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世短語(修訂版)
- 余心言
- 911字
- 2021-10-29 10:25:43
“和我有什么關系?”
一位12歲的小朋友看到同學在玩iphone5,回家向爸爸要求給自己也買一部。
父親說:“你那一部iphone4才玩了不到3個月,以后再說吧。”
孩子不依不饒。理由就是好幾個同學都已經有iphone5了。
父親又說:“這兩個月,我們家遇到好幾件事情,開支太大,還是以后再說吧。”
孩子說:“那和我有什么關系?”
父親愕然:孩子怎么會說出這樣的話?明明是最有關系的事,他怎么會認為沒有關系?
這其實一點也不奇怪。
這是一位很聰明的小朋友。對許多事情的理解能力都很順。為什么這件事就不明白了?
iphone5的性能比iphone4強。他明白這件事同自己有關系。別的同學有了iphone5,他也認為這件事同自己有關系。買iphone5需要爸爸給錢,他也認為這件事同自己有關系,唯獨家里其他地方需要用錢,他就不明白這件事同自己有什么關系了。
他說的是實話,因為12年來,對于能不能滿足他的需要,只有爸爸愿意不愿意的問題,從來沒有發生過爸爸能不能做到,或者說家庭經濟有沒有困難的問題。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孩子對家長的算計就很難理解。
從前類似的問題出現得少一點,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低,大多數人家的經濟都比現在困難一些,許多正常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捉襟見肘,打了醬油就買不了醋。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耳濡目染,不用講多少道理,孩子們也就自然會理解家長過日子不容易,甚至會幫著父母算計。“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又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往往愿意盡可能甚至超越正常可能地滿足孩子們的各種需求,而不愿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困難。于是,一些過去我們自己認為自然會明白的道理,孩子很難明白和理解。并不是現在的孩子笨了,或者品質差了,問題還在于大人沒有根據變化了的情況,為孩子設置適當的條件和機會,幫助他們理解應當理解的各種事物之間的關系。
對于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孩子會有不能理解的地方,成人也會有不能理解的地方。企業有了浪費,企業的產品質量出現了缺陷,只要不是自己造成的,有的員工是不是也會認為“這和我有什么關系”?其實這就是自己的飯碗。外地發生了自然災害,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出口受阻,國家經濟困難,這些和我們每一個人“有什么關系”,都是需要盡可能讓人人明白的。
(載《特別文摘》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