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統(tǒng)一東洛
書名: 穿越:開局建造新手村作者名: 踽踽1本章字數(shù): 2485字更新時間: 2021-02-04 17:24:58
第一百四十六章 統(tǒng)一東洛
時間緩緩流逝,進入群雄大陸二年一月以后,島上的氣溫開始緩緩回升,東洛島的局勢也漸漸明朗起來。
一月二十九日,盛京城內的人流量明顯增加了許多。
自一月八日華夏軍派出各路使者先后出訪了白城、建州左衛(wèi)、奕馬忽山衛(wèi)、兀也吾衛(wèi)等地以后,華夏軍準備秘密招降博爾濟吉特氏和進攻白城的消息就快速在東部草原傳開。
而隨著謠言的不斷傳播,幾地所形成的默契局面也終于被打破。
一月十三日,當趙安在城外親自領兵準備進攻白城的消息傳開之時,驚恐不已的和度立刻就選擇了向華夏軍投降。
白城一降,剩下的奕馬忽山衛(wèi)、兀也吾衛(wèi)、滿洲里、建州左衛(wèi)等地也終于堅持不下去了。
一月十六日,奕馬忽山衛(wèi)宣布投降。
一月十九日,兀也吾衛(wèi)宣布投降。
一月二十三日,滿洲里宣布投降。
一月二十五日,建州左衛(wèi)宣布投降。
同時,已經正式投效趙安的王猛也快速組織人手前往接手四地。
經過一番丈量和統(tǒng)計,整個東部草原的土地面積竟多達2萬平方公里,如此一片龐大的草原上卻僅生活著不到19萬人口,而其中漢人的數(shù)量還超過了半數(shù),各草原部族的人口數(shù)量僅有8萬人,僅相當于一個中型游牧部落。
由于東部草原剛剛初定,白城、建州左衛(wèi)、奕馬忽山衛(wèi)等地又都是主動投降的,對于這些城池,趙安決定還是先沿用滿清舊制。
同時,對于博爾濟吉特氏和涂山氏等較大的部落,趙安也給了他們極大的自治權,部族內部的事情華夏軍基本上不會插手。
不過,在給他們保留了特權的同時,軍權還是全部收歸華夏軍所有,各部族不得自行組織和招募兵馬。
隨著四地的先后投降,華夏軍再度接收了2000余降兵,幾乎全都是草原騎兵。
有了充足的兵源,阿桂麾下的八旗營立刻得到了擴編,達到了滿員2000人,剩余的1000降兵則被編入了高思繼統(tǒng)領的青州營。
在花費了兩枚血珠之后,兩營將士的軍心就基本全部被趙安收歸己有,使其快速成為了華夏軍自己的戰(zhàn)力。
而八旗營和青州營擴編滿員以后,華夏軍在東部草原的兵力也達到了巔峰時期的7500人。
有著如此強大的兵力坐鎮(zhèn),華夏軍對東部草原的統(tǒng)治也漸漸穩(wěn)定下來。
至此,華夏軍終于在形式上完成了對東洛島的統(tǒng)一。
二月十一日,建州左衛(wèi)北部海岸邊上。
嘩嘩嘩~
廣袤的海岸邊上,無數(shù)的白色海浪不斷翻騰著拍打向岸邊的沙灘。
灘涂上,上百艘大小船只停靠在岸邊。
岸邊上,無數(shù)身著鎧甲的士兵正排成整齊的隊列開始沿著踏板登船。
今天是趙安五天前就定下的領兵返回夏都的日子。
如今東部草原的局勢已經基本穩(wěn)定,東洛島也剛剛完成了統(tǒng)一,趙安作為華夏軍之主,已經不適合再繼續(xù)在此滯留下去,夏都那邊還有著大量事情需要他返回處理。
一處高岸上,趙安和王猛兩人并肩而立,遠遠注視著下方有序登船的將士。
兩人身后,武松、洪熙官等人帶著數(shù)十名內衛(wèi)屹立一旁。
一個多月前,王猛已經正式效忠趙安,被趙安任命為隨軍軍師。
對于這位能力超強的王佐之才,趙安自然是要將他帶回夏都委以重任。
這一個多月時間里,在王猛的一番梳理后,東部草原的局勢已經趨于穩(wěn)定,各地的衙門機構也已經搭建起來,繼續(xù)將他留在這里也是大材小用了。
此次跟隨趙安一同返回夏都的僅有水師錦帆營和500內衛(wèi)。
踏踏踏~
遠處,一陣馬蹄聲傳來,一只數(shù)百人的騎兵隊伍快速朝著趙安所在的方向奔來。
“主公!”
