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8章 宿愿

  • 鳳鳴五溪
  • 艮仁
  • 3363字
  • 2021-03-03 09:42:45

王芳得蒲方甲相助后,更有大量時間可以投入修行。

煉虛期以后,進階更加艱難。像高嫣這把年紀,還是在煉虛中期紋絲未動。其實,不僅是她,像蒲方甲、馬思漢、叔孫宏和曾本生,乃至丁君寶和玉遂道等等,在達到一定境界后又何曾挪動過半寸。就連宋青萍,也是在收下王芳后才再次進步。

這到底是什么原因?當然是天地間一切的運轉自有其規律,是并不以誰的意志為轉移的。以修行來說,高階修士的一大問題就在于思維固化,可稱為所知障,即自己的所知障礙了自己的進步。

其實世俗社會也是如此,比如說愛因斯坦。他當年是瑞士專利局的一個小職員,可是寫出的文章連普朗克都看不懂。好在這普朗克就是愛因斯坦的貴人,他派學生去找這作者到底何方神圣。結果,看到了一個頭發蓬亂、穿著一雙女式拖鞋的小青年。

普朗克硬著頭皮把文章發了出來,全世界的科學家加起來據說只有三個半看得懂,那半個就是說的普朗克。這文章,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相對論了。至于諾貝爾評審委員會,那更是看了等于沒看,所以不管是狹義還是廣義相對論,居然都沒有獲獎,成為天大的笑話。

更有意思的是,相對論是宏觀看世界,它和微觀看世界的量子理論一起構成了物理學大廈的奠基石。但在量子理論興起時,這一次,愛因斯坦自己恰恰成了反派人物,他甚至和人家打賭那是錯的。

由此可知,想要再進一步,何等艱難。愛因斯坦曾說,這世界上有兩大無限,一個是宇宙的無限,一個是人類的愚蠢。

王芳站在無數前輩的肩上,火箭般晉升。到了這年夏天,她的定力赫然進入了四禪定。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定力境界,簡單說,是釋迦摩尼最看重和最常用的禪定,也是從物質界走向非物質界的最后一個境界。從神話或長生角度來說,獲得四禪定后壽命能長達一劫。

但是,具有四禪定定力的修士,其實數量并不少,起碼來說,在桃源觀和馬楚就有幾十個。那為什么這么多人就沒有幾個能憑此進入合體期呢?

因為在他們來說,定力境界或者本身就是他們的目標,或者憑此定力就只能生出目前的三觀。又或者說,定力的獲得主要是源自于戒,所以自律較強的修士,往往是定力和神通的高手。但是,更高的修為境界,卻是和智慧連在一起的,此時,定力只是基礎和工具。

王芳有兩世的經驗,在達到四禪定后,立刻定慧等持,以宋青萍和高嫣等人的教導為緣,細細檢視通向合體期的路徑,在高華精舍日夜用功。四禪定最重要的特點就是舍念清凈,亦即常人說的不悲不喜,然后努力觀照。

像三禪定,就還有一個樂,這是比喜悅更深細的喜悅,卻也是前進一步的障礙。舍,就是去掉了這份深入骨髓的快樂,獲得平等而均衡的身心境界;念清凈,則意味著修士可以不生妄念,也能自由地選擇念頭進行檢視。

四禪定也終于能輕易地獲得神通了,一般來說就是五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和宿命通。略去其過程和種種細節不說,王芳在獲得領域之后,也可以開始開發和訓練自己的神通了。

在年底的一天,王芳緩緩出定,神情激動。是的,經過半年多的修持,可以說,到今天這一步境界,她終于完成了宿愿。曾經,何謂禪?困擾著她,她是為了禪修而失去生命、轉世為人,如今,可謂得償所愿。

瑜伽、禪、禪宗、相應、心齋、天人感應,以及安般禪、如來禪、五門禪、念佛禪和實相禪,等等,它們如何區別,又怎樣相連?如今王芳已沒有疑惑。作為一名喜歡探索宇宙人生終極奧秘的人來說,夫復何求?

當然,即便是四禪定上面,還有四空定,甚至還有滅盡定。單就仙家修行來說,她的元嬰更稚嫩得很,需要反復淬煉。

在目前,她的元嬰真身還只能在辰州范圍內活動,不敢走出百里,風吹草動、風雨雷電都是她的忌諱。而她必須再進一步,走出百里,達到千里,才能進入煉虛中期。

當然,這對于沒有所知障的王芳來說,是互相促進,并非互相干擾的事情。她的進步一日千里,看得蒲方甲都為之嘆服,只要有機會就找王芳切磋請教。

時間進入后晉開元二年、天福十年、公元945年春,后晉與契丹還在激烈交戰中,王芳終于晉級煉虛中期。

她正在進一步讓元嬰嘗試著走出更遠的距離,從百里往千里而去。這時,忽然接到玉遂道的命令,讓她帶著第五道涵和陳濟群出發敘州和懿州,聯合調查一件大案。

她趕到桃源觀,和第五道涵陳濟群相匯,也見到了莊世榮。莊世榮是第三隊的副隊長,以前王芳他們執行生滅行動時,在溆浦縣見過他,以及另兩名負責監控梅山的隊員。

莊世榮此刻還有點驚魂未定的樣子,因為他可以說是逃回來的。聽他復述經過,原來事情的確令人驚恐:去年冬天,他們第三隊按習慣是要匯合一起進行冬狩的,但莊世榮三人一直沒有等到隊長狐無爭的命令。后來他感覺有些不對勁,帶著隊員離開溆浦去小隊的駐地時,才發現狐無爭等人居然全死了,嚇得他連忙回到大營報信。

“狐無爭也死了?”王芳心中閃過那個曾有一面之緣的老朋友影子。

這是兼濟都第三隊的又一次團滅,而三個月內,從叔孫宏到玉遂道都先后去敘州調查過,但依然沒有找到線索。

他們本來已經打算放棄了,玉遂道是合體初期的修士,她都沒辦法,誰還有辦法?

