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突圍:證券期貨交易智慧與修煉之道
- 金志峰
- 2647字
- 2021-10-29 10:29:53
第四節(jié) 與權證莊家“面對面”
股海沉浮,對于股市的深度和廣度,都有了深刻的體會。要想在股海中長久立足,不僅要確立屬于自己的交易系統(tǒng),還要在風口浪尖上,從容地逃離或者立足,而制造瘋狂的股海漩渦的,正是資本,是揮舞資本的幕后“莊家”。
在18世紀20年代英國的股票泡沫中,天才科學家牛頓在嚴重虧損后嘆言,“我能計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跡,卻難以預料到人們的瘋狂”。投資市場的確充滿了危機和漩渦,充滿了離奇和瘋狂。
2007年的中國股市,就充分展示了投資市場的瘋狂到底有多么可怕。在一派高舉高打、高歌猛進的狂熱之中,魚目混珠、泥沙俱下,讓我見識了“義莊”做派、領略了“末日輪”風采,對殘酷、詭譎的投資市場,愈發(fā)心存敬畏,真正明白了這是誰的天下。
在2007年的5·30行情之后,我在一家網站的論壇“股吧”里,發(fā)現了一個奇怪的游客,當所有的游客發(fā)言,字體都是正常的黑色字體時,這位游客卻以比所有人的帖子都大一號的紅色加粗宋體字,發(fā)出了一個又一個“神奇”的帖子。
從5月30日上調證券交易印花稅以后,大盤繼續(xù)一路上攻,已經沒有任何內在價值的認沽權證突然成為熱錢狂熱追捧的板塊。僅僅是因為不用上交印花稅、T+0日內回轉交易而不受次數限制,權證便成為深滬股市中最另類、最瘋狂的一族,其中以認沽權證最為猖獗。那一年,認沽權證的價格振幅之大、成交量之多、換手率之高,不僅令我瞠目結舌,也令所有股海中人大為震驚。
權證是指基礎證券發(fā)行人或其以外的第三人發(fā)行的,約定持有人在規(guī)定期間內或特定到期日,有權按約定價格向發(fā)行人購買或出售標的證券,或以現金結算方式收取結算差價的有價證券。購買并持有權證,就是支付一定數量的價金,從發(fā)行人那兒獲取一個權利。購買股票的權證稱為認購權證,出售股票的權證叫作認售權證或認沽權證。認購權證屬于期權當中的“看漲期權”,認沽權證屬于“看跌期權”。中國股市發(fā)行權證,是全流通推進過程中的特殊歷史條件的產物。全流通,也被認為是那一輪牛市的重要推動力。
權證價值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內在價值,即標的股票與行權價格的差價;二是時間價值,代表持有者對未來股價波動帶來的期望與機會。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權證的存續(xù)期越長,權證的價值越高。隨著權證到期日臨近,時間價值終將歸零,從而權證的價值將向其僅剩的內在價值回歸。而隨著到期日臨近,正股股價基本確定,不具有行權價值的權證,形同一張廢紙,其價值終將歸零。因此,2007年牛市之中的認沽權證,最后大多以0.001元收盤,基本屬于慘淡歸零而退場。
然而在2007年6月,市場出現了第一個沒有任何行權價值卻又拒絕歸零的認沽權證——鉀肥認沽權證。鉀肥權證的瘋狂與懸疑,后來甚至被稱為“中國股市第一奇案”。而我,則因為幾年來始終在股吧里“海綿吸水”,有幸目睹了這場源于股吧“紅帖”的詭異事件。
從2007年5月30日至6月4日,鉀肥權證從0.844元的低位,最高漲至8.05元,在4個交易日里最高拉出近10倍的漲幅,換手率高過33倍。鉀肥權證的暴富效應,迅速激活了整個認沽權證市場,華菱、中集和招行的認沽權證也相繼表現。
6月22日上午10點半左右,在一家網站的論壇里的“鉀肥權證吧”,突然有個名為“Iloveyz888”的游客,用大一號的加粗宋體紅字發(fā)帖,說:“都把握好逃生機會,我決不會置散戶不顧,最后拿出這些天一半的利潤來給大家個機會。想走的就抓緊走……”
這個帖子的橫空出世,頓時吸引了我的眼球。在他的帖子發(fā)出之前的10分鐘,鉀肥權證剛剛走出了一個近乎翻番的行情,令人瞠目結舌——這就是紅帖中所謂的逃命機會?
