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其成講易經
- 張其成
- 11469字
- 2020-12-11 18:17:39
三 四象和八卦
四象的秘密
我們很多人肯定都聽說過“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就叫四象,也叫四神、四靈。它們的排列是有規律的,那就是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象為什么這么排列?這就需要搞清楚四象的來源了。
《易經·系辭傳》說得很清楚:“《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說明四象是從兩儀里面分出來的。大易是虛空的,如果用數字來表示,就好比是0;大易生出太極,太極用數字來表示,就好比是1,其實太極就是氣,但這個氣還是混沌合一的、沒有分開的;太極的氣一分開就分出了兩儀,也就是生出了陰陽,兩儀(陰陽)用數字來表示,就好比是2;兩儀生出了四象,四象用數字來表示,就好比是4;四象生出了八卦,八卦用數字來表示,就好比是8。如果用數字來表示這個過程就是:0→1→2→4→8;如果從太極算起,從太極到產生萬事萬物的過程就是:太極→兩儀(陰陽)→四象→八卦。
從陰陽分出的四象就是少陽、太陽、少陰、太陰。陰和陽是性質不同,太陰和少陰、太陽和少陽是數量、程度不同。太陽就是陽氣多一些,少陽就是陽氣少一些;太陰就是陰氣多一些,少陰就是陰氣少一些。太陽也叫老陽,太陰也叫老陰。用一個人的生長過程來類比就是:少陽、少陰還處在少年階段,還沒有成熟;到了老陽、老陰,就是老年階段了。
我們來看一看四象在空間的排列布局。我們把空間分為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我們北半球,是南邊熱、北邊冷,熱是陽,冷是陰;再看東和西,太陽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東邊是太陽升起的方位,太陽剛升起的時候是溫暖的,西邊是太陽落下的方位,太陽落下了,我們會感到有涼意:這樣四個方位就是南邊熱、北邊冷、東邊溫、西邊涼。從陰陽角度看,熱和溫為陽,冷和涼為陰。比較一下,熱就是太陽,溫就是少陽,冷就是太陰,涼就是少陰。所以,南邊就是太陽,北邊是太陰,東邊是少陽,西邊是少陰。
為什么南邊是朱雀,北邊是玄武,東邊是青龍,西邊是白虎?這個說法最早源于中國古代人們對天文的觀察與神話結合所得。中國古代將天空分成東、北、西、南四個方位,人們發現四個方位的天空都有七個星宿,合起來就是二十八星宿。古人將每一個方位的七宿連起來的形象加以想象,就是這四種動物的形象。
東方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東方七宿組成的形象如同飛舞在深春初夏夜空中的巨龍,故而稱為東宮蒼龍。東宮蒼龍(也叫青龍),角宿像龍角,氐、房宿像龍身,尾宿像龍尾。
北方七宿:斗(d?u)、牛、女、虛、危、室、壁。非常有名的就是北斗。北方七宿組成的形象似蛇、龜出現在寒冬早春的夜空,龜、蛇合體就是玄武,故而稱為北宮玄武。玄武也叫真武、神武。
西方七宿:奎、婁(lóu)、胃、昴(mǎo)、畢、觜(zī)、參(shēn)。西方七宿組成的形象猶如猛虎躍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稱為西宮白虎。
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zhěn)。南方七宿組成的形象像一只展翅飛翔的朱雀(有人說朱雀就是鳳凰或紅色的鳥),出現在深夏初秋的夜空,故而稱為南宮朱雀。
有一句話是“前有照,后有靠,左青龍,右白虎”,其實就是說中國傳統房屋布局觀念的,這種觀念就是天文的落地,是天地人合一思維方式的體現。前面就是南邊,后邊就是北邊,左邊就是東邊,右邊就是西邊。“前有照”,因為在北半球,房屋正常的布局應該要朝南,南邊要通透、敞亮。“照”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要有光,該字下面的四點不是水,而是火,也就是要有陽光,要通透、敞亮;第二個意思是要有水,因為水能把人照出來,要山環水抱。“后有靠”,北邊要有高一些的山。因為西北風吹來時,北邊有山能抵擋住風。“左青龍,右白虎”,左邊、右邊都要有山,左邊的山要比右邊的山略高一些,因為左邊是東邊,是太陽上升的方向,就好比龍要抬頭;而右邊是西邊,是白虎,它住在山上,運動方式是往下走,好比太陽落山這種運動方式。這就是中國古代房屋布局的文化傳統。