“主公!”
“主公!”
很快,騎兵隊伍就來到了高岸,當先三名將領快速來到趙安身前,翻身下馬,單膝跪拜道。
“都起來吧!”
趙安虛手一扶,喚起三人。
“謝主公!”
三人聞言也是躬身領命而起。
前來的正是賀拔岳、阿桂和高思繼三人,賀拔岳居于最前方,阿桂和高思繼兩人隱隱落后半個身位。
“阿斗泥,我們離開后,東部草原的一應事宜就全靠你們了。
半年之內,你們務必要將這里打造成為我華夏軍最為穩(wěn)固的跑馬場”
看著身姿挺拔的三人,趙安滿意地點了點頭,朝著最靠前的賀拔岳吩咐道。
此次隨同趙安遠征東部草原,賀拔岳率領著麾下的1000驍騎營騎兵擊敗了傅勒赫,拿下了盛京城,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所以,五天前,趙安在離開前已經命賀拔岳暫領都尉一職,負責總領東部草原一應軍政要務。
而阿桂和高思繼兩人則各領八旗營和青州營協(xié)助賀拔岳坐鎮(zhèn)東部草原。
對于這個任命,留守的高思繼、阿桂、管亥等一眾將領也沒有過一聲怨言。
原本,對于他們離開后的東部草原坐鎮(zhèn)人選,趙安是準備讓阿桂暫領的,還是王猛的一番建言讓他改變了主意,轉而任命賀拔岳為都尉。
自從投效華夏軍以來,阿桂的表現(xiàn)趙安還是看在眼里的,對于這位滿清名將的能力也算有了清晰的認識。
根據(jù)趙安的判斷,以阿桂的能力,命其坐鎮(zhèn)一方是完全足以勝任的。
而且,趙安之所以如此考慮,主要還是想要利用阿桂的身份來快速籠絡和穩(wěn)定東部草原的人心。
不過,這樣做卻也有著一個隱患,那就是原本因為阿濟格的快速敗亡而離散的草原各部人心很有可能會因為阿桂而再次凝聚起來,齊聚到以阿桂為首的滿清遺部麾下。
因為血珠神異功效的緣故,趙安雖是不擔心阿桂對他的忠誠,但這樣一個穩(wěn)固的內部團體也不利于華夏軍對東部草原的統(tǒng)治。
一旦阿桂出現(xiàn)什么意外,甚至很有可能直接威脅到華夏軍在東部草原的統(tǒng)治地位。
為此,將賀拔岳留下坐鎮(zhèn)東部草原就成了最佳選擇。
一來,賀拔岳也是鮮卑族出身,他的身份同樣有利于華夏軍籠絡東部草原各部族。
畢竟,曾經的鮮卑族在大草原上可是強盛一時,后世的不少草原部族說不定都融合有鮮卑族的血脈,以賀拔岳的能力和戰(zhàn)功,也不會有人會生出什么不甘之心。
二來,作為曾經統(tǒng)治中國數(shù)百年的關隴集團的創(chuàng)始人,賀拔岳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在歷史上,賀拔岳能夠在爾朱榮敗亡后迅速拉攏起關隴勢力與高歡抗衡,足以證明他的能力。
以賀拔岳的能力,坐鎮(zhèn)僅有十多萬人口的東部草原完全足以。
當然,為了便于賀拔岳行事,趙安把隨行而來的1000驍騎營騎兵也留給了賀拔岳,這些全都是經歷過數(shù)十場大小戰(zhàn)事的精銳騎兵。
“主公放心,屬下定當不辱使命!”
聽到趙安的話,賀拔岳面上神色一肅,朝著趙安再度一躬身,鄭重承諾道。
“請主公放心!”
“請主公放心!”
身后,阿桂和高思繼兩人也是同時應聲。
“哈哈,好!
有你們在我就放心了!”
見此,趙安暢然一笑,朗聲道。
當下,趙安和王猛兩人對著三將又是好生交代了一番,等到錦帆營和內衛(wèi)的一眾將士全都登船完畢時,時間已是巳時,上百艘船只組成的龐大艦隊這才緩緩沿著海岸線朝著西面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