隨后,在這個論壇中,這個聲稱要“解救虧損者”的“紅帖人”,又陸續(xù)發(fā)帖,非常準確地提前告知了鉀肥權證隨后的行情,并不停地規(guī)勸大家逃命,同時也一再申明一點——堅決不歸零!這一天,從“紅帖人”現身開始,在幾個小時的交易時間內,鉀肥權證的每一步變化都完全貼合其預告的節(jié)奏,上午大漲下午大跌。
這種劇情,我看呆了,完全無法理解在6月29日就要到期歸零的鉀肥權證,為什么會在到期日的前一周,出現如此翻云覆雨的走勢。關鍵的關鍵,是該權證在這一番震撼人心的振蕩中,所出現的所有行情,都被“紅帖人”提前預告,而且一一兌現,毫無偏差!提前告知行情和堅決不歸零,這是完全難以理解的事情,可它就是活生生地出現了!
誰都清楚,要做到如此控制盤面價格,唯有投入大筆資金才能做到。準確率和大氣魄,讓所有看到這些帖子的人都無法懷疑——就是鉀沽莊家發(fā)出的這些帖子。更有意思的是,“紅帖人”還發(fā)帖表示,要繼續(xù)炒作另外一只沒有任何價值的權證——華菱認沽,而隨后,該品種也果然應聲而起,并在隨后的交易日中出現40%的漲幅。
歷來,莊家是散戶的對立面,莊家的任務是賺散戶的錢,這一回,一切似乎變了。無法量化究竟需要多少錢才能將鉀沽的行情操控到如此地步,但資金量過億甚至數億,則是業(yè)內人士的最低估算。準確的預言,無法讓人不去相信“莊家”的存在,然而從事實角度,又沒有依據能證明果然存在一個能如此操控鉀沽的“莊家”。從交易所的成交來看,鉀沽的成交非常分散,最大的交易席位買賣的總資金量也未超過4500萬元。同時,交易所并未監(jiān)測到有賬戶超額持有鉀沽,控制籌碼以左右鉀沽的行情走勢。
6月29日,鉀肥權證迎來了最后一個交易日,這個從“5·30”暴跌以來,在18個交易日里,最高價格曾經達到8.05元,四天內漲幅達到858%的權證游戲,終于到了結束的時候。
鉀肥認沽權證“鉀肥JTP1”,規(guī)定在2007年6月25日到6月29日行權,行權價為15.10元。而正股鹽湖鉀肥當時的收盤價在45元以上,很明顯,投資者如果行權,則相當于以15.10元的價格,向認沽權證發(fā)行人賣出市價已是45元鹽湖鉀肥,相當于每股認虧45-15.1=29.9元。既然行權只能意味著巨大虧損,鉀肥JTP1肯定不會行權,注定要一文不值。
然而,當所有人焦急地等待著最后一幕,等待鉀肥權證的價格最后被打到0.001元的時候,離奇最終還是貫穿鉀肥權證的始終。鉀肥JTP1末日換手率達到1741.2%,上午的漲幅一度超70%。下午14點之后一路下跌,連續(xù)跳水,似乎歸零的命運無法避免。然而,就在收盤之前,“紅帖人”再次發(fā)言:“最后一單由我來埋!! !3點吃最后一筆。”果然,收盤前最后一筆以0.107元成交了100多萬手,如果真是被“莊家”接盤,這一筆就要耗資100多萬元。像這樣通過網站提前聲明、賠錢托盤,無疑是將錢打水漂。
一個紀錄由此產生,有太多太多的人不禁好奇——如果這不是傻子,就必定、也只能是“義莊”。這次“鉀肥義莊奇案”,在全球的資本市場都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至于到底是莊家的良心發(fā)現,還是另有玄機,皆不可知。
這還不是結束!我還沒從鉀肥權證的瘋狂炒作中回過神,很快又見識了另一個更為勁爆的“末日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