簡單總結一下,我們講了四象的來源和四象的應用。四象來源于陰陽(兩儀),是陰陽的細分。四象應用在天文、地理上就是:南邊是太陽,也叫朱雀;北邊是太陰,也叫玄武;東邊是少陽,也叫青龍;西邊是少陰,也叫白虎。
伏羲與八卦
伏羲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中國古籍當中記載的最早的帝王,被稱為三皇之首。
伏羲生活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時代,他出生在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也就是今天甘肅天水一帶。傳說伏羲是人首蛇身,和女媧是兄妹,兩人結婚并生兒育女。伏羲有很多發明創造,歷史上記載他創造了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把繩子編成漁網,用來打魚,還可以捕獵、狩獵,還發明了一種叫瑟的樂器。在他所有的發明創造中,最重要的就是八卦。《易經·系辭傳》上記載:“古者包犧氏(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于是始作八卦。”意思是在上古的時候,伏羲統治天下時創造了八卦。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也說:“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
傳說上古的時候,伏羲在卦臺山上創造了八卦。卦臺山是在距天水十五公里左右的三陽川西北端,這個卦臺山地貌很奇特,好像一條巨龍在山峰中突然探出頭來。登臨卦臺山山頂,俯瞰三陽川,會發現古老的渭河從東向西彎曲成一個“S”形,把橢圓形的三陽川盆地一分為二,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太極圖。
與卦臺山隔河相望處,有一個龍馬洞。伏羲當年看到龍馬洞的河里出了一張圖,就按照這張圖畫了八卦。
伏羲生在天水,畫了八卦以后,為了追趕太陽,就從西北高原走出了山洞、森林,出渭河,沿著黃河的南岸往東走,經過長途跋涉,最后來到了黃河下游的黃淮大平原上,融合了東方強大的太昊部落,形成了太昊伏羲部落。太昊伏羲建都在陳,就是今天的河南淮陽。現在淮陽還有一個伏羲的陵墓,叫太昊陵。
太昊伏羲不僅是一個部族的首領,還擔當著通過八卦和上天溝通的使命。所以伏羲實際上結束了遠古的母系時代,開辟了中國的父系時代。在中國的歷史長河里面,歷代皇帝都被稱為真龍天子,其實就是從伏羲開始的,因為伏羲以龍為圖騰進行崇拜。伏羲的后代、各兄弟民族都稱為龍的子孫。伏羲一統天下,建立了中國遠古的第一個原始的大統政權。伏羲作的八卦就成為中華文化的基因,所以我經常開玩笑地說,自從伏羲作了八卦,于是就有了中華文化。
伏羲究竟有沒有創作八卦呢?伏羲八卦究竟是怎么作的呢?伏羲八卦有什么樣的秘密呢?嚴格地說,到今天為止,出土的文物中還沒有發現七千多年前的八卦。不過很有意思的是,在伏羲出生的地方——甘肅天水秦安縣——發現了距今八千年到五千年的大地灣遺址,這和伏羲所處的時代是一樣的。這個遺址中的原始文字、藝術、建筑、宗教等都是中華文明悠久的、博大的、先進的典型代表。
大地灣遺址中出土的陶器上發現了十多個刻畫符號,有的像水波的波紋,有的像生長的植物,還有的是直線和曲線相交的樣子,這些符號介于圖畫和文字之間,是一種彩色的符號,可以說這與中國文字的起源有關。雖然這些陶器上面還沒有發現八卦,但是八卦和文字有密切的關系,隨著研究的深入、出土文物的發現,說不定哪一天就發現了八卦。
還有一個和伏羲密切相關的地方,就是伏羲建都的地方——河南淮陽。在淮陽縣城東南邊四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座平糧臺古城址,屬于龍山文化時期。2006年5月,在平糧臺古城址的東北角,采集到了一件黑陶的紡輪,上面就刻畫了一個符號:上面一橫,下面一橫,中間像個“人”字。著名的考古專家李學勤先生認為這就是八卦當中的離卦。這件文物距今有四千三百年的歷史,雖然還沒到七千年,還不是伏羲時代的符號,但是說不定哪一天就挖掘到了一件考古文物,上面刻畫了一個八卦,碳十四一測定,就是七千年左右。所以對古人說的東西,懷疑是可以的,但不要輕易否定,我們期待著奇跡的發生。
八卦是怎么畫出來的?
