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大連火車站

曾被稱為亞洲第一車站

大樓1935年開始修建,1937年5月竣工,與日本上野火車站同一個設計師。

作家素素曾經說過,“火車站是在場者”。

這句話如果投射在大連火車站身上,可以做這樣的解讀:它見證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強們在中國東北的角力,也見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風云;它見證了大連這個城市的時代變遷,也見證了普通百姓的離合悲歡。

今天,大連火車站已走過80多年的歲月,它陪著我們的城市一起櫛風沐雨,它目送成長的背影滿懷壯志地離開,也以溫暖的懷抱歡迎游子的衣錦歸來。

是的,大連火車站是歷史的在場者,它旁觀了這個城市長大的歷史,并也將一直參與下去。

最早的站舍是座木頭房子

大連火車站坐落在大連市中山區長江路260號,前有繁華的勝利廣場、大商步行街,后有車水馬龍的大菜市,東攬中山區,西擁西崗區,可謂通衢之地,繁華之處。

也許,大家并不知道,我們現在使用的這個火車站,并不是大連火車站的第一處站舍。官方資料顯示,“1903年中東鐵路營業時設大連站,當時是大連支線上的一個小站,站舍規模較小,只是一處簡陋的木頭房子,地址在今天的勝利橋附近,沙俄統治時期把此處小站稱為達里尼站。”

在出版于1999年的《大連近百年風云圖錄》里,筆者查閱到一張標記為“沙俄占領時期的‘達里尼’站(1905年)”的老照片,圖片清晰,交錯的鐵軌延伸至遠方,照片中有三個人物,居中的一位男士身穿西裝頭戴禮帽,另兩位則是中式的裝扮。圖片中沒有對他們的身份做介紹。三人的身后是整齊的木柵欄,照片的左上角依稀可見圓頂歐式風格的建筑于遠處高高地聳立著。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東北,是沙俄和日本兩個列強角力的競技場,先是取得了甲午戰爭勝利的日本,因為“三國干涉還遼”被迫放棄了遼東半島,取走了清政府為此支付的三千萬兩白銀的贖金。“三國干涉還遼”也為十年之后的日俄戰爭埋下了伏筆,日本不甘心失去對中國東北的控制,卷土重來。

如今的大連火車站

隨后的1898年,中俄在北京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和《續訂旅大租地條約》,沙俄將旅大收入囊中。這兩個條約,加上之前簽訂的《中俄密約》得以讓沙俄將鐵路修建至中國東北,中東鐵路干線和支線形成了一個“T”字形的、全長兩千五百公里的鐵路網。

大連火車站就是這張鐵路網上最南端的一個小站——達里尼站。大批的俄國工程師和家屬沿著中東鐵路遠道而來,在遠方的達里尼站下車,打量著這個東方的小漁村。隨后的幾年,他們在這里建港口蓋房子,并以主人的傲慢姿態規劃著這塊土地的未來。

然而,沙俄人沒有想到的是,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他們很快輸掉了這場戰爭,失去了旅大,失去了他們夢寐以求的東方不凍港。

1905年,日本和俄國在樸次茅斯將中東鐵路瓜分,以長春為分界點,長春火車站以南至大連的鐵路權歸日本。事隔十年之后的角力,日本人雖然沒有完全吞下中國東北,卻也咬下了最肥的一塊肉。

大連火車站早期站舍

隨后,日本加緊了侵略的車輪。1906年,南滿洲鐵路株式會社在日本成立,簡稱“滿鐵”。1907年,“滿鐵”將總部轉移到了大連,拉開了“滿鐵”在中國東北近四十年的經濟政治軍事侵略的序幕。

大連火車站新站舍1937年落成

在日俄戰爭中,木頭房子的大連火車站受到了損壞,日本人接手后,進行了重新修整,改稱“大連驛”,但它依然是中東鐵路上的一個小站,日本人的重點還是放在經營旅順口這個東方軍港上。所以,我們看同時期的大連與旅順口的兩處火車站站舍,大連驛相較于旅順口火車站的洋氣和堂皇,顯得土氣而落寞。

有資料顯示,這處簡易的站舍使用了30多年的時間。火車站新站舍的修建還有一個小插曲。原來早在1924年的時候,“滿鐵”就動了擴建大連火車站的想法,并在當時組織了大連火車站設計方案的競選,最后小林良治的方案中選。可是,設計方案出臺之后,沒有立即投入工程修建,而拖延了11年,直到1935年才開始動工。

有歷史愛好者和研究者指出,之所以1924年沒有修建新火車站,是因為當時“滿鐵”資金緊張。直到戰爭迫在眉睫,支撐一場侵華戰爭需要運送大量的戰略物資,這才將新火車站的修建提上日程。這種說法也許還需要歷史學者提出更加有力的證據。經過兩年的建設,新火車站于1937年5月竣工,并于同年6月1日舉行了落成慶典。大連火車站新站舍落成后的第36天,日本侵略者蓄謀挑起了七七事變。大批的戰略物資從大連火車站出發,被運送到侵略前線。

