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正旨
一卷,明高拱著。高拱以為自宋以來,說《春秋》者穿鑿附會,欲尊圣人而不知其所以尊,欲明書法而不知其所以明,因作此書,推原經意,以訂其謬。首論《春秋》天子之義,非以天子賞罰之權自居;次論孔子必不敢改周正朔,而用夏時;次論托于魯史,因其周禮尚存,非以其周公之后而假之;次論王不稱天,是偶然異文,滕侯稱子是時王所黜,圣人斷無削貶天子、降封諸侯之理;次論齊人歸鄆讙龜陰田非圣人自書其功,深斥胡安國《春秋傳》以天自處之非;次論《春秋》作于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乃孔子卒前一歲,適遇獲麟,因而書之,經非感麟而作,麟亦非應經而至;次論說經以《左氏傳》為長,胡安國之書是有激而作,其余諸家紛紛不休,多由誤解“天子之事”一語而生。所論多得本意,與其他諸儒附會之說絕異。
·6180字