不知道大家聽到“八卦”會想到什么,我每次去門戶網站做節目的時候,總要瀏覽一下他們的網站。當我看到網站上有“八卦”欄目時,都會點開看看,結果總是看到一個男明星和一個女明星之間的什么事情。我就問他們,這里的“八卦”是什么意思呀?他們說是男女之間不太靠譜的事情。我說這怎么能叫“八卦”呢!能不能換一個名稱?他們說那怎么改?老百姓都知道這就叫八卦,所以“八卦”變成了胡編亂造的代名詞,而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八卦”還是封建迷信的代名詞。
一聽他們這樣說,我欲哭無淚。所以,我現在到處去講課,因為我有一個目標:我想讓大家都知道八卦究竟是怎么回事。
首先,我們來看看八卦的起源是什么。我們只有知道了它的起源,才能知道它是怎么回事,它有什么秘密。
關于八卦的起源有很多說法。有人說它起源于上古時代的結繩圖畫,也有人說它起源于古代占卜時燒灼龜甲的裂紋,還有人說它起源于古人用土圭觀測日影(晷影)的變化符號。其實《易經·系辭傳》早已說清楚了八卦的來源:“古者包犧氏(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意思是說當年伏羲統治天下的時候,他觀察了天文、地理、鳥獸、大地、自己的身體等萬事萬物,才作出了八卦。總結一下,他主要觀察了三個事物:天、地、人。
我們來看一看天上有什么呢?有云彩、太陽、月亮、星星等,最重要的是太陽和月亮。再看大地,大地上我們能看到什么呢?山、樹、水、房子等,最重要的是山和水。再看人,人的身體有什么呢?有五官、四肢等,人分男人和女人,男女最大的區別是生殖器,所以人身上最重要的是男女生殖器。
當年伏羲就是觀察了日月(天)、山水(地)、男女(人)這三對東西,然后畫出了八卦中的兩個基本符號:陽爻和陰爻。
跟伏羲同時代的外國人,也就是六七千年前的外國人,能不能看到這三對東西?當然,他們也能看到。那為什么外國人到今天也沒有畫出這兩個符號,而伏羲畫出了這兩個符號?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中國人和外國人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同樣是看到自然界的這三對東西,西方人以分析性的思維來看,看到一件事物之后,往細節里去看,越分越細,這種思維的結果就產生了科學,可以量化、重復,可以通過實驗驗證。而我們中國人采用整體思維去看事物,看到這三對東西以后,不是把它們分開,而是把它們整合起來,一整合,發現這三對東西是一回事,也因此產生了中國文化的核心概念:天人合一。
它們合起來怎么是一回事呢?為什么天上的太陽和月亮分別是一根長線和兩根短線?因為太陽每天都東升西降,但它的大小是不變的,每天都那么大,而月亮在一個月中有陰晴圓缺的階段,缺了不是沒有,所以就用兩根短線(中間是空的)來表示。再看大地上的山和水,山是實的,水是柔的。為什么呢?你看手伸不進山里吧。水不是空的,是柔的,手可以伸進去,所以用兩根短線來表示。再看人身上,一根長線表示男性,兩根短線表示女性。
所以,當年伏羲考察了這三對東西后,一整合作出了這對最基本的符號:陰爻和陽爻。我把陰爻和陽爻稱為中華文化的基因。雖然《易經》沒有說到“陰”“陽”這兩個字,但是陰爻和陽爻這兩個符號就是這兩個概念最形象的表達方式。
