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中國·七彩云南
- 《最美中國》編寫組編著
- 1714字
- 2021-01-29 18:36:01
黑龍潭 尋花問柳地
黑龍潭公園古樸典雅的大門以及熙熙攘攘的游人,池內游魚數量眾多、色彩斑斕,引得游人競相觀看。
兩樹梅花一潭水,四時煙雨半山云。
——清滿族詩人碩慶所寫對聯
推薦指數:★★★★
地理位置:昆明市北郊龍泉山五老峰腳下
關鍵詞:四絕、三異木
特產:梅花飾物、貢米、蠟染
旅游資訊
黑龍潭梅展每年從一月中旬開始,持續到二月底,兩萬多株的梅花競相開放迎接游客,游人可以盡情地領略龍泉探梅的樂趣。喜愛梅花的朋友,可不能錯過這個時間。
黑龍潭的最佳游覽季節是冬季,不僅可以欣賞到嬌艷的山茶,還可以領略梅花的清香。
黑龍潭全年開放,票價十元,在梅展期間會稍微上漲。
昆明黑龍潭有“滇中第一古祠”之稱,《漢書·地理志》記載,益州郡滇池縣西北有黑水祠,經考證,漢代的黑水祠就是現在的黑龍潭道觀。傳說云南龍王黑龍的龍宮在此,這里的潭水終年不會枯竭,故稱“黑龍潭”。自古以來,很多的老百姓在此祭祀求雨,官員又對其進行多次修葺,黑龍潭漸漸規制漸漸完善,成了規模。
黑龍潭道觀是云南著名的道教建筑,在景區內隨處可見道教思想的痕跡。庭院中的香爐,正反刻八卦圖,側面刻北斗七星圖,這些圖案是道教用來驅魔辟邪的。黑龍潭的潭水以石橋為界,一分為二,清濁明顯、涇渭分明,就像是道家的“太極圖”。景區祖師殿門前兩邊墻壁上的青龍吐水與白虎望月,也是道教的神像,負責守護道觀的山門。明代道士劉淵然,在黑龍潭傳道,創建長春派,對昆明當地道教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
黑龍潭公園除了歷史悠久之外,還以“四絕”聞名遐邇。所謂“四絕”,即唐梅、宋柏、明茶、明墓。梅花高潔、柏樹蒼翠、山茶嬌艷、墓地肅穆,自然美景與人文景觀相融合,別有一番滋味。枝干橫曲的唐梅,相傳為唐南詔時道安和尚親手種植,為一臥一立兩株。道安和尚為佛學的集大成者,一生著述、翻譯作品頗多,對佛學的發展貢獻巨大,他在游歷云南時種下的兩株梅花,每年開花最早、花色最艷,深得文人名士的喜愛。可惜現已枯死,不過還是能看出其生前的風姿。
蒼竹、梅花、潭水、石橋組成了一幅美好的畫面。站在石橋上,身后是綠樹紅花的美景,眼前是碧綠清幽的潭水,猶如置身于畫中,令人陶醉。
黑龍潭內,潭水以石橋為界,左邊為渾水潭,潭水較淺,加之雨后會有泥水流入,故潭水渾濁;右邊為清水潭,潭水自潭底涌出,水色清澈。兩池水相連但水色各異,一清一濁,清濁之水互不相連,連池中的魚兒也互不過界,頗為神奇。
坐落在黑龍潭東面半山坡的烈士陵園,安葬著王德三、吳澄、馬登云等烈士,是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游覽美景之后,來憑吊一下先輩,寄托哀思,表達對其的感恩之情。
龍泉探梅。
必游景點
1.梅園
黑龍潭內有大型罕見的梅園,里面種植著品種眾多、數量可觀的梅樹,每當花開之時,重重疊疊的花朵爛漫枝頭,芳香宜人,引得無數的游人爭相觀賞。梅園里面還植有罕見的綠梅,構成一道新的風景,被命名為“龍泉探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唐梅”。
2.宋柏、明墓
在唐梅的旁邊便是宋柏,樹干高大,直插云層,枝葉茂密,古根盤結,是黑龍潭中現存最雄偉挺拔的古木。它植于宋欽宗靖康元年,盤根錯節,大器撐天,歷盡滄桑,巍然挺立。云南的文化名人,也是云南獨一無二的狀元袁嘉谷先生曾賦詩云:“風霜飽閱八百載,柏身老矣色不改。問柏緣何老不改,中堅持有性根在”,贊美柏樹歷盡風霜仍生機盎然的可貴品質。
四絕中的另外一絕明墓離潭水不遠,它是南明忠義之士薛爾望全家的合葬墓。薛爾望乃明末清初一書生,吳三桂率清兵入關后,他看到南明大勢已去,便帶領一家老小投潭殉節,后人尊其為忠義之士,立墓紀念。“寒潭千載潔,玉骨一堆香”,就是贊揚其民族大義。
3.明茶
山茶花開花于冬春之際,花姿綽約,花色鮮艷,位列云南八大名花之首,又是昆明市的市花,備受世人稱贊。郭沫若先生就對云南山茶盛贊不已:“艷說茶花是省花,今來始見滿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及茶。”
黑龍潭內的明代種植的茶花更是一絕,冬末春初,其余的茶花尚含苞待放,它已花紅似火,艷若桃花。山茶在冬末春初萬物凋謝之時開花,紅色的花朵令人覺得溫暖而生趣盎然,使人充滿活力。這些明代種植的茶樹歷經百年而不死,更有吉祥的寓意,讓你在寒冷的冬天眼前一亮,身心舒暢。
梅花還未綻放,公園內便已綠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