曾被譽為亞洲第一車站

大連火車站新站舍的整個修建過程留下了相對多的影像資料,從搭著腳手架的工地現場,到新站舍落成慶典時的標語,再到大連站前分四列車隊等候接送客人的出租車,無不顯示了這個曾被譽為亞洲第一車站的規模和氣度。

這些影像資料中,尤其讓人眼前一亮的是一組貴賓室、婦人“待合室”和三等“待合室”的照片,可見當時的大連火車站管理已經開始具備了現代服務理念。三等“待合室”的照片上,能夠看到15米高的天井,旁邊還有著像極了棕櫚樹的高大植物。

建筑風格:被稱為現代主義建筑的優秀作品

2007年大連出版社出版的《大連掌故》一書,該書作者是我們的專家團隊一員韓悅行老師。書中有一段提到大連火車站的修建:大連火車站的工程設計是太田宗太郎,他是日本上野火車站的設計者,大連火車站是上野火車站原型的放大。建筑面積14118平方米,其建筑規模和現代主義建筑風格在大連建筑史上名列前茅。大連火車站地上四層,地下一層,車站設計很好地解決了人與貨、進與出的諸多矛盾關系。候車大廳2031平方米,高大、空曠,解決了人聲喧雜的問題,并且與售票室、餐廳、貨棧、檢票口合理連接。軟席旅客候車室193平方米,貴賓候車室129平方米。天橋長63米,地道長85米,站臺長19115米。車站兩側的坡道可使汽車直達二樓,乘客可免徒步之勞。坡道的造型也很新穎,恰似巨大的鳥翼要帶著旅客展翅飛翔。

確實,如韓悅行老師在書中寫的一樣,大連火車站被稱為20世紀30年代現代主義建筑的優秀作品,它與幾公里之外的關東州廳(現大連市政府)一起被譽為“大連現代主義建筑的雙姝”。兩座建筑落成時間僅相隔一個月,大連火車站在慶祝典禮上也同時慶祝了關東州廳的落成。

回過頭來再說說大連火車站的設計者太田宗太郎,他當時任職于是“滿鐵”工事建筑課,他的作品除了上野火車站、大連火車站,知名的還有奉天賓館,也就是現在的遼寧賓館。

據說,太田宗太郎設計的這種“將上下車的乘客出入口立體性地分割開來”的建筑方式后來被好多大車站模仿,其中就有北京車站、上海車站、天津車站和沈陽車站等。

很多去過上野火車站的網友也將兩地火車站的照片放到一起比較,兩個火車站在設計上確實一脈相承,而大連火車站從規模來說更大一些。

80多歲的火車站故事多

大連火車站產生之初,因為被侵略者一手操縱,所以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承轉合緊密相連,正合了那一句“看著它起高樓,看著它宴賓客,看著它樓倒塌”。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大連地區鐵路由蘇軍代管。1952年9月,蘇聯政府將鐵路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大連火車站也出現過許多國家領導人和文化名人的身影。比如國家領導人周恩來、鄧小平,比如京劇大師梅蘭芳,以及末代皇帝溥儀等。

大連火車站廣場也上演過許多故事。2017年春節,大連現代博物館舉辦了一次城市照片展,展覽中有一張大連火車站的照片受到許多人的關注,照片作者是攝影家郝華臣,這張照片是他于1968年拍攝的大連火車站,照片中巨大的毛澤東雕像曾經是一代人的記憶,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現在的火車站廣場已經難覓這座雕像的身影,所以照片顯得尤其珍貴。

作為攝影記者,郝華臣的職業生涯不止一次地拍攝過大連火車站,在他所著的攝影集中,還有一張大連火車站的照片令他印象深刻。照片拍攝于20世紀70年代,他說:“當時為了拍攝這張照片,曾調用了消防隊清洗站前廣場,還調來了三輛上海牌轎車。”

21世紀初,原鐵道部、大連市政府和沈陽鐵路局共同出資對大連火車站進行改造和擴建。改建后的新站舍由南站房、高架候車室和北站房三部分組成,建筑面積30000平方米,站房面積240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6000名旅客。它依然是大連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

自從大連火車站去掉了它的殖民色彩之后,它承載更多的是大連老百姓的悲歡離合,也許每一個大連人心中,都有一個關于火車站的故事。

老照片選自《大連近百年風云圖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瓮安县| 怀柔区| 五台县| 武隆县| 城固县| 同心县| 图木舒克市| 婺源县| 吉安市| 延津县| 义乌市| 芦溪县| 车致| 富顺县| 会昌县| 镇雄县| 建德市| 宜州市| 苏尼特右旗| 筠连县| 永新县| 威远县| 曲周县| 汶上县| 祥云县| 青阳县| 丰都县| 措勤县| 绥中县| 淮南市| 卢氏县| 济源市| 池州市| 沁阳市| 华安县| 太和县| 潮州市| 内江市| 荥阳市| 新乡县| 永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