現在有人問:“這兩根符號是怎么產生的?”有人說是根據男女生殖器產生的,比如說大文豪郭沫若、聞一多就持這種看法。我認為這種說法不對,因為《易經》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它是觀察了三對東西整合而成的,絕不是一對東西。這種思維我們一定要搞清楚,也就是說合起來就對,分開來就錯。你們說1+1=2對不對?肯定是對的。但你能說2就是1+1嗎?顯然是不能的。
這種思維就是中國人的原創思維——整體思維。舉個例子,后來的中醫就是這種思維。中醫和西醫最大的區別在哪里?西醫治病是“頭疼治頭,腳痛治腳”,但中醫治病很可能是“頭疼治腳,腳痛治頭”。我們中國人觀察所有事物都是按照這種整體思維來觀察,這一點大家千萬不要忘了。
我們總結一下,八卦中最主要的兩個符號:陰爻和陽爻。它們是怎么來的呢?是古圣先賢從天、地、人當中觀察后歸納得出來的,這兩個基本符號就是中華文明的文化基因。
先天八卦的次序之謎
《易經》的八卦實際上反映了宇宙萬事萬物的生長變化規律,八卦的形成是一個生生不息的過程,《易經·系辭傳》說“生生之謂易”。我們已經知道了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從四象再生一次就是八卦了。
那么,八卦是怎么從兩儀、四象中生出來的呢?它是按照宇宙自然、萬事萬物生成的規律生出來的。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地球上的事物是從下往上生,還是從上往下生?當然是從下往上生,比如一棵草是從地下慢慢往上長,一棵樹也是從地下往上越長越高,人也是從矮慢慢長高。我再問大家一個問題,自然界中兩個最大的事物是什么?當然是天和地。那是先生天,還是先生地,還是一起生?當然是先生天后生地,因為天就是茫茫蒼穹,地就是地球。天和地這對關系里面誰是陽,誰是陰?天為陽,地為陰。所以,先天后地就是先陽后陰。這就是事物生成的兩大規律:從下往上、先陽后陰。按照這兩大規律生成三次就得到八卦了。
從太極開始,第一次生是在太極的基礎之上按照從下往上、先陽后陰的法則生出兩儀。兩儀就是陽和陰:陽的符號是一根長線,叫陽爻();陰的符號是兩根短線,叫陰爻(
)。
第二次生是在兩儀的基礎之上按照從下往上、先陽后陰的法則生出四象。在陽爻的基礎上先生陽,后生陰,也就是陽上面加陽得到太陽()、陽上面加陰得到少陰(
);在陰爻的基礎上先生陽,后生陰,也就是陰上面加陽得到少陽(
)、陰上面加陰得到太陰(
)。太陽兩根都是陽爻,是陽中之陽;太陰兩根都是陰爻,是陰中之陰;少陽下面是陰上面是陽,是陰中之陽;少陰下面是陽上面是陰,是陽中之陰。
第三次生是在四象的基礎之上按照從下往上、先陽后陰的法則生出八卦。具體說就是在太陽的基礎上先生陽,后生陰,也就是在太陽上面生陽得到乾卦()、生陰得到兌卦(
);在少陰的基礎上先生陽,后生陰,也就是在少陰上面生陽得到離卦(
)、生陰得到震卦(
);在少陽的基礎上先生陽,后生陰,也就是在少陽上面生陽得到巽卦(
)、生陰得到坎卦(
);在太陰的基礎上先生陽,后生陰,也就是太陰上面生陽得到艮卦(
)、生陰得到坤卦(
)。這樣就得到八個符號,也就是八卦。
先天八卦圖(伏羲八卦圖)