可是,如今的桃源觀監院是馬思漢,卻對此頗多微辭。馬思漢認為,兼濟都接連兩次失陷了大量精英道士,影響自身是一方面,也連累了桃源觀的叢林形象。如果兼濟都不能徹底解決這種事情,還需要給桃源觀一個交代。

“交代?不就是想讓咱們離開桃源觀嘛。想得美,我不走,難道桃源觀還能趕我走?”玉遂道坐在大堂上冷笑道。

這一次調查,從場面上看,第五道涵是丁君寶的侍者、陳濟群是玉遂道的弟子兼第一隊隊長,她不僅是兼濟都的副都頭,還是宋青萍的弟子,看起來很認真,很給力,但王芳的修為和神通比玉遂道都低,怎么可能查出結果?

但她也知道,不管誅邪軍如何形同虛設了,她王芳始終都還是其中一員,手上的刺青還在呢,沒事的時候可以逍遙自在,但出事了,也不好回避。

她皺眉道:“其實我師父以前就去過敘州調查,發現事發地點的時空和因果被人為遮蔽,肯定有一個神通不下于她的人出手了,那么,這次我們去調查?”

宋青萍也曾出手調查,知道這消息的人不多,因為宋青萍也沒查出結果,便保持沉默,而王芳和兼濟都的高層卻都知道。

那何以宋青萍如此高的修為也查不出來呢?因為神通的大小并不是和修為境界絕對相關:決定修為境界的是智慧,而決定神通高下的卻是定力。

比如,有滅盡定的定力,就肯定是圣者,但成為圣者卻未必需要那么高的定力,甚至一個電光喻定就夠了。

電光喻定,也就是形容入定時間的短暫,就像閃電一般快,一個念頭,一個動作,一句話就言下大悟,等等。當然,這類圣者是沒有神通的,還需要補課修習定力。

而正常悟道成圣,因為要不斷去除原先窒礙念頭通達的困惑,最快也需要十幾秒的時間。

這在別的宗教修士也差不多,比如像儒家,有記錄可查的是王陽明。王陽明在貴州龍場時37歲,其年譜記載說: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靜一;久之,胸中灑灑。而從者皆病,自析薪取水作糜飼之;又恐其懷抑郁,則與歌詩;又不悅,復調越曲,雜以詼笑,始能忘其為疾病夷狄患難也。因念:“圣人處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語之者,不覺呼躍,從者皆驚。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乃以默記《五經》之言證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經臆說》。

就是說,王陽明到貴州后堅持修靜,進步很快。但是,隨從們都或生病或抱怨。于是,王陽明劈柴燒水照顧他們生活,怕他們精神垮了,又唱曲寫詩說段子讓他們振奮。

在這樣缺衣少食、缺醫少藥的極艱難的情況下,有一天,王陽明心想,要是孔孟圣人到了這一步,又會如何自處呢?到了半夜時,他忽然明白了格物致知的真意,一切需向心求,而不是在客觀環境里探求,然后再對照五經,果然圣意如此。

簡單說,悟道那一天,王陽明類似以禪宗的參話頭方式,思考“圣人處此,更有何道?”然后保持著這種狀態一直到子夜時分,大約幾個小時,忽然像六祖慧能一樣明悟了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他體現的是,禪者,思惟修;禪者,明心見性。

但很遺憾,由于要殫精竭慮為大明出力,甚至到處征戰,王陽明的身體一直沒調理好,57歲就去世了。在這個年紀去世的圣者,還有道教的王重陽,58歲;佛教的太虛大師,57歲。

所以,縱然宋青萍如今已邁入不可知的境界,但有人在神通上,比如在能夠追查過去未來的宿命通上超過她,也不奇怪。

玉遂道卻有些無所謂地擺擺手道:“我知道。你們這次,也就是做做樣子而已。回來后,道涵,你負責給觀里報告一下就行了。其余的,你們都不用操心。”

既然如此,王芳和第五道涵、陳濟群便立即出發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化市| 开化县| 长乐市| 阜南县| 揭东县| 鄂尔多斯市| 搜索| 襄城县| 柘荣县| 平凉市| 锡林郭勒盟| 海阳市| 高邮市| 会东县| 建宁县| 泗水县| 武汉市| 崇信县| 隆子县| 筠连县| 北流市| 西城区| 湖口县| 清原| 安西县| 锡林浩特市| 广西| 赣州市| 卢龙县| 原阳县| 云林县| 湟中县| 沅陵县| 汝城县| 公安县| 治县。| 务川| 阳信县| 邹城市| 和田县| 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