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灤州年鑒·2019年卷
- 《中共灤州年鑒》編纂委員會
- 3877字
- 2021-10-29 10:27:24
編委辦公室
2018年,市編辦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和市編委的工作部署,強化職責擔當,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強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為穩步推進各項重點領域改革發揮了重要的參謀助手作用。被評為四月份十佳優秀集體。
【全力打造優化營商環境品牌】 市編辦充分發揮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牽頭抓總的作用,按照“雙創雙服”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總體安排部署,全力打造“四最”營商環境品牌。年初制定印發了《灤縣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和《關于進一步優化全縣營商環境的意見》,明確了任務分工,形成了考評辦法。大力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推行“最多跑一次”、“135”辦結制等七項改革,推進審批服務事項便民化,實現了審批事項和收費項目最少的目標,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大大提高,“四最”品牌創建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在唐山市上半年“十項重點工作”排名中,灤州市名列第二,并多次在月排名中名列前茅。9月底前各部門已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一是圍繞審批事項最少,先后6次對國務院、省政府、唐山市政府部門取消下放調整的114項行政權力事項進行了承接,結合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試點工作,將市級部門的55項行政處罰事項全部下放給茨榆坨鎮政府,組織市政府部門對現有的302項行政許可事項進行整合調整,保留行政許可事項157項,壓減48%。此外,結合各部門權責調整,自行動態調整市本級審批事項124項。二是圍繞收費標準最低,對全市消減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和降低收費標準項目進行了梳理匯總,消減行政事業性收費5項,降低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2項,降低經營服務性收費標準1項,停征各項收費及落實上級相關政策后,全市每年減少收費1億元以上,為市場主體降低了經營成本。三是圍繞辦事效率最快,完成166項審批事項的流程再造,編制了《灤縣行政審批局審批事項流程圖》,先后公布兩批《“最多跑一次”審批事項清單》共397項,“最多跑一次”事項占比已達97%。建立了“一口收件、聯合審批、信息共享、一次發證”的審批服務新模式,審批時限縮短50%以上。全面啟動了灤州市網上審批系統,公開了兩批市級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清單共333項,同時公開了鎮(街道)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清單共15項,完成了“50證合一”。四是圍繞服務水平最優,推行人性化、便利化“四項服務”,通過實行上門服務、預約服務、延時服務、代辦服務、應急服務,把辦公地點拓展到窗口之外、服務時間拓展到“八小時”之外、工作模式拓展到日常模式之外,把服務送到企業門口,把溫暖送到群眾心頭。開展營商環境破障清淤,共查破阻工刑事案件2起,刑事拘留6人;查處治安案件7起,治安拘留11人;精簡現有的90項涉及群眾辦事創業證明事項,調整取消52項,保留38項,精簡率達58%。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同時,創造性地完成多項自選動作,如:優化營商辦結合工商聯等部門面向全市企業、個體經營戶發放400余份調查問卷,并形成調研報告,為市領導提供了決策參考;印發了《關于就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征集問題線索和意見建議的公開信》,通過市電視臺、市政府網站面向社會公開問題線索舉報和意見建議征集電話和郵箱;組織第三方對本市營商環境進行評估,并形成評估報告;針對各部門在服務質量、服務水平、服務態度方面存在的問題,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優化營商環境整改提升專項行動,全市28個部門共整改各類問題393項,全面提升全市營商環境。
【扎實推進兩個專項清理“回頭看”工作】一問責八清理問題整改“回頭看”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根據唐山市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要求,認真落實有關工作部署,主要針對“放管服”改革不到位問題和“政事政企政會”職責不分問題“回頭看”進行了專項清理。通過自查自糾,均未發現新問題。針對2017年發現問題,積極組織各單位按照《河北省“一問責八清理”專項行動問題分類處理意見匯編》,制定整改標準和分類處理意見,制定相關制度,堵塞機制漏洞,完善相關檔案,實施長效管理,防止問題回潮、反彈。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一)領會中央、省、市精神,積極做好黨政機構改革調研摸底工作。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做好機構改革準備工作。認真學習貫徹中央文件精神,深刻領會改革的重大意義、具體內容。對照部門“三定”規定和近幾年機構編制部門下發的通知文件,對全市行政事業單位的人員編制、領導職數、內設機構等情況進行梳理確認,編制了《對照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涉及我縣相關部門職責劃轉建議清單》,對全市機構改革現狀和職責劃轉提出了合理建議。