這樣生出來的八卦的次序就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請大家一定要牢牢記住這個次序,這就是先天八卦的次序。傳說這個八卦次序是當年伏羲創造的,所以也叫伏羲八卦次序。請大家算一算,八卦的排列次序一共有多少種?好比8個人坐座位,不停地換位子,但不能重復,有多少種排列方式?64種?錯!有40320種排列方式。怎么計算的呢?是通過8的階乘,從1乘到8,即1×2×3×4×5×6×7×8=40320。在這么多的排列方式里面最重要的有兩種,一種是乾一、兌二為代表的先天八卦,也就是伏羲八卦;另一種是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八卦的這兩種次序、兩種方位,各有其蘊藏的秘密。
我們先看一看先天八卦的次序。這里有一個十分有趣、真實的故事。17世紀,德國有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茨,他在1679年完成了《論二進制》的初稿,他發現了二進制但是一直沒有發表。1701年2月15日,他致信給他在北京的好朋友、傳教士白晉,介紹了自己的二進制原理。11月4日,白晉給萊布尼茨回信,告之他發現了六爻易卦與二進制之間有關系,并寄給他兩張易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與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可是,這封信幾經周轉一直到1703年4月1日萊布尼茨才收到。萊布尼茨看到八卦符號以后特別驚訝,他用二進制一換算,一下子驚呆了,沒想到伏羲八卦和二進制完全吻合,難道六七千年以前的伏羲就算出二進制了嗎?我們來看一看二進制和八卦符號:二進制只有兩個數字——0和1,八卦也只有兩個基本符號——陰爻和陽爻。
如果我們用二進制的0和1替換一下伏羲八卦的陰陽爻,那么陰爻就是0,陽爻就是1。伏羲八卦第一卦乾卦是陽陽陽,用二進制表示就是111;第二卦兌卦是陽陽陰,就是110;第三卦離卦是陽陰陽,也就是101;第四卦震卦陽陰陰,就是100。
我們先看這四卦,如果把二進制換算成十進制,就會發現一個奇跡!二進制換算成十進制很簡單,二進制的0換算成十進制仍然是0,二進制個位數的1換算成十進制是20=1,二進制十位數的1換算成十進制是21=2,二進制百位數的1換算成十進制是22=4。所以,乾卦111換算成十進制就是20+21+22,也就是1+2+4=7;兌卦110換算成十進制等于6;離卦換算成十進制等于5;震卦換算成十進制等于4。伏羲八卦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換算之后剛好就是7、6、5、4、3、2、1、0。所以,當時萊布尼茨一下子就驚呆了,頓時升起無限崇敬的心情。
于是他在4月7日完成了一篇論文,論文題目是《關于僅用0與1兩個符號的二進制算術的說明,并附其應用以及據此解釋古代中國伏羲圖的探討》,這篇論文后來發表在《法國科學院學報》上。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沒有二進制肯定沒有計算機,而二進制又與八卦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所以有人說沒有八卦就沒有計算機。當然,我們不能說萊布尼茨是根據八卦發明的二進制,但是如果他沒有看到八卦,他絕對不會這么迅速地把二進制寫成論文拿出去發表。
怎樣從八卦中推出自然事物?
