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灤州年鑒·2019年卷
- 《中共灤州年鑒》編纂委員會
- 4266字
- 2021-10-29 10:27:21
灤州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8年是灤州市發展進程中不尋常的一年,全市上下以迎接十九大、貫徹十九大為主線,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經濟發展目標要求,以“事爭一流、增比進位”為主題,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治污染、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經濟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發展質量實現新提升,改革開放迸發新活力,城鄉建設展示新面貌,生態環境得到新改善,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全市經濟發展呈現穩中向好、穩中提質新格局。
一、綜合
全年地區生產總值503.2896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58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296.71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164億元,增長6.6%。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9078元(按年平均匯率折合13497美元),增長7.4%。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為8.4:59:32.6。
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429.2億元,比上年增長6.7%,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85.3%,比上年降低0.1個百分點。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8529人,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0.99萬人。
全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8%。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上漲1.3%,衣著下降5.3%,居住下降23.4%,生活用品及服務下降2.8%,醫療保健上漲25.3%,其他用品和服務下降10.3%,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30.3%,交通和通信上漲107.6%。城市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4%。

全年全部財政收入53.2億元,比上年增長50.7%。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5億元,增長18.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5.7億元,增長10.3%。其中,科學技術支出下降21.1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3.19%,節能環保支出增長12.77%。
在公共財政預算中,全年國稅稅收收入11.37億元,比上年增長70.7%。地稅稅收收入7.6億元,比上年增長27.6%。

二、農業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9964公頃,比上年下降0.6%。糧食產量252516噸,比上年下降2.7%。其中,夏收糧食42886噸,秋收糧食209631噸。糧食單產6319公斤/公頃,下降2%。棉花播種面積117公頃,產量170噸,下降20.6%。油料播種面積15332公頃,產量65582噸,下降6.2%。蔬菜播種面積10305公頃,產量908626噸,增長1.6%,其中設施蔬菜產量128955噸,下降16.3%。

全年干鮮果產量118113噸(含果用瓜),比上年下降2.2%?;ɑ芊N植面積26公頃,比上年減少2.5公頃。全年人工造林2668公頃。
全年肉類產量48465噸,比上年下降3.9%。其中,豬肉產量25815噸,增長2.4%;牛肉產量14761噸,下降11.1%;羊肉產量1298噸,下降0.2%。禽蛋產量29600噸,下降8.9%。牛奶產量176921噸,下降1.2%。
年末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2家,其中市級以上10家,比上年增加1家。農業產業化經營率68%,比上年提高4.7個百分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單位235戶,比上年減少8戶。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280.19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100%,股份制企業增長8.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下降6%,私營企業增長7.6%。鋼鐵行業增加值增長26.8%,裝備制造業增加值下降34.4%,酒、飲料行業增加值下降24.8%,非金屬礦采選業增加值下降20.1%,建材行業增加值增長65.6%。鋼鐵行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75.6%。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7.1%,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1.3%。
表1:2018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70.3億元,比上年增長8.7%。其中,裝備制造業利潤0.6億元,下降3.3%;鋼鐵行業利潤63.9億元,同比增長4.6%,建材行業利潤0.8億元,增長305.2%,食品行業實現利潤1.4億元,同比下降36.4%。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16.8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17家,實現利潤4608萬元,同比增長6.4%。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1%。其
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速1.2%。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下降51%;第二產業增長13.9%;第三產業下降21.5%。工業增長13.9%。其中,工業技術改造增長13.3%,占工業投資的62.7%。裝備制造業下降27.5%。民間投資增長12.4%,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93.2%。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個數同比增長31.2%,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個數同比增長6.8%。在施工項目中,總投資億元以上項目個數同比下降13.4%,完成投資額下降6.1%。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7.66億元,比上年下降46.6%。其中,商品住宅投資5.2億元,下降53.7%。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7.4億元,比上年增長8.7%。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1.6億元,增長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5.8億元,增長11.1%。分行業統計,批發業零售額44.1億元,增長8.0%;零售業零售額93.1億元,增長8.5%;住宿業零售額1.9億元,增長12.0%;餐飲業零售額18.3億元,增長11.0%。

六、對外開放
全年進出口總額6080萬美元,比上年下降53%。其中進口2014萬美元,下降67.8%,出口4066萬美元,增長39.3%。
全市直接利用外資5863萬美元,同比下降0.9%。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年末公路通車里程1584.495公里,其中國道103.519公里、省道34.028公里、市道110.424公里、鄉道348.994公里、村道987.53公里。
全年郵電業務總收入12356.96萬元,比上年增長26.7%。其中,郵政業務收入4356.96萬元(含快遞業務收入),增長7.5%;電信業務收入0.8億元,增長40.6%。年末移動電話用戶55.8萬戶,比上年末增加1.4萬戶;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12.6萬戶,增加1.2萬戶。
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526.00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7.03%,旅游總收入57.86億元,增長34.43%。灤州古城特色小鎮成為全省“不得不訪的十大特色小鎮”。
八、金融
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365.3億元,比年初增加35.5億元,其中,住戶存款余額277.2億元,比年初增加35.4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49.6億元,比年初減少8.2億元。
全年保險機構原保險保費收入36586萬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財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9089萬元,人身險原保險保費收入27497萬元。各類保險賠款與給付支出21791萬元,增長5.8%。其中,財產險賠款與給付支出6773萬元,人身險賠款與給付支出15018萬元。

