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拜火教的故事

印度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下面我來講一個關于拜火教的故事。

看過《倚天屠龍記》的讀者一定還記得那個神秘的明教,明教又稱摩尼教,2世紀起源于古波斯。而明教的源頭之一就是公元前5世紀時創立的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這個教最崇拜的圣物是火,所以又名拜火教。

拜火教同樣起源于古波斯,8世紀時因為受到伊斯蘭教的迫害而被迫逃到印度。他們自稱帕西人(Parsee),多年來輾轉于印度各地,以務農為生。英國殖民地時期,孟買變成了重要的通商港口,帕西人見過世面,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比其他印度人快,他們立即看到了商機,整體搬遷到了孟買,或經商或倒賣房地產,迅速成為孟買最富有的社團之一。

孟買市中心有個馬拉巴山(Malabar Hill),這是一個占地22公頃的小土丘,算是孟買最好的地段,拜火教將其買下,建了一座寺廟。我2007年時參觀過這座寺廟,無論是建筑風格還是內部裝飾都極為考究。寺廟后面豎立著三個“沉默之塔”,塔頂是帕西們舉行天葬的地方。拜火教視火為圣物,而尸體是不潔之物,所以不準火葬,只能天葬,就是讓禿鷲來把尸體吃掉。

沒想到,近幾年孟買發展得很快,寺廟周圍建起了無數摩天大樓,高過了“沉默之塔”。這樣一來天葬的景象就被樓上的居民盡收眼底了。拜火教多次抗議未果,只好作罷。

故事講到這里,印度這個國家的很多重要元素都已經具備了。

首先,這是全世界宗教氣氛最濃的國家之一。不但印度教和佛教均起源于此,而且伊斯蘭教、基督教、耆那教和錫克教等等也都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其中占絕對優勢的印度教是一個多神教,沒有創始人,沒有絕對權威的經典(比如《圣經》),沒有統一的宗教管理機構,甚至連神職人員都很少。印度教對其他宗教相當寬容,允許各種一神教和多神教與自己共存。與其說這是一種宗教,不如說這是印度次大陸許多民族的信仰、習俗和生活方式的混合體。拜火教當初被伊斯蘭教逼得走投無路時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逃往印度。印度人經常自豪地稱自己的國家是全世界各種宗教、文化和族群的收容所,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次,任何一個初來乍到的外國人肯定會驚訝于印度人的寬容。這個國家好像什么事情都能被容忍,仿佛印度人驕傲得不屑于跟異類們計較。其實這種容忍背后的精神支柱是種姓制度,這是印度教的核心,它把印度人分成四個不同的階層,彼此之間不能互換身份,也不準通婚,實際上等于把種族歧視這一陋習給制度化了。

種姓制度是印度人抵抗外來文化的絕佳武器,所有外來民族都被劃分成單獨的種姓,并以這種方式融入印度人的生活。比如,一個游牧民族可以繼續保持吃牛肉的傳統,只要他們愿意承擔被劃分成賤民的后果就可以了。拜火教的傳統之所以保持了這么多年還完好無損,帕西人之所以在印度生活了一千多年還能完整地聚居在一起,其原因就是這個種姓制度。

印度最著名的公共知識分子、《印度時報》專欄作家格查仁·達斯(Gurcharan Das)在其名著《解放了的印度》(India Unbound)中有過一個精彩的比喻:如果說美國是一個民族大熔爐的話,那么印度就是一塊巨幅的民族鑲嵌畫,各個民族種類繁多,五花八門,但互不影響,永遠融合不到一起去。

達斯先生還認為,一幅好的鑲嵌畫也是要有統一風格的,印度的風格就是印度文明,以及印度人獨特的生活方式,歷史上很多遷徙至印度的外來族群最終都在生活方式上被印度人同化了。當然這里面也有例外,比如伊斯蘭教是個非常強硬的一神教,穆斯林不愿意被劃歸到印度教的種姓制度當中,雙方矛盾不斷,最終導致了印度的分裂。

印度教包容性極強,圖為去佛教寺廟朝拜的印度教婦女

再比如,印度共和國歷史上至少有三位最高領袖(圣雄甘地、英迪拉·甘地和拉吉夫·甘地)死于謀殺,原因都和宗教或者民族沖突有關。

既然文化沖突如此厲害,如今的印度靠什么凝聚在一起呢?路透社駐印度記者蘇喬·杜哈(Sujoy Dhar)先生認為是民主制度?!坝《葟慕▏鴷r起就實行民主制度,一直沒出什么大亂子,這是尼赫魯的功勞?!彼麑ξ医忉屨f,“別看最近不少地方在鬧獨立,有的甚至還很血腥,但他們只是要求自治而已,誰都不愿意脫離印度聯邦,因為他們都看到了巴基斯坦的樣子,明白民主制度是多么重要?!?/p>

“民主,就是今天的印度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尤其是跟周邊的這幾個南亞國家相比更是如此?!彼a充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岛市| 道真| 苍溪县| 黑山县| 安远县| 安乡县| 舟曲县| 门源| 乌海市| 石屏县| 登封市| 南召县| 常熟市| 凉城县| 定州市| 观塘区| 德昌县| 嘉荫县| 镇远县| 杭锦后旗| 舒城县| 沈丘县| 鄂托克前旗| 沽源县| 湘潭市| 岳普湖县| 崇义县| 白玉县| 华亭县| 太仆寺旗| 平遥县| 保亭| 安塞县| 阿勒泰市| 静安区| 焦作市| 息烽县| 饶河县| 芜湖县| 乐安县| 石河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