八卦之所以有那么大的魅力,是因為從這八個簡單的符號里可以推導出自然界和我們人生中的所有事物、所有現象。自然萬物是那么復雜,要想一個一個窮盡地探索太不容易了,古人發現這些看起來毫不相關的事物,其實是有聯系的,是可以分類的,八卦就是把自然萬物分為八類。
我們首先要記住這八個符號,要硬記比較困難,如果把它們想象成八個有趣的形象就容易多了。我們得感謝南宋的偉大理學家朱熹,他替我們給八卦編了一句順口溜,非常形象,記住這句順口溜就記住八卦的符號了: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八卦口訣圖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八卦取象,也就是怎么從八卦中推出自然界的事物。通過這個學習,你會發現,原來八卦這么有趣!在學習之前,我要說一個原則,叫作“異類不比”,也就是不同類的事物不能放在一起比較,比如自然界的事物和人為的事物不能放在一起比較。
現在我們就開始學習自然事物的八卦取象。自然界有哪些事物?有哪些現象?大家想一想,比如有日月水火,風雨雷電,等等。在這些事物當中,有兩個最大的事物,那就是天、地。而八卦當中呢,有兩個最主要的卦,就是乾卦、坤卦。乾卦就代表天,坤卦就代表地。這是從功能出發來總結的,因為乾卦主導著坤卦,天主導著地。
再看中間六個卦。先看兌卦,它下面兩根爻是實的,是陽爻,上面一根爻是虛的,是陰爻。我們想象一下,大地上什么東西上面是虛的,也就是說如果人站上去的話會陷下去,這是什么東西?這是水嗎?水當然可以,但是我們一般不會站在水上。那除了水還有什么往上一站就會往下陷?對了,就是沼澤,所以兌為沼澤。那除了沼澤還有什么東西人往上一站會陷下去呢?還有沙,所以兌也為沙。在方位上這個卦是在西邊,看一看我們中國的西部新疆。新疆曾經就有沼澤,現在大部分是沙漠,這就告訴我們沼澤可以變為沙漠。
離卦的卦象是外面兩根爻是實的,中間一根爻是空的,也就是外邊兩根陽爻,中間一根陰爻。大家想一想,自然界里什么東西外面是實的中間是空的?有人說是竹子,竹子的確是,如果說動物的話,烏龜、老鱉或者帶蚌殼的動物也都是。除了植物、動物,自然現象可以是什么?就是火。如果有打火機可以把它拿出來打著,你會發現火的外面是實的中間是空的。所以,你要點一根火柴,從兩邊一下就點著了,從中間是點不著的。所以,離卦就代表火。除了火,還有什么東西外面是實的中間是空的?估計大家一時半會兒想不出來,但是古人早就發現了,那就是太陽。
震卦是下面實、上面空。我們先來看一看坤卦,坤卦三根爻都是陰爻,坤卦代表大地,那么震卦是什么呢?就是大地下方有一團陽氣,大地的下方有一根陽爻。古人認為,這團陽氣每到春天就要從地底下冒出來,當它冒出來的時候就會發出“轟”的一聲,就是打雷,所以震卦是打雷,把冬眠的動物驚醒了,節氣就是驚蟄。如果這團陽氣在春天的時候沒有從地下冒出來,它冒不出來是被陰氣壓住了,會發生什么情況呢?那就是地震,所以《國語》中記載地震就是:“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也就是說陽氣被壓在那里出不來,陰氣也被壓在那個地方,陰陽二氣交錯了,就會地震。
巽卦是乾卦最下面的一根陽爻換成陰爻。乾卦是天,巽卦就是天下面有個虛的東西,就是云;云再虛掉就是風,所以巽可以為云、為風。
坎卦和離卦恰好相反,坎卦中間是實的,兩邊是空的,或者叫虛的、柔的。自然界什么東西外面看起來是柔弱的,但內在是剛強的?對了,就是水。水看上去柔弱,實際上很剛強。所以老子在《道德經》里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天地間至柔的東西是水,至堅的東西是石頭,可是水可以把石頭滴穿,但石頭不能把水斬斷,所以坎卦代表水。除了水,自然界還有什么東西外面是柔弱的(或缺掉的)、中間是實的?那就是月亮,它有陰晴圓缺,所以坎卦也可以表示月亮。離卦為太陽,坎卦為月亮;離卦為火,坎卦為水。
