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1章 定官制(一)

第一百五十一章 定官制(一)

完成了稱王立國的祭天大典之后,回到臨時行宮的趙安還有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訂立官制和封賞群臣。

作為一方之主,眼下趙安既然都已經稱王了,麾下文臣武將自然也少不了要封賞一番。

不過,想要大封群臣,首先還需定下的則是夏國的官制。

所謂官制,也就是政權機構的一個重要組織制度。

對于這一點,趙安當初在返回夏都的航船上就與王猛曾經商量了很長一段時間。

官制一般分為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和軍事官制三部分。

在華夏歷史上,歷朝歷代中,從秦漢到明清,中央官制發展最為成熟的莫過于三省六部制。

三省,即中書省、尚書省和門下省。

六部,即尚書省之下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

三省六部制自西漢時期開始形成,經過長期的發展,及至隋唐時期正式確立。

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和完備,是華夏官制史上的重大變革,此后,歷代基本沿襲了這個制度,沿用上千年之久,最后到滿清覆滅才完全消亡。

作為一套成熟完備的中央官制,其對穩固封建王朝統治的積極作用自不必說。

首先,三省的分工,使相權一分為三,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

其次,三省六部職權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監督、相互牽制,從而使封建官僚機構形成了完整嚴密的體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的統治力量。

總體上來說,經過一番商議之后,大部分人還是建議直接沿用唐朝時期的三省六部制。

不過,趙安最終拍板定下的夏國中央官制卻是沿用明朝的中樞官制。

在三省之中,中書省負責草擬和頒布詔書,門下省則負責審核政令,尚書省負責執行。

理論上,中書省頒布的詔令和政令,如果門下省發現有不符合或是不可行的地方應駁回,這樣的設置是便于兩大部門之間的相互監督和牽制。

可在實際施行過程中,中書省和門下省常常是要么形同虛設,發揮不出應有的功能,要么則是權力過大,甚至出現宦官干政和相權侵占皇權的事情。

歷史上,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加強皇權,廢除了沿用已久的三省制,亦罷宰相職,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

在這一點上,趙安是十分贊成朱元璋的做法的,于是也就干脆罷去了中書和門下兩省,僅保留尚書省,下設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皆歸趙安直接管轄。

不過,因為有著血珠的緣故,為了便于以后讓自己做一個悠閑的甩手掌柜,趙安在夏國還是保留了尚書令一職,官居一品,負責協助趙安掌管尚書省,趙安不在時可總攬一切軍政大事。

六部之中,吏部為管理文職官員的機關,掌品秩銓選之制,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制之法。

吏部下設四司﹕明清為文選清吏司、驗封司、稽勛司和考功司。文選清吏司掌考文職之品級及開列、考授、揀選、升調、辦理月選。驗封司掌封爵、世職、恩蔭、難蔭、請封、捐封等事務。稽勛司掌文職官員守制、終養、辦理官員之出繼、入籍、復名復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職官之處分及議敘,辦理京察、大計。

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其內部辦理政務按地區分工而設司,眼下夏國僅設一司,即東洛島。

禮部掌典禮事務與學校、科舉之事。考吉、嘉、軍、賓、兇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

禮部下設四司,儀制清吏司,掌嘉禮、軍禮及管理學務、科舉考試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禮、兇禮事務;主客清吏司,掌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精膳清吏司,掌筵饗廩餼牲牢事務。

兵部掌全國軍衛、武官選授、簡練之政令。內外武職官員的除授、封蔭之典,乘載、郵傳之制,甄核、簡練之方,士籍、軍實之數。

兵部下設四司,武選清吏司,考核武職官員的品級與選補、升調、承襲、封贈諸事,并管理土司;車駕清吏司,掌全國馬政及驛傳等事;職方清吏司,掌武職官員的敘功、核過、撫恤、軍旅之簡閱、考察、巡防等事,并管理關禁與海禁;武庫清吏司,掌全國之兵籍、軍器并武科考試之事。

刑部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與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審理和復核,共為“三法司制”。

刑部的具體職掌是審定各種法律,復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九卿審理“監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

刑部的內部組織機構的設置與戶部相同,即按地區分工設司,眼下夏國僅設東洛島一司。

工部為管理全國工程事務的機關。職掌土木興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寢供億之典。凡全國之土木、水利工程,機器制造工程(包括軍器、軍火、軍用器物等),礦冶、紡織等官辦工業無不綜理,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貨幣和統一度量衡。

工部下設四司,營繕清吏司,掌宮室官衙營造修繕;虞衡清吏司,掌制造、收發各種官用器物,主管度量衡及鑄錢;都水清吏司,掌估銷工程費用,主管制造詔冊、官書等事;屯田清吏司,掌陵寢修繕及核銷費用,支領物料及部分稅收。

六部皆設尚書一人,為一部之長,正二品官職,尚書之下設左右侍郎各一人,為正三品官職。

各部設有清吏司的數量雖各有不同,但每司各有郎中一人,正五品官職;員外郎一人,正五品官職,主事一人,正六品官職等。

其中,戶部另有一些直轄機構,如寶鈔提舉司、廣盈庫、軍儲倉等,禮部另轄鑄印局,兵部另轄會文館,工部另轄寶源局、軍器局等機構。

獨立于六部之外,夏國還在中央設置大理寺和都察院,都歸趙安直接管轄,不受六部干涉。

大理寺掌刑獄案件審理,相當于現代的最高法院。

大理寺由大理卿執掌,為正三品官員。大理卿之下設左右少卿,正四品官職,左右寺丞,正五品官職。大理卿掌“審讞,平反刑獄之政令”。左右寺丞則分理京都和地方刑名之事。

都察院主掌監察、彈劾及建議,有糾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地之職權。與刑部、大理寺并稱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會審。

都察院置都御史一人,為正二品官職,下設左右副都御史,為正三品官職,左右僉都御史,為正四品官職。在各地,都察院置有監察御史一職,為正七品官職,其品級雖不高,但出外巡查時權力卻很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蛟河市| 江陵县| 垫江县| 青浦区| 闸北区| 郯城县| 岫岩| 海丰县| 财经| 霍城县| 含山县| 香格里拉县| 金昌市| 察哈| 巴南区| 金坛市| 永吉县| 襄樊市| 千阳县| 长汀县| 盐城市| 昂仁县| 石台县| 泾川县| 上虞市| 诸城市| 闸北区| 淮滨县| 灌阳县| 亚东县| 邛崃市| 西华县| 丹江口市| 闽侯县| 两当县| 宜昌市| 大同市| 聂荣县| 阳山县| 桐乡市| 鲁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