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2018年7月7日,農歷2018年五月二十四,星期六
徐諒來找阿木,進屋聞到味道,嘴角翹了起來,“這是我帶回來的香?”
阿木正在做木工,聞言點頭。
徐諒在他旁邊坐下,“這家制香店很有名,我買的時候還擔心你用過他家的香。”
阿木道,“我沒聽過,我從來只用一種香,今天用完了,用了你買的。”
徐諒很開心,“你若喜歡,我再送你。”
阿木道,“多謝。”
這段時間,徐諒的拍攝選景均聽從阿木的安排,她問道,“下一個拍攝點去哪?”
阿木道,“翻兩座山頭,有個猴子撈月的景。”
徐諒見阿木忙著手中的活,沒有準備出發的意思,問他,“你在做什么?”
阿木答道,“掃帚。”
徐諒道,“客房里的掃帚是有些舊了,這個是掃帚桿?”
阿木道,“不是因為原來的舊了,是因為今天想做木活。”
徐諒笑道,“你這個老板倒隨性,我能幫忙嗎?”
阿木道,“院子里那堆竹丫,你撿一撿,選些整齊的出來。”
徐諒道,“難怪早上找你不在,原來砍竹子去了。”
阿木做好掃帚桿時,徐諒也挑好了竹丫。阿木在磚砌的庭院中生了一堆火,將準備好的竹丫放在火上烤,一直烤到竹葉顏色變焦。然后將烤過的竹丫放在板凳上雙手搓揉,去除竹葉。徐諒在一旁,見到竹葉沒掉干凈的,就動手摘掉。
阿木處理完竹丫,對徐諒道,“進屋把笤帚桿拿出來。”
徐諒依言拿來,就見阿木在鉆孔的那頭插進一根竹銷,將竹丫均勻地鋪放在竹銷上,再用麻線捆好,幾把掃帚就這樣做好了。
徐諒贊道,“你真厲害。”
阿木道,“這有什么!”他抬頭看了看太陽的位置,對徐諒道,“準備一下,可以出發了。”
兩人到了阿木說的地方,徐諒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哪里像猴子撈月,阿木也不解釋,悠哉哉地半躺著,晃著酒袋,喝著自釀的果酒。過了一會,指著一個地方對徐諒道,“到時候了。”
徐諒凝神看去,特定高度的月亮,連同明滅光影映照的山頭,真的神似一副猴子撈月的畫。她趕緊開始拍攝。
拍完回去的路上,徐諒和阿木聊天,“我看你不急不緩,還以為今天不出門了,原來你是算好時間過來的。”
阿木道,“不同季節,不同月份,乃至不同日子,月亮運行軌跡不同,能看到猴子撈月的時間也不一樣。”
徐諒問,“這個景觀,網上的攻略沒提過,你怎么知道?”
阿木道,“信步由韁,偶然發現的。”
徐良笑道,“阿木,你活得真愜意。閑來讀詩,興起尋景。你知不知道,有個詞語叫做‘詩和遠方’。”
阿木問,“什么意思?”
徐諒道,“這個詞來源于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很多世俗紅塵中身不由己的人,讀詩和遠行是他們的調劑與寬慰,也是理想和向往。”
阿木道,“不一樣。他們所謂的詩和遠方,更像逃離,暫時緩解追名逐利的壓力,過后還是會回到碌碌紅塵中去。所謂的讀詩,只是為了顯得有才學,所謂的遠方,也只停留在去過及留過念的層面。”
徐諒道,“很多人做不到真正的詩和遠方,是因為人生多有限制。”
阿木道,“許多限制都是功利心作祟。”
徐諒換了話題,“猴子撈月是奇景,你想過發到網上,讓大家一睹為快嗎?”
阿木道,“我不喜歡上網。”
徐諒道,“介意我放到網上嗎?”
阿木答,“當然可以。”
徐諒笑了,“我替有眼福的網友,謝謝阿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