艮卦是坤卦最上面的一根陰爻換成陽爻,坤卦是地,地上面有一個實的東西,那就是山。
按照先天八卦的次序,用一個字來概括一下八卦的自然取象,就是:乾為天,兌為澤,離為火,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艮為山,坤為地。
當然八卦不是只代表這八種具體事物或者現象,而是代表這八類現象。所以《易經·說卦傳》第四章概括說:“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xuǎn)之,艮以止之,兌以說(yuè)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就是說從這八種現象里面可以概括出八種功能:震為雷,雷是鼓動、震動萬物的;巽為風,風是吹散流通的;坎為水、為雨,雨是潤澤萬物的;離為日,日即太陽,烜是照明之意,太陽是照明天下的;艮為山、為止,山是靜止的,是安靜的;兌為澤、為悅,是喜悅的,是用以使萬物和悅生長的;乾為君、為天,天君臨萬物,是高高在上的;坤為地,大地在最下方,是用以儲藏萬事萬物的。
《說卦傳》的第六章里寫道:“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撓(náo)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hàn)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是說天地萬物中,能夠動蕩萬物的,沒有比雷(震為雷)更厲害的了;“撓萬物者莫疾乎風”,能夠撓動萬物的,沒有比風(巽為風)更厲害的了;“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能夠使萬物干燥的,沒有比火(離為火)更強烈的了;“說萬物者莫說乎澤”,能夠和悅萬物的,沒有比澤(兌為澤)更令人喜悅的了;“潤萬物者莫潤乎水”,能夠滋潤萬物的,沒有比水(坎為水)更好的了;“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能夠終止萬物,能夠創始萬物的,既是開始又是終止的,沒有比山(艮為山)更盛明的了。
《說卦傳》第七章里也有一個總結,各用一個字來概括八卦的功能,這一句話是:“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就是說乾卦是剛健的;坤卦是和順的,是柔順的;震卦是震動的,巽卦是進入的,其實震卦和巽卦兩個都是動,但是震卦是從里往外動,巽卦是從外往里動;坎卦是危險的,是下陷的;離卦是美麗的,是附著的;艮卦是靜止的、停止的;兌卦是喜悅的。
所以,八卦是從觀察宇宙萬事萬物進而總結而來的,同時它也可以推及宇宙的萬事萬物。這難道是八卦新聞嗎?是胡編亂造嗎?不是,這是古人的形象思維、靈感思維的發明創造。
后天八卦的方位之謎
后天八卦(文王八卦)的方位出自《易經·說卦傳》的第五章:“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這里先說了八卦的次序,然后說了震卦在東方、巽卦在東南等每個卦的方位。
后天八卦圖(文王八卦圖)
這段文字反映了,至遲在戰國時期就形成了離南、坎北、震東、兌西的方位布局。這個方位與時間的順序緊密相配,說明萬物產生和發展的時空合一的規律。一開始說“帝出乎震”,震居正東,于時為正春,“帝”有人說指天帝、上帝,有人說指北極星、北斗星,我認為是指代表萬物的元氣、創生力,這句話是說萬物的元氣、生機從東方開始萌發;“齊乎巽”,巽居東南,于時為春末夏初,表示萬物出于地上,一片新鮮整齊;“相見乎離”,離居正南,于時為正夏,表示萬物彼此見面,互相接觸;“致役乎坤”,坤居西南,于時為夏末秋初,表示萬物得到養分而茁壯成長;“說言乎兌”,兌居正西,于時為正秋,表示萬物成熟,人們因而喜悅;“戰乎乾”,乾居西北,于時為秋末冬初,表示萬物由成熟而枯老,陰陽相搏;“勞乎坎”,坎居正北,于時為正冬,表示萬物極度疲勞衰竭;“成言乎艮”,艮居東北,于時為冬末春初,表示萬物的舊生命停止,新生命開始。