二是加強組織領導,制定機構改革工作方案。為確保全市機構改革順利實施,根據中央和省委、唐山市委關于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部署要求,研究起草了《關于做好全縣深化機構改革工作的通知》和《灤縣深化機構改革工作方案》,明確了全市機構改革工作在市委統一領導下進行,同時成立以市委書記為組長,市委副書記、市長為副組長的機構改革領導小組。分別以市委和市機構改革領導小組名義印發《關于做好全縣深化機構改革工作的通知》和《灤縣深化機構改革工作方案》。三是全面對標對表,研究擬定機構改革方案。全省深化機構改革動員部署大會后,編辦研究擬定機構改革方案,全面與省機構改革對標對表,在黨政主要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上與上級保持對應。(二)落實環保機構體制改革,實現鎮(街道)環保機構設置全覆蓋。大力推進鎮(街道)環保機構建設,在全市14個鎮(街道)均設立了環保所,累計為環保機構調劑行政編制28名,各鎮(街道)環保機構全部落實到位,掛牌運行。(三)積極推進茨榆坨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市編委印發《灤縣茨榆坨鎮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灤機編字〔2018〕4號),進一步優化了茨榆坨鎮行政、事業機構設置。政府辦印發《縣政府部門委托下發第一批行政權力事項的通知》(灤政辦字〔2018〕10號),將市級部門實施的55項行政處罰事項委托下發給茨榆坨鎮政府。灤州市已基本完成改革試點工作任務。(四)加強重點行業領域體制改革工作。一是進一步理順市扶貧工作體制,將市扶貧工作機構和職責調整到市委農工委,在市委農工委加掛市扶貧開發和脫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在14個鎮(街道)內設機構社會事務辦公室加掛扶貧辦牌子。為市委農工委機關調劑增加了5名行政編制、事業編制5名,為各鎮(街道)扶貧辦內部調劑了28名行政編制。二是在14個鎮(街道)分別建立了退役軍人管理服務站,明確了工作職責,加強了工作力量。三是加強基層宗教工作力量,市委組織部、市委統戰部和市編委辦聯合印發了《關于迅速落實在各鎮(街道)配備宗教工作專職干部的通知》(灤機編辦[2018]59號),全市14個鎮街分別配備了1名宗教工作專職干部,明確了工作職責。(五)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按照唐山市編辦《關于對事業單位承擔行政職能進行清理的通知》(唐機編辦〔2018〕117號)精神,對全市所有事業單位進行了承擔行政職能情況摸底調查。通過梳理,此次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共涉及13個部門27個單位。
【為撤縣設市提供體制機構保障】 一是樹立大局意識,有力增強做好機構更名工作的責任感。切實把撤縣設市作為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推動灤州跨越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增強做好撤縣設市編辦職責分工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二是以撤縣設市為契機,切實推進機構名稱規范化進程。充分利用機構編制信息平臺,逐一核定黨政群機關事業單位名稱,就使用不盡規范統一的問題,多次與唐山市編辦、其他各縣溝通了解,確保此次撤縣設市黨政群機構更名準確無誤。三是狠抓執行落實,確保按時保質完成機構更名工作。機構更名工作在撤縣設市總體格局處于前置性環節,與各單位后續的印章印鑒、組織機構代碼證及公牌更換工作聯動性強,時間要求緊,工作標準高,一方面主動克服人少事多的矛盾,發揚奉獻精神,加班加點推進機構更名的各項工作任務;另一方面,嚴格請示匯報,起草《關于撤縣設市機構更名的請示》,報唐山市編委審核批復后印發。同時對36個部門所屬事業單位的名稱進行更名。
【規范管理統籌使用各類編制】 一是規范“機構編制管理”程序。堅持機構編制集中統一辦理。嚴格執行機構編制“一支筆”審批制度,凡涉及機構編制事項的,要按照程序向機構編制部門申請,嚴格執行編制核準和審批程序相關規定,絕不允許以改革之名增編制、增機構。二是守住“機構編制總量”的底線。強化機構編制前置管理,機關事業單位進人必須先由機構編制部門核準,以單位空編節編為前提,嚴把進人第一關口,從源頭上遏制超編進人。三是推行編制資源向重點領域傾斜。為突出抓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不斷完善理順市、鎮(街道)兩級機構設置,向重點領域調劑編制61名。
【優化全市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 一是積極穩妥做好事業單位法人年度報告公示工作。年初印發了《關于做好2017年度事業單位法人年度報告工作的通知》,對年報報送時間、應提交材料、報送程序等作了進一步規范,已公示事業單位法人年度報告249家,變更登記71家,依托“事業單位在線”,對各事業單位網上填報年度報告書等材料進行認真審查。實現事業單位咨詢、申請、受理、復核等辦事不見面,讓服務對象“一次不跑”。二是全面推進撤縣設市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信息變更工作。按照唐山市機構編制委員會《關于灤州市機構更名有關問題的批復》(唐機編字[2018]18號)和中共灤州市委、市政府《關于撤縣設市機構更名的通知》(灤字[2018]1號)要求,編辦領導高度重視,及時下發通知安排布置,把握時間節點,全面推進撤縣設市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信息變更工作。為提高申報信息的準確性和網上登記管理系統的實際操作能力,組織64家黨政群機關和教育系統144所學校分兩次進行了培訓,對這次撤縣設市需變更名稱和地址等信息流程及操作進行演示指導,確保工作按照時間節點順利推進,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