九、城市建設與管理
城市建成區面積29.3平方公里。年末城市道路總長度263.05公里,比上年增加5.96公里,人均城區道路面積16.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7平方米。年末市區集中供熱面積601.59萬平方米,新增35.59萬平方米。年末天然氣管線總里程147.5公里,增加19.5公里,擴供用戶0.36萬戶。城市日供水能力4萬立方米(自來水公司)和1.65萬立方米(自建供水設施)。年末城市排水管道155.48公里,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6萬立方米,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9.61%。
年末城市公園綠地面積329.69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08平方米,植物園正式建成開放;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198.96公頃,綠化覆蓋率40.92%,建成區綠地率36.16%。城市建成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十、教育、科技、文化和體育
年末擁有各類學校135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1所,在校生1146人,本年新招生370人,比上年下降10.4%。普通中專學校1所,在校生986人,同比增長0.8%,職業中學1所,在校生3240人,增長4.8%。普通中學27所,在校生27484人,增長4%。小學103所,在校生40400人,增長1.3%。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4.74%。
表2:2018年各類教育基本情況

全年申請專利294項,同比增長167.3%;授權專利149項,同比增長93.5%。全年完成技術合同成交總額17.78億元。列入省科技計劃項目1項,引進發明專利78項,引進科技成果4項,引進科技服務機構3家。1家企業被列為河北省2019年度貫標認證重點企業。
全市擁有藝術表演團體8個,影劇院1個,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有線廣播電視用戶1.8萬戶。公開出版報紙、期刊0種。不可移動文物點92處,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7處。
年末全市擁有體育場地146個,體育館1座,公共健身器材617套,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9平方米。全年開展各類群眾健身活動21項次。全市擁有各類體育協會23個。
十一、衛生、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
年末全市擁有各類衛生機構21個(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2個,鄉鎮衛生院17個,婦幼保健站1個、衛生防疫站1個。全市衛生機構擁有床位1852張,其中醫院1026張,鄉鎮衛生院796張,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3.29張。衛生技術人員193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867人,注冊護士763人,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58人。農村衛生室430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509人。
年末全市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27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2.9萬人?;踞t療保險參保人數48.7萬人,其中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2.8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57萬人。
全年發放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金1385.2萬元,保障居民54448人次,其中城市居民4389人次,農民50059人次。城市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550元提高到605元,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年3912元提高到4308元。
年末全市擁有敬老院4家。民辦養老機構1家,擁有養老床位150張。全市村(居)委會覆蓋率100%。社會救助站1家。兒童福利機構集中養育孤兒和社會散居孤兒每月基本生活費分別為1275元和825元。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6.2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4698人,其中城鎮人口30.43萬人,增加9250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4.08%,比上年提高2.08個百分點。
2013-2018年城鎮常住人口及城鎮化率

年末戶籍總人口57.3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449人。其中,男性29.38萬人,女性28.01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4.9:100.0。全年出生人口6327人,出生率為11.02‰;死亡人口2811人,死亡率為4.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1‰。全年登記結婚1275對,離婚1501對。
全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76元,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96元,增長9.0%。
2013-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3-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十三、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全年環境空氣質量二級及優于二級天數202天,比上年增加40天,重污染以上天數18天,比上年減少11天,細顆粒物(PM2.5)濃度年均值70(μg/m3),比上年下降13.58%,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年均值122(μg/m3),比上年下降10.29%。
注釋:
[1]本公報2017年數據為快報統計數據。
[2]部分數據由于四舍五入,存在分項合計與總計不等的情況。
[3]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量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4]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按2015年不變價格計算。<br/>資料來源:本公報中城鎮新增就業、登記失業率、社會保障等數據來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工造林、森林覆蓋率等數據來自市農牧局;化解煉鐵、煉鋼產能等數據來自市發展和改革局;進出口等數據來自市商務局;公路通車里程、公路運輸等數據來自市交通運輸局;郵政業務收入數據來自市郵政局;旅游數據來自市旅游局;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貨幣金融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灤縣支行;保險數據等數據來自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灤州市支公司和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灤州市支公司;供熱面積、燃氣、人均城市道路面積、日供水能力、公交車輛、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污水處理率等數據來自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環境監測數據來自市環境保護局;科技數據來自市科學技術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表演藝術團體、圖書館、體育數據等數據來自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衛生數據來自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低保、社會福利等數據來自市民政局;戶籍人口等數據來自市公安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其他數據均來自市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