我們分析一下這個八卦的空間方位排列,就會覺得古人太了不起了,因為它完全就是中國大地八個空間方位的大規律。中國大地以中原,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為中央,看八個方位,先看正東邊的震卦,像上海、山東南部、浙江北部這一帶都屬于正東方。東方是太陽上升的地方,震卦表示打雷,所以這個地方先打雷。怎么會東邊先打雷呢?不是同時打雷嗎?其實不對,中國大地從東到西是有時差的。古人認為打雷是春天到了的現象,是陽氣從大地上生發出來。太陽從東邊先升起,所以東邊先打雷。
再看東南邊的巽卦,如福建沿海一帶,巽卦為風,表示這個地方多臺風。南邊是離卦,離為火,所以南邊的廣東就熱,溫度就高。西南邊為什么是坤卦呢?坤卦是大地,大地屬土,所以西南方屬土。中國的西南方,比如四川、云南、西藏都是多山的地區,像西藏就有喜馬拉雅山。西邊是兌卦,兌卦五行屬金。西北是乾卦,乾卦三根陽爻,代表陽剛。也就是西邊和西北邊都屬金,所以中國西邊和西北邊的金屬礦物就很多。北邊為什么是坎卦?坎卦為水,北邊寒冷,所以為水,是坎卦。東北邊是艮卦,艮卦是山,所以東北邊有大興安嶺、長白山。東北和西南兩個方位都屬土,因為艮卦為山,山是土做的,而坤卦是大地,也是土。我們中國的地理構造很有意思,東北邊和西南邊都有很高的山,所以這兩個方位都為土。
后天八卦的方位實際代表了我們中華大地這八個方位的氣候特征、地理特征、物產特征,以及人文特征。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易經》偉大的地方是認為時空是合一的,后天八卦不僅反映了空間方位的規律,而且還反映了時間流變的規律。萬物周期循環,如水流行。隨四時的推移,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配上這八個卦,就很清楚了。一年又分二十四個節氣,每年360天有余(準確地說是365又1/4天),八卦每一個卦主45天。每卦有三爻,每根爻主一個節氣,就是二十四節氣。如果按照卦來說,東方的震卦為春分,東南方的巽卦為立夏,南方的離卦為夏至,西南方的坤卦為立秋,西方的兌卦為秋分,西北方的乾卦為立冬,北方的坎卦為冬至,東北方的艮卦為立春。當然關于時間的變化規律,我們一般是用先天八卦。
先天伏羲八卦、后天文王八卦,是北宋邵雍明確提出來的,他根據《易經·說卦傳》中關于八卦方位的兩個不同的說法,認為“天地定位”一節說明伏羲八卦的四個正位是乾南坤北、離東坎西;而“帝出乎震”一節說明文王八卦的方位。伏羲八卦是先天八卦,文王八卦是后天八卦,我們這一章講的方位是后天文王八卦。這兩種八卦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先天、后天是根據人出生之前和出生之后而言的。伏羲先天八卦說的是自然的本然原則,說明天地起源、自然演化的必然規律,而文王后天八卦是人用之位,是“王者之法”,是人為的規定。
對于這兩種八卦的方位,好多人都搞糊涂了,兩種怎么不一樣啊?南北東西配的卦都不一樣,那我究竟要用哪一種啊?我經常開玩笑說,誰叫你遇到我了呢?我告訴你兩句話你就明白了,記住:先天八卦看時間,后天八卦看空間。也就是,要看時間問題就看先天八卦,要看方位布局就看后天八卦。雖然先、后天八卦都可以看時間、看空間,但使用的時候還是有區別的,先記住這兩句話,然后我會告訴你一個秘密:其實先天、后天是一回事。
總結一下,后天八卦的四個正位:南邊離卦,北邊坎卦,東邊震卦,西邊兌卦;四個隅位:東南巽卦,東北艮卦,西南坤卦,西北乾卦。
到這里,我們講了兩儀(陰陽)、四象、八卦等《易經》的基礎知識。接下來,我們將要進入《易經》六十四卦的神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