導,對事件的看法存在偏差。我改變不了其他人,但至少要對我的讀者負責。我要確保,我的文字傳遞的是最真實的情況。事實真、三觀正,這是我的自我要求,也是夢想。”
邱志澤腳步慢了些,嘴上卻仍不留情,“你有夢想,就去盡情追逐,跟著我干嗎呀?”
袁也道,“我說了,咱倆是一根繩上的螞蚱,我因為你受到了史無前例的謾罵誤解,你得幫我重拾風評。再說了,我要是能把你的情況寫明白了,大眾不也能消除對你的誤解嗎?”
邱志澤道,“你做的事對我而言沒有意義,退一萬步講,即使這次你幫我澄清了,能保證我以后都不挨罵嗎?再說了,即便別人不再罵我,你能保證他們不罵我的同事嗎?”
袁也當然不能保證。
邱志澤接著道,“我們公務員,從事的就是一個招罵的職業。也不用你幫我平反,多挨幾次罵就適應了。早點適應,心態還能好些。”
袁也一直以來碰到的人多是正經嚴肅的,面對這樣一個跳脫又不按常理出牌的邱志澤,頗覺應付困難,“你這樣的性格,是怎么當上公務員的?”
邱志澤張口就來,“隊伍大了,自然就有害群之馬。”
袁也接不出話來,將話題又拉回去,“你這樣的態度很消極,不好。”
邱志澤樂了,“嘿,我挨罵還得態度積極點?怎么積極?伸長脖子大聲招呼‘我在這,大家都來罵我,麻利點’是不是?”
邱志澤的動作非但沒有逗笑袁也,反而將她激怒,“你的消極,是對惡意引導的放縱。你越不回應,公眾越難了解真實情況,偽造和流言就會越肆虐。而偽造和流言消耗的是什么?消耗的是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感,瓦解的是政府的公信力,削減的是公職人員的從業熱情和奉獻意愿。你心態好,對于謾罵可以一笑而過,可很多你的同事,卻不得不承受被人質疑、誤解及另眼審視的戰戰兢兢。你以為是在忍耐,可是你自以為的忍辱負重,不僅贏不得真正的理解與尊重,還會讓陰謀論者和別有用心者欣喜若狂,讓不信任政府的人從此有多一條論據。你的消極,對你可能是最優解,但是為害的是政策傳導的暢通性,損害的是政府的執政根基。視頻事件發展到那種程度,你不可能獨善其身,你挨罵時拉著一幫兄弟下了水,怎么就知他們中沒有意圖平反卻苦于無法的人?你躲起來找清閑,卻害得一幫同事翻不得身!”
邱志澤這半個多月來挨了不少的謾罵與批評,卻從未如此深刻地感到類似被人當面扇大耳光子的恥辱,袁也的怒火讓他羞愧,他停下腳步,垂下頭來靜靜地接受袁也的訓斥。
袁也國慶前為了撰寫視頻事件的評論文章,雖然纏了邱志澤很久,但說到底并不算熟悉,此刻見他鮮有地沉下目光盯著自己,心里不由發虛,正思忖自己是不是說得太重,就聽邱志澤問道,“你有親朋好友是公務員嗎?”
袁也搖頭,“沒有。”
“那你為什么愿意相信我們?”
袁也想了想,“我說不清楚。但我感覺身邊很多人都是這樣,對政府有種天然的信任。面對不好的事件,憤青雖然也有,但更多的人是痛心,而痛心的這些人,并不見得會在網上發表評論。”
邱志澤很認真地求證,“真的?”
袁也同樣認真地答,“真的。”怕邱志澤不信,拿自己舉例,“比如我,畢業后進了家事業單位,雖然不是公務員,但也是體制內。結果環境十分惡劣,可是我并沒有因此喪失對整個體制內的信心與信任。”
袁也說完,又怕保證過頭,激發不起邱志澤的積極性,趕忙加了一句,“不過,要是后面繼續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我不能保證,自己的信任和信心還一如既往。”
邱志澤笑了,“和媒體打交道雖然很難討得了好,但我打算再試一次。”
袁也好不容易說服邱志澤,興高采烈地給主編打電話匯報想法,剛剛說了開頭,就被主編打斷,“你申請延長假期,我還以為你出去玩了,結果就為這事?”
袁也不明所以,嗯了一聲。
主編道,“袁也,你的精神可嘉,但是寫文章要考慮民意。”
袁也道,“主編,您不是也認同,影響越大責任越大嗎?咱們公眾號粉絲不少,應該負起弘揚正能量、傳遞正確價值觀的職責。”
主編道,“影響越大責任越大,這話是沒錯。可是還有一句,叫做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咱們畢竟不是吃公家飯的,賺錢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廣大讀者。你非要和讀者的認知反著來,別人肯定就不舒服,不舒服了就不可能讓你賺錢。”
袁也努力,“讀者的認知被網上的信息帶偏了,如果我們能澄清事實,就有可能重塑認知。”
主編打斷了袁也的話,“重塑認知,這樣重大的任務,不是我們一個小公眾號能肩負得起得。”
袁也道,“那我們就完全不作為嗎?”
主編道,“我們作為了,你上篇文章就是我們努力的表現,只不過,并沒有取得好的結果。袁也,你還年輕,有一腔熱血難能可貴,但一定要記得,生活和理想面前,生活一定是基礎。你也不要覺得失望,我們雖然沒有進一步努力,但不助紂為虐,同樣是在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