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改變自己的方法
我女兒的小孫子最近參加了一次社區組織的7~11個月的幼兒爬行比賽,得了冠軍,全家都很高心。
當然這并沒有什么了不起,比賽的范圍只是一個社區,距離只是在地毯上爬6米,時間也只有20秒。比起人家百米賽跑只用不到10秒鐘還多了一倍,但也足以使全家老小興奮不已。
比賽的過程很簡單。比賽前先幫孩子撒了尿,使孩子輕裝前進。如果在爬行中尿出來了就不好辦了。然后孩子的爺爺在終點拿著孩子最喜歡的玩具吸引他,有了大人這兩條幫助,孩子就成功了。
我看了孩子近幾個月的生活錄像,才知道這成功其實并不容易。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拿到身邊自己喜歡的玩具的欲望,他也期望得到大人的幫助。這時大人并沒有把玩具送到孩子身邊,而是用手抵住孩子的腳,給他一個助力,使孩子自己向前拿到玩具。
孩子有了自信心,以后,大人就這點幫助也不給了。孩子自己努力。他唯一能改變的就是自己的身體。他伸手,夠不著。他抬頭,沒有用。他左右搖擺,弓背,撅屁股,都沒有用。他蹬腳,但是不得法,身體反而倒退了。一次次失敗,但他不放棄,一次次重來。這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也是一個試錯的過程。終于前進一點了,下次再來,又不行,再來,又有點行了。他逐漸找到了感覺。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了,他就習慣了,向前爬得比較順利了。
不僅是向前爬,他還一步步學會扒著沙發背、扒著床邊站起來。也是經歷無數次失敗終于成功。這時,他的喜悅、得意真是難以形容。
我覺得這個過程對這個孩子太重要了。這就是成長。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斷地努力地改變著自己,使自己更加適應這個環境,尋找支點,增加自己的力量,調整自己的方向,擴大自己的自由,爭取更多的幸福。這個過程當然離不開大人的幫助,幫助什么呢?激發他自己的欲望,啟發他的自信,支持他不斷地尋找、探索、試錯也試對,終于找到恰當的方法,并且養成習慣。更重要的是這樣一條路徑將形成他自己的習慣,他將沿著這樣一條路徑去完成他的人生之路。他的一生一定會遇到許多“不可能”,他仍然能抱著期望,抱著自信,努力改變自己,不斷探索,不斷試錯也試對,堅持下去,再來一次,他成功的希望當然只會更大。
如果不是這樣,現在他有什么期望就盡我們的可能去滿足他,他不用付出自己的努力,他的期望就只能化成等待別人的改變而不能化成自己的力量,等不到就失望,或者轉化成埋怨、責怪、哭鬧、憤怒、發泄,但卻改變不了自己的無能,也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
一個人的成長是這樣,一個企業一個單位的成長,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成長是不是也是這樣呢?道理是一樣的。
(載《特別文摘》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